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9个三叶草品种的上胚轴、下胚轴、叶片和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了影响三叶草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外植体愈伤诱导率差异较大,下胚轴为较适宜的外植体,其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和愈伤分化率为97%和10.3%,改良SH+2,4-D8.0mg/L+6-BA0.2mg/L+KT0.2mg/L为最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所形成的愈伤组织的愈伤分化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2.
冬枣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培养条件下,以冬枣组培苗叶片为试材,分别研究了3种基本培养基、5种生长调节剂、不同暗培养时间和不同硝酸银浓度对叶片愈伤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MS和1/2MS培养基中的诱导率高,愈伤的质量好;在这两种培养基中TDZ不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与IBA混合使用都能得到高质量的愈伤组织并能生成不定芽;光照对叶片愈伤的诱导率无明显影响,但经过14天暗培养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质地致密,出芽数高;加入硝酸银对愈伤诱导率无影响但能明显促进愈伤出芽。  相似文献   

3.
以荆半夏的叶片、叶柄及块茎为材料,实验研究了不同激素浓度对半夏组织培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MS+2.0 mg/L 6-BA+0.5 mg/L NAA诱导培养基中,叶片最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诱导率达100%;块茎次之,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0%;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低,为70%,且容易出现褐化现象。而由叶片所形成的愈伤组织接种到MS+1.0 mg/L 6-BA+1.0 mg/L NAA分化培养基中,出芽率最高,达100%,且试管苗长势旺盛;半夏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0.2 mg/L 6-BA+0.3 mg/L NAA。此研究有助于建立一套完整的荆半夏组织培养技术体系,为湖北地区特色经济药用植物荆半夏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猕猴桃试管苗愈伤组织诱导及叶片和茎段的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猕猴桃的组织培养中,为提高繁殖系数,以茎段作外植体,在添加 10uMBAP的改 良GD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诱导率最高为 100%,用 MS+BAP10 UM+IBA 5 uM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一次可提高愈伤组织的量的10%左右。在添加15 UMBAP的改良GD培养基上进行分化培养,愈伤组织分化率可达 100%,平均 10 mg大小的愈伤组织可产生 4个小 苗,以猕猴的叶片,茎段作外植体,在添加10uMBAP+IBA 5uM的 MS培养基上进行不定 芽的分化诱导,平均1cm长的茎段可诱导 5~6个不定芽,1. 5 cm×1. 5 cm的叶片可诱导 10~15个不定芽。然后把愈伤组织产生的小苗和叶片,茎段诱导产生的不定芽接种在芽分化及 生根培养基上[1]即可成苗。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高效的黑荆树快速繁殖体系,以黑荆树叶片、茎段和下胚轴为外植体,在添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上进行了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不定芽的分化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最高诱导率结果和愈伤组织的生长状况,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能力顺序为叶片(44.83%)下胚轴(36.35%)茎段(30.05%);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005 mg/L TDZ+1.0 mg/L IBA。叶片和下胚轴所诱导的愈伤组织均可分化出不定芽,但芽诱导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定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0.01 mg/L TDZ+0.2 mg/L IBA,叶片愈伤组织的芽分化率最高可达32.60%。  相似文献   

