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无色书虱不同虫态对PH3抗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5℃±1℃,75%±2%RH条件下,用FAO推荐的测定储粮害虫磷化氢(PH3)抗性的方法,对无色书虱敏感品系YNQJLd1、弱抗品系QLD-8和强抗品系GXHZLd1的成虫、若虫和卵进行了毒力测定,分别得出相应的磷化氢致死中浓度(LC50).YNQJLd1、QLD-8和GXHZLd1的成虫LC50值分别为0.0079、0.7127和1.7586mg/L,抗性品系的抗性系数(Rf)分别为90和222倍;YNQJLd1、QLD-8和GXHZLd1的若虫LC50值分别为0.00974、081053和1.63821mg/L,抗性品系的Rf分别为83和168倍;YNQJLd1、QLD-8和GXHZLd1的卵LC50值分别为0.4317、2.1495和5.22146mg/L,抗性品系的Rf分别为5和12倍.结果表明,无色书虱同一品系成虫和若虫对PH3抗性差异不明显,卵对PH3的抗性相比成虫和若虫是最强的,也是最难防治的虫态.本研究的测定为今后的书虱磷化氢抗性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为实仓的磷化氢熏蒸试验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白青云  曹阳 《粮食储藏》2005,34(5):11-13,56
在25±1℃,75%±2%RH条件下,采用FAO方法和延长熏蒸时间的替代FAO方法对无色书虱3个品系YNQJLd1、QLd-8和GXHZLd1的成虫进行毒力测定,分别得出PH3致死中浓度(LC50).熏蒸20小时,YNQJLd1、QLd-8和GXHZLd1的成虫LC50值分别为0.0079、0.7127和1.7586 mg/L,抗性品系的抗性系数分别为90和222倍熏蒸72小时,YNQJLd1、QLd-8和GXHZLd1的成虫LC50值分别为0.0024、0.06994和0.21962 mg/L,抗性品系的抗性系数创分别为29和92倍;熏蒸144小时,YNQJLd1、QLd-8和GXHZLd1的成虫LC50值分别为0.00126、0.02288和0.09917 mg/L,抗性品系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8和79倍.结论无色书虱同一品系成虫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可在较低的磷化氢浓度下达到较好的熏蒸效果.本研究的测定为今后的书虱磷化氢抗性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为实仓的磷化氢熏蒸试验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杀虫剂对小眼书虱成虫的触杀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滤纸药膜法比较了常用12种杀虫剂对小眼书虱Linposcelis paeta Pearman的触杀作用,在药剂的推荐浓度下有机磷类杀虫剂对小眼书虱的急性触杀作用强于其它药剂,同时测定了杀虫松、敌敌畏和凯安保3种药剂对小眼书虱的触杀毒力,其24 h内触杀作用的LC50分别为0.0879 μg/cm2、0.0725和2.2042 μg/cm2.  相似文献   

4.
储粮书虱综述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针对储粮中常见的四种书虱即嗜卷书虱、嗜虫书虱、小眼书虱和无色书虱的分类学、生物学、生态学研究进行了综合报道,阐明了不同储粮书虱种类间的分类差异与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为储粮工作者进一步明确认识并治理该类害虫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不同湿度下硅藻土对嗜虫书虱成虫的致死效果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本文介绍了在 2 5± 1℃条件下 ,不同湿度 (5 5 %、60 %、65 %、70 %和 75 %RH)对硅藻土杀虫剂Protect-ItTM不同处理剂量 (0 .1、0 .3、0 .7、1.0、3.0和 5 .0g/m2 )致死嗜虫书虱成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处理 7~ 14天 ,嗜虫书虱成虫的死亡率随着Protect-ItTM环境相对湿度的减少、施用剂量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分别在 4~ 14天达到 10 0 %死亡率。因此 ,Protect -ItTM用于粮仓的空仓处理、实仓的空间结构处理和粮堆表层或底层处理时 ,对嗜虫书虱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同属于啮目、书虱科、书虱属,亲缘关系极近,在全世界广泛分布,常混合发生在储藏物中,大量发生时可造成严重的经济危害,在我国,已经上升为“双低(低氧、低药剂)”和“三低(低氧、低药剂、低温)”气调储粮中的害虫优势种群。本文对两书虱的危害性、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生理生化及遗传稳定性、防治及对药剂和气调的抗性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以期引起人们对该两种微小但危害日益严重的储粮害虫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7.
曹阳  郭忠建  邱丽华 《粮食储藏》2003,32(5):3-7,10
研究嗜虫书虱磷化氢敏感品系QLe - 3和抗性品系GLZLe - 1在 2 5℃、75 %RH条件、不同磷化氢浓度下的种群灭绝时间 ,结果表明 :在 10 0mL/m3、2 0 0mL/m3、4 0 0mL/m3、70 0mL/m3的磷化氢浓度时 ,抗性品系的种群灭绝时间分别为 13天、10天、7天、6天 ;在5 0mL/m3、10 0mL/m3、2 0 0mL/m3、4 0 0mL/m3、70 0mL/m3的磷化氢浓度下 ,敏感品系的种群灭绝时间分别为 6天、4天、3天、2天、2天。嗜虫书虱的卵不论是抗性还是敏感品系 ,对PH3的耐药性都强于成虫和若虫 ;用磷化氢熏蒸时 ,嗜虫书虱的卵孵化推迟 3~ 6天 ,增加了防治难度 ;磷化氢浓度和种群灭绝时间之间的关系可用CnT =K式表示 ,敏感品系QLe - 3的关系式为C0 .4 4TPE =4 2 .0 5 (mg·h/L) ,抗性品系GLZLe - 1为C0 .4 1TPE =138.5 5 (mg·h/L)。  相似文献   

