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落叶松枯梢病不同病情与林木材积生长损失关系的研究结果,建立不同新梢发病率与每公顷立木材积生长损失量的回归关系式为:y=2.9278/1+e^6.6196-0.1749x。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前生产防治效果和立木林价,计算不同防治效果时的防治效益,有用经济阈值法,计算防治指标。制定出不同防治成本和防治效果时的防治标查定表。以相对误差限法确定该病的为害指标为新梢发病率15%。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云杉梢斑螟种群密度与云杉主干新梢生长损失率关系的调查研究,建立了云杉主干新梢生长损失率与云杉梢斑螟幼虫种群密度的回归方程为:Y=24.98-0.39X(Y为主干生长损失率,X为云杉梢斑螟种群密度,头∕株),相关系数R为0.981 1;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价格与不同有效药剂防治云杉梢斑螟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3.
毛竹尖胸沫蝉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对毛竹尖胸沫蝉为害毛竹新梢数量、每枝新梢的平均叶片数,以及毛竹不同径阶的株均叶片数进行测定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剪去新梢模拟危害,建立经济损失Y与危害程序X的回归模型,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上毛竹尖胸沫蝉的防治指标为260.57头/株。  相似文献   

4.
庭园栽培的雪松,遇到严重积水,土壤酸度偏低等不良环境时,在植株新梢停止生长后,易感染落梢病。采取排除积水提高土壤酸度等方法,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侵染,防治效果明显,是目前防治雪松落梢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松文象甲(Involvulus sp.)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从象甲虫口密度的增大与思茅松生长量受损失的角度出发,用人工摘除松梢模拟象甲不同程度危害,测定思茅松生长量下降的临界值,经两年试验分析得出,影响松树生长量的虫梢数是占全株总枝梢数的40%。18~21年生的松林,林木胸径为2.5~5.0cm时,防治指标为5头/株,胸径5.1~15cm时,防治指标为14头/株。  相似文献   

6.
遮光水平对丘陵茶园茶叶生长指标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不同遮光率遮阳网遮光对夏秋茶与春茶生长指标和品质的影响,在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以"碧香早"茶树为试验材料,选用不遮光和遮光率分别为56%、62%、75%的黑色遮阳网开展遮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茶树经黑色遮阳网遮光后产量指标和新梢含水率均高于对照,不同季节56%的遮光处理对茶树百芽质量、芽密度和新梢含水...  相似文献   

7.
气温升高对枸杞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枸杞幼苗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的测定,探讨增温处理对枸杞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前期,苗木的新梢长和新梢粗都表现为增温处理时增长幅度较大,但后期受到抑制,新梢长的表现较为明显;处理结束后,测定苗木的单叶面积、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均表现为增温处理低于对照处理,其中单叶面积的差异较为显著。由此可知,增温过高对枸杞苗木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兴安岭新林、富裕、齐齐哈尔3处樟子松红斑病不同病害等级样地的生长量系统调查研究,摸清了不同病情造成的生长量损失及病情与高、径、材积生长量关系,在考虑各地不同的立木材积生长量、木材价格、防治费用、防治效果的基础上,根据防治成本与经济允许水平,建立了应用范围广泛的防治指标动态模型:X=ln(87.7-CD·J·E×100)-4.93998-0.02101,同时给出了不同药剂、不同防治效果、不同密度樟子松林分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定时定位观察云南松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程度与云南松经济损失之间的关系,经统计分析,确定松纵坑切梢小蠹的防治指标为:平均虫孔数0.189虫孔/株,林木平均枯死率0.52%,平均株枯梢率4.74%,有虫株率5.14%。确定昆明地区方旺林场的经济阈值为0.2151虫孔/株;并制订了适合于基层林区的多个动态经济阈值。当虫孔密度达到0.3338×CC÷(Y×EC×P),对应的林木平均枯死率为0.389+0.3667×CC÷(Y×EC×P)、平均株枯梢率为5.5398+1.1301×CC÷(Y×EC×P)、平均有虫株率为1.63+14.4821×CC÷(Y×EC×P)时,防治投入与挽回经济损失相等,应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0.
川西北盆周山地人工林鼠害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川西北盆周山地杉木(Cunninghamia laceolat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人工林不同林龄、不同季节鼠害发生和危害规律及不同季节的防治效果观察,提出了杉木、柳杉的防治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防治时期是鼠害高峰期到来之前的早春,但新造林地无论季节,在造林的同时就需防鼠;杉木和柳杉林龄为1~3年时,防治指标分别为鼠密度2.3%、2.4%;林龄为4~6年时,防治指标鼠密度1.9%、1.9%;林龄为7~10年时,防治指标鼠密度1.7%、1.7%;林龄在10年以上时,只需选择性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11.
王浩 《辽宁林业科技》2019,(1):21-22,63
为研究不同虫口密度蛴螬对新植榛苗的危害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沙地新植榛苗蛴螬防治试验。在正常栽植条件下,以蛴螬3龄幼虫为试虫,采用人工接虫的方法,研究蛴螬虫口密度与新栽植榛苗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蛴螬的虫口密度与榛苗死亡率间存在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y=4.937x-4.502,r=0.989),二者相关性极显著。初步确定新植榛园蛴螬3龄幼虫的防治指标为每株3.949头。在试验区内对新植榛苗采用不同药剂灌根法防治,结果显示:采用稀释800倍液的4.5%毒死蜱乳油的防治效果最佳,可达85%。  相似文献   

