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尧瑞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01-11602
[目的]建立木薯块根RNA的提取方法,并克隆和鉴定淀粉合成酶SSS Ⅱ基因核心片段。[方法]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木薯块茎RNA,反转获得cDNA模板,同时基于已知植物的SSS Ⅱ基因同源性,设计简并引物,进行RT-PCR扩增,通过Blast在线检索比对对基因功能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所获得片段即为木薯SSS Ⅱ基因的核心序列。[结论]该研究为木薯淀粉合成酶SSS Ⅱ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及其反义载体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实现优质淀粉的代谢工程提供了理想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亚硫酸钠分别与TRIzol试剂、RNA plant plus Reagent试剂、BioTeke多糖多酚植物总RNA提取试剂、艾德莱EASY spin Plus植物RNA快速提取试剂和OMEGA Plant RNA试剂结合的方法,均可获得高质量的仙人掌茎总RNA。反转录成cDNA,RT-PCR结果显示,5种方法提取的总RNA反转录后均能特异性扩增到matK基因。使用TRIzol试剂盒、RNA plant plus Reagent试剂盒和艾德莱EASY spin Plus植物RNA快速提取试剂盒提取RNA质量相对较高,在cDNA以1∶100稀释时能检测到matK基因;而使用BioTeke多糖多酚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或OMEGA Plant RNA试剂盒时,灵敏度稍低,在cDNA以1∶10稀释时,能检测到目的基因。利用亚硫酸钠结合不同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进行比较研究,为后续制备仙人掌茎高质量cDNA文库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团花树韧皮部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从团花树韧皮部中获取高质量的总RNA。[方法]研究采用冷酚法、一步提取法、改进CTAB法、杨树提取法、RNAplant Reagent法5种方法从团花树韧皮部组织中提取总RNA,并利用电泳拍照、测OD值和RT-PCR 3种方法对提取的RNA的质量进行检测。[结果]由冷酚法、一步提取法、改进CTAB法3种方法提取的RNA纯度较低,存在降解和弥散现象,或有DNA和蛋白质的污染,得到的RNA的量较少;而用杨树提取法和RNAplant Reagent法提取的RNA很少有降解,28SrRNA和18SrRNA条带很清晰,得到的RNA虽然有DNA的污染,但是经过DNaseⅠ处理后,OD260/OD280的值在1.8~2.0。[结论]杨树提取法和RNAplant Reagent法得到的RNA可以满足RT-PCR反应和RACE试验的要求,为成功克隆团花树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董姻然  陈湘宁  常希光  黄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273-2275,2314
[目的]为了获得质量较好的芹菜茎的总RNA,为后续分子生物学试验提供基础。[方法]试验对1种RNA提取方法(Trizol法)和2种RNA提取试剂盒(RNA prep Pure Plant Kit法、RNA simple Total RNA Kit法)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RNA prepPure Plant Kit方法得率低,且OD260/OD280值低于1.8,Trizol法OD260/OD230高于2.0,且得率低于RNA simple Total RNA kit法。只有RNA simple Total RNA kit法提取的RNA质量最好,得率最高。[结论]与Trizol法和RNA prep Pure Plant Kit法相比,RNA simple Total RNA Kit法提取的芹菜茎总RNA得率高,完整性好,凝胶电泳泳道无杂质,可以满足半定量RT-PCR的试验需要。  相似文献   

