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多年生黑麦草愈伤组织诱导与芽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的2个品种特拉华(Delaware)与尤文图斯(Juventus)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以及芽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种子和成熟胚2种外植体中,成熟胚的出愈率高,是较好的愈伤诱导材料.愈伤诱导培养基采用MS基本培养基,附加激素4 mg/L 2,4-D 0.025 mg/L 6-BA.特拉华和尤文图斯较适宜的芽分化培养基是MS基本培养基分别附加0.4 mg/L ZT 0.3 mg/L NAA和0.2 mg/L ZT 0.5 mg/L NAA.特拉华在愈伤诱导和芽分化两方面均优于尤文图斯.  相似文献   

2.
以草地早熟禾成熟胚为外植体,并去除部分胚乳,或用浓盐酸处理,选择NB+2,4-D2mg/L为诱导培养基,NB+6-BA2mg/L为分化培养基,1/2NB+IAA0.5mg/L+NAA0.5mg/L为生根培养基,建立了这些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高频诱导与再生系统,确定了G418(40-50mg/L)Hpt(50mg/L)的筛选临界浓度,确定了最佳分化时间,探讨了建立草地早熟禾转化受体系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高羊茅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对高羊茅2个品种(新秀和夜明珠2号)的再生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高频再生体系,为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该试验以成熟的种子为外植体,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结果表明,2品种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5.0mg/L+6-BA0.1 mg/L;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新秀为MS+6-BA 2.0ms/L,夜明珠2号为MS+6-BA 1.0mg/L;生根最佳培养基为MS+NAA 0.5 mg/L.  相似文献   

4.
以野生结缕草(Zoysia japonica)的成熟胚为外植体,通过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进行植株再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有较大的影响,经研钵研磨去除种子颖壳,30%NaOH浸泡1min,流水冲洗30 min处理的成熟胚在MS+2,4-D(3 mg/L)+6-BA(0.1 mg/L)为最佳,愈伤组织诱导率达82.67%。将愈伤组织在2,4-D(2 mg/L)和6-BA(0.2~0.5 mg/L)的继代培养基中继代1~2次,可明显改善愈伤组织状态,增加胚性愈伤数。筛选继代后的胚性愈伤组织置于分化培养基MS+KT(1 mg/L)+NAA(0.1 mg/L)中,分化率达86%。分化后的簇状植株移栽成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5.
以海滨雀稗(Paspalum vaginatum cv.Sea spray)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在MS基础培养基上添加不同浓度的2,4-D、6-BA、NAA、KT、CuSO4、AHC等外源物质,分析其对愈伤组织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建立海滨雀稗高频再生体系,为基因工程育种奠定基础.试验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添加2.0 mg/L 2,4-D和0.5g/L AHC 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至97.50%;最佳胚性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 +2,4-D 3.0mg/L+CuSO4 15.0 mg/L+AHC 1.0g/L,其胚性出愈率为66.88%;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6-BA 8.0mg/L+KT 0.05 mg/L+CuSO4 10.0 mg/L+NAA 0.5 mg/L,其分化率为95.00%.  相似文献   

