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南黄海族小黄鱼地方支族群洄游途径与环境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成建  张晶 《海洋渔业》2005,27(2):109-112
利用“黄、东海海渔况速报”提供的海况环境信息,结合捕捞生产实际,对小黄鱼在不同海域环境条件下反映出的不同洄游途径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扼要地阐述了它们的洄游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从中探讨了南黄海族小黄鱼可以细分地方支族群的问题。作者提出了南黄海族小黄鱼存在舟外、江外、大沙与沙外四个地方支族群的观点,希望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更深层次的研究探讨,最终有利于小黄鱼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并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9种鲷科鱼类的相应序列,采用ClustalX对控制区结构进行了分析,识别了相应的保守序列,包括终止相关序列ETAS、中央保守区的CSB-F、CSB-E、CSB-E、CSB-C、CSB-B和CSB-A序列,以及保守序列区的CSBl、CSB2和CSB3序列。以副鲈(Paralabrax clathratus)和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为外群,用最大简约法(MP)和邻接法(NJ)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鲷科鱼类构成一个单系类群,二长棘犁齿鲷应该归入赤鲷属,建议有必要对犁齿鲷属和赤鲷属的分类地位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仿石鲈科鱼类目前存在的分类争议问题,测定了仿石鲈科(Haemulidae),金线鱼科(Nemipteridae),眶棘鲈属(Scolopsis)等相关科属共33种鱼类RAG2基因部分序列,利用最大简约法(MP法)和贝叶斯分析法(BI法),并以黄鹦嘴鱼作为外类群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33种鱼类共形成三大类群,其中仿石鲈科8个属聚成一类群,金线鱼属和眶棘鲈属的种类聚成另一类群,眶棘鲈属未能与仿石鲈科形成单系.同时,基于属间遗传距离比较,眶棘鲈属与金线鱼科的遗传距离比其与仿石鲈科各属的遗传距离要小得多,表明眶棘鲈属与金线鱼科有更近的亲缘关系,支持眶棘鲈属隶属于金线鱼科的观点.此外,传统分类资料中归类于仿石鲈科的髭鲷属(Hapalogenys)也没有与仿石鲈科聚成单系,而是独自形成一支,位于进化树基部,显示出髭鲷属与仿石鲈科关系较远,与近年来认为髭鲷属应该从仿石鲈科中划分出去的结果一致.在仿石鲈科内部,少棘胡椒鲷属(Diagramma)中的少棘胡椒鲷与胡椒鲷属(Plectorhinchus)的种类关系很近.在进化树上,少棘胡椒鲷位于胡椒鲷属的内部,花尾胡椒鲷最先分化出来,位于该分支基部,支持少棘胡椒鲷归为胡椒鲷属,名称沿用原来的学名胡椒鲷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大黄鱼为我县海水养殖鱼类的主要品种,其养殖品系主要产自福建官井洋的闽——粤东族大黄鱼。长期以来,官井洋的闽——粤东族大黄鱼经多代近亲交配及繁育造成严重的种质退化。为选择和推广优良大黄鱼品种,在2005~2006年,我们开展了岱衢族大黄鱼与闽——粤东族两种品系大黄鱼深水网箱养殖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笛鲷属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能力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通用引物长距PCR(Long-PCR)和常规PCR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鲈形目笛鲷科的4种笛鲷属鱼类(孟加拉笛鲷、四带笛鲷、千年笛鲷和马拉巴笛鲷)和军曹鱼科的军曹鱼线粒体DNA基因组全序列(GenBank序列号分别为FJ171339,FJ416614,FJ824741,FJ824742 和NC_011219),得出所用全序列测定体系的方法通用性较强,操作简单。线粒体基因组的比对分析表明,测定的mtDNA基因组的绝大部分区段与GenBank中现有的脊椎动物的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以军曹鱼外群结合GenBank中近缘笛鲷鱼类(勒氏笛鲷、蓝点笛鲷和黑带鳞鳍梅鲷)进行的聚类分析中,勒氏笛鲷与黑带鳞鳍梅鲷的聚类关系近于同属物种,与形态学分类存在矛盾。通过单个基因和基因拼接序列比较,综合考虑邻位连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的置信度和序列的信息量,对13种蛋白质编码基因在属内种间的系统进化分析能力进行了评估,将基因分成不同的4等:很好的为ATPase6cox2;好的序列为ND2cox1;差的为ND6、ND3ATPase8;包括Cyt b在内的其余6种基因为中等。分析还揭示出序列长度的增加可以提高系统进化树的置信度,且属内物种间比较时序列长度的影响小于高级阶元。  相似文献   

6.
