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合强 《山东家禽》2012,(10):23-26
肉种鸡饲养成败的关键是体重和均匀度的控制,育雏育成期体重控制的好坏,决定了它们最终的生产性能。体重控制的目标是保持种鸡按照体重标准曲线生长,同时要有好的均匀度,通过控制料量使鸡只达到要求的目标体重。  相似文献   

2.
正在肉种鸡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其优秀的遗传潜力,获得最佳经济效益,除了要提供良好的鸡舍环境外,还要特别关注种鸡全程体重控制和均匀度的管理,本文从体重控制与饲料料量方面着手,对全程体重和均匀度进行控制。做好体重控制与料量工作的前提是准确记录和科学有效定期称重。准确记录工作:严格准确记  相似文献   

3.
蛋鸡养殖的关键在于体重的调控,蛋鸡体重调控的重点是控制饲养密度和注重饲料营养,生产指标是体重和均匀度。蛋鸡的体重调控主要有3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正蛋鸡育成期是指7~20周龄这一阶段,是鸡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其中心任务是培育出成活率高、均匀度好、开产体重和开产日龄均达标的健康鸡群。1体重和均匀度1.1在育成期控制体重和均匀度的必要性控制好体重和均匀度的前提是必须定期称重。体重:为了掌握雏鸡体重发育情况,必须坚持每周称重。用称得的体重计算出全群的平均体重。称重鸡只要达到足够数量(最好100只左右,至少50只)。  相似文献   

5.
1.控制体重 育成期的体重是其品质评价的最适指标,雏鸡开食后7~10日,随机选取100只鸡每天进行个体体重测定,若所测体重的平均值在标准体重的中间值和上限值之间,其后的产蛋水平良好;若测定的体重常常在标准体重以下时,则必须查明其原因并及时采取对策。相反,若所测体重常常在标准体重上限值时,就要通过限制饲料喂量等途径来维持与控制适宜体重。  相似文献   

6.
肉种鸡的初产体重直接影响成年母鸡生产性能的发挥,适宜的初产体重,可以提高产蛋率、孵化率,降低料蛋比、死淘率,延长种鸡的经济利用年限,提高经济效益。可见育雏、育成期体重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种鸡产蛋期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体重控制的目标是保持种鸡按照标准体重曲线生长。  相似文献   

7.
肉用种鸡育雏育成期体重控制与产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肉用种鸡育雏育成期体重控制与产蛋关系马叙宇(江苏省连云港市大地肉鸡总公司第二种鸡场222344)肉用种鸡生长速度很快,如不加强体重控制,八周龄时可长到种鸡20周龄时要求的体重(2.2kg)。种鸡在适宜的环境下体重达标,是提高种鸡生产性能的第一步。否则...  相似文献   

8.
一是控制体重过大。不少人认为种公兔体重是种用价值的标志,即体重越大越好。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种公兔的种用价值不仅在于外表,而重在  相似文献   

9.
1.控制种鸡体重不论是育成期还是产蛋期,将种公鸡和种母鸡的体重控制在标准体重范围内,非常重要。种公鸡体重过大,增加腿病和脚病发生机会,配种能力降低,失去种用价值。种母鸡体重过大,产蛋小,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耗料多,养鸡的经济效益降低。控制种公鸡和种母鸡体重的有  相似文献   

10.
曹进 《中国家禽》2004,26(13):31-31
培育高产后备母鸭的主要内容是进行体重控制,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重达标,二是全群体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