8.
书虱在储粮中普遍存在,危害较严重。通过分析储粮中书虱的活动特点,并从书虱的生态学特征出发,结合对书虱有效防治实践,从"防"和"治"两个方面,按"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原则,研究制定储粮书虱的防治策略,突出强调利用环境因素抑制书虱发展和如何高效利用磷化铝熏蒸治理书虱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9.
农户储粮害虫以玉米象、麦蛾、书虱为主,以户计算的发生率为100%,锈赤扁谷盗、赤拟谷盗、米扁虫、谷蠹的发生率依次是20%、16.7%、16.7%、13.3%。随着仓温不断上升,4月上中旬开始见到玉米象、麦蛾成虫活动;7月中旬至8月中旬,仓温上升至30℃,经过3~4个月的发育、繁殖,玉米象、麦蛾虫口密度大,成虫活动频繁,并一直维持到9月下旬至11月中旬。气温为0~8℃的12月,也有玉米象、麦蛾的成虫活动。由于农户粮堆较小、天敌较多,因此,农户储粮害虫防治应以装具、清洁为主,以储粮防护剂为辅。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磷化氢、敌敌畏、大蒜油和二氧化碳及其联用对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adonnel)成虫的熏蒸活性。4种药剂对试虫的致死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4种药剂对试虫的熏蒸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磷化氢敌敌畏大蒜油二氧化碳,其LC50分别为0.33mg·L-1、0.54mg·L-1、1.60mg·L-1和259.08mg·L-1。4种药剂联用时,正交试验结果显示4种药剂对试虫死亡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大蒜油、敌敌畏、二氧化碳和磷化氢。1.32mg·L-1大蒜油0.52 mg·L-1敌敌畏14%二氧化碳0.20mL·L-1磷化氢联用时具有最佳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联用药剂的效果优于单一药剂,且在嗜卷书虱的防治中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五种储粮害虫11个品系的磷化氢抗性测定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曹阳  刘梅  郑彦昌 《粮食储藏》2003,32(2):9-11,25
本文运用FAO(1975)推荐的测定储粮害虫磷化氢抗性的方法,对米象、谷蠹、赤拟谷盗、平米象和锯谷盗五种储粮害虫的11个品系进行毒力测定,得出它们的LC50值,米象的LS2和GDSo,玉米象HNZZSz—l和GDGZSz—l,谷蠢的QQRd和Rd一7,赤拟谷盗的QQTc-4、SDQHTc—l和HNSQTc—l以及锯谷盗VOs48和HNNYOs—1等11个品系的磷化氢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0088和1.3006,0.0057和0.0058,0.0042和1.3779,0.0047、2.1009和0.9926以及0.0073和0.00090mg/L。其中磷化氢敏感品系为LS2、QQRd、QQTc—4、HNZZSz—l、GDGZSz—l、VOs48和HNNYOs—1;抗性品系为GDSo、RD-7、SDQHTc-l和HNSQTc—l,抗性系数Rf分别为148、327、449和212倍,抗性非常严重。测定结果为今后的磷化氢抗性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用磷化铝片对储藏在房式仓(仓容516m3)中的400t散装小麦进行熏蒸。储 不小麦水分为11.5%,储藏平均温度为29.3℃,小麦用PVC(厚度0.125mm)复盖。熏 蒸期间用磷化氢检测管测定PH3浓度。采用1.03kg磷化铝片(可释放0.34kg磷化氢) 分成小包进行熏蒸,磷化氢最高值为 1. 0mg/L。熏蒸 16天的 CT值为 213mg· h/L。用 敏感和抗性品系的米象和谷蠹进行生物试验表明.熏蒸1个月后所有的成虫都死亡;熏 蒸42天所有中度抗性的谷蠹没有发现F1代成虫出现.米象的印和蛹不能发育为成虫。  相似文献   