中国鲷科鱼类骨骼系统比较及属种间分类地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咏霞  刘静  刘龙 《水产学报》2014,38(9):1360-1374
为进一步探讨鲷科鱼类分类和系统进化关系长期存在的争议问题,实验采用常规方法制备采自中国近海鲷科5属8种(亚种)鱼类的骨骼标本,并对头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依据尾舌骨腹缘是否分叉、前颌骨犬齿数目、中筛骨背面中央为纵嵴或为凹窝、蝶耳骨后侧缘是否与额骨相连、围眶骨形态、腭骨后支是否发达等特征,将中国鲷科鱼类分为2个类群:平鲷属和棘鲷属为一类;赤鲷属、犁齿鲷属和牙鲷属为另一类。犁齿鲷属和赤鲷属在前颌骨和齿骨的臼齿列数、第三围眶骨、后耳骨以及腭骨等骨骼特征差异较小。金赤鲷与真赤鲷之间、黑棘鲷与切氏黑棘鲷之间骨骼特征差异较小,支持真赤鲷与金赤鲷、黑棘鲷与切氏黑棘鲷为同一物种的观点。研究表明,鲷科鱼类各属种间在尾舌骨、前颌骨、围眶骨、中筛骨、蝶耳骨、腭骨上表现出明显的形态差异,这些特征可以作为属间、种间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鲷科鱼类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鲷科(Sparidae)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目前已报道世界有34属133种,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温带至热带水域,在世界海洋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此类群系统学研究已有250多年历史,但是在亚科、属、种(亚种)等不同分类阶元上仍然存在颇多争议和疑问,有必要对其进行深人研究.本文总结了近百年来有关鲷科鱼类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的文献资料,厘定了中国鲷科鱼类的有效物种和种名,修订了过去文献中出现的主要同物异名和错误的命名种,初步确认中国鲷科鱼类现有7属18种(或亚种);在探讨鲷科鱼类分类地位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中国鲷科鱼类系统分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研究的方向,旨在为深入研究M科鱼类以合理保护和利用其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PCR技术克隆了二长棘犁齿鲷(Parargyrops edita Tanaka)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该基因的全长为1140bp,并将该基因与GenBank中犁齿鲷、金头赤鲷、真赤鲷、四长棘鲷、黄牙鲷、平鲷、黑棘鲷和灰鳍棘鲷的Cytb序列进行了比较,共检测到407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占总序列的35.7%。同时结果也显示,二长棘犁齿鲷与犁齿鲷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差异仅为1.5%,与传统分类一致,它们应同属于犁齿鲷属;与金头赤鲷和真赤鲷的遗传差异分别为8.3%和8.4%,也处于种间的分化水平,且以较高的置信度(100%)在分子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支,是否应该将它们归为一个属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黄鱼属石首鱼科、黄鱼属。分布于黄海南部至雷州半岛以东海域,分岱衢族、闽一粤东族和硇洲族三个地理种群,为暖温性和集群洄游鱼类。  相似文献   

10.
