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9年生凹叶厚朴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凹叶厚朴树高、胸径、树皮厚度和厚朴酚、和厚朴酚及厚朴总酚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经过优良单株初选、复选和优良无性系决选,选育出高产、高含量活性成分的洪塘营10号和洪塘营7号优良无性系。2个优良无性系的11年生试验林,667 m2产厚朴皮鲜质量平均3 404 kg、3 729.6 kg,分别比普通凹叶厚朴高79.68%、96.84%;筒朴皮的厚朴酚含量为2.40%、3.44%,和厚朴酚含量为4.38%、4.48%,总酚含量为6.78%、7.92%,分别比普通凹叶厚朴的筒朴皮高51.90%、117.72%,57.55%、61.15%和55.50%、81.65%。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标准地的调查,运用逐步回归分析与通径相关分析方法,分别对凹叶厚朴树高、胸径、冠幅、树皮厚度、枝下高与立地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凹叶厚朴树高、胸径、冠幅的主导因子是海拔和坡向,在适生区内海拔越高越不利于凹叶厚朴的生长,坡向以阳坡生长最好;坡位对凹叶厚朴胸径生长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下坡位有利于胸径...  相似文献   

3.
不同林分林冠下天然更新的凹叶厚朴幼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凹叶厚朴林分周边的马尾松、杉木、毛竹 3种不同林分类型的林冠下天然更新的凹叶厚朴幼树特性研究表明 :不同林分林冠下的凹叶厚朴幼树个体数量差异显著 ,以马尾松林分中数量最多 ,达 738株·hm-2 ,而对照厚朴林分下仅 2株·hm-2 幼树 ;凹叶厚朴个体空间分布格局经频次分布法测定 ,杉木、马尾松林内属奈曼分布和负二项分布 ,毛竹林内个体符合负二项分布 ;经扩散型指数测定 ,在马尾松、杉木、毛竹 3种林分类型内均属于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丽水地区是全国凹叶厚朴的主产区,本文通过其资源分布及生产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今后发展方向和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凹叶厚朴木材材性和弯曲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凹叶厚朴木材的材性研究表明:木材抗弯强度高,与阔叶树比较纤维长宽比大。弯曲应hi研究结果表明:凹叶厚朴是很好的弯曲树种,弯曲性能h/r可达到1/3~1/4。  相似文献   

6.
凹叶厚朴的栽培及其收获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药,材两用树种凹叶厚朴的育苗,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其收获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凹叶厚朴的类型划分及其药用成份含量测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凹叶厚朴按其树皮的不同形状、厚度,可划分为油朴、粗鳞厚朴和细鳞厚朴三个类型,主要药用成份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以油朴为最高,粗鳞厚朴次之,细鳞厚朴最低。  相似文献   

8.
凹叶厚朴树皮量及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寿强 《经济林研究》2001,19(2):29-30,42
凹叶厚朴 ( Magnolia officinalis var.biloba)是我国 70年代后 ,南方人工栽培的木本中药材之一。树皮量是衡量凹叶厚朴产量的主要经济指标。1 材料与方法我们在福建省明溪县等凹叶厚朴栽植地选取标准地 ,进行每木检尺树高、胸径 ,分别以林分平均树高和胸径选择标准木砍伐剥皮 ,并按 50 cm为单位 ,称取树干、树皮重量。记录标准地的坡向、坡位、坡形、坡度等立地因子 ,挖掘土壤剖面 ,调查土层厚度 ,表土层厚度、土类等。取土样分析 N、P、K含量和理化特性。2 结果与分析2 .1 凹叶厚朴树皮生长量的分布特点从调查材料得知 ,立地条件适合…  相似文献   

9.
凹叶厚朴种子保存方法及幼苗生长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凹叶厚朴的种子保存方式及相应的播种苗的发芽情况、幼苗生长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冷藏处理的凹叶厚朴种子发芽慢、发芽持续时间长;播种苗株高生长呈"S"型的慢—快—慢的规律,地径与叶幅生长表现出快—慢—快—慢的规律;株高、地径、叶幅三者之间的生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经沙藏的凹叶厚朴发芽时间、出苗速度及发芽率均优于冷藏处理,而且,沙藏处理的苗高、地径、叶幅的累积生长量相应地大于冷藏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施肥对中肥力区凹叶厚朴幼树生长及药用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以中肥力区凹叶厚朴良种“洪塘营7号”的5年生幼树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配方施肥设计,测定与统计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凹叶厚朴幼树的生长量及其树皮药用有效成分含量,并建立树高生长量与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结果表明:施氮、磷、钾肥对中肥力区凹叶厚朴幼树的生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幼树树皮药用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厚朴酚、和厚朴酚、总酚的含量。施氮、磷、钾肥对中肥力区凹叶厚朴幼树树高、地径生长量影响的排序分别为氮肥>磷肥>钾肥和磷肥>氮肥>钾肥,对树皮药用有效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总酚含量影响的排序分别为磷肥>钾肥>氮肥、钾肥>氮肥>磷肥和钾肥>氮肥>磷肥。在中肥力区的凹叶厚朴幼树树高最大生长量为122.02 cm,对应的施肥量为N 190.80 g·株-1、P2O5 126.40 g·株-1、K2O 79.69 g·株  相似文献   

