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中国瓜菜》2019,(2):58-59
番茄是石家庄市设施蔬菜的主要栽培种类之一。主要采用滴灌设备,根据番茄营养吸收特性,以"补充不足、维持适宜、降低过量、不造成二次污染"为施肥原则,通过有机肥+生物菌剂、主要病虫害生物防控技术,以及熊蜂授粉等成熟技术的集成应用,达到日光温室番茄清洁栽培的目的。该技术包括育苗、定植、定植后的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清洁田园等方面的内容。利用该技术可有效控制日光温室番茄种植过程中的药肥污染、面源污染等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农业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结合桂林地区的气候条件,介绍了桂林地区番茄避雨栽培管理技术,从避雨棚的搭建、番茄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当地番茄生产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设施番茄简易基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设施番茄连作障碍严重、普通基质栽培成本高、难度大的现状,开展了设施番茄简易基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总结了设施番茄简易基质栽培的设施设备、品种选择、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环节的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张世辉 《现代园艺》2012,(13):32-33
焉耆盆地作为工业番茄适宜栽培的地区,通过近年来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工业番茄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工业番茄栽培的"低产、低质、低效"现象。  相似文献   

5.
以番茄品种"富勒"为试材,设置4种不同的栽培模式,测定了不同栽培模式下番茄的生长指标、产量、品质指标,研究了设施黄沙栽培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以及番茄根际温度的影响,以期为沙漠地区沙质土壤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无纺布种植袋栽培模式根部温度变化幅度最大,土壤平作栽培最小;黄沙垄作栽培模式下番茄根最长,土壤栽培最短;番茄株高、茎粗在土壤栽培下较黄沙栽培模式下大;667 m2产量、单果质量和株产量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平作最高,其次是黄沙垄作栽培、黄沙平作栽培、无纺布基质袋栽培;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表现为无纺布基质袋栽培模式最高,土壤栽培模式最低.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金华市应用大棚多层覆盖等技术,进行番茄越冬保温栽培,上市期在3月上旬~6月下旬,而高山栽培上市期在8月上旬~10月上旬,为填补7~8月番茄上市的空档,金华市金东区江东镇农民开展了番茄春夏避雨栽培,产量达到6000kg,产值达1万多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相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市利用塑料大棚进行番茄早熟栽培已成为番茄栽培的主要方式之一。利用大棚栽培早春番茄,可提早25~30d上市,经济效益比露地栽培增加20%以上,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对丰富菜篮子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冯祥盛  把存芳 《蔬菜》2016,(9):55-57
皋兰县域内旱砂地多年种植西甜瓜,导致沙地地力下降,连作障碍严重,为调整种植结构,科技人员总结出了旱砂地栽培番茄的新技术。旱砂田番茄栽培的要点为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可为当地农民标准化栽培番茄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早春大棚番茄栽培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城地区大棚栽培蔬菜面积逐年扩大,早春大棚番茄的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在整个番茄栽培过程中,只要有一个阶段出现问题,就会影响产量。早春大棚番茄栽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中研988F1"番茄为试材,通过二因素四水平密度处理,研究了高寒地区不同栽培密度对大棚番茄植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西宁地区大棚栽培番茄的合理密度。结果表明:行距与株距二因素互作效应无显著差异,株距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在8种密度试验中(80-40)cm×35cm和(70-40)cm×35此2种密度下栽培的番茄植物学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小区产量相对最高,且与其它小区产量间达差异显著水平,是高寒地区大棚番茄栽培的合理密度。  相似文献   

11.
目前,南方地区的番茄常规栽培的种植期一般约半年,667m2产量0.5万kg左右。番茄长季节高产栽培是将种植期延长到约10个月,667m2产量达1万kg以上,形成“种一茬,长一年”的省工省本、高产高效的周年种植模式,是一项先进的番茄设施栽培技术。我们针对当地长季节栽培的气候条件,研究了番茄越冬型和越夏型两种长季节栽培类型。鉴于番茄长季节栽培中株高与棚高的矛盾,我们使用了斜蔓上架新技术。这些技术十分适合浙江等地以普通单栋塑料大棚进行反季节栽培的实际,在无限生长型番茄新品种推广中得到了应用,大大增加了种植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  相似文献   

