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叶》2020,(1)
近些年来,白茶由于独特的品质及特殊功能保健作用,受到人们广泛欢迎。贮存一定时间后,年份白茶更受市场认可。科研机构发现白茶N-乙基-2-吡咯烷酮取代的黄烷酮类(EPSF)成分作为近几年茶叶发现新的化合物,已成为白茶的热点。同时贮藏白茶也受到追捧。本文就EPSF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和收藏白茶的相关注意事项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白茶因其独特的口味和特殊的保健性而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储存了一段时间的老白茶在市场上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科学研究机构发现,近年来白茶中发现的一种新化合物白茶黄烷酮(EPSF)为白茶吸引更多关注。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进行储存白茶。本文概述了EPSF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以及与白茶收集有关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贮藏年份政和白茶的香气特征,采用定量描述分析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贮藏0、5、10、15年的政和白牡丹白茶(分别编号BMD0、BMD5、BMD10和BMD15)的香气特征与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贮藏年份政和白牡丹的香气特征差异明显,BMD0以毫香、清香、甜香、花香为主,随贮藏时间延长,毫香、清香、甜香、花香减弱,陈香、木香增强。不同贮藏年份的政和白牡丹共检测出66种挥发性成分,以醇类、酯类、酸类为主,BMD0和BMD5醇类含量较高,BMD10和BMD15酯类含量较高,随贮藏年份增加,挥发性成分总量显著降低,相对含量的组成与占比变化显著。所建立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可将不同贮藏年份政和白牡丹进行有效区分,分别以相对香气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1、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t for the projection,VIP)>1为依据,筛选出14种和30种差异挥发性成分;以rOAV>1且VIP>1为依据,筛选出β-紫罗兰酮、α-紫罗兰酮、...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白茶香气特征及其提取制备技术,分析了不同品类、不同年份白茶香气组分以及萎凋过程对白茶香气形成的影响,阐述了白茶香气的前体物质及酶转化对白茶香气形成机理,为深入研究白茶香气、提升白茶萎凋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茶世界》2016,(6)
正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中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时至今日,用煮的方式依然留存。其中,白茶的煮茶法渊源悠久,这种渊源甚至反映在福鼎民间美丽传说中,当地人代代口口相传着太姥娘娘以白茶治病救人的传说,传说中救人所用之法正是熬煮白茶。千百年来,白茶恪守中药材一样的天然晾晒工艺,并且随着年份的增加,当年新白茶独有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作为中国白茶的代表,福鼎白茶的崛起,借的是改革开放的东风。正是遇到了一个追求思想解放、与时俱进、跨越发展的好时代,福鼎白茶实现了从国内少有人知到享誉全国全球的华丽转身。我与福鼎白茶的结缘,始于2007年。这一年对于福鼎茶业发展历史来说,是一个有着重大意义的特殊年份。当年4月16日,福鼎市委召开了一次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茶产业发展进入新  相似文献   

7.
以九年陈、七年陈、五年陈、三年陈和一年陈(生产年份分别为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的5种斗记古韵白茶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5个陈化期白茶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比较不同陈化期白茶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同时测定5个陈化期白茶的生化成分,从而探究生化成分对不同陈...  相似文献   

8.
许咏梅 《茶叶》2014,(1):24-29
白茶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珍稀茶类,中国是世界白茶的唯一产地,福鼎是中国白茶最重要的产地之一,其白茶产量占中国白茶的70%以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的呼声日益高涨,白茶简单、自然而生态的加工工艺越来越受到欢迎,那么白茶的成本-价格到底是怎样的?本文以福鼎市白茶产地实地考察为依据,对福鼎白茶的茶农户、茶叶加工企业、茶叶交易市场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对福鼎白茶的生产成本-价格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福鼎白茶生产成本包括鲜叶种植成本、初加工成本、精加工成本,其中鲜叶种植成本占总成本的重要部分,加工成本(初加工+精加工)低;在生产成本中主要是人工费用.(2)福鼎白茶的产地批发价格较低,一般略高于成本价格;而福鼎白茶市场售价比批发价格高出1倍以上,茶商销售到外地价格会上涨5倍以上;茶农户、茶企业、茶叶商相比较,茶农户获利最少,茶叶企业和茶叶商获利最多,甚至利润高达几百倍,茶商利用别人不了解白茶有价格炒作趋势,白茶几乎是一本万利.  相似文献   