11.
天然林区森林资源数据和图面更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天然林区森林资源数据和图面自动更新方法,此种方法可以实现小班数据和林相图的同步更新,从而避免了传统森林住处管理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森资源住处管理更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姜秀萍  胡光 《林业科技》2004,29(3):23-25
介绍了一种新的森林资源数据和图面资料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方法。系统以35技术为支撑,可以实现小班数据和林相图的同步更新等多种功能,从而避免了传统森林资源管理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更加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森林资源可持续性评价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森林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是森林资源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数字林业”项目的发展,全国各地建立起了数据丰富的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如何从现有的森林资源信息数据库中进行自动化的评价计算还没有相关的研究和产品。在对其系统进行研究时,首先总结了森林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方法,然后描述了森林资源信息数据库的一般模式,最终实现一个直接从森林资源信息数据库中获取量化指标而进行可持续性评价的系统。该系统利用ARC/INFO的ODE技术以及由VB开发环境直接从森林资源信息库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中获取量化指标,进行用户可控的评价计算,最后由系统对计算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并且提供丰富的图形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4.
用现代高新信息技术对森林资源信息进行科学、高效地管理,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战略决策搭建先进的技术支撑平台,是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研究的重要内容.根据目前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现状,以火地塘林场为例,探讨对森林资源信息进行科学管理的两个关键技术:(1)基于GIS集成管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2)建立资源模型库,运用模型实施森林资源数据的动态更新和预测.从而避免了传统的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加有利于指导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5.
胡艳英 《森林工程》2008,24(3):94-96
从稀缺资源入手,分析网络经济特有资源——信息的特性,提出在网络经济环境中信息并不是稀缺资源的观点,指出在网络中信息的使用和利用过程中,真正创造出价值的因素是人,给出网络经济中存在的新稀缺资源——人这一新的观点,强调要重视在网络经济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这一观点,提出加速人力资源建设,合理培养和教育新经济环境下的人才,快速发展网络经济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游憩机会谱(ROS)在游憩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游憩机会谱(ROS)是被认为最有效的资源和游憩管理方法之一, 它为包含提供高质量的游憩体验、多样的游憩机会和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考虑的游憩资源多重目标的整合, 提供了一个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途径。文中概述了ROS理论产生背景和基本内涵, 追溯了ROS在实践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以美国和日本国有林地游憩规划和管理为案例, 重点介绍了ROS在国外游憩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最后, 展望了ROS在我国游憩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Natural resource governance is enhanced and structured by rules, norms and strategies which make institutionalism quintessential in the natural resource governance discourse. Adopting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assical theoretical literature and recent empirical experiences of natural resource institutions, this paper discusses institutional analysis as pertains to the natural resource governance context. Synthesizing from relevant literature, this review designs and discusse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to illustrate how formal and informal institutions structure natural resource governance. The key elements in the framework are: biophysical element, process and institutional element, behavioral choice element, enforcement mechanisms and an outcome element. The paper argues that for formal rule to be more effective, it greatly depends on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formal institutions and more importantly their enforcement complementarities. The study, consequently, discusses key elements that influe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natural resource rule enforcement. This review concludes that both formal and informal institutions serve as catalysts to reinforce natural resource governance; however, the two could also combine to form a clandestine network to facilitate unethical resource exploitat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it is not institutions per se but the “natur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formal and informal institutions together with the “enforcement mechanisms” which will to a large extent determine the kind of resource outcomes.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牡丹、芍药生产的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中国牡丹、芍药资源与利用现状进行了概述,指出世界花卉业发展的新趋势与中国加入 WTO为中国牡丹、芍药生产的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契机。提出通过迁地保护中心的建立来实现对牡丹、芍药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通过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牡丹、芍药新品系与发展产业化生产相配套的技术来实现对牡丹、芍药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通过专业人才的培养、信息网络的完善来为牡丹、芍药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宏观调控来保证牡丹、芍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中国牡丹、芍药生产的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A simple tree-crop interaction equation is re-interpreted in terms of resource capture. Benefits in physical yields from agroforestry are to be expected only when there is complementarity of resource capture by trees and crops. Most of the current biophysical hypotheses formulated for agroforestry research are based on this central tenet, specified for various resources, soil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实行的森林经营单位水平上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主要是通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简称二类调查 )来实现。重点是对森林资源动态、林业经营效果和森林资源监测的综合评价。通常 ,二类调查每 1 0 a复查 1次 ,这种方法所得到的森林资源调查结果可落实到地块 ,也是森林经营单位进行营林生产的重要基础数据 [1 ] 。但是这种常规调查方法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如 :(1 )复查间隔期长 ,无法及时满足森林经营单位对森林资源变化信息的需求 ;(2 )调查成果多是以报表、文字的形式提交 ,只能建立属性数据库 ,森林资源的空间信息较少通过计算机实现可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