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麦长管蚜和棉蚜拒食作用的差异,通过铷标记法、蜜露法以及两种蚜虫体内总糖、总脂含量的测定研究了新烟碱类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麦长管蚜和棉蚜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铷标记法和蜜露法测定的新烟碱类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麦长管蚜的拒食率均在80%以上,而对棉蚜的拒食率均在25%以下。蚜虫体内总糖总脂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处理后麦长管蚜体内总糖、总脂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而棉蚜体内总糖、总脂含量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三种方法测定结果一致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麦长管蚜具有很强的拒食作用,而对棉蚜没有明显的拒食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农药使用不当则会对重要授粉昆虫如蜜蜂等造成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围绕农药对蜜蜂的急性毒性、亚致死剂量农药对蜜蜂生长发育和行为的影响,农药对蜜蜂的联合作用,以及新烟碱类杀虫剂与蜜蜂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相互作用、农药对蜜蜂毒性差异的机理、农药对蜜蜂解毒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其他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植物化学物质在调控蜜蜂对农药耐受性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农药的合理使用及提高其对蜜蜂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烟碱类杀虫剂选择作用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新烟碱类是一类重要的新颖杀虫剂,其发现是近20年来杀虫剂研究的一个里程碑。烟碱类和新烟碱类杀虫剂虽然都是作为后突触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s)的激动剂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但由于作用方式不同,新烟碱类杀虫剂对昆虫表现出选择性毒性。根据烟碱类和新烟碱类杀虫剂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分子特性以及它们与nAChR的结合部位和亚部位的选择性阐释了新烟碱类杀虫剂选择作用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4.
正英国邓迪大学和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相关研究表明,评估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风险时,需要对特定的化合物及靶标生物进行独立分析,不可一概而论。研究发现,不同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熊蜂构成的威胁存在差异。有别于化学作用与之相近的吡虫啉和噻虫嗪,噻虫胺并未表现出对蜜蜂种群的不良影响。然而自2013年起,这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均已被欧盟大量禁用。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破解欧盟有关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健康"理论风险"僵局,先正达和拜耳提出一份行动计划建议。此举是在欧盟委员会就其一项有关2年内禁止在某些作物上使用噻虫胺、吡虫啉和噻虫嗪等新烟碱类杀虫剂  相似文献   

6.
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应用及结构改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广谱、选择毒性强和对环境安全等现代提倡的有机农药特点,是目前常用的最佳杀虫剂品种之一。本文结合最新进展,介绍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及其受体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应用及新烟碱类杀虫剂化合物分子结构改造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氟吡呋喃酮 (flupyradifurone) 是拜耳公司开发的新型丁烯内酯类杀虫剂,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优异的杀虫活性,与现有商品化新烟碱类杀虫剂相比,其作用机制独特,对蜜蜂低毒,自2014年上市以来就成为了农药学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从氟吡呋喃酮的创制过程、生物活性及抗性、作用机制、代谢残留、对蜜蜂等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以及结构修饰等方面对该产品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害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其治理策略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烟碱和新烟碱类杀虫剂都是作为后突触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s)的激动剂作用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但这两类杀虫剂存在明显不同的选择毒性:烟碱类对哺乳动物毒性较高,而杀虫活性低;新烟碱类具有高杀虫活性,而对哺乳动物低毒。由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作用方式独特,对以前使用的如拟除虫菊酯类、氯化烃类、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等杀虫剂很少或无交互抗性,该类杀虫剂为防治一些世界性重大害虫(包括对以前使用的杀虫剂具有长期抗性的害虫)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现已发现不少害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文章就害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概况、抗性机理和抗性治理策略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欧盟宣布从2013年7月1日起对新烟碱类农药实施限用政策,以降低或避免对蜜蜂的种群危害。根据欧盟的这一法规,新烟碱类杀虫剂除冬播麦类外几乎不能在其它大田、露地作物上使用,首批涉及农药品种有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3个品种。新烟碱类农药是我国目前使用在蔬菜水果和粮食作物上的最广泛的杀虫剂品种,也是我国农药出口创汇的主打品种,欧盟新烟碱类农药管理政策的变化,势必将对我国农药生产、使用以及农产品贸易带来较大影响。本文详细阐述了欧盟新烟碱类农药限用政策背景、我国新烟碱类农药登记使用情况以及新烟碱类农药管理政策调整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应对措施。通过对限用新烟碱类农药进行风险分析,以期减少或降低该政策对我国农药相关产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烟碱类杀虫剂及稠环固定的顺式衍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新烟碱类杀虫剂是第四大类重要的杀虫剂,主要作用于昆虫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s)。概述分析了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结构特征、作用机制及其构型,综述了近5年来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阶段性总结了作者近年来在稠环固定的顺式衍生物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杀虫剂对昆虫的亚致死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杀虫剂亚致死效应是农药生态毒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近年文献资料,综述了杀虫剂对昆虫生殖力、发育历期、行为和抗药性方面的亚致死效应,阐述了有关解毒酶的作用机制.杀虫剂亚致死效应对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深远的影响,应展开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为保护蜜蜂和其他授粉昆虫,加拿大有害生物管理局(PMRA)拟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施行额外限制。一份对2012年春季安大略和魁北克玉米种植地区蜂群死亡事件的调查揭示(蜂群死亡)与经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和/或噻虫嗪处理过的种子所带的尘土有关(《Agrow》第666期,第17页)。随着今年安大略、魁北克玉米和大豆种植区域再次发生蜂群死亡事件的报告,加拿大(PMRA)认为与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处理玉米和大豆种子有关的农业做法不可持续。  相似文献   