9.
有机茶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高品位、高质量的保健饮品:有机白茶的加工技术、包装与贮藏保鲜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靠近红外光谱技术对白茶进行总黄酮含量的快速判别。对 91 份来自不同厂家、不同年份和不同等级的白茶进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并采集白茶近红外光谱图,运用 TQ analyst 8.0 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了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最终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白茶总黄酮含量的定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总黄酮定量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99 77,校正均方根差为 0.043 5,验证均方根差为 0.180,验证集平均相对误差为 2.89%。该模型预测结果较好,能够准确、快速、无损地对白茶总黄酮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茶树杂交新品系"浙农8-8"、"浙农6-10" 选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福鼎大白茶×浙农12"、"福鼎大白茶×浙农109"人工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优质、高产茶树新品系--"浙农8-8"、"浙农6-10".品比试验表明:浙农8-8发芽期中偏早,浙农6-10发芽期中等;均适制红绿茶,品质超过或相当福鼎大白茶;两品种小区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春夏茶多酚含量均低于福鼎大白茶,氨基酸含量比福鼎大白茶高,咖啡碱含量浙农8-8春夏茶均比福鼎大白茶高,浙农6-10比福鼎大白茶低;抗寒性两品种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抗旱性比福鼎大白茶稍弱;抗虫性比福鼎大白茶略强,抗病性浙农6-10比福鼎大白茶略强,浙农8-8略弱.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靠近红外光谱技术对白茶进行总黄酮含量的快速判别。对 91 份来自不同厂家、不同年份和不同等级的 白茶进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并采集白茶近红外光谱图,运用 TQ analyst 8.0 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了不同光谱预处理方 法,最终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白茶总黄酮含量的定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总黄酮定量模型的相关系数为 0.999 77,校正均方根差为 0.043 5,验证均方根差为 0.180,验证集平均相对误差为 2.89%。该模型预测结果较好,能 够准确、快速、无损地对白茶总黄酮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不同茶树品种制绿茶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茶树品种制绿茶在常温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以保靖黄金茶1号、保靖黄金茶2号和福鼎大白茶3个茶树品种制成炒青绿茶为材料,密封贮藏于避光室温环境中,分析不同贮藏时间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靖黄金茶1号、保靖黄金茶2号和福鼎大白茶制绿茶贮藏过程中茶多酚含量(降幅分别为13.96%、15.86%和26.29%)和水浸出物含量(降幅分别为9.81%、10.00%和16.28%)均显著降低,且前两个月降幅较大;氨基酸含量总体下降(降幅分别为20.87%、23.50%和37.94%),其中贮藏第四个月出现小幅上升;咖啡碱含量前3个月的下降幅度(降幅分别为7.99%、10.82%和13.84%)较大,此后变化幅度减小;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降幅分别为15.92%、17.81%和28.49%);可溶性总糖含量呈现先高后低的波浪形变化,并且香气、汤色、滋味等感官审评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三个品种间比较,保靖黄金茶1号、保靖黄金茶2号所制绿茶在贮藏过程中的主要生化成分下降幅度显著低于福鼎大白茶,表现出较好的化学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白牡丹与白毫银针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郭雯飞  孟小环  罗永此  林健 《茶叶》2007,33(2):78-81
白茶是中国特有的茶叶品种,文中对白茶的两个主要品种:白牡丹和白毫银针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31种香气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己醛、(E)-2-己烯醛、苯甲醛、1-戊烯-3-醇、(Z)-3-己烯醇、香叶醇、苯乙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这两种白茶的香气组成总体上具有相似性,但两者的香气组成也略有差异。白茶在存放过程中,精油含量呈降低趋势,但香气组成上仍具有明显的白茶特征。  相似文献   

15.
我国白茶发展历史悠久,近几年不断有研究阐述白茶的保健功效,使其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本文对白茶的发展历史、加工和化学变化、保健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概述,并对其前景及问题研究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16.
白茶功能性成分及保健功效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茶是我国传统六大茶类之一,近年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品质和良好的保健功能日益受到人们青睐,其产量在六大茶类中的占比逐年增加。文章重点对白茶中主要功能性成分以及白茶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突变、抗癌及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保健功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福鼎白茶种类及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阙玉林  林代兴 《中国茶叶》2008,30(11):34-35
福鼎白茶产于被誉为“中国白茶之乡”和“中国名茶之乡”的福建省福鼎市,以原产于福鼎太姥山的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鲜叶按白茶加工工艺精制而成。由于品质优异,保继功效突出,白茶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社会知名度也越来越高。福鼎白茶远销欧美、东南亚地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18.
九龙大白茶是源于福建省松溪县的优良茶树品种,具有发芽特早、芽头特长、毫色特白等特点,制作的白茶品质尤其优异,受到市场青睐.文章总结其品种特征与栽培要点,并针对其特点优化白茶制作工艺,旨在推动松溪县白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白茶寡肽的氨基酸序列及其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白茶功效的物质基础。本研究首先制备白茶寡肽,对其氨基酸序列构成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测定其对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力和HepG_(2)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而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白茶寡肽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半抑制浓度(IC_(50))为0.170 mg·mL^(-1),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_(50)为0.850 mg·mL^(-1);白茶寡肽的总还原力呈现浓度依赖性;进一步的细胞实验还发现白茶寡肽能使HepG_(2)氧化损伤细胞中SOD活力增强。白茶寡肽不但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而且对HepG_(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9个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真空厌氧加工技术加工高γ-氨基丁酸白茶,以传统加工工艺为对照,测定白茶中γ-氨基丁酸含量,并对白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9个品种按真空厌氧技术加工的白茶,γ-氨基丁酸含量在1.82~3.64 mg/g之间,与传统工艺有显著极差异(P0.01);真空厌氧处理后,丹桂品种白茶γ-氨基丁酸含量最高,达3.64 mg/g,霞浦春波绿次之,茗科1号(金观音)最低,只有1.82 mg/g,不同品种白茶γ-氨基丁酸含量差异显著。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福鼎大毫白茶总分82.25,得分最高,品质最优,紫牡丹、茗科1号、九龙袍次之,春波绿得分最低。综合γ-氨基丁酸含量和品质指标,福鼎大毫是最佳的品种,其次是紫牡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