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 日本最近育成一种和花生米粒大小相似的稻米。这种新型稻米比一般米粒重3倍左右,粒重达60-70毫克,且比日本的标准米粒长2.5倍,宽1.5倍。大粒型稻米是用日本和其它亚洲国家的10多个大粒水稻品系杂交育成的。研究人员还从这些水稻品系中分离培养了与米粒长度有关的2-5个基因,以及控制米  相似文献   

2.
我国小麦大粒种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了我国小麦大料种质分级标准,生态区划,基因表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源的归类,遗传特点等方面研究进展。介绍了一批大粒与矮秆,早熟性状相结合的种质。  相似文献   

3.
<正> 在生产中,大粒葡萄品种很受欢迎,但是有许多葡萄爱好者对一些新品种特性不甚了解,为此,将现有优良大粒葡萄新品种介绍如下: 一、黑丰该品种是用北醇和黑奥林杂交培育出的最新葡萄高产良种。 1、植物学特征:嫩梢绿色,向阳面  相似文献   

4.
浙江是我国啤酒大麦的重要生产基地、大麦栽培面积接近全国的十分之一,发展大粒型优质大麦生产是充分利用冬季自然资源、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有效途径.由于大麦生长在低温、干旱条件下、土壤养分矿化释放少、移动性弱.因此以调节施肥来满足大麦的营养要求更为突出,成为大麦生产的关键措施.为此,本试验以氮、磷、钾和有机肥四因子为对象进行编码采用最优回归设计、建立大麦产量与肥料因子间的回归模型、以探讨各肥料的不同效应、及合理的用量与配比,为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粒型啤酒大麦的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6.
大粒油莎豆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油莎豆是一种抗逆性强而又高产稳产的作物。块茎含有丰富的脂肪,含油率达20%以上,并含有一定数量的糖及淀粉,是比较理想的食用油植物。油粕还可以制糖、酿酒、制糕点;酒糟、糖渣又是家畜的好铜料。十多年来我省油莎豆种植面积逐年有所扩大,但是由于普通油莎豆块茎小,大面积种植有困难,影响了群众种  相似文献   

7.
对日本陵西一寸大粒蚕豆采用干籽直播和低温催芽两种不同播种方式分期进行试种,并对其生育期长短、成熟早晚和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低温催芽处理的较干籽直播处理的成熟早,生育期也短;不同时期播种,生育期和产量不同,早播种生育期短,产量高,两种处理的产量均较正常偏低。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晋麦35号大粒的主要成因的成因,笔者选用几个高产品种与晋麦35号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强壮的茎秆、较高的灌浆强度和较长的灌浆高峰持续期与其大粒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庞春明 《山西小麦通讯》1995,16(4):34-36,F003,F004
本研究采用1/2P(P-1)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8个小麦新品系的9个性状进行了配合力、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910467其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其次是910311和910233,并且株高的负向优势较短,表明这3个新品系是增粒重、降杆的优良高产亲本。  相似文献   

10.
11.
寡日照地区,由于光照不足,严重限制了单产水平的提高。作者采用弱光照与弱光照品种之间杂交,或弱光照徊不同生态型品种之间杂交,选育出对弱光利用率高的新品种取得匪显增产效果。再在这个基础上,采用亚种间穿交(二棱修校),选育成功超大粒二棱大麦穗重型新品种,使大麦单产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新品种的实际产量水平已接近2%光能利用率的理论产量水平。一、寡日照地区高光效育种的意义:提高光能利用率,这是高产有种的主要途经。而长江上游的)!!东南地区,常年10月至翌年2月的5年月内,光照时数仅80小时左右,平均每月光照不到2…  相似文献   

12.
水稻大粒型育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林祥鹏(漳州市农科所漳州3631009)从六十年代开始探索水稻大粒型育种,提高水稻单产的途径,为使今后育种工作做得更好,将研究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作一概述。并提出今后水稻育种设想,供参考。一、大懂型育种概况自五十年代末开始...  相似文献   

