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从肝论治法治疗复发/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复发/难治性ITP门诊患者36例为治疗前组,完成从肝论治法治疗2.5个月的复发/难治性ITP患者11例为治疗后组,健康体检者34例为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组、治疗后组、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水平。结果复发/难治性ITP治疗前组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较低,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内比较,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难治性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存在异常,从肝论治法治疗复发/难治性ITP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及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NB-UVB光疗机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光疗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2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银屑病皮损严重程度评分(PASI)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4+、CD4+/CD8+均升高,CD8+均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ASI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药合剂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中药合剂对雏鸡免疫功能及干扰素产生的影响。检测了试验组和对照组28,30,34,41,48,55日龄雏鸡血液T淋巴细胞对丝裂原ConA刺激的反应性;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ND抗体效价及胸腺、脾脏和法氏囊指数。结果表明,34~41日龄时中药合剂组雏鸡血液T淋巴细胞对丝裂原ConA刺激的反应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30~34日龄时能明显提高CD4+/CD8+淋巴细胞亚群比值(P<0.05);34~41日龄时试验组雏鸡HI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使胸腺、脾脏和法氏囊指数增加,41日龄时法氏囊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合剂对IFN具有明显的诱生作用(P<0.01),与NDV诱生组水平相当;同时可明显促进NDV对IFN的诱生(P<0.01)。结果显示中药合剂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诱生IFN的能力,为该中药合剂抗NDV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干燥综合征(Sjgren syndrome,SS)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SS患者与对照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以血沉及血清中IgG来判断SS病情活动,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与SS病情活动的关系。结果SS患者外周血中CD3 T淋巴细胞、CD3 CD4 T淋巴细胞、CD3 CD8 T淋巴细胞亚群及CD3 CD4 T淋巴细胞/CD3 CD8 T淋巴细胞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病情活动的SS患者的CD3 T淋巴细胞亚群和CD3 CD8 T淋巴细胞亚群均低于病情非活动者,而CD3 CD4 T淋巴细胞/CD3 CD8 T淋巴细胞的比值则较后者高(P<0.01)。结论SS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虽无显差,但当SS病情活动时T淋巴细胞亚群有显著改变,可能在SS发病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马齿苋多糖(Portulace oleracea polysaccharide,POP)对雏鸡胸腺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试验通过对雏鸡灌注不同剂量的POP,测定雏鸡胸腺指数,应用MMT(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方法测定雏鸡胸腺淋巴细胞转化率,利用流式细胞器测定雏鸡胸腺淋巴细胞周期与胸腺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表明,POP能显著增加雏鸡胸腺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胸腺指数(P<0.05),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显著提高(P<0.05),CD4+T淋巴细胞含量显著增加(P<0.05),CD8+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显著升高(P<0.05).POP可通过调节雏鸡胸腺内细胞水平的变化,增强雏鸡细胞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系统发育.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猪转移因子增强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对猪体免疫效果,从健康猪的新鲜脾脏中提取转移因子,分别与自制猪细小病毒灭活油苗和猪细小病毒商品灭活苗联合免疫仔猪,并设猪转移因子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免疫后分别用间接ELISA方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仔猪抗体水平变化和仔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免疫后猪转移因子联合灭活疫苗组能有效提高抗体水平,且免疫后猪转移因子联合PPV灭活疫苗组的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高于相应的PPV灭活疫苗组。表明猪转移因子主要增强PPV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gM、IgG、IgA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有利于改善重症肺炎患者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芪丹复感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匹多莫德组及联合组,分别给予匹多莫德治疗及匹多莫德联合芪丹复感颗粒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肺功能、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匹多莫德组(P0.05)。治疗前2组肺功能相关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联合组指标改善优于匹多莫德组(P0.05)。治疗前2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CD4~+水平较治疗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联合组CD3~+、CD4~+水平明显高于匹多莫德组(P0.05),CD8~+水平明显低于匹多莫德组(P0.05);结论匹多莫德联合芪丹复感颗粒较单用匹多莫德改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肺功能效果更优,提高免疫功能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猪白细胞介素18是否增强猪细小病毒(PPV)灭活疫苗在猪体免疫效果,分别将猪白细胞介素18与自制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和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联合免疫仔猪,并设猪白介素18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免疫后分别用间接ELISA方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仔猪抗体水平变化和仔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免疫后猪白细胞介素18联合灭活疫苗组抗体水平与无猪白介素18灭活疫苗组相似,但免疫后猪白介素18联合PPV灭活疫苗组的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值均高于相应的PPV灭活疫苗组,但差异不显著,且CD4~+/CD8~+在正常范围内。