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解中草药对大菱鲆源哈维氏弧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琼脂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哈维氏弧菌菌株对18种中草药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五倍子、石榴皮、大黄、乌梅和苏木的抑菌作用最强,最小抑菌浓度(MIC)12.5 mg/m L;黄连、马齿苋、鱼腥草、穿心莲、公丁香和桉树叶的抑菌作用次之,MIC为12.5~25mg/m L;沙棘、黄柏、辣蓼、甘草和薄荷抑菌效果较好,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00~500 mg/m L;而陈皮、石菖蒲的抑菌作用不明显,MIC均大于500 mg/m L。结果表明,18种中草药中五倍子、石榴皮、大黄、乌梅和苏木对大菱鲆源哈维氏弧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可为防治大菱鲆哈维氏弧菌病中草药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5种海洋致病弧菌对34种中草药敏感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纸片扩散(K-B)法,测试了溶藻弧菌、哈氏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麦氏弧菌对34种中草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试验菌株对中草药乌梅、黄连、木瓜、五味子、五倍子、马齿苋、白头翁、地榆、公丁香、大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10种敏感性较好的中草药对5种海洋致病弧菌的抑菌试验,并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五倍子抑菌和杀菌能力最强,五倍子对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麦氏弧菌的MIC和MBC均为1.56 mg/ml,对哈氏弧菌的MIC和MBC为3.125 mg/ml;其次是黄连,对溶藻弧菌、河流弧菌、麦氏弧菌的MIC和MBC分别为3.125 mg/ml和6.25 mg/ml,对哈氏弧菌、副溶血弧菌的MIC和MBC分别为6.25 mg/ml和12.5 mg/ml;乌梅对5种弧菌有相同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其MIC和MBC均为12.5 mg/ml。最终确定五倍子和黄连可以作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弧菌病的首选中草药药物。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量稀释法,以溶珊瑚弧菌(Vibrio coralliilyticus)、哈维弧菌(旷harveyi)、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 piscicida)、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摩氏摩根氏菌(Morganellafulton)、创伤弧菌(V.vulnificus)6种病原菌共7株为受试菌,研究苍术(Atractylodeslancea)不同炮制品和番石榴(Psidiumguajava)不同部位的抑菌作用,并进一步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番石榴叶和枝果部位以及苍术不同炮制品对溶珊瑚弧菌、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和哈维弧菌抑菌效果较明显,MIC和MBC分别为10^-3g·mL^-1和10^-1g·mL^-1,抑菌效果由高至低依次为番石榴叶〉番石榴果〉番石榴枝,麸炒苍术〉盐炙苍术〉苍术〉醋炙苍术。  相似文献   

4.
《淡水渔业》2021,51(3)
为了筛选出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有抗菌效果的安全药物,本实验采用琼脂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12种中药的抑菌效果,同时以"棋盘法+中药互配"研究了对上述致病菌具有较强协同抑制作用的药物组合。结果显示:12种中药对3种供试病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丁香、罗汉果、山茱萸、五味子和八角的抑菌作用较强,其抑菌圈直径达到17~44 mm,最小抑菌浓度(MIC)2.031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4.062 mg/mL;其中,山茱萸的抑菌作用最显著,对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的MIC分别为0.172、0.043、0.086 mg/mL。互配实验结果表明,10种不同的药物组合对嗜水气单胞菌的联合抑菌作用具有显著协同作用;而大部分药物组合对副溶血弧菌的抑菌效果表现为无相关作用,仅五味子和八角对副溶血弧菌的组合效果表现为协同作用。另外,丁香和罗汉果对副溶血弧菌的组合效果表现为拮抗作用。10种中药组合对溶藻弧菌的联合抑菌效果均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连素对3种水产动物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黄连素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等3种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检测了黄连素对病原菌菌体形态和生长曲线的影响,并以此解析黄连素对这3种致病菌的抑制特点和抑菌机制.结果显示,黄连素对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391 mg·mL^-1和0.391 mg·mL^-1、0.391 mg·mL^-1和0.781 mg·mL^-1、0.781 mg·mL^-1和1.563 mg·mL^-1,说明黄连素对3种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副溶血弧菌的抑制效果最佳.同步结果显示,1.00 mg·mL^-1黄连素不仅会严重破坏致病菌的菌体形态,而且使致病菌的迟缓期延长2~7h,这暗示黄连素可能通过影响致病菌的细胞结构和生长繁殖来达到抑菌的效果.由此可见,黄连素在防治水产类细菌性疾病上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曹海鹏  闫明  杨先乐 《渔业现代化》2007,34(4):47-49,53
研究了氟苯尼考对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鱼链球菌等水产动物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并进一步观察了其对异育银鲫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对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鱼链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mg/L、0.5mg/L、2mg/L、4mg/L。此外,投喂氟苯尼考的异育银鲫对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具有良好的效果,以5,10,15mg/kg体重剂量将氟苯尼考拌饲投喂异育银鲫的平均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50%,70%,70%。  相似文献   

7.
22味中草药对创伤弧菌和灿烂弧菌体外抑菌作用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2 味中草药对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和灿烂弧菌(V. splendidus)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22味中草药对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连和连翘对创伤弧菌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49 mg/mL和 1.95 mg/mL,最小杀菌浓度与最小抑菌浓度相同;黄连、黄芩、连翘和黄柏对灿烂弧菌的抑菌和杀菌效果较好,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98、1.95、1.95和3.90 m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0.98、1.95、1.95和7.81 mg/mL.  相似文献   

