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根据2014年5月、8月和10月3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对五垒岛湾海域石油烃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经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石油烃浓度三个季度介于0.012~0.030mg/L,平均值为0.021mg/L,均达到了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烃浓度表现出逐季增加的趋势,平面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与历史资料对比发现,调查海域石油烃浓度低于比较海域,受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6年6月~2007年10月对北黄海海区表层海水中石油烃污染状况进行的四季现场调查,探讨了该海区的石油烃含量的季节变化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黄海石油烃的年平均浓度为0.050mg/L,符合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中,夏季石油烃平均浓度最高(0.099mg/L),符合国家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春季(0.022mg/L)和秋季(0.027mg/L)较低,符合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冬季居中(0.051mg/L),略超过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从调查海区石油烃平面分布来看,高值区主要在渤海海峡附近、港口附近及北黄海东部靠近朝鲜的海区(包括鸭绿江口附近),长山群岛附近海域为相对低值区。  相似文献   

3.
辽东湾北部海域表层水体夏季油类的污染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监测结果表明:2001—2004年辽东湾北部调查海域海油含量为0.002~0.709 mg/L。6月油的含量高于8月,2004年6月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2002年6、8月;而2003年8月、2004年8月油含量较低。从区域变化趋势看,大凌河口海域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双台子河口下游海域、辽河口海域与小凌河口海域;而锦州湾与大凌河口下游海域水质含量较低,均未超过一类国家油类海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4.
2008年3月-12月对闽江口海域进行了每月1次共10航次的调查,分析了该海域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闽江口海域叶绿素a浓度范围为0.25 ~45.38μg/L,平均值为3.93 μg/L.叶绿素a浓度的平面分布在春季和夏季总体呈琅岐岛附近海域>川石岛以东海域>定海湾的趋势,秋季和冬季平面分布较均匀.叶绿素a浓度的季节变化总体呈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特征.相关性分析显示,叶绿素a与水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盐度、活性磷酸盐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6年3、5、8和10月4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分析潍坊莱州湾南岸海水石油类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石油类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海水石油类的浓度范围为0.00642~0.0542mg/L,平均值为0.0237mg/L。从平面分布上看,全年潍坊莱州湾南岸海水石油类质量浓度呈自西向东逐渐升高的趋势,从季节变化上看,潍坊莱州湾南岸海水石油类质量浓度呈冬、春、秋、夏依次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王昆  吴景  杜静  王年斌 《水产科学》2016,(6):675-680
为研究辽东湾海域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特征,于2013年8月(夏季)和12月(冬季)在辽东湾设置38个站位,分别采集了表、中、底层的海水样品,检测夏季和冬季两个航次水体中叶绿素a的含量,分析该海域叶绿素a的季节分布与空间变化特征。同时利用相关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将各水质因子对叶绿素a含量影响的差异显著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夏季的叶绿素a平均质量浓度为6.90μg/L,冬季为1.26μg/L,时间分布上夏季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冬季;空间水平分布上,夏季辽东湾湾口的平均叶绿素a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湾内的平均质量浓度,而冬季则越靠近湾口处叶绿素a的平均质量浓度越低,与夏季规律正好相反;空间垂直分布上,夏季表层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最高,10m层次之,底层的质量浓度最低;而冬季的叶绿素a质量浓度则呈现10m层最高,底层次之,表层质量浓度最低的趋势。说明辽东湾叶绿素a含量存在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同期的温度、盐度、溶解氧等环境因子的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中环境因子温度、盐度、溶解氧和营养盐的季节性变化是导致叶绿素a含量趋势变化的最可能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青岛崂山近岸海域石油烃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05~2006年青岛崂山近岸海域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海域石油烃含量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年度变化,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了该海域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崂山近岸海域石油烃含量,除在2006年9月仅有1个监测点超出<海水水质标准>一类标准限值(≦0.05rag/L)外,其他测点石油烃含量均未超出一类标准限值.从垂直变化看,2005年和2006年的9月石油烃平均含量为袁层大于底层,而11月为底层大于表层.根据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可认为,青岛崂山沿岸海域还未明显受到石油烃污染.但石油烃含量2006年比2005年有上升的趋势,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9-2011年东山湾海域表层海水油类含量的调查结果,分析该海域油类污染的分布特征,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估调查海域的油污染程度.结果显示,东山湾海域油类的测值和平均值均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就各季油类平均含量高低相对比较而言,秋季>冬季>夏季>春季,但是年际间油含量无明显变化.从空间区域变化趋势看,东山岛东北部海域及塔屿北部和古雷汕尾至古雷头西侧海域海水污染最为严重,而古雷半岛中西部和湾顶至湾中部海域海水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9.
于2015年春季、夏季及秋季3个航次对威海南部靖海湾及五垒岛湾海域进行表层海水水质调查并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表层海水水质符合二类水质标准,受磷限制影响;叶绿素-a春季航次(0.660μg/L)含量偏低,夏季航次(0.808mg/L)达到最高值;溶解氧春季航次(10.711mg/L)高于夏季航次(8.940mg/L)及秋季航次(8.678mg/L),近岸区域出现低值区;无机氮秋季航次(0.146mg/L)最高,活性磷酸盐(0.013mg/L)及化学需氧量(1.316mg/L)夏季航次最高,三者受外源河流输入的影响呈现从近岸区域向外海逐渐降低的趋势;活性硅酸盐主要受海洋本底的影响;夏秋航次在靖海湾河流入海口区域出现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2年—2014年5月、8月、10月对五垒岛湾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COD的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该海域近3年COD含量介于0.49~2.57mg/L,平均值为1.22mg/L;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递减以及近岸水域含量大于远岸的变化趋势;年际间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污染指数评价表明,COD污染指数介于0.16~0.93,平均0.41,均达到国家II类海水标准,未出现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11.
辽东湾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时空分布与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东湾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2014年5月和8月16个站位表层海水中优先控制16种多环芳烃进行分析,并对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组成、污染水平和主要来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5月和8月辽东湾表层海水16种多环芳烃平均含量分别为367.4ng/L和138.2ng/L,季节变化明显;海水中多环芳烃主要以低环为主,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辽东湾西南部海域,以及金州湾和普兰店湾附近海域,高值区的分布可能受到了石油平台和石化园区等因素影响;5月海水中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石油源和燃烧源的混合来源,8月主要来源于石油源。  相似文献   