6.
不同盐浓度对木麻黄无性系愈伤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短枝木麻黄4个无性系幼枝茎段为外植体,在不同NaCl浓度的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观察不同盐浓度对木麻黄外植体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NaCl浓度达到0.064mol/L(0.374%),比正常浓度高出320倍的情况下木麻黄外植体表现出很强的耐盐性,仍然能诱导出正常的愈伤组织;不同的NaCl浓度的各个处理之间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大小、出芽率、继代愈伤组织的大小均没有显著差异;但无性系之间的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及愈伤组织的大小均有极显著差异;不同继代间愈伤组织的大小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大叶榉种子的子叶、胚轴、顶芽、嫩枝叶片和茎段等为外植体 ,对大叶榉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能力有差异 ,其诱导率按高低顺序排列依次为子叶、胚轴、叶片、茎段和顶芽 ;愈伤组织质地、颜色、生长速度与基本培养基、外源激素有很大的关系 ,基本培养基以 WPM培养基最好 ;最佳诱导培养基不适合继代保存 ;在培养基中附加抗氧化剂并调整激素种类 ,可较好地防止褐变现象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黑果枸杞高频再生体系及进行细胞突变体筛选、遗传转化奠定基础,以黑果枸杞叶片、茎段和腋芽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及不定芽分化研究。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 2.0mg/L+6-BA 0.5mg/L;在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过程中,高浓度的2,4-D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但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佳培养基为MS+2,4-D 1.0mg/L+6-BA 0.5mg/L;在愈伤组织的再分化过程中,6-BA对再生芽的分化效果最好,出芽率高,且多诱导出丛芽,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mg/L+NAA 0.10mg/L。试验表明:黑果枸杞叶片、茎段和腋芽均可诱导愈伤组织,茎段诱导率最高;筛选出了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再生芽分化的适宜培养基,为其细胞工程育种及规模化生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尾巨桉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尾巨桉幼苗的茎段和叶片作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及植株再生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在改良H培养基上茎段和叶片两种外植体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7-10d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0%以上。在改良H+6-BA1.0mg·L-1+NAA0.5mg·L-1+蔗糖5%培养基上,茎段愈伤组织的分化率达22.2%,每块愈伤组织有效芽数达10-20个,并且诱导出了根芽齐全的单生型小苗。  相似文献   

10.
野葛愈伤组织诱导与不定芽分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NAA、6-BA和IAA3种激素.诱导野葛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形成;再将愈伤组织接种在不同浓度6-BA的MS培养基上.分别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进行不定芽的诱导。结果表明.野葛幼叶、茎段和顶芽在适宜激素的诱导下均能形成愈伤组织,但不同激素组合其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同。幼叶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 NAA1.0mg/L 6-BA1.0mg/L.其诱导率为75%.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 NAA1.0mg/L 6-BA3.0mg/L IAA0.2mg/L,其诱导率为70%。不同外植体形成的愈伤组织其不定芽的分化诱导率不同.茎段愈伤组织在不同浓度6-BA下均能诱导出不定芽;光照有利于芽的分化.在光培养条件下,茎段愈伤组织不定芽平均诱导率为66.7%。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榉树在昆钢污染区和相对无污染区生长的叶片中多种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了榉树对大气污染物的净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榉树在重度污染情况下能存活并能继续生长,但生长受到抑制,与对照点相比,平均地径生长量下降了117.56%,高生长量下降了66.31%,冠幅生长量下降了214.43%。对含氯元素和氟元素的有害气体具有极强的抗性和净化能力,对Cl和F的吸收分别比对照高出255.56%和2 500.00%;对As、Hg、Pb、Cd和Cr等重金属具有较佳的吸收能力,分别比对照高出106.04%、1 623.40%、804.97%、1 221.84%、191.92%。  相似文献   

12.
平原农区优良硬阔叶树种大叶榉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嘉兴平原农区的大叶榉,近几年来日渐减少,为此,作者提出保护与发展的紧迫性,并系统地总结了一套保护与发展大叶榉的技术与经验,这对今后平原农区大叶榉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榉树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榉树适应性广,观赏价值高,材质好,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因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人们赋予榉树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建设中.文章概述了榉树的资源状况、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探讨了榉树的文化内涵,阐述了榉树适于园林应用的优良特性及其配植形式.  相似文献   

14.
对榉木的种子形态特征、吸水特性以及萌发特性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期找到最适合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其种子的储藏和播种育苗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赤霉素在提高榉木种子萌发率方面作有一定的效果,25℃以下时,种子的发芽率随着温度的下降而逐渐下降,而30℃时的发芽率与25℃基本保持一致,光照条件下的发芽率略高于黑暗中的发芽率。研究结果可为榉木在贵州喀斯特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栽培与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模式。  相似文献   