13.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2010年国家对花生主产区山东、河南、四川开始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政策,这对大力发展花生生产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提升了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同时加快了其他省份花生生产的发展,优质花生品种需求量将会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4.
以大粒香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收获时期(齐穗后37 d、44 d、51 d、58 d、65 d)对大粒香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时期的延后,大粒香的糙米率和精米率先增加后降低,在齐穗后51 d收获达到最大值;整精米率在齐穗后37~51 d收获无明显变化,齐穗后58 d和65 d收获显著下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随着收获时期的延后呈增加趋势;收获时期对蛋白质含量和脂肪酸度的影响不大,但对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影响较大;齐穗后58d收获的崩解值(BDV)最大、消减值(SBV)最小,此时期大粒香食味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5.
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DD)是六倍体普通小麦D基因组的祖先,其自然类群中含有丰富的抗逆、高产基因,利用其与四倍体硬粒小麦合成的六倍体小麦在现代小麦育种中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应用。本课题在野生节节麦类群中发现了大穗、大粒材料AT462,利用其作母本与节节麦材料AT18(强分蘖)杂交;构建了F2、F3群体,通过调查亲本和群体单株的穗长、小穗数、粒长、粒宽和粒重等表型,对这些穗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在F2和F3群体中,粒重、粒长与穗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且穗长与粒宽之间在两个群体中的平均相关系数绝对值小于0.1,粒重与小穗数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小于0.2,表明节节麦大粒相关性状不受穗长的影响,受小穗数影响也较小;(2)采用F2单世代分离分析的方法对节节麦AT462×AT18的F2群体大穗、大粒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其中穗长受2对具有加性效应的主效基因控制;粒重和小穗数均同时受2对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以及互作效应控制,其中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粒长、粒宽均受2对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以及互作效应控制,且三种效应较为均衡。这说明控制节节麦粒重、穗长、小穗数等产量性状相关基因的加性效应在遗传中占主导地位,在育种中较易利用,且其主效基因的遗传力达0.9。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我区油稻稻三熟制日益发展的需要,推广油菜整枝留种技术,提高种子质量,对促进早发提高产量有一定效果。 一、大粒种子的生长优势 1978年,我们对油菜不同大个的种子进行过初步观察:第一片真叶时的苗质,大粒种(千粒重5.45克)苗干重为0.08克,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和Giemsa染色制片法对中粒种咖啡和大粒种咖啡的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粒种咖啡的核型为2n=22=10m+12sm(2SAT),大粒种的核型为2n=22=12m+10sm(2SAT),根据Stebbins的核型分类标准,均属于2B类型。  相似文献   

18.
沸水法提取得到的大粒车前子粗多糖经Sevag法脱蛋白后,再经葡聚糖凝胶层析柱反复纯化得到3个均一组分,即PLP-1、PLP-2、PLP-3,并对3个组分进行分子量及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PLP-1的相对分子量为3 292 494 u,PLP-2的相对分子量为1 725 889 u,PLP-3的相对分子量为1 286 790 u;糖含量分别为82.08 %、87.32 %和79.18 %;蛋白含量分别为0.54 %、1.16 %和0.72 %;糖醛酸含量分别为17.46 %、14.66 %和20.13 %。3个组分进行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扫描结果显示,3个组分中均有蛋白质存在。  相似文献   

19.
玉米大粒自交系选育与灌浆速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育玉米大粒自交系,对提高杂交种粒重有着明显的作用.自交系大粒形成机制是不同的,除了种质遗传的作用外,一种是由灌浆速率高形成的大粒,遗传稳定性较强,另一种是由有效灌浆期延长形成的大粒,遗传稳定性较弱,受环境影响较大,选用高灌浆速率的大粒材料作选系亲本,在大粒选择压下,自交各代均可保持高灌浆速率遗传性,从而育成新的一般配合力更高的大粒自交系,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可育成超大粒自交系.  相似文献   

20.
特大粒水稻材料粒型性状的QTL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特大粒粳稻TD70(2011年千粒重达80 g)和籼稻品种Kasalath杂交,经单粒传法获得的240个重组自交系(RIL)为作图群体,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对粒长、粒宽、粒厚性状进行鉴定,用完备区间作图法,以均匀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141个SSR标记对粒型性状进行QTL检测。共检测到粒型性状的 QTL 18 个,分布于第2、3、5、7、9和12染色体上。其中,控制粒长的QTL 5个,控制粒宽的QTL 6个,控制粒厚的QTL 7个。两年间均能检测到的QTL有7个,分别为粒长QTL qGL3.1,粒宽QTL qGW2.1、qGW2.2、qGW5.1、qGW5.2,粒厚QTL qGT2.3、qGT3.1;其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6.19%、4.42%、29.41%、10.37%、7.61%、21.19%和17.06%。第2染色体RM1347-RM5699区间是粒长、粒宽、粒厚的共同标记区间。第3染色体RM6080-RM6832区间为粒长qGL3.1、粒厚qGT3.1共同标记区间。18 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源于大粒亲本TD70,且增效作用显著。定位的大部分位点包含已报道的精细定位和克隆的主要粒型基因;除第2染色体的qGW2.1(qGT2.1)、qGW2.3、qGL2.2和第12染色体的qGT12等位点已有粒型性状相关报道外,定位的qGT22,qGW9 和qGT9可能是新的QT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