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菠萝果肉颜色的形成与类胡萝卜素组分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分析不同类型菠萝果实成熟过程中果肉类胡萝卜素成分的变化特点及其外观颜色差异形成的因素,以深黄色果肉的巴厘种和浅黄色果肉的卡因种菠萝为材料,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了菠萝果实不同发育阶段果肉类胡萝卜素成分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成熟,两菠萝品种果肉β-胡萝卜素、玉米黄质和β-阿朴-δ’-胡萝卜醛成分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β-胡萝卜素从青果期急剧增加到完熟期,而叶黄质却呈下降趋势。两品种的β-胡萝卜素含量都显著高于其他3种色素,而且在完熟期巴厘种的β-胡萝卜素含量是卡因种的2倍以上。因此,β-胡萝卜素是造成两品种菠萝果肉类胡萝卜素积累量及外观色泽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金香菠萝’是采用营养系选种方法从‘巴厘’菠萝中选育出的早熟菠萝新品种。成熟果皮金黄色,果肉黄色,风味甜酸适中,香气浓;平均单果质量1 150 g,果形指数1.24。果实质地爽脆,纤维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2%,品质上。生育期16~18个月,在防城港市防城区正造果7月上旬至7月中旬成熟;反造果6月下旬至7月上旬催花,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成熟。抗瘠,抗旱、抗寒能力都较强,其抗瘠性、抗旱性与‘巴厘’相当,抗寒性优于‘巴厘’,病虫害危害程度轻微,抗病性强。采用三年两造一个生产周期的栽培方式,果实丰产稳产性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采后菠萝果实黑心病发病过程中酚类物质代谢的变化规律,以感病品种"巴厘"和抗病品种"无刺卡因"菠萝果实为材料,将其贮藏在室温25℃条件下,每隔2 d调查果实黑心病病情指数变化情况;并对菠萝果肉进行取样,测定果实总酚和2,8-二羟甲基蒽醌含量变化,同时测定酚类代谢相关酶(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巴厘"菠萝果实在贮藏第6天时,发病率达到80%,病情指数为15.24%,第10天时,病情指数达到70。发病部位果肉总酚和2,8-二羟甲基蒽醌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分别出现在第6天和第8天,显著高于健康部位。酚类代谢相关酶中,PPO活性从第4天开始快速升高,而POD、PAL则第4天后呈下降趋势。伴随着菠萝黑心病的发生,果肉酚代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酚代谢紊乱失衡可能是病害发生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反季节催花对菠萝果实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以菠萝品种巴厘为试验材料,分别在5月、6月、7月和8月催花处理,测定分析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各品质指标和单果质量。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催花菠萝果实发育持续的时间不同,随着催花时间推迟果实发育时间延长,约70~130d。成熟时,菠萝果实的单果质量存在明显差异,6月催花果实的单果质量明显低于其他时期催花的。可溶性固形物随果实发育而增加,果实成熟时达到最大,其中6月催花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4.2%,7月催花的最低,为11.9%。成熟果实中,不同时期催花果实糖分的比例有较大差异,5月催花的果实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分别为44.2、27.1和26.5mg/g,6月催花的分别为39.7、33.6和33.2mg/g,7月催花的分别为39.4、28.6和33.9mg/g,8月催花的分别为17.6、41.3和45.3mg/g。有机酸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而增加,7月催花的有机酸含量最低。8月催花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最高,为0.5mg/g,5月催花的最低,仅为0.2mg/g。综合分析,以7月催花菠萝产量和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带捕集阱的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研究凯特、金太阳和魁金杏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变化。结果表明,在3个杏品种绿熟期、商熟期和完熟期共检测到香气成分56种,主要为醇类和酯类。果实的不同发育阶段,香味组分及其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绿熟期以醇类为主,商熟期和完熟期均以酯类为主。魁金杏的香气成分总含量明显高于金太阳、凯特。3个品种的酯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包括乙酸已酯、2-甲基丙酸己酯等,其含量随着果实的成熟逐渐升高。丁酸乙酯、己酸乙酯、2-甲基丙酸己酯、癸醛是杏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6.
