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1 毫秒
1.
为探索中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在海南冬季种植的适应性,特引进21个中薯系列马铃薯品种进行了生育期、耐热性和产量等性状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薯11号和中薯20号综合性状表现较佳,平均小区产量分别为9.10、10.20 kg,折合667 m2产量分别为1 124.0、1 259.9 kg,且中薯20号具有较强的耐热性,收获时植株仍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2.
垦彩薯2号是以2008-15为母本,以MD04-72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鲜食彩色马铃薯新品种。中晚熟,生育期103 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株高50 cm左右,株型半直立,分枝中等,结薯集中;块茎长椭圆形,薯皮、薯肉均为玫瑰红色,芽眼中等,花青素含量1623.7 mg · kg-1,干物质含量15.40%,淀粉含量7.4%,粗蛋白含量1.52%,还原糖含量0.16%,VC含量118.0 mg · kg-1(FW);单株结薯数3~5个,平均单薯质量153.2 g,大中薯(>75 g)率76.31%,每667 m~2产量1500 kg左右;抗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和晚疫病,适于黑龙江省春季种植。  相似文献   

3.
春播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春播方式,对引进的5个马铃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中薯2号不仅出苗快、生长势强、结薯集中、早熟性好,而且产量高、品质佳、抗病性强,十分适宜在浙江岱山栽培,可以作为首选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高产新品种──晋薯10号晋薯10号为中晚熟品种,株型直立,株高45~70厘米,茎粗叶茂,生长势强,花白色,单株结薯4.8~5.6个,薯型扁圆,黄皮白肉,芽眼深浅中等,品质较好,食味中等,淀粉含量18%左右。抗病抗旱,丰产性能高,适应性广,产量高...  相似文献   

5.
方旭 《西北园艺》2022,(3):27-29
为促进蓝田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量品质,对5个马铃薯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丰产性、抗病性、薯块商品性状等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个参试品种生长势、丰产性、抗病性均表现良好,比较适宜在蓝田种植,比较而言,中薯17号综合表现最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丰富苏南地区哈密瓜早熟品种,满足市场需求,引进5个哈密瓜品种(16-6、金蜜一号、18X-9、海蜜10号、碧玉珠)进行比较试验,并调查植株生长势、结果期特性,果实性状、品质、产量和口感等指标。结果表明:18X-9品种早熟性好、植株长势较好、抗病性强、无裂果、产量高、品质风味佳,667 m~2产量达2 160 kg,建议在苏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正>1品种特征特性特大新抗9号(郑抗9号改良型)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最近培育出的中熟、大果型新品种。该品种具植株生长势强,分枝性中等,坐果力强,瓤色大红,含糖量高,品质优,产量高,果皮韧,耐贮运,中抗枯萎病等特点。我国大  相似文献   

8.
恩平市马铃薯新品种引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恩平市冬种马铃薯品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对新引进的马铃薯品种粤红一号、珍妮、菲勒塞纳、云薯901和中薯18号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中薯18号综合性状表现好,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宜在恩平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宜南漳县种植的樱桃番茄新品种,以引进的9个番茄新品种和魔鬼(对照)为试验材料,分析植株长势、产量、外观品质及食用品质等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天使为早熟品种,绿翡翠、魔鬼、霓黄属中晚熟品种;绿翡翠、霓黄、天使3个品种植株长势旺盛,魔鬼长势中等.综合来看,天使、绿翡翠、魔鬼、霓黄4个樱桃番茄品种的产量高、品质佳、抗逆性强、裂果程度轻,表现优良,适合在南漳县引种推广.  相似文献   

