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油茶配方肥中氮素养分释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肥料流失率的有效途径,以油茶配方肥、掺混肥和尿素这3种肥料为试验材料,对幼龄油茶进行了盆栽埋袋释放试验,并测定了氮素的累积释放率和总养分损失率。结果表明:简单添加有机质和辅助物料,并不能起到减缓氮素养分释放速率的作用,而经过成粒工艺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氮素养分的释放速率,从而减少氮素养分的流失率;在肥料埋袋处理的28天时间里,油茶配方肥中的氮素流失率比掺混肥和尿素分别减少20.45%和20.62%。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袋包型缓释肥料中氮素养分释放特性,以3种不同袋包型杉木缓释肥料为试验材料,开展幼龄期杉木盆栽埋袋释放试验,对氮素的累积释放率和总养分损失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袋包型杉木缓释肥料能大大减缓氮素养分的释放速率,从而提高氮素养分利用率,减少氮素养分的流失率;在埋袋处理的47 d时间里,袋包型杉木缓释肥料中的氮素流失率比普通杉木专用肥料分别减少64. 36%、57. 78%和72. 07%,总养分流失率分别减少37. 90%、38. 63%和40. 38%。以物理测定的总质量损失率作为自变量(X),以化学法测定的氮素累积释放率作为因变量,建立了F1、F2、F3和普通杉木专用肥中氮素的释放率及释放特征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3.
采用交联法制备了碱木质素-聚乙烯醇-尿素-甲醛(AL-PVA-U-F)交联薄膜,分析碱木质素(AL)和交联剂甲醛(F)的加入量对氮元素缓释的影响,研究薄膜对氮元素的缓释机理,并采用XRD和FT-IR-ATR方法分析薄膜的结晶度和化学结构,结果显示碱木质素的加入可降低薄膜中氮元素的缓释速率,使氮元素达到释放平衡的时间增大,碱木质素和聚乙烯醇质量比5∶5时复合薄膜192 h时达到释放平衡,释放平衡时间最长,氮元素累积释放率最大为77.73%。加入适量的甲醛交联剂使碱木质素、聚乙烯醇、尿素、甲醛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线性和网状结构交互从而使薄膜中氮元素缓释减慢。与共混薄膜(ALPVA-U)相比,甲醛的交联作用使薄膜的结晶度降低。薄膜的氮元素累积释放率曲线呈"S"型趋势,Ritger-Peppas模型和2次多项式模型拟合较好,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76 3和0.950 9,Ritger-Peppas模型中n为0.816 7,说明氮元素释放规律是扩散和溶蚀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氮添加对油茶幼苗养分积累和主要大量营养元素含量、比值等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探究氮对油茶苗生长的影响机理及其与碳、磷等互作关系提供科学参考,同时可为油茶苗氮素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油茶2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设置0 mmol·L-1(N0,CK)、5 mmol·L-1(N1)、10 mmol·L-1(N2)、15 mmol·L-1(N3)、20 mmol·L-1(N4)共5个氮浓度处理,开展盆栽试验。测定油茶苗各器官生物量和碳氮磷钾元素含量,计算养分累积量、养分利用效率和元素化学计量比。【结果】氮添加显著提升油茶体内N素含量,各器官N含量均在N3水平下达到峰值。随着氮水平的升高,根系C、P含量和叶片P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片C和茎部C、P、K含量保持不变。中高浓度氮素(N3、N4)能促进油茶苗干物质和养分的积累,N4处理促进作用最大。氮浓度处理改变了养分的分配格局,随着氮水平的升高,根系养分占比下降,叶片养分比例升高。氮添加降低了N素利用效率,对P、K利用效率影响...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赣无系列油茶叶片SPAD值及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年生赣无系列油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施鸡粪、复合肥、生物有机肥、油茶专用肥,不施肥对照(cK)5个处理,分别对春梢进行调查并采叶片样品进行分析,通过研究比较4种肥料对赣无油茶春季叶片叶绿度sPAD值、叶片养分及干物质积累量差异,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赣无油茶品系丰产栽培、科学施肥及氮素丰缺指标测定优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氮对油茶春季叶片sPAD值贡献率最高,钾对叶片干物质积累贡献率最高;(2)施油荼专用肥叶片叶绿度SPAD值和叶片干物质含量最高;(3)不施肥叶片养分含钾量最高,施有机肥叶片含磷最高,施复合肥叶片含氮磷钾都最低.  相似文献   