对引进的台农16号、台农17号、金菠萝等菠萝品种与目前广泛栽培的巴厘品种进行生长结果习性、植物学特征、果实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台农16号、台农17号商品果率达到90%,可食率、果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风味清甜,比较适合代替巴厘品种。  相似文献   

7.
苹果红色芽变香气组分及脂肪酸代谢相关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富士、国光与红将军等苹果品种及其红色芽变品系的果实香气成分;进一步研究了国光及其红色芽变品系果实发育期间香气脂肪酸代谢途径相关酶的活性。①从8个参试苹果品种成熟果实中共鉴定出共8类116种香气成分,酯类67种(57.8%),占绝对优势;②红色芽变品系与其对照相比,香气成分种类无规律性变化,但共有组分的含量、特征香气成分的香气值总和、酯类含量及香气总含量等均明显高于各自的对照;③在果实发育末期,红色芽变的脂肪酸代谢途径4个关键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且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源抗坏血酸对采后菠萝果实黑心病发生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以‘巴厘’菠萝为材料,分别用清水和0.2%(m/v)抗坏血酸浸泡处理,研究采后贮藏过程中黑心病发病情况及H2O2含量变化,分析抗氧化物含量和抗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并结合转录组数据探索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外源抗坏血酸处理有效延缓了采后菠萝黑心病的发生,降低了菠萝果实黑心病病情指数,显著降低了菠萝果实H2O2含量,抑制了内源抗坏血酸(As A)含量的减少,增强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提高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在黑心病发生过程中,抗氧化防御系统关键酶基因显著响应抗坏血酸的处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GR)均显著上调。【结论】菠萝果实采后贮藏前外源As A处理能够延缓贮藏过程中菠萝果肉As A含量的下降,降低果肉H2O2含量,提高内源GSH抗氧化物含量,同时增加酶促和非酶促抗氧化防御系统中关键酶的活性,增强菠萝果实的抗氧化性能,延缓采后菠萝黑心病的发生,延长采后菠萝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9.
锦橙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锦橙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变化,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10月、11月、12月、翌年1月的锦橙鲜果的挥发性成分,分别检测到47,50,57,46种成分,主要成分为烃类、醛类、醇类和酯类.挥发性物质的总峰面积以及烃类、酯类在12月的果实中达到最大,反式-2-己烯醛、反式-2-己烯-1-醇、顺式-3-...  相似文献   

10.
我国菠萝栽培品种类型较少,生产上主要栽培品种是皇后类的巴厘种、神湾种、卡因类的无刺卡因种,此外还有近年从我国台湾引来的一些杂交品种。现在,我国生产上种植的菠萝品种主要是20世纪50~70年代选育的,巴厘种的栽培面积约占菠萝总面积的80%,沙捞越和神湾种等品种栽培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0%左右,这些品种已表现出种性退化、果实商品价值不佳等缺点,推广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显得很有必要。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至今收集菠萝种质40份,从收集保存的菠萝种质资源中发掘优良种质,并加以利用,是满足菠萝更新换代中所需品种的一条捷径。也是…  相似文献   

11.
