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为探究磁处理技术对含蜡原油降黏效果的影响,利用自行研制的静态磁处理装置研究磁场强度、磁处理温度、磁处理时间对含蜡原油降黏效果的影响;采用偏光显微镜对磁处理前后含蜡原油蜡晶结构进行观察,并分析磁处理含蜡原油的降黏原因。静态磁处理结果表明,最佳磁处理条件是:磁场强度100 mT,磁处理温度49 ℃,磁处理时间10 min,影响磁处理效果的因素按影响程度高低依次是磁处理温度、磁处理强度、磁处理时间;通过显微观察试验发现,磁场促进了含蜡原油中小蜡晶颗粒的聚集,使得大蜡晶颗粒的数量增多,液态烃的流动截面积增大,进而降低了含蜡原油的黏度,改善了含蜡原油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2.
磁处理对原油结蜡影响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磁处理对原油结蜡的影响因素,用石油胶体分散体系理论分析了原油结蜡过程,应用胶体化学中的"DLVO理论"解释了磁处理对原油结蜡的影响.分析认为,磁场通过对蜡晶分子间色散力的影响作用,致使蜡晶胶粒之间的范德华引力势能增大,从而促进了原油中蜡晶胶粒的聚结,这就是磁处理对原油凝胶结构产生影响从而降粘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静电场对原油粘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管道输油效率的关键问题是降低原油粘度,目前生产中所采用的降粘方式很多,但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为此必须寻求新的降粘方法,以达到降粘效果。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利用静电场处理原油,改善原油的流变特性,以达到降粘目的,并初步分析了静电场处理原油的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静电场处理的原油,能够利用分子的有序排列,减少原油的流动阻力,防止颗粒结晶分子的形成,其粘度可降低19%左右,能有效地提高管道  相似文献   

4.
磁技术在原油管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贤 《油气储运》1989,8(1):45-51
文章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磁技术的历史和现状,收集了国内外有关磁技术在原油防蜡、降凝、降粘、增输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实例,论述了磁技术在原油长输管道上应用研究中的技术关键,对石油开采、集输、储运等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ZnFe2O4,MnFe2O4以及两者混合的3种纳米颗粒体系的磁化性质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室温下测量了它们的磁化曲线,结果表明ZnFe2O4颗粒是顺磁性的,MnFe2O4及0.8Zn Fe2O40.2MnFe2O4混合颗粒呈超顺磁性.MnFe2O4颗粒的实验曲线和无相互作用的Langevin理论曲线间有较大偏差.混合颗粒体系的磁化强度不等于单独两种颗粒的磁化强度的简单相加.应用偶极子相互作用和颗粒团聚效应解释了MnFe2O4颗粒和混合颗粒体系的磁化性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含蜡原油空间三维网状结构的形成机理及其研究进展,分析了磁场对石蜡磁性核的作用,研究了原油磁处理防蜡、降粘技术机理,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磁场作用下石蜡磁性核按能级规则取向排列,并绕磁场进动,改变了原油中石蜡的结晶过程,可以有效防止蜡晶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使石蜡结晶成核半径减小,结晶释放潜热增多,产生防蜡降粘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升  康云  白永强 《油气储运》2012,31(8):629-632,647
基于分子间的色散理论,利用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分析了磁降粘的微观机理,总结了反效应的出现条件。根据统计力学相关理论,分子中的电子满足玻尔兹曼分布,通过量子力学可推导出,在热平衡状态下,分子间的色散能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分子间色散能越大其粘度越小,从而达到磁降粘的效果;在非热平衡状态下,分子间的色散能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减小,从而出现反效应现象。基于原油粘度主要取决于其中蜡晶网状结构强度的认识,通过加交变磁场增强降粘效果,延长经磁处理后原油粘度恢复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0.8ZnFe2O4-0.2MnFe2O4纳米颗粒磁化性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ZnFe2O4,MnFe2O4以及两者混合的3种纳米颗粒体的磁化性质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室温下测量了它们的磁化曲线,结果表明ZnFe2O4颗粒是顺磁性的,MnFe2O4及0.8Zn Fe2O4-0.2MnFe2O4混合颗粒呈超顺磁性.MnFe2O4颗粒的实验曲线和无相互作用的Langevin理论曲线间有较大偏差.混合颗粒体系的磁化强度不等于单独两种颗粒的磁化强度的简单相加.应用偶极子相互作用和颗粒团聚效应解释了MnFe2O4颗粒和混合颗粒体系的磁化性质.  相似文献   