13.
在室温30℃±2℃、相对湿度75%±50环境中研究了对磷化氢抗性和敏感的赤拟谷盗3个品系在磷化氢亚致死浓度下卵、幼虫和蛹的发育与死亡情况,3个赤拟谷盗品系对磷化氢的抗性系数分别为R1=1、R170=170和R247=247,研究中设定的磷化氢亚致死浓度分别为0mg/L、0.0028mg/L和0.014mg/L。主要结果为:磷化氢亚致死浓度下赤拟谷盗抗性和敏感品系的发育历期延长;亚致死浓度磷化氢熏蒸下,3个品系间幼虫发育速率差异不明显,但抗性品系卵期和蛹期的发育速率增加较敏感品系显著。在亚致死浓度下,赤拟谷盗敏感品系的卵、幼虫和蛹的死亡率增加都明显高于抗性害虫,抗性品系的存活能力明显大于敏感害虫。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主要储粮害虫抗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通过对全国范围内23个省、市和自治区的55个地区粮库中的主要储粮害虫进行取样,用FAO抗性测定方法对92个虫样进行磷化氢抗性测定,得出无抗性虫样占调查虫样总数的54.3%、低抗性虫样占9.8%、中等抗性虫样占7.6%、高抗性虫样占13.0%、极高抗性虫样占15.2%。在调查的几种主要储粮害虫中,高抗性虫样主要为锈赤扁谷盗、谷蠹和米象,其中锈赤扁谷盗的抗性普遍比较严重,谷蠹和米象通过与1995年抗性调查所取的样品进行比较,在最近的8年内米象的抗性倍数增加了10.7%、谷蠹增加了71.2%。磷化氢抗性较高的区域主要是我国西南、华中和华南地区。  相似文献   

15.
在储存2028 t优质中籼稻的房式仓,采用20 g/m3的硫酰氟环流24 h、熏蒸5 d的试验表明硫酰氟熏蒸对玉米象、米象、谷蠹、赤拟谷盗、书虱等5种7个品系储粮害虫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和抑制作用,并且反映硫酰氟熏蒸对磷化氢抗性害虫和敏感害虫没有明显的不同效果;同时通过定点和综合样的稻谷品质分析发现,硫酰氟熏蒸对稻谷品质没有表现出负面影响.通过对2个点不同层面稻谷中残留分析,各个点的残留都不超标,都符合GB 2762-2005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用 4个谷蠹、5个米象和 4个锈赤扁谷盗磷化氢抗性品系进行了磷化氢抗性品系害虫对杀螟松和氯化苦的交互抗性试验。对杀螟松的抗性试验用FAO滤纸药膜法进行 ,对氯化苦的抗性试验参照FAO磷化氢抗性测定法 ,在干燥器内熏蒸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米象和锈赤扁谷盗的磷化氢抗性品系对氯化苦和杀螟松没有交互抗性。但两个谷蠹的磷化氢抗性品系对杀螟松表现出一定抗性 ,其抗性系数分别为 2 .94和 5.2 4。由于并非所有的磷化氢抗性品系都对杀螟松具有抗性 ,所以我们估计这种抗性是这些害虫以前接触过此种杀虫剂或类似的杀虫剂所引起的。所有的谷蠹品系对氯化苦都没有抗性。上述结果表明 ,为控制害虫对磷化氢抗性发展而采用轮换使用药剂策略时 ,氯化苦和杀螟松都是合适的轮换对象。  相似文献   

17.
磷化氢熏蒸对桔小实蝇氧化代谢体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阐明磷化氢的生化毒理机制,本试验以重要检疫性害虫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为试虫,研究了25℃下磷化氢熏蒸对桔小实蝇3龄幼虫的毒力以及磷化氢熏蒸不同时间对桔小实蝇3龄幼虫氧化代谢体系的影响。结果显示:(1)25℃条件下磷化氢熏蒸桔小实蝇3龄幼虫48 h的LD50、LD90、LD99分别为0.28、0.37、0.46 mg/L;(2)磷化氢熏蒸抑制了桔小实蝇的呼吸作用;(3)随熏蒸时间延长,桔小实蝇体内过氧化氢含量和脂质过氧化水平不断上升,氧化压力逐渐增加;(4)磷化氢抑制了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大抑制率为55.99%,增强了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抑制羟自由基能力,最大提高率分别为141.48%、130.21%、155.90%。本研究确认了磷化氢熏蒸杀灭桔小实蝇的有效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而加剧活性氧积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在福建省9个地(市),21个县(市)100个单位的173个库点,采集了5个虫种173个品系。叶磷化氢抗性测定结果表明:象虫34个品系中,敏感2个,轻抗和显抗31个,抗性系数最高374倍,谷蠢56个品系中,敏感5个,其余51十为轻度和显著抗性,抗性系数最高达460倍。长角谷盗45个品系中,敏感2个,轻抗10个,显抗33个。赤拟谷盗35个品系都是敏感和偏于敏感。锯谷盗3个品系全部是敏感。文章总结分析了抗性发生和发展在药剂施用条件和方法上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延缓抗性发展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小菜蛾对杀螟丹抗性相关序列的代表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方法,以小菜峨的敏感品系作为驱赶扩增子,抗杀螟丹近等基因系作为检测扩增子,通过3轮消减杂交得到大小为150—300bp的差异片段,经亚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等数据库同源比较,发现其中一个亚克隆序列与P450基因有部分同源性,其余亚克隆与已知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较低,判断这些序列可能是新基因的片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