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 1 4年生不同密度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及同一密度不同混交比例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木麻黄纯林和湿地松纯林的生物量结构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密度混交林蓄积量和生物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 ,林分密度为 1 0 3 5株· hm-2 混交林蓄积量、生物量最大 ,分别达6 1 .47m3 · hm-2 和 1 97.6 4 t· hm-2 ,优于木麻黄、湿地松纯林 .相同密度 ( 1 0 3 5株· hm-2 )混交林随着湿地松混交比例的增大 ,生长效果越差 ,其蓄积量、生物量大小顺序为 :混交比例1∶ 1 >2∶ 3 >1∶ 4.因此建议在营造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时 ,造林密度为 1 0 3 5株· hm-2 ,混交比例控制在 1∶ 1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分结构和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厚荚相思纯林、湿地松纯林和木麻黄纯林的林分结构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厚荚相思比木麻黄、湿地松生长更快.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的生产力最高,林分总蓄积量达到217.17m3·hm-2,总生物量151.85t·hm-2,分别比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厚荚相思纯林、湿地松纯林和木麻黄纯林增加182.19%、40.16%;9.77%、1.98%;248.03%、41.93%;430.98%、188.41%.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分结构成层性明显,有利于林分生物量的积累和生态防护效能的发挥.因此,可以把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作为沿海防护林主要造林方式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木麻黄混交林防护效能和改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木麻黄分别与厚荚相思、刚果12桉、湿地松混交造林研究表明,与木麻黄纯林相比,木麻黄混交林能有效提高防风固沙效能和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其中以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混交表现得最明显,其次为木麻黄与刚果12桉混交.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混交林是沿海地区理想的防护林类型.  相似文献   

4.
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人工复层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于2006年对广西国营高峰林场3年生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模式人工林群落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模式各器官生物量与测树因子(D2H)存在紧密相关关系。在相同混交比例下,群落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及净生产力水平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混交比例为1∶1时,林分密度为1 050和1 320株/hm2的群落生物量分别为28.556和47.853 t/hm2,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9.51和15.95 t/(hm2·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22.100和42.182 t/hm2,占总生物量的77.39%和88.15%;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混交比例为2∶1时,林分密度810和1 170株/hm2的群落生物量分别为49.482和76.556 t/hm2,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16.49和25.51 t/(hm2·a),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44.340和72.733 t/hm2,占总生物量的89.60%和95.01%;当林分密度同为1 727株/hm2时,尾叶桉纯林、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以1∶1.6比例混交林的群落生物量分别为84.586和106.904 t/hm2,平均净生产力为28.20和35.63 t/(hm2·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73.942和101.480 t/hm2,占总生物量的87.42%和94.93%,混交林群落生物量比纯林群落生物量高出26.38%。在相同混交比例下,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在相同密度下,尾叶桉纯林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生物量均比混交林高。在6个林分更新处理中,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的混交比例为1∶1.6时,混交林的成层性最明显,林分总生物量、净生产力水平也最高,且与其他各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是较佳的一种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5.
胡少锋 《安徽农学通报》2013,(13):120-121,127
在闽中南部沿海山地开展湿地松、深山含笑人工混交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与深山含笑采用6:4星状混交(造林密度2 000株/hm2)是可行的,2种树种混交林冠呈镶嵌紧密结构,相互促进,明显提高林分产量和质量。8a生混交林中湿地松、深山含笑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比各自纯林提高了7.7%、6.1%、20.0%和13.2%、10.5%、37.2%。混交林分蓄积量达26.61m3/hm2,分别比湿地松、深山含笑纯林提高了43.5%和20.4%;8a生时种间关系还比较协调,结构比较稳定,空间分布格局合理,充分利用了营养空间,且一定程度上改良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6.
福建沿海沙地4种防护林类型的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福建沿海沙地选取代表性的4种防护林类型(木麻黄纯林、绿竹纯林、竹木混交林、混交竹林),通过1 200 m~2标准地调查,对其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群落大致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竹木混交林和混交竹林,还有少量的层间藤本层植物,木麻黄是木麻黄纯林和竹木混交林群落的优势种,绿竹和大头典竹分别是绿竹纯林和混交竹林群落优势种.混交竹林群落科属构成最复杂,计20科38属41种,绿竹纯林17科28属36种,竹木混交竹林12科18属28种;木麻黄纯林林带群落科属构成最简单,计7科10属10种.各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大小顺序为混交竹林>绿竹纯林>竹木混交林>木麻黄纯林;混交竹林群落各层次物种多样性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其余3种群落各层次物种多样性均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表明在台风多发的沿海地区可以在海岸带前沿营造竹木混交林,在后方适当营造混交竹林;在沿海沙地引种竹种时可优先选择绿竹、大头典竹、麻竹、青竿竹和花孝顺竹.  相似文献   

