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将重庆市永川区耕地地力划分为5个等级,归入全国耕地地力等级体系相应为四、五、五、六、七等,表明全区耕地土壤地力水平在全国耕地地力等级体系中属于中等偏下水平,明晰了全区耕地生产潜能,为完善种植业区域划分,优化资源配置,加速农业结构调整奠定基础。通过土样检测汇总分析,查明自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永川区耕地土壤呈现酸化现象较重,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三级中等偏下的较低水平,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下降、且处于三至四级中等偏下水平,尤其是速效钾含量处于极度缺乏状态。  相似文献   

2.
宋良国 《蔬菜》2011,(8):35-35
根据农业部土壤养分监测分析可知,当前全国耕地质量明显下降,其中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平均仅1.8%,旱地仅为1%左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地力水平差距较大。施肥不当是主要原因,必须引起重视。长期以来,技术与物资脱节,化肥产、供、施畸形发展,施肥技术落后,施肥比例严重失调,出现"三重三轻"现象,即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轻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3.
在南方土壤中度酸化农作物种植区域施用土壤调理剂是改善耕地地力和解决土壤酸化的有效方法,撒施与沟施对中度土壤酸化的大白菜田块有明显调酸效果,pH值较习惯施肥可提高0.27~0.40.同等种植水平下,撒施对土壤调理均衡,有培肥作用,大白菜增产效果明显高于沟施,每667 m2产量较习惯施肥增加11.75%、每667 m2纯收...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重庆市油橄榄园土壤养分的含量状况,在重庆市油橄榄主产区选取了32个代表性油橄榄园采集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油橄榄园土壤多呈碱性,71.88%的果园土壤pH值适宜油橄榄生长。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偏低比例达到59.38%。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比较丰富,分别有75.00%和68.75%的果园达到适宜以上水平。81.25%的果园土壤碱解氮严重缺乏,78.12%的果园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低量或缺乏水平。土壤交换性钙含量丰富,71.88%的果园达到过量水平。土壤交换性镁含量较高,68.75%的果园达到适宜以上水平。土壤有效铁和有效锌含量不同程度偏低,处于缺乏或低量的比例分别占到37.5%和56.25%。土壤有效硼严重不足,缺乏和低量的比例达到100.00%。因此,重庆市油橄榄园在生产上应重视增施有机肥,注意氮、磷肥合理搭配使用和铁、锌、硼等微肥的补充,以实现油橄榄生产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菌剂在番茄上的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连续多年重茬种植后,土壤易发生土传病害,地力水平降低,直接影响了番茄的正常生长,降低了番茄的产量和品质。通过使用微生物菌剂可以减少土传病害,改良土壤,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多样性,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本试验设计四个处理:施用微生物菌剂灭活微生物菌剂、常规施肥、空白对照,研究微生物菌剂在番茄上的肥效试验,结果发现,微生物菌剂能显著改善番茄生物学性状,使果实横纵径、单果重增大;增强对枯萎病、青枯病的抗性;提高番茄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比常规施肥增产6.45%,比空白对照增产44.67%。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耕作面积的逐年减少,保护地栽培显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随着保护地栽培面积的不断增加和连续多年种植,土壤地力逐渐衰退,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也不断扩大,发生程度不断加重,成为制约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报刊摘引     
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在农业中的应用以前的土壤具备微生物繁殖的条件,故作物很少发病,施用化肥也易见成效。但是,随着过度施用化肥与农药,造成现在地力的衰退,各种病害常常发生。使用有机质肥料,能促进微生物的作用,给土壤带来滋润,给果树增加养分,有明显促进生长的效果。创造有活力的土壤是当今农业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利用桑园地力状况测样分析成果,进一步优化新建桑园布局,加强桑园综合管理,推广使用增产增效配套技术,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提高桑叶产量,生产优质蚕茧,是加快蚕桑支柱产业发展的基础环节。  相似文献   

