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克泰、天王星等药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药效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几种药剂茶园小区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试验结果看,2.5%天王星乳油1000倍液、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12500倍液、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50%杀螟丹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和3%除尽悬浮剂1000倍液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防效良好,而0.5%苦参碱杀虫剂400倍液和3%除虫菊素水剂400倍液的防效虽不及以上化学农药好,但适用于茶叶绿色食品和有机茶园应用,若在常规茶园中应用最好与化学农药混用。为了避免抗药性的产生,以上药剂应轮换使用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颜色防虫板对北方茶园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种颜色防虫板对茶小绿叶蝉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田间防效大小依次为:黄板、绿板、蓝板;其累积诱虫效果大小依次为:黄板、绿板。黄板田间防治效果和粘虫效果最好,田间防效最高达92.1%,粘虫效果为148.4头/m~2·天,最适宜北方茶园茶小绿叶蝉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防治茶小绿叶蝉的药剂筛选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5种杀虫剂氟氯氰菊酯、联苯菊酯、硫丹、啶虫脒、烟碱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氟氯氰菊酯、联苯菊酯、硫丹、啶虫脒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较好,处理防效均在97%以上;而烟碱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处理防效为87.10%。综合各药剂的持效性、毒性和防治效果的特点,防治茶小绿叶蝉较理想的药剂为联苯菊酯、烟碱或啶虫咪。  相似文献   

4.
本文开展了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30%茶皂素、0.6%苦参碱4种生物农药进行单剂或复混剂共6个处理进行防治闽北茶区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试验,探讨不同生物农药单剂或复混剂对闽北茶区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用药后3 d时,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和30%茶皂素混施对茶小绿叶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速效性好;药后7 d和14d时,对照生物农药0.6%苦参碱的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  相似文献   

5.
茶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是茶园中,特别是绿色食品茶园及有机茶园中危害较重且难以防控的害虫。为了筛选出绿色食品茶园及有机茶园中适合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生物农药,笔者选择了30%茶皂素AS、0.5%苦参碱AS、0.5%印楝素EC(力胜)、400亿个孢子/g茶将军WP(球孢白僵菌)四种生物农药进行单剂或复混剂共五个处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均较好,最佳防效达100%,A与C及C与D药后21 d在P0.05的显著水平上均存在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是茶园重要害虫,目前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化学农药对成虫的防治效果尚不明确。通过田间试验,评估了化学农药对茶小绿叶蝉成虫的防效;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究成虫防效不佳的原因。结果显示,田间对若虫防效很好的化学农药对成虫的防治效果不理想。室内研究显示,以田间施药浓度甚至更低的浓度喷施整株茶梢时,成虫死亡率均为100%。当茶梢中部着药时,成虫死亡率最高,为63.33%~71.67%;但茶梢顶部着药时,成虫死亡率仅为20.00%~28.33%。当茶梢顶部着药时,通过增加茶梢周围的遮光范围或降低茶梢顶部的光照强度,可增加成虫的死亡率。这些结果表明,茶小绿叶蝉成虫活动范围主要在茶梢中部应是化学农药不能在田间对其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且成虫这一习性与光强有着一定的关系。这一发现为田间茶小绿叶蝉成虫的防治提供了借鉴,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化学农药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新农药凯恩、帕力特茶园田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茶园中开展150g/L凯恩EC、24%帕力特SC防治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小卷叶蛾要小试验.结果表明:150g/L凯恩EC对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在药后3天最高,达到91.70%,药后21天的防效为71.55%; 24%帕力特SC在药后第3天的防效为89.46%,药后第21天的防效达71.62%; 150g/L凯恩EC对茶小卷叶蛾在药后第3天至第21天的防效达到86.55%-86.98%; 24%帕力特SC对茶橙瘿螨的防治效果在药后7天达到87.19%,药后21天为76.52%.150g/L凯恩EC对小绿叶蝉、茶小卷叶蛾有良好防效,24%帕力特SC对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也有良好防效.  相似文献   