唐楚林  肖林  章群  周琪  徐示  王业磷 《海洋渔业》2019,41(2):129-137
笛鲷属(Lutjanus)鱼类经济价值高,物种数量多,但外部形态保守,传统分类鉴定困难。为了解中国笛鲷属鱼类的物种多样性状况,测定了中国沿海19个地点11种笛鲷73个样本线粒体COⅠ基因5'端序列,并与从GenBank下载中国及邻近海域69条同源序列进行DNA条形码分析。研究表明,勒氏笛鲷(L. russelli)、金焰笛鲷(L. fulviflamma)、奥氏笛鲷(L. ophuysenii)、约氏笛鲷(L. johni)、蓝点笛鲷(L. rivulatus)、五线笛鲷(L. quinquelineatus)、千年笛鲷(L. sebae)、紫红笛鲷(L. argentimaculatus)、白斑笛鲷(L. bohar)、马拉巴笛鲷(L. malabaricus)、黄笛鲷(L. lutjanus)、印度笛鲷(L. indicus)、画眉笛鲷(L. vitta)、星点笛鲷(L. stellatus)、四带笛鲷(L. kasmira)、驼背笛鲷(L. gibbus)、焦黄笛鲷(L. fulvus)、红鳍笛鲷(L. erythopterus)等18种笛鲷142条COⅠ序列组成18个自展数据支持率(bootstrap)为99%~100%的单系分支,分支间平均遗传距离14.4%(2.9%~21.8%)约为分支内平均遗传距离0.17%(0~0.6%)的85倍,其中10种笛鲷独立成支,支持其物种有效性。勒氏笛鲷分成2小支,小支间平均遗传距离(2.9%)是小支内平均遗传距离(0.5%)的5.8倍,未满足"10×法则",其准确的物种分类地位尚待明确。印度笛鲷与勒氏笛鲷、画眉笛鲷与奥氏笛鲷出现混杂,推测从GenBank下载的印度笛鲷序列KF830898和KF830905可能来自勒氏笛鲷;画眉笛鲷序列KU943888可能来自奥氏笛鲷。中国近海星点笛鲷和蓝点笛鲷混杂且种间遗传距离仅为2.1%,接近一般种内遗传距离2%;红鳍笛鲷和马拉巴笛鲷遗传距离种间(0.3%)与种内(0.2%~0.3%)相当,且形态相似,推测是同一物种,也不排除它们存在种间杂交和为近期分化物种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东海高营养层次鱼类功能群及其主要种类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000年秋季和2001年春季东海120°~126.75°N、25.75°~31°E范围内的两次大面积调查基础上,以占渔获量90%的鱼类为研究对象,分析东海春、秋两季2个鱼类群落的功能群。结果表明,东海高营养层次鱼类群落包括7个功能群,即鱼食性鱼类、虾/鱼食性鱼类、虾食性鱼类、虾蟹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和广食性鱼类。其中东海近海春季鱼类种群由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鱼食性鱼类和虾食性鱼类4个功能群组成,秋季鱼类种群由虾/鱼食性鱼类、虾食性鱼类、广食性鱼类、虾蟹食性鱼类、鱼食性鱼类和浮游动物食性鱼类6个功能群组成;东海外海春季鱼类种群由鱼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和虾食性鱼类4个功能群组成,秋季鱼类种群由浮游动物食性鱼类、虾/鱼食性鱼类、鱼食性鱼类、虾食性鱼类和底栖动物食性鱼类5个功能群组成。从生物量组成上分析,在各鱼类群落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功能群不同,春季东海鱼类群落以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功能群为主,而秋季以鱼食性鱼类功能群为主。其中带鱼、白姑鱼、六丝矛尾■虎鱼、多棘腔吻鳕、龙头鱼、小黄鱼、细条天竺鱼、发光鲷、、花斑蛇鲻、短鳍红娘鱼、竹荚鱼、条尾绯鲤、黄鳍马面、黄条等15种鱼为各功能群的主要种类。群落种类组成的差异,同种类体长分布的差异,以及饵料基础的时空变化是导致东海各鱼类群落功能群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南海海域鸢乌贼中型群与微型群渔业生物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2年9—10月采集的780尾鸢乌贼样本,对比研究了中型群和微型群两个种群的渔业生物学特征,为南海海域鸢乌贼渔业资源的管理、保护等提供基础资料。按海洋调查规范测定样本的胴长、体质量、性腺指数和摄食指数等生物学指标,通过磨片测定耳石生长纹数。结果显示,中型群胴长范围79~266 mm,优势胴长为111~145 mm,平均胴长随纬度的变化不明显;微型群胴长范围56~118 mm,优势胴长为66~95 mm,平均胴长随纬度的升高略呈上升趋势。中型群体质量分布范围17.47~957.20 g,优势体质量为45.01~120.00 g;微型群体质量分布范围5.81~76.56 g,优势体质量为5.01~50.00 g;中型群和微型群平均体质量随纬度的升高均有上升的趋势。中型群和微型群两个群体雌性和雄性样本的胴长和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均适合幂函数。中型群雌雄比例为0.80∶1,未成熟与成熟个体比例为1.12∶1;微型群雌雄比例为3∶1,未成熟与成熟个体比例为0.83∶1。中型群雌性的性腺指数为1.71,雄性为3.31;微型群雌性的性腺指数为4.07,雄性为4.11。中型群雌性的摄食指数为5.07,雄性为3.54;微型群雌性的摄食指数为1.89,雄性为2.75。中型群耳石日龄范围为30~135 d,微型群耳石日龄范围为44~81 d。根据样本捕捞日期,推测微型群和中型群的产卵高峰分别为7月和8月。南海海域鸢乌贼秋季样本中型群个体规格大于微型群个体,2个群体的性成熟和孵化存在错峰现象,微型群雌性性成熟和产卵略早于中型群的雌性。推断7°、14°和16°N海域是鸢乌贼群体在南海的摄食场。  相似文献   

13.