9.
为了经济有效的开采高凝、高粘原油,降低原油管道输送能耗,对胜利油田浅海脱水原油进行了不同声强、频率、作用时间等超声波降粘试验和筛选最佳降粘参数组合的正交试验,得到了超声波降粘的最佳组合参数.该研究有助于超声波在原油开采、输送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土壤颗粒随水迁移常引发水土流失、农田面源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发生,且雨滴打击等外部作用被普遍认为是降水引发土粒迁移的主导作用,但土粒迁移的内在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离子界面反应产生的粘粒间的内在作用力对粘粒水迁移的影响.为了能够准确计算粘粒间的作用力强度,以纯的蒙脱石粘土团聚体为材料,用Na~+和K~+两种一价阳离子来表征界面反应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Na~+体系中粘土颗粒迁移强度远远大于同浓度下的K~+体系;2)K~+体系下的电场强度远低于同浓度下的Na~+体系,相应地,Na~+体系中粘粒间静电排斥力远强于K~+体系;3)蒙脱石团聚体内部的静电场强度越强,颗粒间的静电排斥压越高,粘粒水迁移强度就越大.研究发现,团聚体中的电场强度主要通过颗粒间的静电排斥力影响粘粒水迁移,但在低电解质浓度下,这个电场还可能通过对水合斥力的影响来影响粘粒的水流迁移强度.本研究提出了在流水运动的外力作用下,引发粘粒迁移的内因驱动力:粘土团聚体中静电场产生的静电效应.由于本研究只考虑了流水的作用而没有考虑雨滴撞击力作用,所以本文并未否定雨滴击打对土壤迁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苗青  张传农  高新楼  闫锋 《油气储运》2013,(11):1167-1170
利用含蜡原油中悬浮蜡晶颗粒与连续相间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差异,通过精确控制外加电场或磁场的强度和频率,对原油进行处理.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原油粘度,达到不加热、不加剂而改善原油流动性的目的.利用Temple大学研发的电磁法原油降粘室内实验装置,针对国内大庆、长庆两种易凝高粘原油开展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能耗极低的情况下,该装置可有效降低原油的粘度,特别是低温粘度,为探索原油微观结构和采用电磁法改善原油流动性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图10,参8)  相似文献   

12.
在含蜡原油的管道输送中,需要对原油进行处理,以改善它的流动特性。通过对含蜡原油进行强磁场、加热处理后流变参数变化的研究,分析了含蜡原油处理后粘度变化的因素,并且对影响粘度变化的机理进行了讨论。指出磁场的作用可降低含蜡原油的粘度值,加热处理也可降低其粘度值。  相似文献   

13.
Suspensions of canine and human erythocytes hardened with acetaldehyde differ from the suspensions of normal erythrocytes with respect to their rheological behavior. Normal erythrocytes can be packed by centrifugation so that the sediment volume is nearly 100 percent cells, but the hardened erythrocytes (RBC's) can be packed only to approximately 60 percent cells. At the same cell percentage the viscosity of the hardened RBC suspens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uspension of normal erythocytes. An increase in shear stress deforms the normal erythocytes and lowers the suspension viscosity, but has no influence on the viscosity of the hardened cell suspension. In blood with high cell percentages, the shear deformation of normal RB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viscosity and facilitating flow at high shear stresses.  相似文献   

14.
魏荆线添加BEM-6N原油流动性改进剂现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旦夫 《油气储运》1999,18(7):27-29
介绍了魏荆线应用BEM-6N原油流动性改进剂的工业性试验情况,探讨了剪切对加剂原油改性效果影响的原因。现场试验表明,BEM-6N流动性改进剂对魏荆线原油具有较好的降凝降粘效果,加剂后可降低管道的运行温度,并相应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东部油区已进入了低产阶段,导致管道低输量或超低输量运行,给管道输送带来了不能满足热力工况而产生的难输问题。虽然采取了热处理及降凝剂等方法,对原油进行了改性,降低其凝固点和粘度,改善了流动性,但是,由于原油的改性处理有局限性,一是降凝减粘幅度有限,二是改性原油存在时效性问题,所以仍不能彻底解决原油管输的困难。为此,提出了对管输原油进行一次改质初加工,降低原油的凝固点和粘度,从根本上改善了原油的低温流动性。移植“分子筛非临氢降凝工艺”,并选用了三种不同种类的原油进行分子筛降凝减粘试验,取得了初步效果。将该工艺应用到原油管道输送,需在输油管道的首站增设一座原油分子筛降凝减粘装置。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在重油开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采油技术近几十年已在世界各地投入应用 ,是一项投入少 ,产出大的采油技术。应用微生物方法开采重质原油 ,是微生物技术在采油领域的延伸 ,也是人们对重质原油开采的一种新的尝试。就其机理来说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微生物能够利用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等重组分 ,对重油进行降解 ,使得重油粘度变小 ;或者 ,微生物能够在繁殖过程中产生表面活性物质 ,使得重油能够很好的乳化分散 ,降低原油的粘度 ,从而有利于原油的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