5.
家蚕TPR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伟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9):5114-5115
[目的]克隆家蚕TPR基因,为研究该基因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Trizol法提取家蚕蛹期总RNA,再用RT-PCR方法对家蚕TPR基因进行克隆。[结果]成功得到家蚕TPR基因全cDNA序列,并用PCR扩增得到了TPR基因的ORF,全长858 bp。[结论]首次对家蚕TPR家族基因进行了克隆,为今后对该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家蚕TPR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家蚕TPR基因,为研究该基因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Trizol法提取家蚕蛹期总RNA,再用RT-PCR的方法对家蚕TPR基因进行克隆。[结果]成功得到家蚕TPR基因全cDNA序列,并用PCR扩增得到了TPR基因的ORF,全长858bp。[结论]首次对家蚕TPR家族基因进行了克隆,为今后对该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传统的Trizol法基础上进行改良,探索一种适合于灌浆期小麦胚乳高质量总RNA提取的方法.[方法]用改良的Trizol法从花后10、15、20 d的小麦胚乳中提取总RNA,经核酸分析仪及电泳检测其质量,进行RT-PCR扩增小麦SBEⅡa基因片段并测序比对.[结果]OD260/OD280:1.95~1.98,OD260/OD230:2.0~2.25,产率:544.00~645.46 μg/g,表明提取的总RNA浓度和纯度均达到要求.测序及Blast比对表明成功克隆小麦SBEⅡa基因片段.[结论]改良后的Trizol法可以高效的从灌浆期小麦胚乳中提取高质量的总RNA.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杜仲树皮中获得高质量的总RNA。为开展杜仲后续mRNA分离、杜仲抗真菌蛋白基因克隆、及杜仲树皮cDNA文库构建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杜仲树皮为材料,分别采用改良CTAB-LiCl法、RNApure Plant Kit法和RNAiso Plus法进行总RNA提取,用琼脂糖甲醛变性凝胶电泳检测总RNA的完整性,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总RNA的纯度和得率。[结果]改良CTAB-LiCl法和RNA-pure PlantKit法提取的杜仲树皮总RNA纯度和完整性较高,A260/A280值均在1.800~2.000,28和18 SrRNA条带清晰,RNA得率较高;而RNAiso Plus法提取的杜仲树皮总RNA的纯度和完整性较低,A260/A280值为1.652,28S和18S rRNA条带存在降解和弥散现象,RNA得率低。[结论]改良CTAB-LiCl法和RNApure Plant Kit法抽提获得的杜仲树皮总RNA质量较高,能满足后续RT-PCR和RACE等试验的要求,这为成功克隆杜仲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关键词杜仲树皮;RNA提取;方法;比较  相似文献   

9.
改进的CTAB法提取中华芦荟叶总RN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分离中华芦荟次生代谢相关基因,构建成熟叶cDNA文库,探索从适合富含多糖和凝胶植物组织中提取高质量RNA的方法。[方法]以中华芦荟成熟叶为材料,采用改进的CTAB方法提取纯化芦荟叶总RNA。[结果]所提取的叶总RNAOD260/OD280值为1.88,电泳显示28 S1、8 S条带完整清晰,以此RNA为模板的RT-PCR结果显示目标特异条带。[结论]用该方法提取的RNA可用于cDNA合成、文库构建等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  相似文献   

10.
银杏GAPDH基因序列的初步克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是生物体内糖酵解作用中的一个关键酶,由于其在细胞中表达量相对恒定而在植物研究中常被作为内源参照基因。在提取高质量银杏叶片总RNA的基础上,运用RT-PCR法对银杏GAPDH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了克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SP提取法提取的银杏叶片组织总RNA质量高,28S RNA和18S RNA条带明亮清晰;用Oligo(dT)18为反转录引物,合成第一链,再利用GAPDH基因特异扩增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了银杏GAPDH基因的特异性cDNA片段,其长度大约为500bp。GAPDH基因的成功克隆为半定量RT-PCR以及Real-time RT-PCR等技术在银杏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内标参照物。  相似文献   