草莓5个品种的果实香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以草莓品种红颜、章姬、枥乙女、甜查理和卡姆罗莎等5个品种为试材,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分析不同草莓品种挥发物种类中特征香味成分的异同, 为草莓香味育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5个品种中酯类均占了约一半的比例(40% ~62.5% ) , 酯类在草莓香味中起重要作用。红颜的香味主要由香味醇(沉香醇、橙花叔醇和1 - 辛醇) 、香味酯(丁酸甲酯和丁酸乙酯、己酸甲酯和己酸乙酯) 构成; 枥乙女主要由香味醇(沉香醇和橙花叔醇) 和5 - 辛基- 二氢- 2 (3H) - 呋喃酮构成; 章姬主要由香味醇(沉香醇和1 - 辛醇) 、香味酯(丁酸甲酯和异戊酸己酯、己酸甲酯和己酸乙酯、辛酸甲酯和辛酸乙酯) 、4 - 甲氧基- 2, 5 - 二甲基- 3 (2H) - 呋喃酮及青叶醛构成。甜查理和卡姆罗莎的酯类类似, 主要有丁酸辛酯、乙酸辛酯和己酸辛酯, 辛基酯类含量非常多, 前者达到15.26% , 后者高达22.49% , 而辛基酯类在3个日本品种中没有发现。甜查理含有橙花叔醇、1 - 辛醇和5 - 己基- 二氢- 2(3H) - 呋喃酮, 而卡姆罗莎这3种香味物质含量少, 这可能是卡姆罗莎香味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自然五倍体野生草莓果实风味物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自然五倍体野生草莓黑1与黑6的成熟果实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果实香气、糖、酸成分。结果表明,自然五倍体野生草莓含11类92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大于1%的成分有5类共22种,其中乙酸乙酯、丁酸乙酯、3–甲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桃金娘烯醇酯、2–戊酮、甲基壬基甲酮、乙醇、2–庚醇、1–己醇、(E)–2–己烯–1–醇、己醛、(E)–2–己烯醛、4–甲氧基–2 ,5–二甲基–3(2H)–呋喃酮是主要的香气物质,与东方草莓黑10(4x)、东北草莓吉12(2x)相比,3–甲基丁酸乙酯为自然五倍体试材所特有,而4–甲氧基–2 ,5–二甲基–3(2H)–呋喃酮、2–戊酮、2–庚醇、1–己醇、(E)–2–己烯–1–醇的相对含量较高;自然五倍体野生草莓的主要糖成分为果糖,其次为葡萄糖,蔗糖最少,山梨醇在两份野生资源中差异较大;苹果酸为自然五倍体野生草莓的主要酸成分,其含量占总酸含量的86%以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确定‘七月鲜’苹果的最佳采收时期,【方法】以该品种不同着色度果实为试材,通过室内测定研究了果实主要组成成分在果实发育过程的变化动态。【结果】结果表明,绿熟、商熟、完熟3种成熟度果实的平均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差异不明显,随果实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单宁含量、果皮花青苷含量显著升高,果肉硬度、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下降;果实呼吸速率在绿熟期和完熟期较低,商熟期达到最高。主要香气成分为酯类、醇类、醛类、酮类、萜烯类和苯类;特征香气成分为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丙酸乙酯、乙醇、苯乙烯、3-甲基-4-羰基戊酸、甲苯、邻二甲苯和乙苯。【结论】‘七月鲜’属"酯香型"品种,商熟期采收最佳。  相似文献   

14.
华冠果实芳香物质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GC-MS分析,从华冠果实中检出70种不同成分的芳香物质。主要的物质为乙醇、乙酸乙酯、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醚、正已烷、二十七烷、1-甲氧基丁烷、1,2-苯二羧酸二异辛酯、丙酸乙酯等13种物质,占芳香物质总含量的91%。华冠果实中含有正丁醇、1,2-苯二羧酸二异辛酯2种主要的特殊芳香物质。过高的醇类物质含量和比例变化改变了芳香物质平衡,尤其是正丁醇和2-甲基丁醇等C4-C5饱和醇的比例升高导致了华冠中特殊香味的产生,同时羟酸的含量义对异香味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辣椒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生物测定和GC-MS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辣椒根系分泌物各组分的化感作用及其优势组分的化感物质。结果表明:辣椒根系分泌物各组分对莴苣的化感作用不同,以乙醚洗脱组分的化感作用最强;对乙醚洗脱组分进行再分离,最后得出80%乙醚+20%乙酸乙酯洗脱组分的化感作用最强;对80%乙醚+20%乙酸乙酯洗脱组分进行GC-MS分析鉴定,确定辣椒根系分泌的主要化感物质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丁基-环己烷基酯、邻苯二甲酸-丁基-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叔丁酯、二苯胺、4,4’-叔丁基二苯酚、苯萘胺、邻苯二甲酸,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金魁猕猴桃发育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谭皓  廖康  涂正顺 《果树学报》2006,23(2):205-20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s,HS-SPME),提取美味猕猴桃品种金魁发育过程中的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联机分析,在6、7、8、9、10月份的果实中,分别检测出55、48、47、51、47种香气成分,占各自总峰面积的99.07%、96.33%、99.96%、99.99%、99.96%。分类分析表明,果实香气成分主要以酯类、醇类、醛类为主。其中,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呈现出降-升-降的变化规律,最高值出现在9月份,为73.26%;而醇类和醛类物质均呈升-降-升的变化规律,最高值分别出现在7月份和8月份,为56.5%和27.95%。此外,还检测出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等猕猴桃特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7.