6.
多年生黑麦草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霞  孙振元  韩蕾  彭镇华 《草业科学》2004,21(10):23-28
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品种"德比"成熟种子的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在附加10 mg/L 2,4-D,500 mg/L CH(水解酪蛋白),0.5 mg/L 6-BA和0.5 mg/L NAA的N6培养基中愈伤诱导率最高,达85%.分化培养基以附加1 mg/L、6-BA、0.5 mg/L KT的N6培养基为最优,分化率为77. 73%.在大量元素减半的N6培养基中附加30 g/L蔗糖及0.2 mg/L NAA进行生根培养,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7.
紫花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以中牧1号紫花苜蓿的胚轴、叶片、子叶和根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以及不同分化培养基、蔗糖浓度对胚状体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间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较大,以胚轴的愈伤诱导效果最好,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92.2%;改良SH+2,4-D2.0 mg/L+BA 0.5 mg/L为最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O1培养基适于胚状体的分化,蔗糖浓度为25~30 g/L时胚状体诱导率最大可达30.4%;MSO培养基是最佳的成苗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以披碱草×野大麦杂种F_1幼穗为外植体,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建立了植株再生体系,对影响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生根的基本培养基、激素种类及质量浓度等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以MS为基本培养基+3mg/L 2,4-D较好;外植体在MS+3mg/L 2,4-D+30g/L蔗糖+7g/L琼脂的诱导培养基上经过20d培养,小穗愈伤组织诱导率达28.3%;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基为MS+1mg/L 6-BA+1mg/L NAA+30g/L蔗糖+7g/L琼脂,愈伤组织分化率达78%;生根培养基以1/2MS+0.5mg/L IBA+0.5mg/L NAA+蔗糖+7g/L琼脂为最佳,生根率可达86.7%,移栽后成活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9.
大针茅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摸索大针茅成熟胚诱导、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以大针茅的成熟胚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大针茅成熟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过程中,2,4-D,6-BA等激素的浓度对大针茅成熟胚的组织培养影响较大.大针茅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培养基+2,4-D(2.0mg/L),平均出愈率为91.67%;继代培养基:N6+CH(500mg/L)+2,4-D(2.0mg/L)+6-BA(0.5mg/L),愈伤诱导率为80%;添加0.3mg/L ABA对非胚性愈伤组织转化为胚性愈伤组织有一定帮助,诱导率为23.3%.  相似文献   

10.
多年生黑麦草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张万军  王涛 《草地学报》2003,11(3):219-222
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为外植体的植株再生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改良的MS培养基(MSM),以MS无机盐+9.9mg/L维生素B1+9.5mg/L维生素B6+4.5mg/L尼克酸+1mg/LCH+30g/L蔗糖+琼脂8g/L为基本成分,附加5mg/L2,4-D和0.05mg/LKT时,适合种子的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培养基附加2mg/L2,4-D和0.1mg/LKT;分化培养基附加1mg/L2,4-D和1mg/LKT;生根培养基为无激素的MS培养基。完成植株再生约需12周,愈伤组织分化率为70%。  相似文献   

11.
李蔚  张娜  李仁  赵冰  郭仰东 《草地学报》2012,20(4):747-752
以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成熟种子作为外植体,建立其高频再生体系,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转入,为多年生黑麦草的抗逆转基因工作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种子充分灭菌后在附加6.0 mg·L-1 2,4-D的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61.33%。愈伤组织在2,4-D浓度减半的培养基上继代培养长势良好,分化培养基为MS培养基附加1.0 mg·L-16-BA,分化率最高达到61.33%,在1/2 MS+0.5 mg·L-1 NAA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生根率达100%。以该再生体系为基础,将获得的愈伤组织作为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经筛选培养后得到再生植株,通过PCR及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PCR验证表明PEPC基因已成功转入,转化率为8.67%。试验结果将为多年生黑麦草抗性品种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回旋、潘那A-1、L-93三种匍匐翦股颖品种为材料,进行了离体再生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建立了这些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高频诱导与再生系统,确定了遗传转化过程中常用抗生素的临界浓度,并从外植体的选择、最适培养基及最佳分化时间等3个方面探讨了建立匍匐翦股颖转化受体系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多年生黑麦草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其转化植株的获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矮生、凯蒂莎、爱神特3种多年生黑麦草品种为材料,进行了离体再生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建立了这些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高频诱导与再生系统及其基因枪转化技术体系,并将抗除草剂的bar基因导入多年生黑麦草愈伤组织,而获得抗除草剂转基因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4.
多年生黑麦草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回顾了多年生黑麦草组培再生体系的建立和遗传转化的研究历程和结论,分析了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草坪草育种存在的问题, 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放牧条件下不同牧草品种混播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10月至1994年11月,在放牧条件下,对不同牧草混播组合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混播组合为白三叶分别与高狐茅,黑麦草,鸭茅混播,百脉根与黑麦草,鸭茅的组合中,百脉根不能持久存在。在放牧条件下,每年应向人工草地追施适量尿素。  相似文献   

