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长期栽培利用茶树的历史进程中,西双版纳形成了傣族的“竹筒茶”、“烤茶”,哈尼族的“土锅茶”、“竹简茶”、“喃咪茶”,布朗族的“腌酸茶”、“青竹茶”、“喃咪茶”,基诺族的“凉拌茶”、“包烧茶”,拉祜族的“烤茶”、“竹简茶”等等饮茶习俗。这些饮茶习俗的形成,与西双版纳独特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陈红伟 《茶叶》2002,28(1):56-56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 ,有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除各茶区普遍栽培的地方品种和新选良种之外 ,全省境内还生长着较多的野生茶树以及茶树在驯化、栽培、利用过程中存活下来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老大茶树。这三种类型的古茶树 ,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在中国的活物证 ,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宝贵遗产。现将建国以来在云南境内发现的大茶树简介如下。1 .南糯山大茶树 :1 95 1年 1 2月发现于西双版纳勐海县南糯山海拔 1 30 0米的山箐中 ,高 5 .5米 ,主干直径 1 .38米 ,树幅 1 0米 ,属栽培型古茶树 ,当时考证其树龄达 80 0多年 ,被尊称为栽培型“古茶…  相似文献   

3.
布朗族是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之一,是古老濮人的后裔。生活在澜沧县惠民镇芒景乡的布朗族,有着悠久的茶历史文化,这里种植有千年栽培型古茶园,这些古茶园是布朗族先民留给世界的文化遗产。布朗族在此发现茶、种植茶、饮用茶,并形成特有的民族饮茶文化。少数民族饮茶习俗是中华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普洱茶文化的重要内容,传承与保护民族茶文化对弘扬中华茶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茶树原产地和起源中心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本文根据对云南茶树资源的考察结果和物种起源说,从云南茶种(Species)的数量、新种的发现、茶种的水平和垂直带分布规律、茶种形态结构的特点等论证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并根据滇东南的地质历史、原始型茶种的集中分布,认为在北纬22°40′—24°10′,东经103°10′—105°20′的文山、红河两州内的狭长区域为茶树的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5.
镇沅县发展高原特色茶产业的经验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镇沅是世界茶源的中心地带,2700多年的"野生茶树王"就生长在镇沅县千家寨。全县有野生茶树群落1.58万公顷,栽培型古茶树2050公顷,现代茶园5400公顷,茶园分布于哀牢山与无量山中部高山丛林之间,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品质上乘,倍受茶商茶友喜爱。在茶叶市场波动中,镇  相似文献   

6.
自然立地条件是影响普洱茶种植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普洱茶树为研究对象,考虑气象,地形等因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云南省普洱茶树的种植进行了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普洱茶种植的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思茅(今普洱市)、西双版纳等地区。该研究可为保护普洱茶适宜的生境、人为科学地指导普洱茶种植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茶丽纹象甲幼虫、蛹茶园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丽纹象甲(Mylloeerinus aufoline alus Voss)是为害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云南、福建等省茶区。近年来在福建部分茶区春夏茶为害严重。有关该虫的发生与防治研究已见许多报道,对该虫的空间分布型,朱俊庆(1988年)报导其成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而对其幼虫、蛹的田间分布型来见报导。为此,本文通过对土中幼虫、蛹的调查研究,试图分析其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为预测预报和防治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凤凰茶区遗存的老茶树群落,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000米之间的高寒地带,大部分生长在乌岽山村民聚居的村前厝后。这些树势高大的大茶树,是历经了几百年若干代人的培育,躲过了山火和刀斧而幸存下来的,它们是凤凰茶区悠久产茶史的活见证,是潮州茶化的珍贵历史遗产。虽然人工栽培大茶树的树龄,远不及野生种茶树存在的年代长久,但是,凤凰老茶树和人工栽培大茶树都与野生种同源,  相似文献   

9.
郭存善 《中国茶叶》2000,22(4):38-38
茶树无性系良种具有性状一致、萌芽整齐、品质优良、不易退化等优点,是制作名优茶的首选品种。近年来,我国各产茶区都十分重视茶树无性系良种的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于位于我国茶树栽培北限的临沂茶区来说,由于所处地理纬度较高,冬季气温偏低,无性系茶苗种植一直是项空白。为弥补空白,促进临沂茶叶生产的发展,临沂市果茶技术推广中心从1995年起,承担了市科委下达的“临沂茶区无性系茶苗种植技术研究”攻关课题,经过4年多的努力,探索出了一套成功的无性系茶苗栽植技术,现介绍如下,以供我国其他北方茶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云南长期重视对古茶树资源的立法性保护,加强传统制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且在民族茶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创新中形成了云南民族茶文化保护和创新实践模式。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和实地调查,梳理出云南民族茶文化在“保护-传承-创新”3层面的具体实践经验,即以云南古茶树保护为重点的规范性保护、以云南制茶技艺非遗为主的重点保护和传承,以及以云南民族茶文化旅游为特色的融合创新。对古茶树和古茶园的保护是茶生态涵养的重要基础,制茶技艺非遗的保护体现了云南民族茶文化的核心载体,茶旅融合创新开发是促进茶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重要趋势。茶生态、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和茶旅游“五位一体”的云南地方实践,对保育茶文化土壤,保护和传承核心传统制茶技艺,提升民族茶文化的传承力和生命力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福建已经发现的野生茶,取安野、宁野、尤野三种野生茶为材料,栽培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从生化学方面研究福建野生茶在茶树演进上的地位和利用前景,结果表明:三种野生茶的茶多酚、水浸出物、咖啡碱、儿茶素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聚类分析表明它们与对照均有较远的亲缘关系,L-EC+L-ECG在儿茶素中所占的百分比均比对照高,野生茶比栽培茶具有较高含量的儿茶素等多酚类物质,在提取利用上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充分发挥优势推动西双版纳茶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双版纳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故乡,也是云南最古老的茶区之一。长期以来,茶叶作为西双版纳四大传统产业之一,是数十万山区各族人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生活、社会秩序也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在科技不断进步,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作为老茶区的西双版纳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只有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扬长避短,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才能改变茶叶生产落后的状况,使茶叶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全州茶叶产业的发展,振兴茶…  相似文献   

