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茶世界》2016,(1)
正(2015年第108号)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报我会关于茶叶及相关制品等9类食品共693批次样品抽检情况(2015年第108号),此次共抽检茶叶企业26家,茶叶及其相关制品、咖啡产品65批次主要包括茶叶和砖茶。,抽检项目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22个指标。其中,合格样品65批次,合格率100%。具体合格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2.
《茶世界》2016,(2)
正(2016年第8号)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报我会关于茶叶及相关制品等8类食品共647批次样品抽检情况(2016年第8号),此次共抽检茶叶企业28家,茶叶及其相关制品、咖啡产品72批次主要包括茶叶和砖茶。抽检项目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22个指标。其中,合格样品72批次,合格率100%。具体合格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3.
《茶世界》2015,(12)
<正>陕西11月13日,陕北吴起县12吨、货值48万美元的沙棘红茶经过陕西检验检疫局检疫合格,出口马来西亚。这是陕北革命老区的沙棘红茶首次走出国门。重庆11月18日,重庆永荣镇举行茶产业新闻发布会。计划五年内茶叶产值突破1亿元,茶叶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四川11月16日,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官网公布的2015年第10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显示,抽检茶叶及其相关制品/咖啡21批次,合格21批次。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黑毛茶产品质量及生产状况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实地调查研究黑毛茶生产状况的基础上,对黑毛茶样品氟、铅、稀土等相关指标与黑毛茶价格的关系、现阶段黑毛茶和茯砖茶产品的生产成本、生产满足标准要求茯砖茶产品所需黑毛茶原料的最低成本等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研究分析,为企业生产合格茯砖茶产品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边销茶政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齐抓共管,福建出口茶叶农残降低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量偏高问题,1998年在社会上曝光后,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1999年出口茶叶中的农残检出量较上年下降了一倍多,取得了可喜的成效。1 1999年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全省出口茶叶抽检样品252批次,有机氯农药BHC均未检出,往年检出率较高的DDT的合格率也达75%,超标率比上年下降286%。1999年福建出口茶叶中DDT检测情况:全年共检测252批,不合格63批,不合格率250%,DDT平均值0155mg/kg。经检测,凡超过标准限量(02mg/kg)的茶叶,我局均不出证放行。2 从检测数据分析,全省各主…  相似文献   

6.
《茶世界》2018,(2)
正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18年食品安全抽检计划(食药监食监三[2018]1号),提出了2018年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目标和工作原则,从抽检对象、抽检时间和频次、抽检区域、环节和场所等方面明确了总局本级、省级局、市县级局的工作任务,并强调了工作要求。对比2017-2018年食品安全抽检计划,茶叶的抽检项目有所增减,数量共计增加4项,含茶制品及代用茶的检验项目没有改动。  相似文献   

7.
近日,据青海省茶叶流通协会透露,有消费者反映,青海省边销茶市场流通的1200克、1300克、1400克规格的茯砖茶质量低劣,不可饮用。经有关部门检测,也认定了这几种规格的茯砖茶确是不合格产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叶》2015,(2):27-28
<正>本刊讯据统计,2013年我国出口茶叶(不含茶饮料)被欧盟、美国和日本通报不合格58批次,同比增加71%,其中欧盟24批次、美国7批次、日本27批次。2014年我国出口茶叶(不含茶饮料)被欧盟、美国和日本通报不合格37批次,同比减少36%,其中欧盟27批次、美国6批次、日本4批次。现简要分析如下:一、三大通报来源国基本情况1.欧盟。欧盟为我国茶叶出口重要市场,出口量仅次于非洲、中东市场,但欧盟多年来一直是我国茶叶出口第一大通报来源国(2013年为被日本赶超,为第二大来源国)。  相似文献   

9.
陈迪  马艳  张峰 《福建茶叶》2023,(9):34-37
为了了解进口茶叶中铬含量的情况,加强进口茶叶质量安全的管理。以近三年进口茶叶为样品,检测依据GB5009.123-2014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抽检进口茶叶样品中铬含量的范围在<0.2mg/kg到46.1mg/kg。不合格率为16.8%,需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茶世界》2010,(8)
据统计,2010年上半年,经杭州检验检疫局检验出口的茶叶及其制品共813批次、货值1883.9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5.7%和42.84%。从出口茶叶的品种类别看,出口量排名前三位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正值是莆田市夏粮收获期,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让全市人民吃到放心粮、安心粮,市农业局组织开展了稻谷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监测工作。根据《莆田市农业局关于印发2017年水稻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县(区)农业局按照监测方案要求,规范抽检行为,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深入基地,组织开展了稻谷专项定量抽检。本次共抽检64批次稻谷样品,其中仙游和荔城区各抽检20批次,  相似文献   

