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测苗木趋势 占得发展先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的生态保护政策不断实施,各级政府创建园林城市、生态城市、森林城市的呼声不断高涨。他们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建绿色家园”为目标,使全社会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意识不断提高,我国生态建设和城市绿化进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时期。无论是大规模的生态林建设,还是城市园林绿化工程,都需要大量的种苗、花木等植物材料做物质保障。近10年来,我国的苗木生产历经了上下波动,其间也出现过苗木积压、苗木价格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国土绿化行动,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2018年调查显示,贵州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7%,而森林覆盖率,即森林所占面积与某一区域总面积的比值,是反映一个地区森林资源和林地占有水平的重要指标。贵州一直以来把大生态作为三大战略行动之一,全省紧紧围绕“优化绿色环境,发展绿色经济,健全绿色制度,培育绿色文化,构筑绿色屏障,保护绿色生态”六大主题,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2条底线,持续推进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推动生态保护、林业建设和产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3.
"看!我们绿园的盆景!"全国"两会"的召开,吸引着全国亿万电视观众的眼球,同样引来如皋绿园人的高度关注。因为,绿园为"两会"选送的盆景装点着人民大会堂的门厅、过道和会场,它们似绿色亮丽的迎宾员,欢迎出席"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为"两会"营造着盎然的春意。说起绿园盆景的辉煌,董事长郑长才如数家珍。如皋绿园创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郑长才借助如皋悠久的盆景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吸收民间盆景艺术精  相似文献   

4.
邓业红 《种子科技》2020,(2):46-46,48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生态、绿色、共享成为我国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由此生态造林显得尤为重要。对澧县如何做到生态、绿色、发展以及永续利用,如何做到生态造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绿色生产方式对维护生态敏感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从生态、经济、环境和社会4个维度,建立了生态补偿标准综合测算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环境成本和额外成本),通过问卷调研方法调查西峡县2015年绿色及常规猕猴桃种植情况,并计算出绿色猕猴桃种植的生态补偿标准值。在此基础上,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当地猕猴桃种植户(使用50%的化肥农药和完全不用化肥农药)的受偿意愿值进行估算。以上2种方法得出的计算结果表明,当地猕猴桃种植户对减少化肥和减少农药的绿色种植方式的受偿意愿值为16524元/(hm2·a),小于绿色猕猴桃种植的生态补偿计量标准值24105.5元/(hm2·a);而当地猕猴桃种植户对零化肥零农药的种植方式的受偿意愿值为28983.9元/(hm2·a),大于绿色猕猴桃种植的生态补偿计量标准值。由此可知,种植有机猕猴桃的生产成本远高于减少化肥和减少农药施用的绿色种植模式,实现从绿色生产方式到有机生产方式的转换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相似文献   

6.
由刚刚成立的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生态文化高峰论坛10月9日在北京国际竹藤大厦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7.
一股股绿色风在绿了荒山、绿了城市以后,又飘然吹进了人们的居室。在家中营造一个绿色氧吧,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怎样选择绿色植物却颇有学问。除了株型、花色之外,您知道还要考虑植物吸收CO_2(二氧化碳)的方式问题么? 不同种类的植物有着不同的碳循环方式。多数植物在白天吸收CO_2,释放O_2(氧气),而夜间吸收O_2释放CO_2。一般大气中的CO_2浓度为0.035%,而城市上空则达到了0.05%~0.07%,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CO_2浓度高于0.05%的环境中就会感到郁闷。经测算,每千克植物在夜间进行暗呼吸,平均每小时放出1毫克CO_2,假设一个居住面  相似文献   

8.
以防护功能为主,兼顾游憩功能的防护绿地以其特殊的形式和较大的服务半径,正在成为许多小城市的景观廊道和游憩绿地。本文以山西省稷山县城西防护绿地规划设计为例,依据稷山县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周边环境等,对绿地进行了总体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城西生态公园总体规划,创造出集防护性、休闲性、景观性、文化性于一体的纵贯稷山县城西部的绿色景观廊道,营造一处城市与自然共荣共生的生态绿地。  相似文献   

