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克氏螯虾原池繁育方式亟待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兴化市西郊镇克氏螯虾养殖业发展较快,一些养殖户收益颇丰。2008年他们又加大了资金投入,扩大了生产规模,企盼收益更多,但事与愿违,饲养的克氏螯虾病害严重,养成规格、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都不如往年,究其原因,与其所采用的克氏螯虾原池繁育方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淡水小龙虾,又称克氏原螯虾、克氏螯虾,其分散繁殖的习性制约了苗种的规模化生产。因此,未养过龙虾的养殖户可以自己动手在养殖池塘中繁殖虾苗。  相似文献   

3.
克氏原螯虾俗称淡水小龙虾,具有繁殖力强、适应性广、生长迅速、食性杂、抗病力强等特点。近年来,克氏原螯虾市场消费需求持续快速攀升,受环境恶化和滥渔酷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野生资源大幅衰减,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售价也水涨船高,在此情形下,各地人工养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但从总体上看养殖单产普遍不高,质量也不尽如人意,经济效益不佳。为探索克氏原螯虾养殖优质高产之路,2012年我们在本市凤凰镇夏市村实施了江苏省三项工程项目——池塘克氏原螯虾设施化养殖技术研究示范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克氏原螯虾形态与体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确定影响克氏原螯虾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以期为克氏原螯虾的亲本选育、形态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了350尾雌性克氏原螯虾和302尾雄性克氏原螯虾,分别测量其体重(Y)、全长(X1)、头胸甲长(X2)、头胸甲宽(X3)、腹节总长(X4)、第一腹节长(X5)和第一腹节宽(X6)。采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以体重为因变量形态性状为自变量,计算了雌雄克氏原螯虾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雌雄克氏原螯虾各性状间相关性皆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多元回归分析中,雌雄克氏原螯虾剔除了与体重性状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雌=-34.689+10.629X2+6.479X3+0.803X1,Y雄=-33.413+5.727X2+6.770X3+2.043X1+3.045X6 ;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头胸甲长在雌性克氏原螯虾中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全长和头胸甲宽,全长和头胸甲宽通过头胸甲长对体重的间接作用较大。在雄性中,也是头胸甲长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全长和头胸甲宽以及第一腹节宽,第一腹节宽通过头胸甲长、宽和全长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结论]以上结果可为克氏原螯虾的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克氏螯虾,又称淡水小龙虾、克氏原螯虾,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强,养殖中很少发生病害。但是,如果管理不好也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而发生病害。现将其疾病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通过综述克氏原螯虾的营养需求与主体饲料配方的研究进展,主要阐述饲料蛋白质水平和能蛋比对克氏原螯虾生长的影响,旨在为主体饲料配方的研发和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了解湖北省克氏原螯虾的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携带情况。[方法]2016年5月—2017年7月对湖北省几个养殖地区采集的741个克氏原螯虾样品进行了WSSV的PCR检测,并选取了49个PCR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湖北省潜江市、监利县等主要养殖区的克氏原螯虾和洪湖市新堤地区克氏原螯虾群体携带WSSV病毒的比率为65%以上;鄂州市、随州市以及洪湖市螺山镇养殖的克氏原螯虾群体携带WSSV病毒的比率为40%左右。测序结果发现,有部分样品中WSSV的保守序列发生碱基A/T的突变。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碱基A/T突变的WSSV与17个已公布的WSSV地区亚种的亲缘关系都比较远,而未发生A/T碱基突变的WSSV与澳大利亚株(MF161441)、孟加拉株(KJ719075)亲缘关系更近。[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克氏原螯虾WSSV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又称克氏螯虾、红色沼泽螯虾,原产北美洲,1918年由美国引进日本,1929年由日本引进我国,现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近年来,该虾市场一直火爆,价格攀升,供不应求,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克氏螯虾,学名克氏原螯虾,俗称淡水小龙虾。近年来,由于消费市场的推动,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方式主要是大水体放养增殖、池塘养殖和稻田综合  相似文献   

10.
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对系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分别选择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塘、水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方法检测土壤样品中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利用能力,研究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田和单纯水稻田中微生物代谢活性及代谢多样性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田土壤中氮、磷、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和微生物代谢活性均显著低于水稻田,“虾-稻”连作田和水稻田土壤微生物代谢多样性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冗余分析的结果表明,这种差异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2=0.814,P =0.001)。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能够产生显著影响。肥料使用量的降低、使用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其中有机质含量的降低是造成影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估微生物在感染了WSSV的克氏原鳌虾(Procambarus clarkii)死亡过程中的作用,对染毒鳌虾注射抗生素,并对鳌虾血淋巴中的细菌进行了数量比较以及种属鉴定。结果表明抗生素可以显著降低染毒鳌虾的死亡率但对WSSV的增殖没有显著影响。染毒鳌虾的血淋巴中微生物数量有明显增加。微生物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弗劳地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和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unii)等条件致病菌。研究结果表明鳌虾在感染了WSSV后血细胞的消失导致体内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大幅增加,从而加速了鳌虾的死亡速度。  相似文献   

12.
It is a burgeoning application field for the biotechnology that to apply the technique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breed seedling. The authors study the responses of Echinacea purpurea to different proportion plant growth hormone or auxin through adopting the culture tissue technique on the MS. The integrated seedling of Echinacea purpurea can be cultivated by callus, subculture, differentiation and rhizogenesis. The surviving rate of Echinacea purpurea seedling transplant are improved by appropriate sound stimulation appropriate. Study harvest offers the gist for the large-scale breeding seedling and the officinal resource exploitation of Echinacea purpurea in our country, and avoid some traditional handicap in breeding seedling of Echinacea purpurea, such as the difficult of seed collection, low burgeoning rate, and the disadvantage for large-scale propagation.  相似文献   