12.
松纵坑切梢小蠹防治指标,经济阈值及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定时定位观察云南松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程度与云南松经济损失之间的关系,经统计分析,确定松纵坑切梢小蠹的防治指标为:平均虫孔数0.189虫孔/株。林木平均枯死率0.52%。平均株枯梢率4.74%,有虫株率5.14%,确定昆明地区方旺林场的经济阈值为0.2151虫孔/株;并制订了适合于基层林区的多个动态经济阈值。  相似文献   

13.
毛竹枯梢病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种药剂、多种方法对毛竹枯梢病进行防治。试验表明:物理处理方法中,以挖冬、春笋防治效果最佳;防治后1992年新竹发病率比1989年未处理的新竹发病率降低86.9%;化学药剂处理方法中,70%甲基托布津注射法和六六六粉烟剂防治效果比较好,分别比对照区感病指数下降28.3、27.4。  相似文献   

14.
以引进的欧洲云杉和乡土种青海云杉、粗枝云杉种子5年生苗的苗高、地径、当年新梢生长量、分枝数、总芽数及二次抽梢等6个生长指标,进行了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欧洲云杉较乡土种在苗期即具有显著的生长优势,在适生区选择欧洲云杉育苗,即可解决云杉育苗周期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不同径阶杨树杨扇舟蛾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过对速生丰产林4-22cm径阶杨树蓄叶量、叶面积、杨扇舟蛾食叶量、人工模拟摘叶对杨树生长量的影响等因子的调查分析,得出胸径D与杨树单株叶面积S之间的回归关系式为S=1.491D^1.2681(相关系数r=0.975),失叶强度与杨树材积年增长量的回归模型为V=0.0038—0.0028x-0.0004x^2(相关系数r=0.9865),确定杨树的经济允许受害水平为失叶40%,杨树失叶强度的经济阈值为0.184,根据D、S的关系式,得出杨扇舟蛾幼虫理论防治指标E与胸径D的关系式为E九=28.5104D^1.2681,E阈=17.4864D^1.2681,根据E、D关系式,计算出不同径阶杨树杨扇舟蛾幼虫虫口密度的防治指标,结合各径阶杨树树冠投影中杨扇舟蛾幼虫折算系数及生命表推算出杨扇舟蛾1~4代幼虫达到防治指标时所对应的单位树冠投影中越冬蛹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6.
云南松梢小卷蛾预测预报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越西县林场,经营所所属林区不同类型标准地连续6年的观察研究,对云南松梢小卷蛾(Rhyacionia insulariana Liu)的发生量、发生期以及种群动态进行系统观察和综合研究,制订出云南松梢小巷蛾预测预报数学模式以及防治指标,为云南松梢小卷蛾综合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华山松木蠹象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曲靖市海寨林场遭华山松木蠹象危害的华山松林分内设样地并作解析木观测,结果表明,华山松木蠹象危害指数与华山松材积损失率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其相关关系可用一元回归方程表示为Y=-0.398654+0.055908X(X为华山松木蠹象危害指数,Y为华山松材积损失率)在此基础上,考虑不同的立木生长量、木材价格、防治费用和防治效果,进一步推算出华山松木蠹象防治指标的动态模型为X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榆童锤角叶蜂幼虫期的食量,叶量损失对直径0.4-0.6cm、长50cm标准枝生长量的影响,建立标准枝叶损失率与标准枝生长量损失率的生长曲线,分析确定出明显影响标准枝材积生长量的叶损失临界值,即叶损失率达45%时,为防治指标所允许的叶损失阈值。  相似文献   

19.
1995~2000年,对杨干象对杨树生长的影响和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不同虫口密度对杨树生长的影响明显,通过建立虫口密度与杨树生长(树高、胸径、材积)损失率回归预测模型表明,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胸径、材积生长明显下降,其关系呈直线、对数回归关系;高生长总的趋势是下降的,呈多项式回归关系;杨干象防治指标确定为:5年生以下杨树为2头/株,6~8年生杨树为3头/株,9年生以上杨树为4头/株。  相似文献   

20.
落叶松褐锈病对林木当年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对第二年生长影响显著。连年发病损失量剧增;不同病情指数(X)每公顷材积生长损失量为Y=194/1+e549337-006893X;该病为害指标———病情指数为36。立木林价、防治效果和成本分别为C、Q、E时,防治指标方程为:194C[1/1+e549337-006893X-1/1+e549337-006893(1-Q)X]-E=0;前一年9月份降水量(X3)、当年5月份平均气温(X1)和8月份相对湿度(X2)为测报因子。预测区域平均病情指数Y=5185+32596X1-042105X2+008627X3±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