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顾尚敬 《种子》1994,(4):48-49
对1987~1992年贵州省常规粳稻良种区域适应性试验各年参试品系的产量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80年代末期(1987~1989年)产量因素与产量间的相关性大致趋势为:亩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随着品种改良和育种目标的改变、近期内,即90年代初(1990~1992)育成的品种产量因素与产量间的相关性趋势则有所改变,大致趋势是:千粒重>穗实粒数>亩有效穗数。由此说明,亩有效穗数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对产量的增长作用不及提高千粒重和穗实粒数。近期产量的提高主要是千粒重和实粒数的提高。同时产量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亩有效穗数与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受亩有效穗数的制约,只有适当控制亩有效穗数,才能相应提高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穗实粒数与千粒重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在育种中可以同时获得。因此,目前的选育目标,应是在一定的亩有效穗数的基础上,着重选择穗实粒数和千粒重较高的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唐亮  徐正进  袁媛 《种子》2007,26(5):67-71
利用粳型的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对水稻主要的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穗部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究水稻高产优质的产量结构和穗部构成。结果表明,在确保经济系数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生物产量,可使穗数达到14~16个,穗粒数150~170粒,千粒重为24g左右,结实率大于93%,穗长24cm左右,穗颈粗1.4~1.6mm,粒型为粒宽稍小的长粒米也有可能实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3.
春性杂交小麦优势测定与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2个杂交组合对T型春性杂交小麦的株粒数、株粒重、株穗数、主穗小穗数、千粒重、穗长6个主要性状进行了超标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组合的株粒重、株穗数、千粒重、穗长4个性状具有明显的正向超标优势,株粒数、主穗小穗数2个性状的超标优势表现为正负优势且幅度较大,分别为-19.2%~56.5%、-2.1%~5.3%之间。采用配合力的同亲回归分析,克旱9A和克82R27特珠配合力最高,其次为克丰二A×克82R67、克丰三A×克82R27。用2个春性T型杂种小麦和2个化学杂交剂制成的CHA杂交小麦,3个亲本(其中2个为对照品种)共7个品种,研究了群体密度对春性杂交小麦主要性状及其杂交优势的影响,明确了春性杂交小麦适宜的密度范围,为合理利用杂交小麦的优势效应采取高产高效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4.
1特征特性 该组合株型挺拔,株高约120cm,与汕优63相当或稍矮。穗大粒多,穗粒结构协调,一般有效穗约255万/hm^2。穗粒数180~200粒,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约27g。  相似文献   

5.
化学杂交小麦优势鉴定及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京玉 《小麦研究》1998,19(3):25-27
本试验经过对6个杂交小麦(其中3个是CHA杂交小麦,3个相对应的T型杂交小麦的)的小区产量及千粒重、株穗数、主穗粒数、株同等性状的超标优势分析,结果表明:CHA杂交小麦的小区产量及各性状的优势与T型杂交小麦的优势相比,小区产量平均优势增加2.90%,千料重增加8.30%,株穗重增加2.43%,主穗粒数增加0.86%,株同平均优势降低12.80%,这给化学杂交小麦的利用带来有利的条件秒同密度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1主要技术指标 产量目标-600kg/667m^2以上。产量构成:基本苗20万-25万株,667m^2。冬前总茎数60万~70万/667m^2,拔节前最高返青总茎数80万/667m^2。穗数达到45万~50万穗/667m^2,穗粒数30~35粒,千粒重40~45g。  相似文献   

7.
粳稻新品种新稻19号产量构成及相关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粳稻新品种新稻19号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在河南省11个试验点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稻19号每穗总拉数、有效穗数变异系数较大,均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其中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正向作用最大,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沿黄地区超级粳稻选育应注重选择较大穗型并兼顾有效穗数多的品种较易达到超高产育种目标.在栽培技术上,应主攻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并协调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春性杂交小麦超标优势及配合力分析王岩,于天峰(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所克山161606邹双利(齐齐哈尔市种子管理处)通过对12个组合的T型杂交小麦的株粒重、株高、株穗数、千粒重、小穗数、穗粒数、穗长、产量性状的优势分析,看出优势是普遍存在的,且变化幅度很...  相似文献   

9.
1亲本特征特性 1.1母本 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狭长、黄绿色,叶色淡。成株穗下叶片较长、平展,穗上叶上冲,全株呈半收敛型。株高175~180cm,穗位90cm左右,茎秆较坚韧。叶片数18~19片,雄穗分枝一般,花粉中等,花药黄色,花丝白色,单株散粉期7d左右。果穗为锥型,穗长14~16cm,穗行12~14行,行粒数为30粒左右,百粒重34~36g。半硬粒型。穗轴为粉红色。  相似文献   