13.
辽东楤木的人工繁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国内外在辽东楤木的人工繁育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笔者通过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从辽东楤木的繁殖方式入手,归纳和总结了种子繁殖、根插繁殖和组织繁殖3 种主要方式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人工繁殖技术的最佳方案,并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1)人工繁殖技术参数优化,相应技术规程的制定;(2)培育辽东楤木无刺嫩芽新品种,解决多刺、易老、不易采收等问题,提高产量与品质;(3)建立无性快繁技术体系,加快新品种种苗繁殖速度,尽早实现新品种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4.
脊尾白虾生物学特性与人工繁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开展脊尾白虾全人工规模化育苗,发展脊尾白虾规模化生态养殖。本综述就就脊尾白虾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育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实现脊尾白虾规模化人工繁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苗期冷害是一种影响水稻群体建成和生长发育的延迟性冷害,最终导致水稻减产。筛选苗期耐冷性强的种质资源可以为水稻耐冷育种提供亲本资源。本研究采用3000份全球水稻核心种质资源中的1542份在人工气候箱进行苗期耐冷鉴定及评价,以存活率为评价指标。发现种质资源苗期耐冷性变异非常丰富,筛选出存活率80%以上的苗期耐冷资源材料73份,其中籼稻9份,温带粳稻47份,热带粳稻4份,粳稻混合型8份,籼粳中间型和香稻类型各1份,籼粳混合型3份,XI-B、XI-2和亚热带粳稻中未筛选到苗期耐冷材料。耐冷材料主要集中在温带粳稻中,但亦有部分籼稻材料表现出较强的耐冷性。多数苗期耐冷资源材料的综合农艺性状较差,结合株高、生育期性状等筛选出14份半矮秆和生育期适中的强耐冷性材料,可作为水稻苗期耐冷育种亲本应用。对利用种质资源开展苗期耐冷基因挖掘和选育全生育期耐冷品种进行了讨论。本研究初步阐明了水稻耐冷种质资源的分布,为水稻耐冷育种提供了优异的供体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6.
Slow growth is a bottleneck for the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bryophytes in landscaping.The article reviewed the progress of artificial breeding researches,summarized several effective means of collecting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cultivating and breeding,discussed the feasibility of specialized mosses garden,and proposed the approaches of scale breeding such as stereo-cultiv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cultivation media.  相似文献   

17.
西红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人工繁育西红花种球的途径,笔者综述了国内外30多年以来的西红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发现利用不同的外植体都有诱导形成小球茎或完整植株的报道,但是其诱导周期长、诱导率较低,未见进行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的报道。因此,今后应该着重于研究如何缩短诱导周期,提高诱导率、增殖率,加快大球茎培育进程,并进行花器官和子房的组织培养研究,提高柱头状物诱导率,加强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研究,推动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的规模开发。笔者就西红花组织培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与综述,并对西红花组培进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西红花种球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蓝莓人工杂交及幼苗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通过有性杂交、实生选种等方法对蓝莓进行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以获取蓝莓栽培品种杂交果实,提高蓝莓实生育苗效率,选取Chippewa、Bluecrop、Darrow、Northland、Duke和Powderblue 6种不同蓝莓栽培品种作为亲本,进行人工杂交授粉试验,并对杂交得到的种子进行幼苗培育。结果表明:低温干燥有利于蓝莓花粉的贮藏及活力保存;不同倍性蓝莓品种间存在杂交不亲和现象;杂交果实成熟后其横纵径和单果重存在差异;杂交授粉产生的种子出苗率为4%,使用赤霉素(GA3)能显著提高出苗率,并总结出蓝莓人工杂交与幼苗培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甘薯育苗生产与需求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仁崑  梅丽  王立征  张新 《作物杂志》2016,32(3):17-106
对从北京市密云、大兴、房山、延庆、顺义的16个乡镇随机抽取的116户甘薯种植户的薯苗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再选取密云、大兴、房山、延庆7个乡镇的41户甘薯育苗户进行育苗生产情况调研,结果发现:北京市甘薯育苗及生产存在甘薯种植面积零散、育苗质量参差不齐、种薯(苗)生产销售非专业化、脱毒种(苗)普及率低、甘薯贮藏损失率高等问题。建议:优化甘薯品种布局、创新甘薯脱毒技术,推广绿色环保高效育苗方式,打造京郊“籽种农业”,辐射京津冀地区,带动甘薯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少七叶一枝花野生资源的消耗,满足市场需求,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增加林农收入,保护生态环境,选择常绿林地(杉木林地)、阔叶林地(核桃林地)与灌木林地(金银花林地)3种类型的林地,采用湖南本地洪江八面山生产的七叶一枝花种子和根茎切块2种繁殖材料,开展了林下育苗和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选择繁殖材料时,应采用种子繁殖,可减少野生资源的消耗,大量提供种苗,有利于规模化种植;不同繁殖材料采用育苗移栽和直播直栽林下规模种植时,宜采用直播直栽,可节约生产成本,提早投产;3种不同类型林地种植时宜选择阔叶林地,符合七叶一枝花的生态习性和生长发育规律,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