7.
惠安县沙地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惠安县沙地15a生的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防风效果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防风功能大于木麻黄纯林。木麻黄台湾相思3∶3混交林与木麻黄台湾相思2∶2混交林风降率分别比木麻黄纯林提高了15.9和7.2个百分点;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优于木麻黄纯林。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土壤容重小而土壤持水量和孔隙度大、土壤有机质和N、P、K等营养成分高于木麻黄纯林,两种类型的混交林以木麻黄台湾相思按3∶3的比例混交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条件更好。  相似文献   

8.
对闽东山地火力楠、杉木混交林生长效果及混交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力楠适应性强、生长较快,在闽东沿海贫瘠山地营造火力楠、杉木混交林是成功的。其适宜的混交比例为火力楠与杉木2∶8,采用行间式混交,加上营造林技术措施及经营管理到位,混交林与纯林相比,有较高的生产力,单位面积蓄积量是火力楠纯林和杉木纯林的1.7、2.0倍,并根据种间关系、林分郁闭度及立地条件等情况,在树龄8~10年时,进行适当抚育间伐,以充分发挥混交林的多种效益,最终保留密度以1 260~1 59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人工复层林碳储量及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研究3年生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比例人工林的碳素含量、碳储量以及空间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林分各器官、草本层、灌木层、枯落物层的碳素含量分别介于433.6~491.5 g/kg,412.9~437.3 g/kg,430.6~437.3 g/kg,458.6~465.3 g/kg.在相同混交比例下,乔木层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上升,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土壤层在不同处理下碳储量无明显变化.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混交比例为1: 1时,林分密度为1 050株/hm2和1 320株/hm2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55.247 t/hm2,67.396 t/hm2;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混交比例为2: 1时,林分密度810株/hm2和1 170株/hm2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69.106 t/hm2,83.446 t/hm2;当林分密度同为1 727株/hm2时,尾叶桉纯林、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以1: 1.6比例混交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76.356 t/hm2,95.502 t/hm2.在相同混交比例下,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在相同密度下,尾叶桉纯林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碳储量均比混交林高.在6个林分更新处理中,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混交比例为1: 1.6时,混交林的成层性最明显,林分总碳储量最高,且与其他各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是固碳能力较佳的一种混交比例.  相似文献   

10.
毛竹杉木混交林经营模式决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通过对杉木不同密度的毛竹杉木混交林的生产力、林分生物量、土壤肥力、水文学特性、经济效益等调查分析 ,应用大系统多目标层次分析法对各种模式进行定量评价 ,找出经济与生态效益最协调的混交模式为杉木密度 1 80 0株 /hm2 的毛竹杉木混交林 ,其次是毛竹纯林 ,第 3是杉木密度 1 350株 /hm2 的混交林 ,第 4是杉木密度 90 0株 /hm2 的混交林 ,第 5是杉木密度450株 /hm2的混交林 ,最差的是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11.
苏孙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110-6110,6113
[目的]为了研究马尾松阔叶树混交异龄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方法]通过对马尾松林下套种细柄阿丁枫形成的混交复层异龄林与马尾松纯林的地上部分和土壤层持水能力的比较,研究了混交异龄林的水源涵养功能。[结果]林冠层持水量混交林与纯林相当;林下植被层持水量混交林为13.00t/hm2,纯林为25.74t/hm2;枯枝落叶层持水量混交林为11.22t/hm2,纯林为24.20t/hm2;土壤0~40cm层持水量混交林为1724.2t/hm2,纯林为1591.6t/hm2。林分总持水量混交林为1799.2t/hm2,纯林为1691.3t/hm2。[结论]马尾松细柄阿丁枫混交复层异龄林的水源涵养能力明显高于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12.
观光木及其混交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从林分的群落特征、生物量及生产力等方面对观光木人工纯林及其与杉木混交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观光木混交林生物量为103.838t/hm~2,是观光木纯林的1.9倍;其林下植被生物量1.478t/hm~2,小于观光木纯林(1.995t/hm~2)。在纯林和混交林中,各器官生物量所占的比例均为:树干>根>枝>叶。但观光木纯林的林分结构更有利于提高其出材率,其树干生物量的比例高于混交林。观光木混交林叶面积指数为5.72,叶净同化率为787.3g/(cm~2·a),明显高于纯林,从而使得观光木混交林表现出比纯林更高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氮素循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1年生火力楠、闽粤栲、苦槠、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幼苗,经过16年的培育后形成了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通过定位监测和取样分析,研究了马尾松林下栽植阔叶树对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影响,并以马尾松纯林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中,林木各组分氮含量表现为叶>枝>根>皮>干;混交林各土层的氮含量普遍高于纯林,尤其是表层土壤(0~20 cm);混交林生态系统氮的平均总储量为11 431.00kg /(hm2·a),年平均存留量为51.24 kg/(hm2·a),年平均归还量为56.79 kg/(hm2·a),分别是纯林的1.15、1.93和2.65倍;混交林林木对氮元素的利用系数为0.143~0.238,循环系数为0.451~0.585,周转时间为7.17~15.52年,而纯林中的数值分别为0.133、0.447和16.83年。因此,将现有的纯林改造成混交林可以提高林木对氮的利用率和周转速率。   相似文献   