10.
孔祥云 《种子世界》2005,(10):46-46
济麦20幼苗直立,苗色深绿,叶片较窄,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叶耳紫色,旗叶较窄,中长、挺直,抽穗后茎、叶、穗蜡质较重,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角质,穗数600~675万/hm^2,穗粒数36粒,千粒重38~42g。  相似文献   

11.
《科学种养》2009,(11):50-50
西杂五号小麦新品种西杂五号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改生教授采用杀雄剂途径从众多小麦良种中经过大量专一组培与严格测评筛选培育出的高产、优质、多抗兼早熟的杂交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株高80~85厘米,亩穗数40万~45万穗,穗粒数38~45粒,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985~1995 年云南省农科院中日合作课题新育成的42 个粳稻品种农艺性状的分析表明, 云南粳稻育种由穗数型向穗重型演变。今后我省高产育种要以穗重型品种为核心, 在保持或适当增加现有穗数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爪哇稻与其杂交种的性状相关性和超亲优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爪哇稻在长沙表现为大穗、大粒、分蘖少、生育期长和植株高。培矮64S/爪哇稻组合在秆高、穗长、单株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单株产量、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方面存在正向超亲优势,在播始历期、结实率和千粒重方面存在负向超亲优势,杂种秆高与父本穗长、杂种穗长和父本穗长、杂种每穗总粒数与父本每穗总粒数和穗长、杂种每穗实粒数与父本每穗总粒数、杂种千粒重与父本每穗总粒数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该品种幼苗健壮,根系发达,抗旱、抗倒伏能力强,抗玉米大斑病和玉米丝黑穗病。株高270~290cm,穗位高110cm,果穗圆柱形,穗长26.5cm,穗粗4.8cm,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48粒左右,百粒重38g,穗轴粉红色。  相似文献   

15.
山西南部平川水地冬小麦节水省肥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播种适期为10月1日~10日,平均气温为16~18℃,株高80-85cm,穗粒数35-40粒,千粒重35-40g,亩穗数40-45万,产量水平450-500kg/666.7m^2,穗、粒重均衡发展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六棱大麦杂种优势与配合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仁 《作物学报》1984,10(2):123-132
对六棱大麦杂种 F_120个组合及其9个亲本12个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表明:株粒重、单株草重、株粒数和每穗粒重的杂种优势达20~35%;主穗长、株高、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主穗粒数的杂种优势约为10~20%;主穗小穗数为5.49%,经济系数为负向优势-1.62%。由于各性状的遗传变异均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各性状的遗传力较高,故预  相似文献   

17.
母本秧龄和穴插谷粒数对苗穗结构,穗部性状及制种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母本秧龄对基本苗和上林穗有显著的影响,对穗平着粒数,实粒数有显著影响,对穗平着粒数,实粒数有显著影响;穴插谷粒数对基本苗,上林穗和穗着粒数影响很大,对最高苗也有显著影响。汕优63制种母本穴插3粒谷,插25d左右的秧龄,具有较合理的群体结构和穗粒结构,制种易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与禾本科作物的穗粒数密切相关.本文根据已报道的小麦细胞分裂素氧化酶(cytokinin oxidase,CKX)基因EST序列在GenBank中搜索更新的EST序列,组装后设计特异引物在豫麦8679/红芒春31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ed inbreed lines,RILs)中鉴定与小麦穗粒数相关的CKX基因.结果表明,Tackx3基因在RILs群体中表现较好的多态性,并与小麦穗粒数相关.具有"A"型Tackx3等位基因的家系其穗粒数大都分布在较低的范围内(穗粒数15~60),平均值为55:而具有"B"型Tackx3等位基因的家系其穗粒数大都分布在较高的范围内(61~95),平均值为65,穗粒数均值T测验达极显著水平,说明Tackx3基因等位变异与小麦穗粒数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不同年份对小麦穗数穗粒数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的小区高产栽培试验和高产攻关,对小麦的穗数、穗粒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似栽培条件下,有的年份间穗教相差较多,有的年份间穗粒教相差较多。年后幼苗阶段积温,是决定穗数多少的主要因子;小麦返青后5d平均滑动气温首次≥4℃至拔节前的天数,是决定穗粒数多少的主要因素。但只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不论什么年份,均可获得足够的穗数和较多穗粒数。  相似文献   

20.
水稻穗粒数形成的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水稻穗粒数形成的生理生化角度,综述了国内外尤其是近20年来该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穗粒数潜力的表达依赖于营养物质的有效供应和相关激素的适时、适量诱导。幼穗分化是产量构成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时期,也是决定穗粒数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环境条件变化对稻穗营养状态和内源激素水平影响较大,且最终影响穗粒数。水稻穗粒数营养调节和激素调节之间的相互关系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