8.
常用中草药对4种病原弧菌体外抗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五倍子等18种中草药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河口弧菌及霍乱弧菌等4种病原弧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五倍子、苏木、地锦草、石榴皮、黄芩、虎杖和山楂等7种中草药对病原弧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金银花等11种中草药抑菌作用较弱;同时采用试管连续稀释法,测定了五倍子等抑菌效果较强的7种中草药对4种病原弧菌的抑菌和杀菌浓度。结果表明,苏木、五倍子、地锦草和石榴皮4种中药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此4种中药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河口弧菌及霍乱弧菌等4种病原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78~6.2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3.12~12.5mg/ml。  相似文献   

9.
用琼脂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20种中草药对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GD080715-1、GD080715-2)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五倍子、乌梅、大青叶、石榴皮的抑菌作用明显,最小抑菌浓度(MIC)〈6.25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50 mg/mL;吴茱萸和菖蒲有一定的抑菌作用,MBC为50~100 mg/mL;而苦地丁、栀子的抑菌作用不明显,MBC〉200 mg/mL。  相似文献   

10.
20种中草药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琼脂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20种中草药对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GD080715-1、GD080715-2)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五倍子、乌梅、大青叶、石榴皮的抑菌作用明显,最小抑菌浓度(MIC)<6.25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50 mg/mL;吴茱萸和菖蒲有一定的抑菌作用,MBC为50~100 mg/mL;而苦地丁、栀子的抑菌作用不明显,MBC>200 mg/mL。  相似文献   

11.
细菌性疾病是中国海水养殖鲆鲽类的主要病害,为全面了解病原菌种类,本研究对1999~2012年从山东、江苏、河北、天津等沿海地区养殖场发病鲆鲽鱼类中分离得到的124株优势菌株进行了16S rR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学分析。将基因序列与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相似度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有83株与弧菌属(Vibriosp.)细菌相似度最高,11株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细菌相似度最高,4株与爱德华氏菌属(Edwardsiella sp.)细菌相似度最高,26株为其他15种属的细菌。根据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进一步将66株菌鉴定为16个种,优势种为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哈氏弧菌(V.harveyi)、鳗弧菌(V.anguillarum)、杀鲑气单胞菌(A.salmonicida)和迟缓爱德华氏菌(E.tarda)。选择其中的9株鳗弧菌和4株迟缓爱德华氏菌进行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其中7株鳗弧菌和3株迟缓爱德华氏菌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有较强的致病性。研究结果可为阐明中国海水养殖鲆鲽类的流行病发生历史、病原种类、病原监测及疾病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Sixty-eight strains of Vibrio anguillarum , five of V. ordalii and the type strains of V. alginolyticus, V. carchariae, V. damsela and V. parahaemolyticus were compared using the API 20E gallery. Within the V. anguillarum strains, distinct groups could be separated mainly on the basis of their reaction on indole production and the fermentation of amygdalin and arabinose. Vibrio ordalii , the former V. anguillarum biotype 2, could easily be separated from V. anguillarum and from the other fish pathogenic Vibrio spp.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引起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腹水病的病原多样性及其耐药性情况,针对2002-2010年由不同地区病样分离的27株细菌性病原进行了16S rDNA鉴定,并采用K-B法测定了27株细菌对2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了病原菌的耐药谱及耐药率变化.结果显示,大菱鲆腹水病病原菌主要有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espejiana).山东青岛地区以大菱鲆弧菌为主,威海地区以迟钝爱德华氏菌为主,烟台地区菌株种类分布平均.5类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于50%.只有1株迟钝爱德华氏菌对氟苯尼考产生了耐药,其余菌株对其均没有耐药性,且在长期使用中不易产生耐药性,证实氟苯尼考为当前防治腹水病的一种良好抗菌药物.27株病原菌的耐药谱数量为27个,每个菌株具备自己独特的耐药谱,74.1%的菌株对10种以上的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均有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黄芩对7种水产动物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纸片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利用黄芩水提液对副溶血弧菌、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哈维氏弧菌、温和气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进行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黄芩对鳗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均为15.63 mg/ml,最低杀菌质量浓度分别为31.25、15.63、31.25、31.25 mg/ml;黄芩对大肠杆菌、温和气单胞菌和哈维氏弧菌的抑菌效果弱于副溶血弧菌、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31.25、62.51、31.25 mg/ml,最低杀菌质量浓度分别为62.5、62.5、125 mg/ml。  相似文献   

15.
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了盐酸恩诺沙星、盐酸环丙沙星、氟哌酸、米诺沙星和氟苯尼考对常见水产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同一抗菌药物对不同致病菌的抗菌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抗菌药物对同一致病菌的抗菌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使用4倍MBC的药物浓度对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非O1-群霍乱弧菌杀菌时间随药物种类和致病菌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创伤弧菌、溶藻弧菌外膜蛋白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Sarkosyl法分离的创伤孤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的外膜蛋白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这4种弧菌外膜蛋白的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的图谱有相似性亦有差异.SDS-PAGE显示,4种弧菌中除副溶血弧菌外均能分离到47、38 ku的外膜蛋白;创伤弧菌和溶藻弧菌存在4种共同的外膜蛋白,大...  相似文献   

17.
选用硝酸纤维素膜作固相载体,建立检测迟钝爱德华氏菌的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方法。根据棋盘试验,确定迟钝爱德华氏菌免疫血清最佳工作浓度为1∶800,酶标抗体最佳工作浓度为1∶200,以出现明显清晰斑点者判定为阳性。用该方法检测时,迟钝爱德华氏菌呈阳性,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河流弧菌、溶藻弧菌、鳗弧菌、腐败希瓦氏菌、产碱普罗威斯登菌、阪崎肠杆菌和大肠杆菌均呈阴性。试验结果表明,Dot-ELISA方法简便、特异、快速、结果直观,便于在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