6.
以2年生岑溪软枝油茶(Camellia oleifera‘Cenxi’)嫁接苗、扦插苗为试验对象,在不同水分(28%~31%、15%~18%、9%~12%)和不同浓度氮素(0、0.375、0.75 g/株)条件下,测定其叶片膜透性和相对含水量。结果表明:在15%~18%条件下,不施氮的油茶幼苗叶原生质忍耐脱水能力强于施氮的油茶幼苗,而在9%~12%条件下,施加高氮(0.75 g/株)有利于油茶幼苗提高叶原生质忍耐脱水能力;同时,施加氮素也可以提高叶片的保水能力,在施加高氮(0.75 g/株)的情况下,叶片相对含水量的下降程度最小,有利于提高叶片的保水能力。  相似文献   

7.
邓恩桉施用腐植酸桉树专用肥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邓恩桉人工林施用腐植酸桉树系列有机专用肥后林分光合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条件下与常规化肥处理相比,施用专用肥的林分叶面积指数提高了17.6%-23.8%;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18.8%-27.2%、23.2%-47.4%和19.9%-32.2%;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提高了15.6%-24.6%;其中尤以处理Ⅳ即每株施用腐植酸桉树基肥专用500g配合复合微生物菌剂10g作基肥+腐植酸桉树追巴专用2号500g作追肥的林分叶面积指数最大。叶绿素含量最高,光合作用能力最强,是适合福建北部地区的较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8.
油茶茶枯分解及养分释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茶枯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以压榨后的茶枯为试验材料,用分解袋法进行原位分解试验,探究埋深对茶枯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埋于地下茶枯的分解速率明显比放置于地面的茶枯快,分解18个月后,放置于地面和埋于地下茶枯的干物质残留率分别为49.49%和31.73%。分解后期,埋于地下茶枯的碳含量及残留率显著低于放置于地面的茶枯。氮在分解的前2个月快速释放,埋于地下茶枯的氮含量高于放置于地面的茶枯;磷、钾、钙和镁表现为直接释放,放置于地面和埋于地下的茶枯元素残留率无显著差异。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检测结果显示,3 420、2 926、1 739 cm~(-1)处吸收峰强度明显减弱,表明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和果胶等被分解;1 050 cm~(-1)吸收峰向低频位移15 cm~(-1),变为1 035 cm~(-1),表明多糖等的碳氧(C—O)键伸缩振动遭到破坏。深埋加快了茶枯的分解以及碳的释放,施用茶枯应当覆土以促进分解。  相似文献   