研究证实猪白介素18主要增强PPV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研究傍康汤对复治性肺结核阴虚毒疲证患者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将%例阴虚毒疲型复治 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并设立正常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傍康汤,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对CD,'',CD,'',CDH''1'' 淋巴细胞、CD,''/CDH+比值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0Io,与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CD,'',CDH''1''淋巴细胞、C D,''/C DH+比值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C D,'' T淋巴细胞、CD,''/CDH+比值明显升高,CDH'' T淋巴细胞则明显卜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治疗后治疗组 CD,'',CD,''/CDH''比值的升高、CDH''的h降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傍康汤治疗阴虚毒疲型复治性肺结核疗效确 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草分支杆菌制剂在胃癌化疗中的使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7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5 )采用草分支杆菌制剂加HL F(羟基喜树碱、亚叶酸钙、5 -氟尿嘧啶)方案治疗;对照组(n=35 )采用单纯HL F方案化疗,评价其疗效、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获益率(CR+PR+MR)分别为80 .0 %和5 4 .3%(P<0 .0 5 ) ,观察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 / CD8比值有明显提高(P<0 .0 5 )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 .0 5 )。生存质量: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 .0 5 ) ,白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反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 .0 5 )。结论:草分支杆菌制剂在胃癌化疗中的使用可减轻化疗某些不良反应,使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不同剂量女黄颗粒对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IL-2、IL-4、TNF-α和IFN-γ表达量的影响,旨在明确女黄颗粒对小鼠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50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及女黄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他处理组均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 mg/kg,1次/d,连续5 d)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建模后,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女黄颗粒处理组则分别按0.5、1.0和1.5 g/kg剂量灌胃女黄粒颗溶液(以水稀释),1次/d,连续7 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的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脾脏细胞因子IL-2、IL-4、TNF-α和IFN-γ的表达情况.[结果]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后,小鼠的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较阴性对照组小鼠极显著降低(P<0.01,下同),小鼠脾脏IL-2、IL-4、TNF-α和IFN-γmRNA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降.灌胃给药(女黄颗粒)后,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有所升高,其中女黄颗粒高、中剂量组小鼠的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较模型组小鼠极显著升高;除女黄颗粒高剂量组小鼠脾脏IL-2 mRNA的相对表量较模型组小鼠极显著下降外,各女黄颗粒处理组小鼠脾脏IL-2、IL-4、TNF-α和IFN-γ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女黄颗粒中剂量组小鼠脾脏IL-4、TNF-α和IFN-γ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模型组小鼠.[结论]女黄颗粒通过上调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提高IL-2、IL-4、TNF-α、IFN-γ的相对表达量以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临床推荐使用剂量为1.0 g/kg.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汤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给小鼠皮下注射环磷酰胺(CTX)30mg/(kg·d),制备免疫抑制模型;阴性对照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灌胃0.1g/(kg·d)左旋咪唑,健脾益气汤低剂量给药组(16g/(kg·d))和高剂量给药组(44g/(kg·d))分别灌胃健脾益气汤,研究健脾益气汤对小鼠体质量、脾脏指数以及血清中IgG、IL-2、TNF-α质量浓度和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8+数量的影响。【结果】健脾益气汤低剂量给药组和高剂量给药组均能拮抗由环磷酰胺所导致的体质量下降,健脾益气汤高剂量组显著降低了免疫抑制小鼠的脾脏指数。健脾益气汤可以明显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的IgG、IL-2和TNF-α质量浓度,增加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4+数量,降低CD8+数量,使CD4+/CD8+提高。【结论】健脾益气汤能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健康仔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参考范围,试验分析不同生长阶段仔猪的免疫系统功能水平,分别在健康仔猪断奶后第1、7、21和35天采取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各类主要T淋巴细胞亚群所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例,及其占CD3~+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比例,计算CD4~+/CD8~+的比值。