8.
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具有全新的结构和作用机制,是一种由天然产物衍生而成的新型生物源杀虫剂。为明确它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开展了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14 d,15.00 g/hm2和18.75 g/hm2药剂的防效最高分别达到90.23%和92.17%。田间推荐使用剂量为15.00~18.75 g/hm2,使用时间为阴天或晴天下午4:00以后。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叶》2008,(5):41-41
应用武大绿洲YY800倍、7.5%鱼藤酮乳油800倍、0.2%苦皮藤乳油500倍、0.5%楝素乳油1000倍、0.36%苦参碱水剂1000倍、0.6%苦参碱内脂水剂800倍液进行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小区试验。参试药剂第1、3、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相似文献   

10.
鱼藤根提取物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行了鱼藤根提取物对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条件下,鱼藤根提取物对假眼小绿叶蝉具有拒食、触杀和毒杀作用,触杀作用很强,不具内吸活性。田间条件下,鱼藤根提取物的药效与毗虫味和阿克泰的防效相当,40 ug血L的鱼藤根提取物浓度即可满足田间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用药,药后5d的防效可达97.24%,鱼藤根提取物与毗虫咻混配的防效与毗虫琳单用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11.
研究比较了植保无人机与背负式喷雾器喷施虫螨腈(Chlorfenapyr)防治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的田间防效、农药残留动态和作业效率。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和背负式喷雾器在施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73.3%和84.5%,两者防效相当;两种喷施方式下虫螨腈在鲜叶中消解动态无差异,半衰期分别为3.9 d和4.2 d;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效率是背负式喷雾器的14.1倍。植保无人机喷施虫螨腈防治小绿叶蝉防效良好,且安全省力。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茶园间作对茶园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Matsuda)的生态调控作用,本研究开展樱花(Cerasus sp.)、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油菜(Brassica napus L.)间作茶园中小贯小绿叶蝉种群时序动态,及其天敌功能团组成结构、种群数量时序变化调查,分析间作茶园中小贯小绿叶蝉天敌功能团群落多样性和益害比。结果显示:樱花-茶、圆叶决明-茶和油菜-茶中小贯小绿叶蝉的时间动态变化趋势与常规茶园无显著差异,但发生量较同期常规茶园显著下降(P=0.034<0.05),全年分别下降25%~225%、20%~82.6%和20%~100%;经调查、鉴定得出,同期茶园小贯小绿叶蝉天敌功能团隶属于蜘蛛目、脉翅目和膜翅目,共计9个科、12个种,均为肉食性节肢动物;不同间作茶园中小贯小绿叶蝉天敌功能团种群的优势种、从属种和偶见种存在差异;与常规茶园相比,樱花-茶、圆叶决明-茶可显著提高蜘蛛、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的种群数量(P<0.05),油菜-茶可显著提高茶园中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的发生量,但对蜘蛛的发生量无显著影响;樱花-茶的小贯小绿叶蝉与天敌功能团益害比显著高于油菜-茶和圆叶决明-茶;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樱花-茶、圆叶决明-茶、油菜-茶的小贯小绿叶蝉天敌功能团群落多样性与常规茶园存在显著差异,且通过聚类分析得出,当兰氏距离为4.79时,茶树间作模式分为2类,一类为常规茶园,一类为樱花-茶、油菜-茶和圆叶决明-茶。研究结果表明,间作樱花、圆叶决明、油菜能有效降低茶园中小贯小绿叶蝉的发生量,提高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和益害比,对小贯小绿叶蝉的发生起到明显的生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5%卡死克DC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在红芽铁观音上的防治效果,在暑茶期间对5%卡死克DC1500倍、1000倍、750倍和10%天王星EC1000倍等4个处理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个处理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均有较好且相同防效,持效期较长,但速效性较差,以药后7天和14天的防效最佳,生产上建议药剂轮用,逐步增加使用浓度,可避免虫害过快产生抗药性,降低药效。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吡蚜酮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开展了50%吡蚜酮WG5000倍、4000倍、3000倍、50%吡蚜酮WG4000倍+10%联苯菊酯EC1500倍和10%吡虫啉WP1500倍等5个处理对假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5个处理对假眼小绿叶蝉均有一定的防效,持效性稍好,但速效性较差,以药后7d的防效最佳。生产上建议在低龄若虫高峰期喷施50%吡蚜酮WG3000倍为宜。  相似文献   