11.
木薯优良品种“辐选01”的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优良品种木薯"辐选01"无性系组织培养技术。[方法]以"辐选01"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分别在无性培养系建立、芽的增殖、生根和移栽4个阶段进行研究。[结果]MS+6-BA 1.0 mg/L培养基较适合诱导腋芽萌发;MS+6-BA 2.0 mg/L适合作为组培苗的增殖培养基;1/2 MS+NAA 0.1 mg/L作为组培苗的生根培养基较好。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在70%左右。[结论]通过"辐选01"的组织培养研究,为木薯优良品种种品的快速繁育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木薯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培育木薯多倍体新品种,对于扩大木薯种植面积,增加木薯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概述了国内外木薯多倍体的诱导方法和鉴定方法,并对木薯多倍体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动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木薯种质资源的分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现状以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限制性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dymorphism,AFLP)、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 DNA)等分子标记技术在木薯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木薯种质起源进化、种质间亲缘关系、种质遗传多样性、种质抗病虫性以及重复种质的鉴定等.  相似文献   

14.
木薯化感作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为供体,萝卜(Raphanus sativus L.)、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菜心(Brassi cacampestds L.)、生菜(Lactuca Satlva L.)、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和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受体,采用生测检验的方法,分别研究了木薯新鲜叶片和枯萎叶片的水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鲜叶的水浸提液除了浓度为0.0125g·mL^-1时对菜心幼苗的苗高有促进作用以外,其他浓度对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都呈现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木薯枯叶的水浸提液对受体种子的萌发和生长表现为高抑低促作用,但促进作用并非随溶液浓度减小而增加,而是在某个浓度表现出最佳促进效应。木薯鲜叶水浸提液对各受体植物的化感综合效应表现出的抑制效果要明显强于木薯枯叶水浸提液。  相似文献   

15.
刘光华  尹彩霞  张鹏  乔爱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818-16819
[目的]为防治广州斜纹夜蛾对木薯幼苗的危害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调查木薯的受害株率及对斜纹夜蛾的实验室观察了解了斜纹夜蛾的形态特征及其对木薯幼苗的危害。[结果]试验田的木薯幼苗受害率为5%左右。斜纹夜蛾幼虫白天躲在土壤中,晚上出来为害,齐地面咬断或取食木薯幼苗的茎杆,仅剩叶片在土表,造成木薯缺苗,对木薯种植构成潜在威胁。斜纹夜蛾成虫体长l4~20mm,翅展35~40mm,前翅灰褐色,斑纹复杂,自前翅前缘向后缘外方有3条白色斜纹。蛹长15~20mm,赭红色。采用淋治法施用90%晶体敌百虫1000~2000倍液和20%杀灭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可以防治斜纹夜蛾幼虫。[结论]该试验初步研究了斜纹夜蛾在木薯上的发生为害规律。  相似文献   

16.
罗晓莹  苏凤秀  霍伟东  姚久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550-14551,15103
[目的]研究菌根菌接种剂对木薯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大田试验法,对2种菌根菌的不同接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Glo-mus intraradices菌种对木薯有较强和较稳定的侵染力,但对木薯生长贡献不大;Glomus manihotis菌种对木薯早期生长效果较好;双接种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和Glomus manihotis能有效推迟木薯的落叶期,对木薯产量有较好的作用。[结论]混合接种对木薯生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木薯是世界上第五大粮食作物。但由于含有生氰糖苷,食用处理不完全的木薯产品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对木薯生氰糖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木薯生氰糖苷的生物合成以及人们在降低生氰糖苷含量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阐述.并对未来获得没有或低含量生氰糖苷的木薯产品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木薯是世界上重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遗传改良日益受重视。现代生物技术在培育优良木薯品种方面具有时间短、效率高等优势。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诱变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转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木薯育种中的研究与利用概况,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快获得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品质高等优良特性的木薯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亚麻苦苷和百脉根甙等氰化物是木薯块茎、茎叶等组织或器官中的剧毒物质,细胞色素p450是调控氰化物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克隆有关酶基因对于理解木薯氰化物代谢和通过转基因对木薯氰化物的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际数据库中的木薯氰化物合成限速酶基因序列信息,设计特异引物,通过同源克隆法,从木薯中克隆出1626bp cDNA基因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克隆基因共编码541个氨基酸,与数据库中的木薯CYP79D2基因在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上均达到99%,并含有相应基因家族的保守区域,确定克隆到木薯CYP79D2全长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