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莉 《农村电工》2014,(7):34-35
<正>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以下简称采集系统)是国家电网公司电网智能化用电环节的重要应用,是实现电能信息全采集、全覆盖、全预付费的基础,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集系统建设,可有效促进智能电网用电环节的业务发展,实现用电管理可观测、可控制和自动化,通过数字化通信技术、IT技  相似文献   

2.
<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通过对终端用户和配电变压器的用电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实现用电监测控制、分级阶梯电能量、负荷管理、线损分析,最终达到自动抄表、错峰用电、远程停送电、用电检查(防窃电)、负荷预测和节约用电成本等目的的一种信息系统。为了更好地建设及利用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笔者现就建设运维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与大家共同探讨。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方面  相似文献   

3.
<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快速提高电力营销现代化和计量标准化水平,实现计量装置在线监测和用户负荷、电能量、电压等重要信息的实时采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过采集器、集中器和电能表之间用485通信的无线数据采集方式,采用GPRS通信技术,利用基于IP地址的寻址方式,主站具有固定的IP地址,采集设备通过SIM卡绑定的IP地址与主站建  相似文献   

4.
<正>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及应用一直以来,供电企业对于处在高风险运行状态的配网供电设备都没有十分有效的监控手段,都是设备出现故障后才进行处理,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挽回。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创造了条件,通过对用电客户的实时用电参数进行采集、汇总、分析,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配网的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实现了实时负荷、线损分析和营销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智能化,对保  相似文献   

5.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采集客户实时用电信息的平台,是运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对电力负荷进行监控、管理的综合系统,其功能包括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负荷控制、防窃电、低压集抄等。文章主要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方式方法、规模、意义进行探讨,并着重分析了在实用化进程中提高了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按照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要求,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实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总体目标。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作为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全省大用户的数据采集、预购电、负荷监控等任务。随着终端数量的不断增加,电力负荷管理系统230 MHz无线专网(本文简称230 M专网)开始出现频点资源紧张、系统容量过载、运行速度慢等问题。通过对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目前所用的230 M专网通信技术进行分析,我们提出了采用自组网、19.2 kbps窄  相似文献   

7.
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公司发展质效、不断满足客户用电需求的重要管理平台。国网安徽定远县供电公司结合实际,制定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三年规划》,分阶段提出了用电采集系统建设工作方案和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实现电力营销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然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成功率是确保采集到的信息真正"可用、能用"的前提和关键。笔者从明确职责分工、强化业务培训、及时更新数据、加强设备管理和完善考核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五项管理措施提高用电  相似文献   

9.
农村低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的系统.通过对配电变压器和终端用户用电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用电监控、推行阶梯电价、负荷管理、线损分析,最终达到自动抄表、错峰用电、用电检查、负荷预测和节约用电成本等目的. 1 农村低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模式 1.1 无线采集器模式 采用无线采集器模式,以台区为单位,完成集中或相对集中装表用户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智能电表推广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加之已运行的调度、营销、生产等业务系统,公司信息化管理已覆盖了电网输变配售全过程。目前,公司已实现变电站量测信息和用户智能电表全覆盖、全采集,可对智能电表的电量表底进行明细穿透,实现变电站和高压用户日电量信息和负荷信息实时监测,全面感知电网运行状态,公司物联网应用已具备一定基础,为线损精益化管理模式带来新机  相似文献   

1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是实现电能信息“全采集、全覆盖、全预付费”的基础,加快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精益化管理、提高优质服务水平的必要手段,因此全面分析低压集抄用电采集系统建设方案对实现计量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国家电网公司以"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为建设目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的原则建设的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物理基础。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用电信息采集自动化水平,提高了线损分析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于提升服务客户能力、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制定有序用电方案、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现以河南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例,介绍如何利用该系统基础数据,对客户信息进行分析对比,对超容客户进行筛查并快速排查出超容客户,  相似文献   

13.
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是构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其线损统计查询、用电统一视图、实时数据的召测等各项功能,可以对综合变台区每日用电能量及线损等进行采集统计,为台区日常用电管理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通过结合供电所日常工作管理实际,总结出低压台区引起线损异常原因:关口表计计量异常,户变关系异常,低压台区内有用户窃电,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异常,营销系统流程未及时归档,低压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等。结合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1 建设背景 国家电网公司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建设智能电网.电的发、输、配、用的瞬时性决定了建设智能电网的基础和核心就是对客户负荷特性和用电信息的掌握,所以供电企业需要建设一套覆盖省、市、县所有电力客户,集电能量信息采集、监控、负荷控制、电能量信息分析、决策于一体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 在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全面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加快系统建设,已成为建设"大营销"体系和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实现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实施"三集五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是推进"两个转变"、实施"三集五大"的必然选择,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精益化管理、提高优质服务水平的必要手段。江西省安福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契机,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为引领,加快营销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提升了营销管理水平。1加强领导,确保稳步推进"零滞后"成立领导小组,建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协  相似文献   

16.
<正>推广智能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国家电网公司提高电网智能化、营销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普遍采用智能电能表,配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实现用户电能量、电流、电压等数据自动采集,降低人工抄表带来的高经营成本。同时,还可以实现用电数据异常的自动监测,及时发现窃电、线损异常等问题,是加强营销管理的有力手段。在推广智能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过程中,由于特殊的地形  相似文献   

17.
电力大数据应用现状及意义智能电表是供电企业与用电客户的产权分界点,负责实时采集客户用电信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国家电网公司自建的后台系统,用于存储、展示、分析客户的用电信息。供电公司虽然掌握着大量客户用电信息数据,但对于历史数据的分析挖潜工作并不深入。目前可为用户提供电费余额预警、用电能耗分析、负荷预测预警等基础服务,还可为电力工作者进行台区异常监测预警、现场稽查、线损治理、设备运维等辅助管理工作。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电网大数据,是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电力营销发展规划》总体目标,营销现代化和计量标准化建设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为提升市场响应快速化的水平,提高用户服务的质量,落实"精益化管理"的要求,逐步建立适应市场变化、快速反映用户需求的营销机制,必须实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实时采集与监控,切实服务于营销管理和各项业务需求。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计量装置在线监测和用户负荷、电量、电压等重要信息的实时采集,及时、完整、  相似文献   

19.
<正>线损管理、反窃电分析、变压器负载率分析、抄表管理等工作是营销管理的重要工作。依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拓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高级应用,完成各级损耗模型建立维护,通过实时线损监测发现变电站、线路、台区等存在的计量缺陷和薄弱环节,为技术降损提供依据;通过对系统失压断相的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客户失压断相等计量故障;通过实现集中抄表、自动化抄表规范了抄表管理,杜绝了"过头表""空户""压电量"等现象,降低了低压台区线损;通过明确职能职责,做  相似文献   

20.
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的系统,可实现用电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地监测、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相关信息发布、分布式能源管控、智能用电设备的信息交互等功能,为提高工作效率,为"量价费损、电网改造"等提供基础数据与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