16.
黑麦草幼穗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多年生黑麦草和一年生黑麦草的适宜发育期(1~3 mm)的幼穗为外植体,在附加适宜浓度2,4-D (1 mg/L)的改良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发生,诱导率可达95%.一些愈伤组织在诱导培养基上直接发生不定芽,另一些愈伤组织能多次继代培养并保持高分化能力.后类愈伤组织在转入含有0~0.5 mg/L 6-BA和0~0.5 mg/L 2,4-D的分化培养基后产生大量丛生芽,部分小芽发育成苗.幼穗发育时期、培养基的激素组成明显影响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和植株再生能力,基因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和植株再生能力也有影响.该体系适用于黑麦草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研究,且具有实验周期短、基因型制约小、植株再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物格局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人工草地上的放牧试验,研究了奶牛放牧对草地植物黑麦草、鸡脚草和白三叶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强度和规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放牧条件下草地植物总是倾向于集聚分布,而且放牧强度对植物集聚程度的作用存在差异;(2)总体上,植物平均拥挤的大小顺序为黑麦草〉鸡脚草〉白三叶,集聚参数的顺序与其相同,聚块指数则相反,占据优势的黑麦草更多地受到相邻的鸡脚草与白三叶的作用,体现了较高的拥挤效应,且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拥挤效应呈现加强的趋势;(3)家畜对植物格局规模影响明显,高放牧强度下黑麦草始终保持稳定的格局规模;轻度放牧强度下白三叶的格局规模变化很大,区组规模复杂。  相似文献   

18.
人工草地群落组成与土壤中速效氮磷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王刚  蒋文兰 《草地学报》1995,3(1):42-48
通过对白三叶和多年生黑麦草生物量在上壤速效磷氛比例梯度上变化模式的分析,验证了Tilman的群落组成变化的矿质营养比例学说。“以两种牧草生物量分别对土壤速效磷和速效氮二元线性回归的结果表明:磷和氮分别是白三叶和多年生黑麦草生长的限制因子。由此,二者可实现在土壤营养元素上的生态位分化而得以在人工草地群落中共存。  相似文献   

19.
 在前期克隆获得Lp5CS基因的全长cDNA 序列基础上,采用PCR 扩增技术对多年生黑麦草脯氨酸合成酶基因p5CS的定点突变体系进行了探讨,并运用农杆菌转化技术对突变后的基因进行了功能验证。根据突变位点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使用Pfu高保真DNA 聚合酶和超级感受态细胞DMT,通过PCR 扩增,获得含有所要突变位点的犔狆犘5犆犛F128A,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AMBIA1300中,转化拟南芥验证基因功能。结果表明,预期位点上发生了突变,Lp5CS编码的第128位密码子已由苯丙氨酸残基(Phenylalanine,简称Phe或F)变为丙氨酸残基(Alanine,Ala),证明用PCR 技术已成功地使Lp5CS基因发生定点突变。转基因拟南芥T1 代植株进行PCR和RT-PCR检测,获得4个转基因阳性株系。拟南芥T2代植株经100 mmol/L NaCl处理7d后,转基因株系脯氨酸含量分别为4262和5623μg/gFW,显著高于野生型株系的2581μg/gFW。说明转基因株系能积累更多地脯氨酸。  相似文献   

20.
六种基因型草坪草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简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蔡华  黄正来  乔玉强 《草业学报》2006,15(6):109-111
对禾本科羊茅属和黑麦草属6种基因型草坪草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个种的染色体数均为2n=2x=14,都为中部着丝粒或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所有染色体中均未见随体。核型公式显示高羊茅品种“自豪”为2n=14=8m 6sm、“家园”为2n=14=12m 2sm、“猎狗5号”为2n=14=14m、“羊茅极品”为2n=14=14m;多年生黑麦草品种“绅士”为2n=14=8m 6sm、“黑麦王子”为2n=14=10m 4sm。羊茅属4个品种具有3种核型:2B、2A和1B;黑麦草属2个品种核型也不相同,分别为2A和2B。表明同一属下不同品种间染色体核型存在差异,而不同属下某些品种却有相同的核型类型,为通过草坪草不同属间远缘杂交进行遗传改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