9.
通过2013年在黔中喀斯特区采用网袋法进行植物凋落叶的分解实验,比较不同光合功能群树种凋落叶的残留率、分解速率、有机碳释放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广光耐荫功能群树种( I)、窄光耐荫功能群树种( II)、广光喜光功能群树种( III)、窄光喜光功能群树种( IV)4种功能群树种凋落物在1年的分解过程中,残留率变化趋势分第1-4月、第5-9月、第10-12月3阶段,呈快-慢-快的规律;各光合功能群树种凋落叶分解速率为III>IV>I>II。有机碳释放速率为IV>II>III>I。凋落叶分解过程残留率与其有机碳释放速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喜光树种比耐荫树种凋落叶更易分解。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对油茶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施肥配比对油茶花芽分化的影响,掌握氮、磷、钾最佳施肥配比,为油茶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8年生‘长林4号’油茶为试验材料,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L_9(3~4)进行施肥试验。[结果]研究表明:在试验水平范围内,适量加施氮、钾肥有利于提高油茶花芽分化率;提高油茶花芽分化率的氮、磷、钾最佳施肥配比为N_(222.22)P_(81.83)K_(240.24)。在油茶花芽生理分化期,施氮、磷、钾肥能提高花芽内源激素ABA含量;施氮、磷肥可提高花芽内源激素ZR和IAA含量,而ABA含量与花芽分化率呈中等正相关,且相关性显著,ZR、IAA和GA_3与花芽分化率相关性不显著。在油茶花芽形态分化期,施氮、钾肥能提高花芽内源激素ZR、IAA和GA_3含量,降低花芽内源激素ABA含量。[结论]合理的氮、磷、钾施肥配比可能通过影响油茶花芽分化相关内源激素的含量水平,促进花芽分化,提高花芽分化率。  相似文献   

11.
不同形态肥料桉树盆栽试验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中采用前期制作的相同配方的块状(块孔和块实)、粒状肥料进行桉树苗木盆栽施肥试验,结果显示两种块状肥料的后期均比较粒状肥料的肥效好。在前3个月各处理苗高、地径生长与不施肥对照差异均不大,在3个月后施肥处理与不施肥对照开始出现差异。至调查结束时施用块状肥的苗木相对施用粒状肥的苗木其苗高平均提高了10.6%和4.3%,地径平均提高了8.8%和2%。根据对肥料的利用率进行对比两种块状肥料氮、磷、钾的利用率均大等于粒状肥氮、磷、钾的利用率,说明本试验中块状肥料有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更能适合苗木的肥效需求规律。  相似文献   

12.
将磷肥、尿素和桉树专用肥3种肥料分为3个水平,对4个不同初植密度广林9号桉树幼林进行施肥处理。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及不同初植密度对桉树幼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种类及施肥量对广林9号桉幼林生长差异显著,桉树专用肥的影响极显著,尿素影响显著,磷肥影响不显著,其中尿素随施用量的增加对苗木生长存在抑制作用;桉树专用肥随施用量的增加对苗木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不同初植密度的1年生广林9号桉幼林生长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肥料和不同浓度芸苔素内酯对油茶下一年春叶养分等指标的影响,选择长林4号、18号和166号优良无性系油茶品种,对其进行施肥(生物有机肥、油茶专用肥、复合肥)及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油茶春叶叶绿素SPAD值最高处理组合是长林4号、每株施生物有机肥1 kg和喷0.033 mg.kg-1芸苔素内酯;油茶春叶干物质含量最高的处理组合是长林18品系、每株施油茶专用肥0.5 kg和喷0.033 mg.kg-1芸苔素内酯;油茶春叶中氮和磷含量最高的处理组合是长林18品系、每株施油茶专用肥0.5 kg和喷0.033 mg.kg-1芸苔素内酯;叶片钾含量最高的处理组合是长林4品系、每株施生物有机肥1 g和喷0.067 mg.kg-1芸苔素内酯;钾对油茶春叶叶绿素SPAD值贡献率最高,氮对春叶干物质积累贡献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以椰糠为基本原料,通过与泥炭土、菌渣和木屑按不同比例混合配置了10种轻基质配方,并从根、茎、叶三方面系统的研究这10种配方对岑软3号小苗嫁接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配方6(椰糠:木屑:泥炭土,9∶3∶1)和7(椰糠:木屑:泥炭土,6∶3∶1)外,剩余8种配方都适合做岑软3号小苗嫁接苗的基质,其中配方1(椰糠:泥炭土,4∶1)对茎和叶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配方3(椰糠:菌渣,3∶1)和4(椰糠:菌渣,2∶1)对根系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福建安溪虎邱官埔林场对4a生光皮桦林分进行施肥试验。1a后,调查光皮桦的胸径和树高,计算不同施肥试验对光皮桦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4a生光皮桦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不同施肥处理对光皮桦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未施肥)相比,胸径增幅为21.07%~32.23%,树高增幅为19.78%~32.23%,单株材积增幅达86.58%~115.72%,本试验以尿素(N含量46%)和洋丰复合肥(N:P:K=15:15:15)各75g混合施肥方式效果最好,单株材积平均增幅达115.72%。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不同浓度无机肥料(尿素和重过磷酸钙)对四种农林作物(楹树、雨豆树、相思树和印度田菁)生物固氮和种苗生长的影响。种子萌发一个月后利用不同浓度肥料(尿素:40kg·hm-2,80kg·hm-2;重过磷酸钙:40kg·hm-2,80kg·hm-2;(尿素 重过磷酸钙)40kg·hm-2和(尿素 重过磷酸钙)80kg·hm-2)处理种苗。结果表明:中等浓度无机肥料促进了种苗的生长,但较高浓度无机肥料也不利于种苗的生长。当施加尿素时根瘤菌的数量大小明显受抑制,但随着增加磷肥(重过磷酸钙)根瘤菌的数量大小增加。本研究有助于农业人员利用无机肥料改善土壤提高农林作物的生物固氮和种苗生长。图2表6参33。  相似文献   