9.
正梨园生草能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稳定梨园土壤表层和近地表的温度和水分、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梨园草蛉、瓢虫、寄生蜂等害虫天敌数量,对培肥地力、全方位提升梨园综合生产能力与效率、实现梨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1 意义 果园冬季深翻,一是可以改土。果园在生长季节,由于频繁的农事活动,易使土壤板结,通透性变差,水、气、热状况失调。通过深翻,不仅可以破除板结,增加土壤空隙度,改善通透性,而且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有利于熟化土壤和培肥地力。二是可以壮树,深翻可以增加活  相似文献   

11.
<正>1基地选择选择生态环境好,大气、土壤、灌溉水经检测均符合有机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土层厚度50 cm以上,土壤肥沃的微酸性片麻岩,有良好灌溉条件,有机肥料来源充足,栽培管理技术力量雄厚的地方。2整地及土壤改良整地是板栗丰产的重要手段,一是能增加土层厚度,二是能培肥地力。主要整地方法有水平壕整地、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是以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还到土壤中去,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是一项季节性很强的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3.
耕地地力状况在耕地的合理利用和区域农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丰都县为例,通过对全县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采用累计曲线分级法对全县现有耕地进行地力等级和农业产业发展区域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丰都县耕地地力总体较低,其中北部丘陵区、南部低山区耕地地力相对较高,南部中高山区地力水平则相对较低。基于地力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将丰都县的农业产业发展划分为北部丘陵为粮油果产业区,南部低山粮油辣椒产业区和南部中山粮薯烟药产业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人工林群落结构、土壤微生物种种群区系、土壤理化性质和生化特性,栽培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导致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提出了调整林分结构,保护林下植被、混交,林地施肥和土壤改良、科学营林等措施防止地力衰退;概述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研究进展和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研究使用双效有机肥—麦饭石配合化肥施用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每667 m2产量2109.522 kg,较对照增产10.17%.多元双效有机肥—麦饭石具有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土壤中养分的转化利用,使马铃薯地上茎叶繁茂,提高植株光合作用,保证块茎形成期的养分需要,有利于块茎膨大,增加大、中薯率,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应用田间定位监测,试验研究了2004—2009年重庆市耕地质量监测点土壤的基础地力、产量变化以及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特点。结果表明:水稻土和紫色土的基础地力分别为55%、28%左右,土壤有酸化趋势,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稳中有升,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略有下降,无肥区产量水平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后,第一个月内分解速度快,分解率达到51.9%,后期分解作用平缓,全年分解率62.7%;同时降低土壤pH值、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有机化进程,有机质含量增加2.8%,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41.54%、14.9%、46.9%。玉米秸秆还田达到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果园生草制在国外果园早已广泛利用多年生草栽培。主要是为了供应土壤有机物,改善土壤结构,加速土壤熟化。这对培肥地力,提高肥效,壮树增产以及节省管理成本和增加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多年生  相似文献   

19.
不同年限日光温室菜田土壤磷素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阳郊区日光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使用年限日光温室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在土壤剖面上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土壤中全磷、速效磷主要积累在0~30 cm 耕层土壤,其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在0~80 cm土层中全磷与速效磷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各土层土壤全磷含量与温室使用年限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速效磷与温室使用年限的相关性在0~30 cm土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30~40 cm土层为显著水平,而在40~80 cm 土层不显著.日光温室土壤磷素含量,特别是速效磷含量远高于一般菜园土壤,并随温室使用年限的增加而提高.在生产上应注意控制磷素化肥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人工林地地力退化的研究状况和具体现状,从自然地理环境、人工林木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土壤中微生物变化、土壤的理化特征变化、人工林对于营养物的耗损和人工林经营方式等6个方面探讨人工林地地力退化的机理,进而提出保护天然植被、因地制宜营造混交林、进行技术改进以及人工施肥,以进行人工林地地力恢复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