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列式草沙障修筑机在国内外的治沙机械中仍然是个空白。我国广大沙漠区治沙工作量很大。为了固定流动沙丘,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用麦草秸杆固沙,用沙生灌木苗造林的综合治理,在茫茫的沙漠之中,建立了许乡绿洲,收到了很好的防风固沙效果。但是,沙漠治理工作量很大,用工多,设置草沙障限然靠手工完成,生产效率很低,条件艰苦,劳功强度大。广大治沙工作者和工人,希望能够早日实现治沙机械化,以便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7CX-2型草沙障修筑气机就是为我国“三北”地区固沙造林而研制成功的行列式草沙障设置机械。该机性能先进,生产效率很高,使用方便,适于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流动沙地的特点 ,阐述了围栏封育、机械沙障固沙、生物沙障固沙、飞播与人工模拟飞播固沙造林以及丘间地开发利用等系列配套技术措施的治沙原理、适用范围、操作方法、推广应用情况 ,并对试验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翁牛特旗流动沙地综合治理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流动沙地的特点 ,阐述了围栏封育、机械沙障固沙、生物沙障固沙、飞播与人工模拟飞播固沙造林以及丘间地开发利用等系列配套技术措施的治沙原理、适用范围、操作方法、推广应用情况 ,并对试验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4.
在宁夏干旱区3种不同立地条件下开展梭梭人工造林试验的结果表明,半流动沙丘、丘间低地、沙障防护沙地3种不同立地类型造林成活率分别为66%、62%、68%,保存率为43%、55%、59%。这证明通过人工布设沙障机械固沙,能够有效防止风沙流动对梭梭幼苗的侵蚀,提高半流动沙丘迎风坡面沙地梭梭造林保存率。  相似文献   

5.
17 柳树高杆造林治沙与头状作业模式17.1 模式概述选择旱柳优树健壮枝条 ,进行高杆造林 ,其后进行头状作业经营 ,实现沙地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治沙模式。17.2 模式适宜条件半干旱区地下水位埋深浅的平缓沙地、沙丘背风坡的中下部 ,或没有沙障保护的小型沙丘迎风坡的中下部。17.3 技术思路在地下水位埋深浅的半干旱沙区 ,可以营造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的旱柳、旱柳头状作业 ,既能实现防护目标 ,又可在一定时期内提早、连续地获取小杆材 ,解决沙区人民的用材急需 ,是一条集治沙、防护、用材的多功能林业建设有效途径 ,也是一种深受沙…  相似文献   

6.
仿真固沙灌木林与塑料网方格沙障防风固沙效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旱区的水资源限制了植物治沙应用范围,将仿真固沙灌木加入退化梭梭林,比较仿真固沙灌木+梭梭的灌木林与塑料网方格沙障防风固沙效能,为仿真固沙灌木应用提供参考。在野外相同条件下观测比较仿真固沙灌木林与塑料网方格沙障内风速,结果显示:仿真固沙灌木+梭梭灌木林的风速削减率与塑料网方格沙障的差异不显著;随着风速增大,仿真固沙灌木降低风速率与塑料网方格沙障降低风速率差异变小;在风速为8.1~8.9 m s-1时,仿真固沙灌木降低风速率达塑料方格沙障的80%;仿真固沙灌木+梭梭灌木林的输沙率随高度变化为指数递减,是裸沙地的35%;仿真固沙灌木林的建立不受气候条件影响,可重复应用,与灌木搭配可增强防风固沙效能。  相似文献   

7.
机械固沙技术就是利用柴草、橘秆、黏土、织物、树枝、板条、卵石等材料在沙面上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物,通过增大沙地表面粗糙度,降低近地面层风速,达到控制风沙流动的方向、速度、结构,改变地表风蚀状况和防风阻沙作用,是消减风速、固定沙表有效的工程固沙措施。是一种在高寒干旱区流动沙丘和半流动沙丘上经常采用的机械固沙技术。在青海高寒区机械沙障与生物治沙技术结合起来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复合沙障治理流沙技术是在综合机械沙障和生物沙障治沙原理的基础上,利用黄柳、踏郎、沙柳、柠条等具有再生能力的特性,通过采取截梢、浸泡、深埋、踩实、加填充料等技术措施在沙丘迎风坡埋设沙障,促使灌木成活,达到植物周定沙地的目的。沙丘背风坡和丘问低地采取封育技术,恢复和保护植被.达到一次治理、一次成型、一次固定的治沙效果,是一项防治速度快、效果好、操作简便易行、成本低的治理流动、半流动沙地的治沙技术。  相似文献   