9.
我国生态茶园建设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我国茶区主要的生态茶园建设模式,具体分析了这些模式的应用效果和特点,表明生态茶园具有改良土壤、营造茶园良好微生态、净化环境、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增加收益等效果,并指出生态茶园建设是今后茶树栽培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宜居适度、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水净,这些出现在十八大报告中的词汇,是民众最普遍的诉求。在山东省平邑县,天蓝、城绿、山青、水澈、林茂,昭示着已经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国金银花之乡、全国县域旅游百强县、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山东省绿化模范县……正是"生态平邑"一张张靓丽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城市绿化绿量方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进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8):360-363
该文应用绿量、容量、景观质量(视环境)、使用频率(耐踏率)等绿化评价指标,研究植物群落(种群)空间分布、结构特征与生态效应的关系,探讨了区域范围内生态效应优先,人性空间优先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希望通过绿量的探索,寻找植物优化设计,发挥绿化最大综合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茶业生态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建真 《茶业通报》2006,28(3):126-128
茶业生态经济是绿色经济系统,其构建是基于对环境、资源的忧患意识,生态文明理念,生态伦理价值观,茶业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刻认识,而茶叶清洁化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循环经济理论都是在生态经济系统指导下产生的理念。它的实施将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13.
百般红紫斗芳菲,盛世花开中国梦。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崇明举办,我们因花而约、以花结缘,齐聚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围绕“花开中国梦”主题,共话生态文明、共谋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14.
绿色储粮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粮油仓储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通过采用生态手段抑制害虫孳生,避免了化学药剂污染,延缓了粮食品质劣变,确保了储粮安全、卫生、环保,提出了构建绿色储粮体系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康复景观的研究越来越热门,虽然提出过一些相关的理论,但是还是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中国道教一直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为基本法则,即推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良好的景观生态环境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同时道教博大精深的养生文化,对现代人保持健康也有着很大启示。本文提出运用道教生态伦理和养生理论指导康复景观设计,探讨了汲取上述理论对康复景观的设计理念、空间营造和划分及植物景观营造的影响,以期对中国特色的康复景观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在2018萧山花木节上,浙江绿色大地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浙江绿投集团)展位以简约大气的新中式风格为主调,以"绿投"拼音首位字母"L"和"T"勾勒骨架,营造了绵绵青山怀抱,淙淙绿水环绕的钱塘繁华景象,意指浙江绿投坐标湘湖、立足浙江、辐射全国的雄心。浙江绿投集团注册资本金10亿元,成立于去年年初,拥有浙江萧建集团有限公司、杭州经典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特征绿色特色这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近年来,鄢陵坚持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依托花木厚植生态优势,走出了一条“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繁荣三产”的特色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种业导刊》2009,(1):43-43
“基本不打农药,显著少施化肥,减少灌溉,使水稻生产实现高产高效,生态文明。”12月23日,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的湖北省绿色超级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该工程中心主任张启发教授向记者介绍了绿色超级稻培育的战略设想。他认为,继矮化育种、杂交稻之后,水稻的“第二次绿色革命”正呼之欲出,而绿色超级稻的培育和应用将有效缓解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农业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会员信息     
《茶业通报》2011,(4):167-167
安徽省茶业学会理事会于2011年11月26日讨论通过王斌、梁进、姚成程、吴军、叶留根、龚琪军、王云生、胡其伟、齐美海、王建伟、杨海波等11人为学会会员,黄山清溪香缘茶林有限公司、金寨县永生利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安徽省金寨县绿茗有机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三家企业为团体会员。  相似文献   

20.
<正>能够通过感染杀虫的真菌种类达数千种,广布于世界各地,在昆虫种群生态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代表性的金龟子绿僵菌和蝗绿僵菌等已经被发展成为环境友好的真菌杀虫剂,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