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生态景观林带类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指出了在作为城市出入口的公路打造生态景观林带,构建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的绿化景观对构建和谐统一的森林生态网络和建设宜居城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对宁远河流域生态景观林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恢复生态学、森林美学等基本原理,对宁远河流域生态景观效能欠佳的中下游提出"三斑块"、"两廊道"的生态景观林规划布局,并因地制宜地提出合理的树种配置模式,以期为海南省的"绿色宝岛"建设和周边地区的生态景观林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义乌市环城生态景观林的调查分析,探讨了环城生态景观林建设理念、地域建设难点,提出了环城生态景观林建设模式与适宜与实施的分区布局,以期为其他地区环城生态景妯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呼包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树种选择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呼包高速公路沿线立地条件、环境因素及公路特点分析,在因地制宜基础上,探讨性地提出生态景观林可选择利用的树种,以营建具有地方特色、生态景观效果最佳、防护作用显著的呼包高速公路景观防护林。  相似文献   

5.
通过借鉴国内外有关生态景观林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与实践,在综合河北省现有生态景观林类型与构成的基础上,从生态景观林的防护功能、景观生态功能、景观美学功能、文化功能、社会经济功能5个方面出发,构建了一套生态景观林评价体系。本研究采用专家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结合保定市的生态景观林的实际应用,对评价指标赋予权重值,并对保定市的生态景观林进行评价,从而为生态景观林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惠州市惠阳区生态景观林带树种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境内的生态景观林带作为研究对象,调查4个树种配置模式下的树木早期生长表现,并依据实地调查的立地条件,利用相关模型制作软件对4个不同树种配置模式下预期景观效果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惠阳区生态景观林带4个树种配置模式下的树木成活率均值为84.25%,树高、胸径和冠幅的均值分别为3.27 m、5.36 cm和1.64 m,早期生长情况较好。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种树种配置模式中,树木早期生长综合表现较好的为模式GC1(夹竹桃、红花羊蹄甲、香樟、黄花风铃木等树种随机混交);惠阳区生态景观林带调查的9个树种树木早期生长综合表现排名靠前的为红花羊蹄甲、香樟树和美丽异木棉。总体而言,不同生态景观林带树种配置模式树木生长表现有所不同,并会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同时,立地条件、树种选择和配置模式均会对生态景观林带公路景观效果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乡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已成为当下建设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从生态景观的内涵、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理论和实践出发,探究了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景观途径、乡村水系生态景观、植被生态景观及道路生态景观的建设原则和模式,总结归纳了美丽乡村生态建设的模式和方法,以期为当下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广佛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是佛山市景观林带建设的重点工程。文章阐述了广佛高速生态景观林带监理实践,为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杨乐 《世界林业研究》2020,33(2):118-118
正生态景观建设,是指融合了生态环境与空间规划的综合学科,主要通过景观单元的结构调整和构建来改善景观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率。生态景观建设的目标在于设计出与土地相和谐的方案,创建一个环境健康、可持续生产与生活的景观。与此同时,生态景观建设旨在利用现有的设施、趋势,引入生态元素和绿色基础设施,实现生态景观的服务功能。以自然资源为主体的乡村生态系统承载着生产、生活、生态等一系列  相似文献   

10.
以平和县国强乡现有的自然景观和原有的森林资源为基础,通过规划建造了生态景观片林和生态景观林带,有机地把自然景观、森林资源、生态景观林整合连接了起来,为构建丰富多彩的国强乡森林景观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