斜带髭鲷早期发育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笛鲷属(Lutjanus)的紫红笛鲷(Lutjanusargentimaculatus)、白星笛鲷(Lutjanusstellatus)、千年笛鲷(Lutjanussebae)、勒氏笛鲷(Lutjanusrussellii)、红鳍笛鲷(Lutjanuserythropterus)线粒体DNA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得到长度约418bp的序列。结合GenBank中斜带笛鲷(Lutjanusdecussatus)该区段的16SrRNA序列,用Clustal_X排序软件进行16SrRNA序列的对位排列。通过Mega2.1软件对所得线粒体16SrRNA片段序列进行比较,共检测53个碱基存在变异,其中包括21个简约信息位点,并用"Pairwisedistance"计算了各属间的相对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其序列差异(转换 颠换)在0.027~0.083,其中勒氏笛鲷与斜带笛鲷的序列差异最小,红鳍笛鲷与勒氏笛鲷的序列差异最大。以高体四长棘鲷(Argyropsspinifer)为外类群,采用Mega2.1软件中的"Neighbore-Joining"法得到唯一1个分子系统树,系统树各分支的置信度由"Bootstrap"1000循环检验。结果表明,6种笛鲷鱼类聚成明显的3个分支,第1个分支,包括勒氏笛鲷、斜带笛鲷和白星笛鲷;第2个分支,包括紫红笛鲷;第3个分支,包括红鳍笛鲷和千年笛鲷。  相似文献   

14.
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 本研究以斑石鲷肾脏组织为材料, 建立了斑石鲷肾脏组织细胞系(O. punctatus kidney cell line, OPK)。斑石鲷肾脏细胞系生长旺盛, 目前已成功传至 34 代。本研究检测了不同 FBS 浓度对斑石鲷肾脏细胞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最适生长 FBS 浓度为 20%。将 OPK 细胞液氮冷冻复苏后, 细胞具有活性, 可正常生长和传代。核型分析结果显示, 第 24 代斑石鲷肾脏细胞系核型为正常二倍体核型(2n=2sm+46t)。将 Cy3-siRNA 转染到 OPK 细胞后, 可以成功表达荧光。对斑石鲷 OPK 细胞提取 DNA, 用斑石鲷线粒体色素细胞 C 氧化酶 I (CO I)基因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该细胞系来源于斑石鲷。斑石鲷肾脏细胞系细胞在受到脂多糖(LPS)和聚肌胞苷酸(poly I∶C)刺激后能产生免疫反应, 免疫相关基因 IκB、IL-1β、IL-8IRF3 的表达水平发生显著变化。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斑石鲷肾脏细胞系, 可运用于斑石鲷基因功能分析、细胞遗传学、致病性细菌和病毒感染机制等研究, 可为斑石鲷的基础研究和细胞工程育种等提供重要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5.
黑鲷与灰鳍鲷杂交育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黑鲷属于鲷科鲷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灰鳍鲷同属于鲷科鲷属,在我国仅分布于南海。黑鲷与灰鳍鲷杂交属于种间杂交。本研究利用科季繁殖的黑鲷种群与灰鳍鲷种群进行酱。用HCG与LHRH-A2催产,网相内自然受精。正交以黑鲷为♀,灰鳍鲷为♂;反交以黑鲷为♂,灰鳍鲷为♀。两种杂交组合的雌雄比均为1:1.5。正交组合的受精率为83%,反交组合为86%,正交组合的孵化率为91%,反交为89%,该研究证明海水鲁种间杂交可以成功,并为海水鱼杂交育种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闽-粤东族大黄鱼象山港养殖群数量与质量性状,结果认为:象山港养殖大黄鱼第Ⅱ背鳍软鳍条数,鳃耙数可数性状比自然大黄鱼在数目上减少,性状指标头长/眼径,尾柄长/尾柄高,体长/体高等5项可量性状在均值上减少,而体长/头长,头长/吻长两项可量性状指标在均值上呈上升趋势,象山港养殖大黄鱼的脂肪含量远比自然产大黄鱼高(6.4倍),而鱼体中的各氨基酸含量及总量前者比后者低。  相似文献   

17.