12.
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参评茶叶的感官审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已于1995年10月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博览会评奖的茶叶(包括茶叶制品)共358只,其中名优绿茶272只,另外还有机制普通绿茶、青茶(乌龙茶)、茉莉花茶、袋泡茶、条形红茶、黄茶、茯砖茶、罐装液体茶和其他茶叶制品。参评茶来自浙、皖、赣、鄂、湘、川、苏、粤、闽、滇、鲁、黔、桂、琼14个产茶省区。各省区送评的茶叶大多已作过筛选,以将最好的茶叶送去参评,因此,参加第二届农博会评奖的茶叶,特别是名优绿茶,高品位的很多,可代表当代中国名茶之最高水平。现将本届农博会参评茶叶的感官审评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茶叶质量下降,已成为茶业界议论的中心,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我国紧压茶的质量如何?也令人担扰。去年国家对全国紧压茶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从抽查的9个省市,50个企业,7种产品,79只茶样的检验结果看,合格率为44.3%,不合格的低劣产品占32.9%。其中紧茶、康砖茶合格率为100%;沱茶为64.3%;花砖茶和黑砖茶为40%;茯砖茶为38.5%;金尖茶为0%。由上可见,我国目前紧压茶  相似文献   

14.
“金花”菌是茯砖茶生产过程中的优势菌,通过该菌在茶叶中的生长和代谢作用,不仅能改善茯砖茶的品质,还能产生对人体有益的活性代谢产物.本文对茯砖茶中的“金花”菌的分离、鉴定、代谢产物对茯砖茶品质影响及代谢活性产物的营养保健作用进行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检索有关山茶属植物茶叶及其相关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文献发现,关于茶叶降血脂和降血糖的功效研究较多,但对其机制及其物质基础的研究仍未明确.而对于茶叶品类来说,普洱茶和茯砖茶的研究较多;对于白茶和黄茶的相关研究文献鲜少.本文综述了山茶属植物茶叶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的研究与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砖茶文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继业 《中国茶叶》2008,30(9):30-31
砖茶,顾私思义,就是外形像砖一样的茶叶,它是我国紧压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是用毛茶经过筛、扇、切等工序,制成半成品,再经高温汽蒸压成砖形的茶块。砖茶根据原料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米砖茶、青砖茶、康砖茶等几种,  相似文献   

17.
<正>历史悠久的泾阳茯砖茶我国传统的茶叶分类中,将茯砖茶划分到紧压茶范围内,属于黑茶,原料粗老,一般制造过程中堆积发酵时间长,成品茶色呈油黑或黑褐色。陕西泾阳县不种植茶叶,却成为大西北茯砖茶的加工基地,其根源在哪里?泾阳县建制从夏商始,秦置泾阳县,历史源远流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众多优势。自从汉代始,便是我国茶叶的集散地和加工制作、运输中转枢纽带,也是"丝绸之路"上有名的驿站和茶叶集散地。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的液体培养和茶叶提取液培养.旨在研究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的代谢产物对茯砖茶品质形成机理及其对茯砖茶功能性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茶世界》2008,(12)
从今年二季度开始,云南省质监局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茶叶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验。从检验结果来看,云南省茶叶产品实物质量抽查合格率达到97.3%,为今年云南省食品类产品质量抽查中合格率最高的产品,且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水分,影响茶叶产品质量的微生物指标、重金属、农残全部合格。尤其是所抽查的127个批次的普洱茶产品中,实物质量抽查合格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20.
段继业 《茶叶科学》2011,31(2):143-151
归纳了砖茶的主要生产地和五条行销路线,第一次把茶马古道和茶叶之路整合到“砖茶之路”的概念之中;研究认为,砖茶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地位,是由砖茶本身的生物特性、经济特性和文化特性等因素综合塑造的;论文重点指出:砖茶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围绕砖茶的生产、长途运输和营销,形成了内地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之间长达上千年的民族交往历史,产生了著名的“茶马互市”经济和“以茶治边”政治,造就了享誉海外的“茶马古道”和“茶叶之路”文化,砖茶参与缔造了西北民族关系、城镇形成、政治治理和砖茶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