17.
腾冲红花油茶扦插繁殖技术研究及扦插苗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腾冲红花油茶扦插苗培育技术及插扦苗栽培效果,采用正交表L9(34)试验设计,用1 a生扦插苗与1 a生实生苗作对比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最好组合为:塑料大棚+70%遮阳+草泥碳±基质+两叶半木质化插穗+ABT生根粉Ⅰ号溶液浓度为100 mg/kg浸泡6 h+拱高45~50 cm的塑料小拱棚,成活后全光照,加强水肥管理是腾冲红花油茶扦插繁殖及培育壮苗的关键设施条件和技术措施.此技术条件下,扦插成活率达90%以上,周年抽梢率达100%,平均抽梢长度27.9 cm,平均根数6.9根,平均根长16.0 m.  相似文献   

18.
不同低改措施对油茶低产林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4 a的低改试验,总结提出了对油茶低产林增产效果较好的垦复方式为夏季穴垦并浅垦+冬季全垦并深垦;施肥组合为3月份施氮、磷、钾复合肥(氮磷钾21-6-13)750 kg/hm2+7月份施氮、磷、钾复合肥(氮磷钾17-17-17)750 kg/hm2+10月份施有机肥15 000 kg/hm2和氮、磷、钾复合肥(氮磷钾20-5-10)375 kg/hm2,综合改造措施是挖蓄水平台+清除杂灌+密林疏伐和稀林补植+整形修剪+截干萌芽和预植更新+高接换冠+垦复+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9.
利用早期笋培育毛竹大径材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早期笋培育毛竹大径材,试验表明:①培客土、施肥料与不培土不施肥的新竹胸径增加不显著,处理之间F=1.150.05(4,12)(3.49);②笋体高径比越小的笋留养的新竹胸径越大,其线性方程如下:培土、施尿素:y=-7x+32.6;培土、施复合肥:y=-2.0949x+20.445;培土、施磷酸二氢钾:y=-0.5886x+15.984;培土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y=-0.2.5x+21.4;对照:y=-1.5262x+18.577;③早期笋留养新竹胸径南北走向大于东西走向,且差异显著,t=2.943>t(9)0.05(2.262)。  相似文献   

20.
不同抚育措施对新植油茶林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鹏 《江西林业科技》2011,(2):12-13,28
试验通过对当年新植油茶林采用不同抚育措施的生长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抚育措施对当年新植油茶林的生长量的促进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以环山水平带状垦复(预留生草带)+扩穴培土、施肥技术措施(A)的生长量最大,苗木保存率最高;全面垦复(不留生草带)+扩穴培土、施肥措施(B)的生长量和苗木保存率次之;只进行扩穴培土抚育措施(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