枥乙女和维塔娜草莓品种的香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本草莓品种枥乙女和美国草莓品种维塔娜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2个品种草莓果实挥发物中特征香味成分的异同。结果表明:枥乙女主要由香味醇(橙花叔醇、沉香醇)及4-甲氧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等决定;维塔娜主要香味物质有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5-庚基二氢-2(3H)-呋喃(、Z)-7,11-二甲基-3-甲叉-1,6,10-十二烷三烯。  相似文献   

18.
两个苹果早熟品种果实香气成分差异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不同成熟阶段苹果早熟品种‘泰山早霞’和‘辽伏’果实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泰山早霞’果实特征香气成分为乙酸丁酯、乙酸-2-甲基-1-丁酯、乙酸己酯、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丁酸丙酯、2-甲基丁酸丁酯与己酸乙酯等8种,‘辽伏’果实特征香气成分为己醛、(E)-2-己烯醛、乙酸己酯、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等6种;两品种果实成熟过程中香气成分分别以酯类和醇类为主;‘泰山早霞’含量最高的酯类为乙酸酯,而‘辽伏’为丁酸酯;两品种的醇类与酯类含量随果实的成熟显著升高,但‘泰山早霞’酯类含量在花后45 d即显著高于同时期的其它成分,并高于‘辽伏’的酯类含量,表明‘泰山早霞’酯类合成启动较早,‘辽伏’与‘泰山早霞’醇类增加较快的时期分别为花后45~60 d与花后60~75 d,表明‘辽伏’醇类成分的合成早于‘泰山早霞’。  相似文献   

19.
采用GC-MS方法分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杨树叶中的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杨树叶共检测出28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烷烃类、烯烃类、酚类、酯类、萜类、酮类、醛类、酸类、胺类、抗氧化剂BHT。其中除一些常见的烷烃类外还有14种化合物,其中酚类有3种,分别是苯酚、对乙烯基愈疮木酚、丁香酚;酯类有3种,分别是苯甲酸叶醇酯、棕榈酸乙酯、亚麻酸乙酯;1,2-环己二酮;2-羟基苯甲醛;萜类物质叶绿醇;Nonahexacontanoic acid;1-十九烯;2,6-二叔丁基对甲酚;还有1-溴二十二烷和邻异丙基苯胺。这些挥发性物质中的丁香酚、苯酚、亚麻酸乙酯等对杨树的抗病性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有机栽培红富士苹果芳香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孝娣  史大川  宋烨  翟衡 《园艺学报》2005,32(6):998-100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秋施有机肥后, 花前和套袋前分别均施有机肥栽培或均施复合肥栽培(对照) 的‘红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 ‘Fuji’) 果肉中的挥发性物质, 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从有机肥栽培红富士苹果的挥发性物质中鉴定出64种成分, 而对照中只有51种成分; 同时, 有机肥栽培红富士苹果主要香气成分相对含量也比对照高。红富士苹果香气类型以酯类为主, 其中主要酯类为乙酸丁酯、2 - 甲基- 1 - 乙酸丁酯、己酸乙酯、乙酸己酯、丁酸己酯、丁酸- 2 - 甲基己酯, 后3种酯的相对含量有机肥栽培明显高于对照, 分别比对照高出62.51%、75.1%和40.57%; 检测到的醇类物质主要有1 - 丁醇、( S ) - 2 - 甲基- 1 - 丁醇、1 - 己醇, 而对苹果风味有贡献的( S ) - 2 - 甲基- 1 - 丁醇为对照所没有; 醛类化合物两种栽培方式相对含量差别较大, 有机肥栽培的相对含量是对照的2.5倍, 且多检测出一种成分( E ) - 2 - 己烯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