9.
宣化县黄羊滩流动沙地草方格沙障固沙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对宣化县黄羊滩流动沙地风沙流结构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流动沙地草方格沙障固沙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草方格沙障以2m×2m与3m×3m这2个模式防护效果好且省工省料,是最理想的模式.沙障设置后形成了稳定的沙面,在雨季播种了沙蒿、沙打旺等固沙植物,2a后沙障腐烂,固沙植物取代了沙障的防风固沙作用,使流动沙地永久固...  相似文献   

10.
荒漠化地区活沙障建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极端干旱沙区的高大流动沙丘上,为切断沙源,用活沙障代替“死栅栏”,采用东疆沙拐枣扦插造林建植活沙障,应先整地后拆始造林。造林密度12株/m2,沙障结构较为理想,并用木棒搅动法灌定苗水。省工省水,成活率可达83.2%。在距铁路700m处,分别用宽1.5、1.0和7、5m的走向与主风向大致垂直的活沙障,总体形成定60m的沙障防护带,可达到治沙阻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黄柳生物再生沙障在巴盟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晟  李君 《内蒙古林业》2003,(12):28-28
为了积极探索适宜巴盟的治沙途径,降低治沙成本,带动沙产业,在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进行了黄柳生物再生沙障的栽培试验,通过试验看出,黄柳在巴盟沙漠地区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治沙灌木。尤其在不被风蚀的丘间低地更为适宜,与柴草沙障压沙造林相比,成本大大降低了,而且在栽植2~3年后即可平茬复壮,枝条可编织生活用品,也可做为牲畜饲料。用黄柳再生沙障治理沙漠不仅有很好的生态效益,也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根据试验所得的经验和效果,提出一些黄柳的栽培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开发利用的发展,沙区国营林场和治沙站的造林地条件愈来愈差,有些已经只剩下不规则的高大流动沙丘及半流动沙地了.在这些地方造林相当困难,有的幼林被沙埋,有的又被风沙连根吹出来.尽管各地都采取了一定的固沙措施,但效果仍  相似文献   

13.
陝北与鄂尔多斯之間广泛堆积着巨厚的风成沙,面积約6,344万亩,当地通称“毛烏素沙带”。属于榆林专区管轄的沙地面积有2,175万亩,其中流沙約占40%。大面积流沙給国民經济建設带来严重危害。我們根据生产部門的要求和造林治沙中存在的关键性的科学技术問題,于1956年秋选定榆溪河西新月形沙丘鏈沙地作为实驗場地(榆林紅石峡),自1957年初起正式开展定位試驗研究工作。本文就是1957—1962年在榆林风成沙地进行的固沙造林試驗研究报告,探討了沙地立地环境条件,适宜的固沙灌木种和造林法及其固沙作用。位于干草原地带的榆林新月形沙丘鏈沙地,地下水一般埋深大于3米,甚至超过10米,但沙丘內含水量一般保持在2—4%之間。这样的水分能滿足沙生植物生活需水,是造林固沙的有利条件。新月形沙丘迎风坡面由于吹蝕严重,不利于植物定居,猛烈的风沙流又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以造林初期需輔以插沙障的防蝕措施。适于流沙上的灌木为花棒、木蓼、沙柳;适于地下水位高的丘间地的灌木为紫穗槐、酸刺;地下水位很深土壤紧实干燥的丘間地,适生灌木只有檸条。飞机播种沙蒿成效取决于沙地立地类型,流动的新月形沙丘鏈沙地,不适于撒播沙蒿。我們希望这些成果能在陝北、伊盟沙区和半荒漠地带的沙区各国营林場試用。  相似文献   

14.
白沙蒿浑身是宝马世瑞白沙蒿是菊科蒿属沙生植物,生长在流动、半流动沙丘中部和上部,在毛乌素沙地有广泛分布。白沙蒿用途多,浑身是宝。白沙蒿是一种耐旱、抗风蚀。阻沙、固沙极强的半灌木,广泛应用于人工栽植固沙和设置防风沙障。近年,已被选为飞播固沙造林植物种,...  相似文献   