10.
1 品种选择 哈密地区种植哈密瓜在品种选择上除考虑市场销售以外,应考虑种植区域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佳、耐贮运、适应性广的中晚熟品种为主。 1)香妃密(新密15号)。中熟品种,全生育期95天,果实发育期40天,植株生长势中等,抗病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适合静宁县山旱地种植的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马铃薯新品种,依托静宁县马铃薯产业发展项目,从甘肃省一航薯业有限公司引进马铃薯新品种9个,在界石铺、曹务、原安三镇山旱梯田地开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折合产量最高,为44 256.33 kg/hm~2,较陇薯7号增产44.18%;L1036-34折合产量为35 493.55 kg/hm~2,较陇薯7号增产15.63%;陇薯14号折合产量31 804.55 kg/hm~2,较陇薯7号增产3.61%。这 3 个品种产量高、植株生长整齐、品质好,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适宜在静宁县及其生态类似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增加河北二季作区马铃薯品种的多样性,选取适合河北二季作区种植的早熟、特色马铃薯新品系,以黑金刚为对照,对参试马铃薯生长期、商品薯性状及产量等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新品系S4-1-6每667 m~2商品薯产量2 132.28 kg,比对照增产12.23%,综合抗病性较强,薯块长椭圆形,紫黑皮紫肉;S6-1-1每667 m~2产量2 105.51 kg,比对照增产10.82%,综合抗病性强,薯形椭圆,红皮粉红肉。2个彩色马铃薯新品系适宜做土豆泥、土豆饼,丰富了百姓的餐桌,为当地马铃薯种植增加了品系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合在莱芜地区种植的辣椒品种,创新种植模式,提高农民经济效益,从植株长势、果实性状和产量等方面对2017年引进的2类共19个辣椒品种进行种植适应性筛选。结果表明:各品种的生长习性和产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鲜食辣椒品种松江红8号育苗期长势强,移栽后长势中等,平均单果鲜质量高达20.1 g,667 m~2产量1 524.0 kg;干椒品种K10和K7表现最优,667 m~2产量分别为444.4 kg和315.5 k g,以上3个品种适宜在莱芜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对蒲县引进的5个马铃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通过对出苗率、生育期、植株形态、块茎性状和产量的详细记录和分析,结果表明:晋薯16号产量最高,其次是青薯9号和冀张薯8号,比紫花白(CK)分别增产27.98%和3.86%,晋薯16号、青薯9号和对照产量差异显著,且综合农艺性状好,可大面积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5.
"长农菜豆5号"是以改变株型,达到高产、优质、抗性强为育种目标。其母本"哈菜豆15号"矮生,父本"哈菜豆16号"蔓生,经人工有性杂交,对2个亲本的优良性状和优良基因进行聚合,杂种后代采用系普法经过5年6代的选育而成。该品种植株生长势中等,早熟,生育期53~55d,花紫色,嫩荚绿色,扁条型,荚面凸,有光泽,平均单荚质量17.6g;平均产量25 224.8kg·hm~(-2),比CK"哈优1"增产15.3%,产量能力显著。该品种具有质优,粗纤维少,肉厚、鼓豆、口感面、豆香味浓,外观商品性好,耐储运,抗炭疽病、锈病、枯萎病等优点,适宜于吉林省各地种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8个马铃薯品种抗旱性、抗病性以及产量等性状的综合比较得出,在甘肃东部地区陇薯5号、陇薯7号、庄薯3号、青薯168和宁薯4号5个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好、产量较高,适宜作为菜用型商品薯,也可作为淀粉专用薯,适宜甘肃省陇东旱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豫番茄 6号的母本是从浙江品种矮粉T中选出的具有薯叶、黄化、粉果 3个隐性性状的 4 7号株系 ,父本是从 (多毛番茄×强丰 )×混合花粉后代经多代自交分离筛选出的综合性状优良的 87 4 3株系。该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 ,高抗烟草花叶病毒 ,中抗黄瓜花叶病毒 ;每 6 6 7m2 产量 6 0 0 0~ 850 0kg ;果实粉红色 ,畸形果裂果率低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5.2 2 % ,品质佳。适合河南、河北、湖北、黑龙江等地栽培。  相似文献   

18.
为丰富上海地区的结球生菜品种资源,作者引进7个结球生菜新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8号结球始期早,植株长势和整齐度好,结球紧实,叶球最重,产量最高,抗病性较强;千胜205植株长势和整齐度好,结球紧实,产量较高;雷达结球始期与射手101(ck)相同,植株长势强,整齐度中等,叶球净重较重,结球性欠佳,产量较高,抗病性较强;维纳斯结球始期较早,植株长势和整齐度好,结球紧实,虽然产量稍低于射手101(ck),但抗病性强。建议新8号、雷达、千胜205和维纳斯结球生菜可进一步进行大区试验后在上海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分别对7个黄瓜品种的植株性状、果实性状、前期产量、总产量、抗病性等指标进行了比较,以期筛选出适合西宁地区设施温棚栽培的黄瓜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津优12号植株长势中等、果实商品性好、产量高、综合抗病能力强,适宜西宁地区设施温棚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适合宜昌市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2019年在夷陵区开展马铃薯新品种(系)引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7个引进品种(系)都为早中熟品种;667 m~2产量为2 200~3 288 kg,除对照中薯5号外,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09HE039-1、华渝5号和08HE042-2;干物质含量以09HE039-1最高,为18.680%。建议扩大09HE039-1、华渝5号、08HE042-2和华薯9号品种示范,继续开展F04007、F04046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