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介绍地膜马铃薯—玉米—大豆轮套作技术,包括马铃薯栽培技术、马铃薯与玉米套作、大豆轮作技术等方面内容,以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马铃薯与玉米套作在贵州山区旱地较为普遍,实行马铃薯与玉米单套单技术,既能适当提高了作物的种植密度,节约数目不多的耕地;又能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马铃薯和玉米的种植效益。在提高农民收益的同时,也使得马铃薯与玉米套作技术被农民较好的掌握,为贵州地区经济发展及技术推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马铃薯与玉米套作在贵州山区旱地较为普遍,实行马铃薯与玉米单套单技术,既能适当提高了作物的种植密度,节约数目不多的耕地;又能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马铃薯和玉米的种植效益。在提高农民收益的同时,也使得马铃薯与玉米套作技术被农民较好的掌握,为贵州地区经济发展及技术推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经过多年来的大面积示范推广实践充分证明,实行马铃薯玉米双行聚垄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既适当提高了密度,又能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充分发挥了马铃薯玉米的单株生产能力,增加了作物的茎杆粗度、单株叶面积和根系,增强了马铃薯玉米抗旱抗倒伏的能力,改变了习惯“单套单”种植的历史,提高了黔西北山区马铃薯与玉米套作及其综合增产技术的覆盖率和技术规范化水平,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效作用。随着人口不断增多,耕地逐渐减少,提高单产已成为山区粮食生产的主攻目标,要提高马铃薯玉米单产,除选育优良品种外,在当前或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应大力推广和普及马铃薯玉米双行聚垄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天水市秦州区地膜早熟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品种和地块、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马铃薯、玉米后期管理及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地膜早熟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关海  刘波 《农技服务》2012,29(9):1018+1046
总结了松阳县马铃薯/春玉米—夏玉米—秋马铃薯种植模式及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玉米秸秆基质生产马铃薯脱毒微型薯技术规程,主要包括技术概况、增产增收情况、适宜区域以及玉米秸秆基质生产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的技术要点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宽厢立体间套种植技术是玉米与其他矮秆作物进行立体间套种的种植模式。充分利用玉米秸秆高的优势,推广玉米间作套种模式,可以有效增加土地复种指数。玉米与红薯、马铃薯、大豆、花生和辣椒等作物进行间套种,效益十分显著。选择株型紧凑、耐密、株高中等、抗逆性强的玉米高产品种。对于玉米与马铃薯间套种,宜选用中晚熟玉米品种、中早熟马铃薯品种;对玉米与红薯、马铃薯、大豆、花生和辣椒等作物间套种,宜选用中熟偏早玉米品种、中晚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模式对典型粮菜轮作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春玉米-大白菜轮作体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春玉米季的100%磷钾肥前移到马铃薯季施用的优化施肥模式(OPT3),在节肥省工的基础上,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马铃薯季增产6.15%,春玉米略有减产,但差异不显著,大白菜季增产6.85%,周年增加经济效益9759.42元/hm~2。因此,将春玉米季100%磷钾肥前移到马铃薯季施用为马铃薯-玉米-大白菜轮作体系上最优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套种玉米栽培技术是一种从时间和空间都充分利用光照、热量、水分以及土地资源的复合型种植模式,以高投入实现高产出和高效益。冬季马铃薯套种冬玉米在栽培技术应用上需结合不同种植地区进行差异化讨论,该文主要对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糯扎渡镇进行冬季马铃薯套种冬玉米栽培技术的分析,包括马铃薯栽培技术及套种玉米的播种与管理技术,希望为种植条件相近地区改善套种收益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春玉米-大白菜轮作体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春玉米季的100%磷钾肥前移到马铃薯季施用的优化施肥模式(OPT3),在节肥省工的基础上,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马铃薯季增产6.15%,春玉米略有减产,但差异不显著,大白菜季增产6.85%,周年增加经济效益9759.42元/hm2。因此,将春玉米季100%磷钾肥前移到马铃薯季施用为马铃薯-玉米-大白菜轮作体系上最优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套种玉米技术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的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立体复合型种植模式。本文就此技术进行了实地试验,并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为马铃薯套种玉米技术的大力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套种玉米技术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的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立体复合型种植模式.本文就此技术进行了实地试验,并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为马铃薯套种玉米技术的大力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田间配置对马铃薯与玉米套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马铃薯品种、马铃薯与玉米的间距和带宽、马铃薯窝距对马铃薯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品种、马铃薯与玉米的带宽是影响总产量的关键因子,其次是马铃薯窝距,马铃薯与玉米的间距对总产量的影响最小;当采用渝薯1号,马铃薯窝距为40 cm,马铃薯与玉米的间距为20 cm、带宽为120 cm时,总产量最高、达30 981.4 kg/hm2.  相似文献   

15.
玉米间作马铃薯及氮肥利用对作物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玉米间作马铃薯对氮肥的利用及作物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间作和单作系统中,施氮肥均能增加玉米和马铃薯植株干物质重量,玉米马铃薯间作结合施氮肥玉米植株生物量最高,比玉米单作不施氮肥生物量增加54.9%;玉米马铃薯间作结合施氮肥的马铃薯生物量高于不施氮肥的马铃薯单作,比马铃薯单作不施氮肥生物量增加12.30%,由此可说明间作方式能促进玉米马铃薯生长发育,能够提高对氮肥资源利用率,与单作相比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完善马铃薯—玉米模式的配套栽培技术,寻求薯玉套作体系下获取马铃薯、玉米共同高产的最佳种植密度,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玉米和马铃薯密度单因素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玉米栽培模式下,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幅宽1.4m,马铃薯密度为47643穴/hm2,玉米密度为52937株/hm2时,田间单位面积的总产值最高,为65676元/hm2。  相似文献   

17.
根据长江中下游马铃薯二作地区的气候和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利用春马铃薯小薯作为秋马铃薯栽培种薯,夏玉米秸秆为马铃薯遮荫降温、屏蔽蚜虫的增产稳产套种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间作玉米套种大白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几年,马铃薯间作玉米套种大白菜的技术在山东省平阴县大面积推广,且效益逐年提高。一般每667米2产马铃薯2000~2500千克,玉米  相似文献   

19.
玉米和马铃薯间作种植对玉米病害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玉米和马铃薯多样性种植对玉米主要病害的控病效果,对玉米和马铃薯不同间作模式的控病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和马铃薯间不同的种植模式下,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病情指数均有所下降.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在12.15%~20.12%;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效达10.93%~21.12%;试验还证明,不同种植模式的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产量均高于单作玉米或马铃薯,其土地当量比在1.19~1.28.  相似文献   

20.
玉米间作马铃薯是重要的作物多样性种植模式。在云南省玉米马铃薯主产区(宣威市)开展玉米、马铃薯不同播期配置田间试验,筛选出适宜在宣威地区马铃薯、玉米最佳播期及播期配置,为滇东北地区玉米间作马铃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马铃薯第一播期和玉米第三播期间作搭配,可获得最高的群体产量,即马铃薯的最佳播期为3月6日,玉米的最佳播期为4月15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