15.
苦参碱防治茶小绿叶蝉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0.3%苦参碱水剂(承德市三友植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1.2供试害虫:茶小绿叶蝉1.3试验方法:本试验设2个处理:0.3%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及清水对照(ck)。重复4次,随机排列。试验面积为1060.1m2,小区面积为132.5m2,每处理间设一间隔行;施药时将天然之保牌0.3%苦参碱水剂配成设定的浓度,用16型手动喷雾器将溶液均匀喷布在茶树叶背和叶面上;施药时间选择在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后,施药前1d和施药后的1、3、7、9d分别调查各试验小区茶树芽下二叶百叶虫口密度;并进行鲜叶产量测定。2结果与分析2.1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2003年7…  相似文献   

16.
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 (Thysanoptera:Thripidae)]是茶园重要的区域暴发性害虫,然而田间防控主要依靠化学农药,严重影响茶叶质量和安全。为筛选适宜有机茶园防治茶棍蓟马使用的药剂,本文评价了7种生物源杀虫剂对茶棍蓟马成虫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室内生测结果表明,7种生物源杀虫剂对茶棍蓟马成虫的毒杀活性最高的为6%鱼藤酮微乳剂(2.450 mg/L),其次为10%多杀霉素悬浮剂(3.394 mg/L)、0.6%苦参碱水剂(7.606 mg/L)、0.5%藜芦碱可溶液剂(11.539 mg/L)、0.3%印楝素乳油(15.215 mg/L)、5%天然除虫菊素水剂(25.121 mg/L),而30%茶皂素水剂(518.758 mg/L)对其毒杀活性较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最理想的是10%多杀霉素悬浮剂,其750倍液药后1~7 d防效均高于96%;其次是0.5%藜芦碱可溶液剂、6%鱼藤酮微乳剂和0.6%苦参碱水剂,其最高防效均高于90%。综上,10%多杀霉素悬浮剂、0.6%苦参碱水剂、0.5%藜芦碱可溶液剂和6%鱼藤酮微...  相似文献   

17.
喜树叶提取物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喜树叶提取物的两种乳油刺和水荆各2个浓度对假眼小绿叶蝉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并以茶园中常用防治刺吸式害虫的农药吡虫啉的常规剂量为参比.结果表明,喜树叶提取物A乳油剂、B乳油剂和水剂对假眼小绿叶蝉都有防效,防效大小依次为A乳油剂>B乳油剂>水剂,高浓度的效果优于低浓度的效果;吡虫啉的效果最好,其次为0.05%喜树叶提取物A乳油150倍液,药后3天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2.2%和61.4%.喜树叶片中的喜树碱是主要的杀虫活性物质,非化学合成品,可考虑将喜树叶提取物乳油剂用于茶园叶蝉的绿色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8.
开展了呋虫胺、氟啶·啶虫脒防治小贯小绿叶蝉效果及对天敌蜘蛛杀伤力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呋虫胺SG防治小贯小绿叶蝉见效快、持效期长,对天敌蜘蛛影响小,推荐剂量为450 g/hm^2,生产上可推广应用。46%氟啶·啶虫脒WG对小贯小绿叶蝉见效快、效果较好、持效期长,对天敌蜘蛛有一定杀伤力,推荐剂量为150 g/hm^2。  相似文献   

19.
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试验了天王星等四种杀虫剂常规用量喷雾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比较了药后2-28天的防效之差异。分析了药剂的速效性、持效性等性能特征。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两种规格防虫板对茶园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两种规格防虫板对茶小绿叶蝉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控制效果30×40cm2达86.0%,30×20cm2达77.5%;两种规格黄色防虫板60天诱捕到的茶小绿叶蝉分别为2369.8头、1550.2头,即148.4头/m2×天、107.7头/m2×天,从田间防治效果和诱虫效果上看出,30×40cm2黄色防虫板更适合北方无性良种茶园茶小绿叶蝉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