本人在水族馆从事观赏鱼养殖多年,十分喜爱慈鲷科鱼类。由于慈鲷科鱼类主要原产地只分布在中美洲、东非及北非,而各地慈鲷基本各成群体,在对慈鲷的分类上,极少见到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类,纵使有对某地慈鲷的分类著作,也是不尽相同,甚至连同种鱼的拉丁学名的局部书写上也常不一致,总体表现为比较混乱,此实为广大慈鲷爱好者一大烦恼。为了尽可能弥补这一憾事,本着“有好过无”的想法,笔者通过收集国内外部分慈鲷论著的分类内容以及与慈鲷爱好者交流等方式,整理得出包含各地慈鲷分类的拙文,不当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慈鲷英文名称为:cichlid,由台湾大学教授陈益兼翻译为“慈鲷”。  相似文献   

18.
5种笛鲷mtDNA及Cyt b基因片段的RFLP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中铎 《水产学报》2005,29(3):327-332
采用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mtDNA-RFLP)和线粒体DNA的细胞色素b基因(Cyt b)的部分序列扩增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mtDNA PCR-RFLP)两种方法,对笛鲷属5种鱼类进行种间系统发育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画眉笛鲷依照其形态学上体侧条带颜色差异,可分为褐带画眉笛鲷和黄带画眉笛鲷两个种;(2)千年笛鲷和星点笛鲷、褐带画眉笛鲷和黄带画眉笛鲷、金带笛鲷和金焰笛鲷之间遗传距离相对较近;(3)两种分析方法都可以为种的区分提供方便有效的分子标记;(4)两种分析方法在构建发育系统树上不完全一致。本文从mtDNA角度深入研究了南海海域笛鲷的系统发生,表明了mtDNA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分子标记的实用性,同时也有一些潜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陈必哲 《福建水产》1993,(3):34-36,33
短尾大眼鲷俗称“红目狗”属大眼鲷科、大眼鲷属,为暖水性近底层鱼类,我国东海、南海和黄海均有分布。闽东北外海渔场除了短尾大眼鯛外,还有斑鳍大眼鲷和黑鳍大眼鲷,但数量以短尾大眼鲷占绝大多数,是拖网作业主要的捕捞对象之一。以往福建海区短尾大眼鲷的渔获量很低。东海短尾大眼鲷的开发利用始于七十年代。1972年12月,东海水产研究所和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联合进行“东海外海底鱼资源季节性调查”,在7个航次中,短尾大眼鲷的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24%,居首位,从而引起重视。从1980年起,福建省海洋渔业公司开发了闽中渔场的短尾大眼鲷资源,渔获  相似文献   

20.
6种笛鲷属鱼类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的序列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笛鲷属(Lutjanus)的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白星笛鲷(Lutjanus stellatus)、千年笛鲷(Lutjanus sebae)、勒氏笛鲷(Lutjanus russellii)、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线粒体DNA 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得到长度约418bp的序列。结合GenBank中斜带笛鲷(Lutjanus decussatus)该区段的16SrRNA序列,用(Clustal_X排序软件进行16SrRNA序列的对位排列。通过Mega2.1软件对所得线粒体16SrRNA片段序列进行比较,共检测53个碱基存在变异,其中包括21个简约信息位点,并用“PairWise distance”计算了各属间的相对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其序列差异(转换 颠换)在0.027~0.083,其中勒氏笛鲷与斜带笛鲷的序列差异最小,红鳍笛鲷与勒氏笛鲷的序列差异最大。以高体四长棘鲷(Argyrops spinifer)为外类群,采用Mega2.1软件中的“Neighbore-Joining‘’法得到唯一1个分子系统树,系统树各分支的置信度南“Bootstrap”1000循环检验。结果表明,6种笛鲷鱼类聚成明显的3个分支,第1个分支,包括勒氏笛鲷、斜带笛鲷和白星笛鲷;第2个分支,包括紫红笛鲷;第3个分支,包括红鳍笛鲷和千年笛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