13.
陶仕科 《中国茶叶》2009,31(7):34-35
云南省普洱市位于中国西南部,面积4.54万km^2,辖景东、镇沅、景谷、澜沧、墨江、宁洱、江城、孟连、西盟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思茅区,总人口258万。低纬度、高海拔、湿热的自然环境以及长期的人工优化栽培,孕育了普洱市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普洱市(古称普洱府)世居少数民族在东汉时期已人工栽培利用茶树,距今1800多年。普洱市又是普洱茶的发祥地,唐朝时普洱茶已作为商品销往西藏等地,明清时已大批量运往海内外,并作为贡茶运往京城,从而开辟了著名的“茶马古道”,“普洱府因普洱茶而名扬天下”。  相似文献   

14.
很多人都知道云南的普洱茶好喝,老班章茶更好喝,但是很少有人能买得到真正的老班章茶. 老班章是一个地名,坐落在比邻缅甸的边境线上,是哈尼族村寨,属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自治乡班章村.老班章茶不是台地茶,是老树茶.茶树龄大多在三四百年以上,有的是上千年.老茶树能抗病虫害,不用施肥喷药,是原生态茶.古茶园分布在原生态密林中,土壤以落叶和沙壤混合型为主,地肥壤厚,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造就老班章茶口感特殊,品种特征明显,成为少有的最原始的原生态普洱茶.村里现存近5000亩古茶园,年产青毛茶约五六十吨.自古以来,老班章村民沿用传统古法人工养护赖以为生的茶树,遵循手工土法炒制.茶气刚烈,厚重醇香,霸气十足,回甘持久,在普洱茶中历来被民间尊为"王者"、"茶王"、"班章王".对喜欢普洱茶的人来说,班章二字犹如雷声灌耳,茶友都以能拥有一饼纯正的老班章茶为炫耀的资本.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我国西南,一般指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广西五省一市,面积约230万平方公里。这里是我国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地方,也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在其边缘山区,至今保存着成片的野生茶树群落,当地各民族还沿袭传统,栽培乔木型大茶树,采制食用“油茶汤”,并视茶为神,把茶融汇在日常生活和当地民俗中。无论过节祭祀、婚丧嫁娶、走亲访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叶》2006,28(2):32-32
茶尺蠖又名拱拱虫,是茶树的主要食叶类害虫之一,以取食茶树嫩叶为主,发生严重时可将成片茶园食尽,严重影响茶树的树势和茶叶的产量,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以浙江、江苏、安徽等茶区发生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新发展会员     
《茶世界》2016,(2)
正澜沧县芒景古茶农民专业合作社澜沧芒景茶叶种植始于傣历五十七年(公元695年),距今已有1290多年的历史。据有关资料显示,在远古的时候,布朗族和佤族同属一个祖先和部落,芒景布朗族实际上就是佤族或者前身是佤族,关于种茶之事,最初生长于该地的是"野茶"(实为栽培种普洱茶),布朗族先民经过驯化后就成了"家茶",其驯化的方法是将茶树砍断,并连续3年施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是名副其实的茶乡,也是茶树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凤庆小湾镇锦秀村位于澜沧江流域的拐弯地区。该地的古茶群体以最古老的锦秀茶祖的为代表,经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化学成分,以及基因遗传学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锦秀茶祖为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 (W. W. Smith)Melchior]。大理茶为山茶科茶属茶组植物,与栽培的茶和大叶茶同属于茶组。在系统发育与演化上,与栽培茶的亲缘关系十分接近。锦秀茶祖具有早期人类活动干预的特性,是先民最早栽培的本山茶,表明是现代栽培茶树的源头之一。锦秀茶祖的发现,以及大理茶野茶群落和大量古茶树群体的天然存在,不仅为茶叶原产中国提供了有力证据,也为云南西南部澜沧江流域是栽培茶的起源地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锦秀茶祖具有茶文化起源的古老性,民族茶文化的多样性,茶树源流的丰富性,以及茶文化研究的独特性,是茶叶起源和古老茶文化的历史见证。是现存的第一株走出森林的茶树、现存的第一株人类栽培的茶树和名符其实的茶树之母。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主要调查了茶黄蓟马在茶树1芽7叶茶梢上的分布。结果表明,茶黄蓟马主要在茶树嫩梢芽下2~4叶位的叶片背面取食为害,叶片背面的虫口数量占88.66%,叶片正面的虫口数量仅占9.29%。茶黄蓟马在茶梢各部位上的分布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14.79,P<0.01)。  相似文献   

20.
茶芽粗腿象(Ochyromera quaduimaculata Voss)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该虫喜阴怕光,白天常躲在茶丛内栖息,主要在傍晚或早晨侵食叶片危害茶树,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出土后成虫从茶树下部开始危害,待到茶蓬面出现危害症状时,已是虫害高峰,往往会使茶农感到措手不及。测定茶芽粗腿象成虫食叶量,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成虫发生高峰期,还可以明确成虫在茶叶枝梢各部位的危害比例,便于指导田间防治。笔者于1998年对茶芽粗腿象成虫食叶量进行了测定,以便为该虫的田间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一、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