结果表明,随着日龄的增加公母仔猪CD3~+T淋巴细胞亚群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例逐渐升高,分别从(38.00±10.94)%和(38.17±15.39)%上升至(55.43±12.30)%和(51.57±10.60)%。在断奶后1 d和7 d公母仔猪CD3~+T淋巴细胞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至断奶后21 d母仔猪CD3~+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公仔猪至35 d时CD3~+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随着日龄的增长,公母仔猪CD4~+T淋巴细胞亚群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例分别由(10.29±2.71)%和(10.3±2.17)%上升至(22.2±5.87)%和(23.4±6.84)%。公母仔猪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逐渐升高,且各个时间点公母仔猪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公母仔猪CD8~+T淋巴细胞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例在各时间点分别为(23.80±6.67)%、(17.14±10.64)%、(25.46±12.32)%、(33.33±8.93)%和(28.55±6.75)%、(23.62±11.51)%、(37.37±13.18)%、(38.31±15.66)%。随着日龄的增加公母断奶仔猪CD8~+T淋巴细胞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断奶仔猪各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会随着断奶时间的增加而呈现不同的变化,并且存在着性别上的差异。结合两种不同的细胞圈定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出仔猪体内各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和比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对老年机械通气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60例老年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胸腺肽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胸腺肽组加予胸腺肽α1治疗.监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7、10d后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NK细胞百分率,并比较两组ICU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7d,胸腺肽组患者CD3+、CD4+、CD4+/CD8+及NK细胞百分率均高于治疗前及同期的常规组(P<0.05或0.01).治疗10d,胸腺肽组患者CD3+、CD4+及NK细胞百分率仍高于治疗前和同期的常规组(P<0.05或0.01).胸腺肽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较常规组短[(15.8±3.05)d vs (11.09±4.21)d];平均ICU住院时间亦较常规组短[(14.92±5.46)d vs (19.14±4.60)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均较常规组低(P<0.05或0.01).结论 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可提高患者免疫力,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γδT细胞及其记忆表型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9例肺结核治疗前患者(治疗前组)、36例肺结核治疗3个月后患者(治疗后组)及28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γδT细胞及其记忆表型变化.结果 治疗前组外周血γδT细胞明显高于治疗后组和对照组(P<0.01或0.05),CD45RA-CD27+γδT细胞明显低于治疗后组和对照组(P<0.01),而CD45RA-CD27-γδT细胞高于治疗后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及其记忆表型转化可能与结核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海洛因成瘾者外周血 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5 0例海洛因成瘾者 (成瘾者 )和 5 0例正常人(对照组 )外周血 T细胞亚群的数目。结果 :海洛因成瘾者外周血 CD3+、CD4+、CD8+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人 ( P<0 .0 5~ 0 .0 1 ) ,CD 4+/CD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人 ( P<0 .0 1 )。结论 :海洛因成瘾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外周血CD4+CD29+T细胞表达及其与治疗关系.方法 69例RV肠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抗RV免疫球蛋白及常规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9+T细胞、IL-2、IL-12水平变化,粪便内RV-RNA含量及腹泻天数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CD4+CD29+T细胞、IL-2及粪便内RV-RN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而IL-12水平显著增高(P<0.01).观察组腹泻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RV肠炎患儿粪便内RV-RNA、腹泻天数与外周血CD4+CD29+T细胞、IL-2水平呈正相关(P<0.01或0.05),而与IL-12呈负相关(P<0.05).结论 外周血CD4+CD29+T细胞、IL-2水平升高及IL-12水平降低是RV肠炎的细胞免疫特征,且与病毒数量及腹泻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将1日龄艾维茵肉鸡健雏100羽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含Zn 100 mg/kg)和基础日粮+Zn 2400 mg/kg(试验组),试验期7周,进行雏鸡锌中毒的动态病理学研究。结果:锌中毒雏鸡的生长发育受阻,双腿无力,跛行或呈犬坐姿势。尸体剖检见胸腺充血和水肿,腔上囊体积变小,脾脏、心脏和肝脏见坏死灶,肌胃角质层溃疡。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减少,淋巴滤泡形成较少。外周血T淋巴细胞ANAE+显著降低,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数量和CD4+/CD8+降低,雏鸡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下降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升高。结果表明:日粮高锌可对雏鸡免疫器官等产生毒害作用,导致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9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滴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治疗20d。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和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结果治疗组治疗后IgAI、gG含量较治疗前增高(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CD4^+、CD4^+/CD8^+、NK升高(P〈0.01),CD8+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CD4^+、CD8^+、CD4^+/CD8^+、NK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