15.
踏郎、黄柳植物再生沙障治理高大流动沙丘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尔沁沙地,利用植物再生性能设置沙障成活,治理高大流动沙丘,达到植物固沙的目的。植物选择以踏郎为最好,黄柳次之;埋设时间为10 月中下旬;沙障设置选用矮立式紧密结构,沙障网格规格为丘顶2m ×2m ,中部4m ×4m ,丘脚和平缓沙丘6m ×6m ,可采用带状混交配置模式。利用这种技术治理流动沙丘2800hm 2,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治理高大流动沙丘技术介绍植物再生沙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治沙实践中高大流动沙丘固定难、防治成效不佳等问题,我们在借鉴外地机械沙障治沙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利用踏郎(杨柴)、黄柳等沙生植物具有再生能力的生物学特性,在科尔沁沙地巴林右旗巴彦尔灯流动沙地进行治沙试验。采取深埋、踏实、截梢等措施,促使沙障成?..  相似文献   

17.
王红梅 《中国林业》2011,(12):53-53
杨树深栽作为荒漠化治理的一种模式在治沙造林中广泛应用,其可在丘间地或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治理与设置沙障、直播造林同时进行,这种乔灌草相结合的治理模式能够大大缩短治理周期,使治理地区达到立竿见影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小黄柳造林治沙效果卓著李佃勇1979年小黄柳造林治沙技术在浑善达克沙地推开。现在,小黄柳已成为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乌珠穆沁沙地造林治沙的主栽树种,造林治沙面积达百万亩。这是由于采用小黄柳造林治沙有以下优点:一、具有适宜在流动半流动沙...  相似文献   

19.
《林业资源管理》2017,(Z1):53-58
通过调查辽宁章古台20世纪50年代、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不同功能人工混交林,总结出沙地人工混交林的营造技术模式与可持续经营技术,即:1)在半干旱地区沙地营造人工混交林时,要尽可能多地选择优良乡土树种。2)以辽西北沙地针阔叶树及灌木造林为例,介绍了松树造林技术(2a生松裸根苗覆盖栽植技术、SAP松容器苗培育与造林技术、8~12a生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杨树秋季截干窄带宽距造林技术,灌木培土、截干保活技术与有关试验示范技术。3)系统推介了3种模式:(1)早期的固沙、生态混交模式(针针混交林、针阔混交林)。(2)现代的固沙、生态经济型混交模式:流动、半流动沙地工程或生物围封+草方格+灌木+自然恢复生草、工程或生物围封+沙障+灌木+自然恢复生草2种生态治理模式与固定沙地绿伞等22种用材经济利用混交模式。(3)以樟子松为主的3种混交林模式:在大一间房实验区,于樟子松衰退病块状间伐林地上,营造以樟子松为主的疏林灌草混交林;在三家子实验区,于生长健康的樟子松人工林内增加阔叶、经济树种,营造以樟子松为主的生态经济型混交林,提高林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在万亩林实验区,在樟子松大面积皆伐地上营造沙地第二代樟子松混交林。4)幼林抚育提倡集中在造林后3~5年进行,并采用林农间作等措施与以耕代抚的经营方式达到抚育幼林的目的。5)指出要实现沙地多功能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首先要兼顾到整个沙地生态体系,在宏观上采取统筹的经营措施,使营造的沙地人工混交林在时间空间上有合理的布局。其次,为确保整个人工混交体系持续稳定发挥防护功能,必须使每一片人工林发挥出较佳的效益。6)结合半干旱地区沙地的造林经营现状,分析了沙地人工混交林营造与经营存在的生态建设粗放、经济效益差、科技含量低、现有沙地植被保护不利、生态建设治理效果欠佳、生态建设多次反弹等问题,提出了提升生态建设与管理水平、强化科技示范支撑、实施生态移民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呼伦贝尔沙地是全国四大沙地之一,呈扩展趋势,沙漠化危害逐渐加重,原生植被持续受到破坏,自然灾害频发,自然环境严重恶化,严重制约了草原牧区的经济发展。为了防治草原沙化、退化,有效治理草原沙漠化土地,改善呼伦贝尔沙地生态环境,在治沙造林过程中少走弯路,减少浪费,结合呼伦贝尔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的治理造林模式,为治沙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经试验研究表明,高立式沙障适合达赉湖边及其他地区的流沙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