12.
大连湾、辽东湾养殖水域有机氯农药污染状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毛细管GC ECD法测定大连湾、辽东湾表层沉积物及表层、微表层海水中 16种有机氯农药 (OCP16 )的含量。结果表明 ,辽东湾海区表层海水OCPs平均质量浓度为 4 1.94ng/L ,显著高于大连湾海区 4 .5 2ng/L的平均值 ,但 2个湾OCPs质量浓度均未超出渔业水质标准。辽东湾表层沉积物OCPs平均质量分数为 10 .15ng/g ,也明显高于大连湾表层沉积物 6.17ng/ g的平均水平。表明辽东湾有机氯农药污染程度较大连湾重。大连湾各站位微表层海水OCPs含量显著高于表层水 ,显示微表层海水对OCPs有较强的富集作用 ,平均富集系数为 5 .1~ 15 .4。  相似文献   

13.
辽东湾近岸表层海水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13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对辽东湾近岸表层海水重金属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调查区域海水重金属浓度的季节变化,并运用内梅罗(Nemerow)指数法和综合质量指数法对该海域海水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辽东湾调查海域表层海水中重金属浓度夏季最高,仅Pb超过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且Pb的站位超标率为66.67%.按照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推荐的海水中重金属生物慢性安全浓度下限,仅Cu在个别站位的浓度高于NOAA推荐的生物慢性安全浓度下限,其余所有元素的浓度均未超出,不会对生物体产生显著影响.内梅罗指数法和综合质量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辽东湾调查海域属于清洁-轻污染等级,水环境分级属于尚清洁-允许级别,重金属污染较重的区域主要有3个,分别是绥中近岸海域、辽东湾北部河口区、复州湾和金州湾近岸海域.  相似文献   

14.
为客观评价环渤海13个城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验证雷达图指数、内梅罗指数和主成分指数在渤海近岸海域水质评价中的作用,基于渤海195个监测站位3、5月两次实测水质数据,选取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总氮、活性磷酸盐、总磷和石油类物质作为评价因子,对环渤海主要城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等级划分。结果显示,渤海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总磷,其次为石油类物质;葫芦岛、秦皇岛、大连和烟台的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较好,而位于辽东湾北岸辽河口附近的盘锦、锦州、营口以及位于莱州湾西侧的滨州的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较差;3类水质综合指数对海水中盐度和悬浮物浓度敏感性较强,且相互之间及其与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所选择的3类水质指数能够真实反映渤海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本研究将为渤海水质评价与综合治理成效评估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7年的4月(春季)和10月(秋季)辽东湾海域19个调查站位所采集的底栖生物样品的鉴定结果,分析了其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探讨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46种,其中春季33种,秋季26种;多样性指数(H')分布无显著空间差异,丰富度指数(dMa)和均匀度指数(J)分布趋势较为一致,高值区集中分布于辽东湾中部,低值区位于辽东湾西北部沿岸水域;群落聚类分析将春秋两季均划分为5组,但5组内容不同,表明季间群落结构变化较大;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和BIOENV分析表明生物与环境因子之间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8-2013年水质调查资料,分析了青岛市黄岛区南部海域营养盐分布与变化特征,并采用营养指数(E)法和有机污染综合指数(A)法对该海域海水的营养状况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 2012-2013年调查期间,无机氮含量范围为20.82-197.62 µg/L,活性磷酸盐为4.52-52.91 µg/L,COD为0.39-1.25 mg/L。除个别站点活性磷酸盐含量超标外,其余站点活性磷酸盐含量以及全部站点无机氮和COD含量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2) 调查海域无机氮以春季最高(86.42 µg/L),秋季次之,夏季最低(38.59 µg/L);活性磷酸盐以秋季最高(18.68 µg/L),春季次之,夏季最低(9.10 µg/L);COD以夏季最高(0.962 mg/L),秋季次之,春季最低(0.682 mg/L)。(3) 调查海域无机氮和COD含量2008-2011年呈逐年降低的变化趋势,2012年又有所增高;活性磷酸盐含量2008-2010年呈逐年降低的变化趋势,2010–-2012年呈逐年增高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调查海域海水的营养水平较低,未达到富营养化水平,发生赤潮的可能性较小。调查海域水质状况良好,未受到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祥云湾人工礁区的水质情况,2019—2020年对祥云湾海洋牧场海水环境条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海水盐度变化不大,平均为30.91‰,礁区透明度低于对照区.溶解氧含量在9月最高,变化范围为8.10~8.81 mg/L.COD含量在3月最高,9月最低,浓度变化范围为0.83~1.48 mg/L.活性磷酸盐含量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