13.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是棉花生产中最严重的害虫之一。长期以来防治棉蚜主要依赖于化学杀虫剂,其中新烟碱类杀虫剂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其长期、大量的使用,棉蚜已对该类杀虫剂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严重影响了对棉蚜的防治效果。抗性机制研究表明,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机制主要涉及解毒代谢能力增强和靶标敏感性下降。细胞色素P450、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UDP-葡糖基转移酶等解毒酶基因过量表达介导的解毒代谢增强和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β1亚基突变引起的靶标敏感性下降是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关键。针对我国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抗性问题突出的现状,为更好地利用该类药剂防治棉蚜,亟需根据棉蚜抗性机制制定合理的抗性治理策略。本文将从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现状、抗性机制以及抗性治理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抗性棉蚜的科学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喷施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飘移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植保无人机喷施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非靶标生物蜜蜂的飘移风险,在田间试验场景下,比较分析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新烟碱类杀虫剂时的雾滴飘移量及对蜜蜂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和多旋翼植保无人机进行施药作业时,距离施药区下风向5 m处的雾滴飘移率分别为0.50%和23.98%;而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施药时,即使距离施药区下风向17 m处的雾滴飘移率仍高达2.79%,且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施药时的飘移总量显著高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新烟碱类杀虫剂时,应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作业时距离下风向5 m处的蜜蜂在施药后1 d内的死亡数量为75头,分别是距离下风向17 m处和对照组的2.4倍和1.8倍,施药后2~8 d内蜜蜂的死亡数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应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作业时距离下风向5 m处的蜜蜂在施药后1 d内的死亡数量为4 721头,分别是距离下风向17 m、29 m处和对照组的3.0倍、6.1倍和112.4倍,施药后2~8 d内蜜蜂的死亡数量明显降低,但距离施药区较近的蜜蜂其死亡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喷施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存在较高的飘移风险。  相似文献   

15.
新烟碱类杀虫剂登记与管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烟碱类杀虫剂已成为全球使用最广泛和增长最快的杀虫剂类型。本文介绍了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在我国、美国、欧盟、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登记和管理现状,提出了新烟碱类杀虫剂的风险-效益分析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加拿大有害生物管理局2014年报告称,与新烟碱类杀虫剂有关的蜜蜂死亡事故降低70%。减少的原因尚不清楚并且调查正在进行中,这一报道来自于该机构本月更新的关于新烟碱类杀虫剂与蜜蜂健康关系报告。该机构介绍了一些措施去减少玉米和大豆拌种时使用新烟碱农药产生尘埃而引起的暴露,还指出:并没不能得出直接关系,因为安大略湖西南部湿冷的春天意味着玉米种植比往年更晚并且更不集中,这些原因可能影响了蜜蜂死亡的下降,寒冷的  相似文献   

17.
新烟碱类杀虫剂是一类具有高效、低毒、广谱及内吸性的杀虫剂。以新烟碱类杀虫剂中的八个具体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近二十年来该类杀虫剂的专利申请数量、典型品种和申请趋势。并对环氧虫啶的申请进行了全面梳理。  相似文献   

18.
杀虫剂分子靶标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昆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nAChRs)广泛分布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是杀虫剂作用的主要靶标。目前昆虫中该受体的天然亚基组成尚不完全明确。果蝇的任意α亚基与脊椎动物的一个β亚基共表达是目前最好的异源表达模型,但仍然急需新的研究工具,研究表明一些与受体相关的蛋白质影响着表达。胞内磷酸化的调节作用为今后受体药理学特性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受体亚基上一些关键氨基酸在新烟碱杀虫剂对受体的选择作用中起重要作用。在对吡虫啉抗性的褐飞虱种群中找到了与抗性相关的突变位点,这为新烟碱类杀虫剂靶标不敏感性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对昆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分子多样性、功能表达、胞内调节机制、受体与杀虫剂的选择作用及其抗性分子机理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一项评估表明,杀虫剂氟虫腈处理玉米种子对蜜蜂产生很高的急性风险,主要原因为粉尘。报告指出,由于缺乏资料,还没有完成杀虫剂通过其他作物和暴露途径对蜜蜂影响的评估,但认为该药在蔬菜上使用对蜜蜂低风险。巴斯夫(BASF)回应称,该评估并没有确认氟虫腈登记使用有任何新的风险,并指出除杀虫剂之外,还应考虑其他复杂因素对蜜蜂健康的影响。关于此事的最新进展是欧盟委员会针对三种新烟碱类杀虫剂  相似文献   

20.
<正>近期一项由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依科世福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等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均存在高风险。研究人员采用饲喂管法和点滴法,分别测定了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啶虫脒4种原药及其制剂对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的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