14.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群落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六年生不同混交比的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每木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杉木(3):火力楠(1)混交林为代表,并以杉木纯林和火力楠纯林为对照,对不同林分群落的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混交比的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的蓄积量均比杉木和火力楠纯林高,其中以杉木(3),火力楠(1)林分蓄积量最高,(2)混交林中林木的单株生物量,年净生产量均比纯林高,长势比纯林好;(3)混交林林分总生物量,年净生产量均比杉木纯林高,特别是干材净生产量比杉木纯林高1.16T/ha.a,这对经营用材林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5.
对5种不同比例马尾松混交林水平及垂直空间结构及林分生物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混交比例为>80%、61%~80%、41%~60%、21%~40%、<21%的5个混交群落的地上地下部分总生物量分别为232.657t/hm2、246.485t/hm2、281.583t/hm2、273.946t/hm2和216.663t/hm2。乔木层生物量中干材比例最大,其后依次为根系、树枝和树叶。5种混交比例的马尾松混交林林下草灌层植被的生物量总量分别为2.978t/hm2、1.365t/hm2、0.972t/hm2、1.142t/hm2和0.968t/hm2。其中,马尾松纯林的林下植被生物量最大。  相似文献   

16.
昆嵛山赤松林不同林型结构特征与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立地主导因子(坡向、坡位、土层厚度)与混交状况,对山东昆嵛山赤松林划分林型,将其归纳为4个林型组(山脊阳坡薄土赤松林,阳坡中土厚土赤松林,阴坡中土厚土赤松林,阴坡阳坡中厚土松阔混交林)。并对不同林型的群落结构与林分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赤松纯林面积较大,林龄多为30~50年生的中龄林、同龄林,混交树种多为栎类(麻栎、栓皮栎等)。林下灌木层与草本层发育较好,样地中常见约20个灌木种,近40种草本。林木与林分生产力较低,立地较好的中龄林林分蓄积量约30~50 m3/hm2,平均材积生长量1~2 m3/hm2;松阔混交林蓄积量超过90 m3/hm2,年均材积生长量达2~3 m3/hm2。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叶杨沙棘混交林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混交林和小叶杨纯林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同时应用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对林分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叶杨、沙棘混交林与小叶杨纯林相比,混交林能够显著提高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能有效地利用当地气候资源,小叶杨与沙棘混交林林分生物量为40.442 t/ hm2,小叶杨纯林的生物量为20.710 t/hm2,混交林是纯林的1.95倍;小叶杨、沙棘混交林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杉木毛竹混交林造林效果评价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不同密度的杉木毛竹混交林及其人工纯林进行调查 ,依据生态学原理 ,分析了各混交林及纯林的林分生长状况、单株和林分生物量变化以及林分的空间分布格局演变 .结果表明 :杉木密度为 1 80 0株· hm-2的混交林中 ,营养空间利用充分 ,叶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达 1 7.70 %;生物量最大为 78.43t· hm-2 ,生长最好 ,表现出较高的林分生产力和林分生长量 ,混交效果最好 .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红水河流域地区不同混交比例、不同造林时间的马尾松和红椎混交林的水土流失特征。结果表明:2005年营造的马尾松纯林的水土保持效益高于2012年营造的马尾松纯林,2005年营造的马尾松纯林的总产流量、总产沙量分别为2012年营造的马尾松纯林的84.54%、68.20%;混交比例为9∶1的马尾松红椎混交林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益,总产流量为马尾松纯林的86.12%,总产沙量为马尾松纯林的86.79%;混交比例为6∶1的马尾松红椎混交林水土保持效益越来越好,产流量排序从2下降到5,产沙量排序从2下降到4。  相似文献   

20.
在闽清美菰国有林场开展了马尾松与台湾赤杨混交造林试验,马尾松与台湾赤杨采取9:1和7:3这2种比例插花混交,以马尾松纯林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均大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中马尾松的生长量与马尾松纯林有显著差异.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土壤的肥力状况优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内植物种类比马尾松纯林多,植物多样性指数大于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