12.
番茄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番茄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病害发生、产量和品质下降等问题的出现.充分利用番茄品种自身对环境的要求,结合华宁县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以及近几年来番茄种植过程中积累的一些技术经验,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番茄栽培田间管理技术,包括适时定植、搭架绑蔓、整枝打芽、施肥灌水、保花保果、防治裂果、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以期为番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番茄是世界上重要的设施栽培蔬菜品种 ,在荷兰等发达国家 ,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有较广泛的应用。这种栽培方式是利用番茄的生长特性 ,充分发挥植株无限生长的潜力 ,人为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通过规范化的栽培管理和环境控制 ,延长番茄生长期和采收期 ,减少翻耕、播种、育苗、移栽等重复劳动 ,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蔬菜生产的效率和生产能力 ,是一种先进的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近年来 ,随着我国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番茄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根据我国的气候条件和经济水平 ,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宜采用越冬栽培方式 ,一般在夏末到秋初育苗…  相似文献   

14.
张福兴 《蔬菜》1995,(1):19-20
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021400满洲里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张福兴番茄在满洲里市有较长的栽培历史,但保护地栽培面积一直很小,其原因就是技术措施跟不上,管理措施差影响产量、产值,为了探索保护地栽培番茄高产途径,为丰富全市的菜篮子增加花色品种,1993年市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瓜菜》2019,(1):55-56
利用管道栽培槽进行番茄多茬栽培,虽然每茬单产并不高,但是,由于育大苗技术的应用,整体产量不减反增。番茄采用育大苗、多茬栽培,在番茄生育前期进行灭茬,病虫害基本不发生,生长期间不用使用农药,在腾茬间隙期,前茬病虫害较重的情况下,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保证了番茄产品绿色、安全、健康。高盐少水栽培能够有效提高番茄的品质和风味。  相似文献   

16.
朝阳地区设施农业大棚番茄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农业大棚番茄的种植面积也在逐渐扩大。该研究主要介绍了辽宁省朝阳地区设施农业大棚的番茄栽培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为大棚番茄的种植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以及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越冬栽培的10余个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其生物学性状、TY病毒病发病率、根结线虫病发病率、果实性状、产量等指标,结合分子标记检测技术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金棚11号"、"辉腾"、"荷兰六号"、‘TY298’在增产的同时高抗TY病毒病,相对防效均达100%。其中‘TY298’、"粉琪"(TY288)、"金棚11号"、"迪芬尼"为双抗品种,高抗TY病毒病、抗根结线虫病,根结线虫病相对防效为57.11%~85.72%,且相对增产率为70.62%~102.49%,是适合日光温室越冬长季节番茄栽培的优良品种。结合2008—2015年多年栽培试验,总结并归纳了相关的配套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奚秀珍 《蔬菜》1990,(3):16-17
春番茄拉秧后,秋冬市场上番茄很少,许多菜农看到市场秋冬番茄紧缺,积极栽培秋番茄,但都没有成功。所以秋番茄栽培技术在我地区是个难题。为此,我们经过多次试验,于1986年在太和区新民乡十里台村的一户温室里搞了189米~2的秋番茄栽培试验获得成功。实产番茄833.4公斤,收入1382.05元,折每亩2941.47公斤,亩产值4869.1元。在同期温室栽培黄瓜108米~2,实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连栋温室番茄岩棉栽培适宜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地区连栋温室长季节岩棉栽培番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密度对番茄冠层光照分布、番茄生长发育、营养液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值随栽培密度增加而显著降低,其中晴天条件下4.2株/m2植株中部光合有效辐射值约为360μmol·m-2·s-1,比对照2.8株/m2降低22.4%。随着栽培密度增加,番茄营养生长减弱,植株发病率增加,且坐果数减少,单果重降低,增加栽培密度的增产效果不显著。经综合比较,推荐2.8株/m2为北京地区连栋温室番茄岩棉栽培的适宜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20.
“超密”模式下的番茄生长状况及生产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产"合作903"番茄为试材,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超密"栽培模式对西藏保护地番茄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建立一套适应西藏保护地发展的高效栽培模式。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模式(CK)相比,"超密"处理番茄的单位面积植株叶面积指数均较高,果实横径和纵径略低于对照,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n=5)。"超密"处理番茄的产量和生产效益分别为5 925.9kg/667m2和20 148元/667m2,均分别高于对照的4 848.5kg/667m2和11 152元/667m2,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n=5)。因此,番茄"超密"栽培在西藏是一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高产高效生产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