15.
榉树苗木质量分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南京、镇江、常州和无锡等江苏榉树主要分布地,选取榉树1年生播种苗苗圃12个,对1080株榉树苗木的地径和苗高调查,进行了小样方随机抽样;通过对70株苗木的地径、苗高、主根长、侧根数以及全株干重进行相关分析后,确定地径和苗高作为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分别用标准差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榉树苗木质量的分级标准进行丁探讨比较。结合苗木生产实际,得出1年生榉树播种苗的3级分级标准是Ⅰ级苗:地径≥1.0cm,苗高≥110.0cm;Ⅱ级苗:1.0cm〉地径Ⅰ〉0.60cm,110.0cm〉苗高≥85.0cm;Ⅲ级苗:地径〈0.60cm,苗高〈85.0cm。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大叶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叶片黄酮类成分,以1年生大叶榉树叶片为材料,在超声波辅助下,通过单因素和Box-Behnken试验,探究并优化了大叶榉叶片黄酮类乙醇提取方法;采用常规显色法,对大叶榉树叶片中黄酮类物质种类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1)优化后的大叶榉树黄酮类提取方法为:乙醇浓度63%、液料比31:1mL·g^-1、提取时间1.7 h,大叶榉树黄酮类提取量为(31.067±0.11)mg·g^-1;(2)初步鉴定发现:大叶榉树叶片中含有黄酮、具有邻二酚羟基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邻二苯酚羟基或兼有3-OH,4=O或5-OH,4=O的化合物;可能有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不含查尔酮和橙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是我国珍贵树种,它不仅材质优良,且用途广泛,经济价值较高。本试验通过比较不同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对榉树容器苗营养累积的影响,筛选出最有利于榉树容器苗营养积累的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为榉树容器苗的高效培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试验设置了两个因素即不同配比的苗圃土、农林废弃物(主要成分为农作物秸秆)、珍珠岩组成的基质,以及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容器。通过对不同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影响下榉树容器苗的生物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浓度、蛋白质浓度、全碳、全氮等矿质元素浓度等指标的测定分析,揭示基质配比、容器规格以及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对榉树容器苗营养积累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如下:在生物量方面,基质M2(90%农林废弃物+10%珍珠岩)最有利于榉树容器苗生物量(111.19 g)的积累,基质M3(45%苗圃土+45%农林废弃物+10%珍珠岩)、M5(25%苗圃土+65%农林废弃物+10%珍珠岩)次之;容器C1(30 cm×30 cm的黑色塑料控根容器)最有利于榉树容器苗生物量(148.20 g)的积累,容器C2(20 cm×30 cm的黑色塑料控根容器)次之。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浓度方面,基质M1(90%苗圃土+10%珍珠岩)、M2处理下的榉树容器苗中可溶性糖等指标浓度较高;容器C1处理下的可溶性糖(88.029 mg/g)等指标浓度最高,C2次之。在蛋白质浓度方面,基质M5处理下的榉树容器苗中蛋白质浓度(2.59 mg/g)最高,M1、M2、M3次之;容器C1处理下的蛋白质浓度(2.77 mg/g)最高,C2、C4(20 cm×20 cm的普通无纺布容器)次之。在矿质元素方面,基质M2和M5处理下榉树容器苗中全碳等指标浓度较高;容器C1处理下的全碳等指标浓度(9.18 mg/g)最高,C2次之。【结论】综上所述,基质M2(90%农林废弃物+10%珍珠岩)和容器C2(20 cm×30 cm的黑色塑料控根容器)的组合,最适合榉树容器苗的营养积累。  相似文献   

18.
不同榉树种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应用ISSR(Inter S imp 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邱北、易门、龙庆、双柏和浙江平湖5个种源(每种源19个样本)的榉树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由其18条ISSR引物扩增得到216个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15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为99.54%。POPGENE软件分析结果表明,邱北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PPB=88.43%,HE=0.260 5,HO=0.401 4),其次是易门种群,龙庆、双柏、平湖3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差较小。Ne i’s遗传多样性的分析表明,5个榉树种源在其总的遗传变异中有80.28%的存在于群体内,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仅占总变异的19.72%。由UPGMA聚类分析可知,易门和龙庆种群的亲缘关系最近,先聚合在一起,然后依次与邱北、双柏聚类,最后与亲缘关系最远的平湖种群聚合。其研究结果对榉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