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蟹、虾、蛤混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忠民 《齐鲁渔业》2007,24(3):10-11
1993年,全国各地同时爆发了毁灭性对虾白斑杆状病毒疾病后,福建省连江县大官坂垦区1 066.7 hm2 (16000多亩)连片虾塘,在科技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相继构建了虾、蛎与鱼,虾、蟹与蛏、蚶,蟹、虾与蛤等多种混养、套养模式,引导广大虾农走上了一条投资风险小、产量高、效益好的路子。现就大官坂垦区梭子蟹、对虾与花蛤混养的经验和相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忠民 《河北渔业》2006,(7):17-18,23
1993年,全国各地同时爆发了毁灭性白斑杆状病毒疾病后,连江县大官坂垦区1066.67hm2连片虾塘,在科技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相继改建了虾、蛎与鱼,虾、蟹与蛏、蚶,蟹、虾与蛤等多种混养、套养模式,引导广大虾农走上了一条投资风险小、产量高、效益好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连江大官坂垦区3.5 hm2虾塘对虾、梭子蟹和贝类多茬生态混养技术。利用虾、蟹、贝和外源天然饵料及虾塘内的浮游生物组成食物链,进行生态养殖。生态混养过程基本未出现病害,不用抗生素,产品风味天然。虾蟹贝生态混养,不仅充分利用了水体空间,而且各养殖品种的代谢产物得到循环利用,从而改善了虾塘养殖的生态环境,是一种高效的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提高池塘综合经济效益,我们于2004年在大官坂垦区开展南美白对虾与大弹涂鱼混养的生产试验。一、试验地点周边环境及池塘改造连江县大官坂垦区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发以来,对虾是其主要养殖品种,垦区开发早,底质肥沃,多以软泥为主,适宜底栖硅藻繁殖;且海水比重平均较低  相似文献   

5.
海水池塘混养可以降低由于病害而绝产的风险。下面介绍虾、蟹、蛤混养四放六收技术,混养品种为菲律宾蛤仔、中国明对虾(黄海一号)、三疣梭子蟹和日本对虾。  相似文献   

6.
大官坂垦区虾池浮游植物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罗源湾大官坂垦区虾浮游植物的调查,初步了解是池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虾池中的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有31属50种;其次是甲藻,8属11种;还蓝藻、绿藻、裸藻、金藻等针对1993年大官坂垦区对虾大量死亡的现象,调查了养殖过程中浮游植物的群落演替和密度变化情况,为在养殖过程中维持水色及控制虾池生物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三年来连江大官坂垦区养殖对虾应急防病操作研究的结果,针对连江大官坂垦区对虾养殖的客观现状,阐述了养殖对虾的防病操作要点,以其供形成一套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防治养殖对虾毁灭性病毒病的生产技术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8.
卓勋良 《科学养鱼》2000,(10):18-19
江苏垦区承担的农业部 1998~ 1999年渔业丰收计划“鱼、虾、蟹、鳖高产高效混养配套技术”项目,经过两年的组织实施共推广鱼虾混养 5250亩、鱼蟹混养 20046亩、鱼鳖混养 6074亩,实现亩均产鱼 443.2公斤、虾 20.6公斤、蟹 29.3公斤、鳖 24.7公斤,亩效益 1949.8元。项目的实施不仅挖掘了水产养殖增产潜力,而且优化了养殖结构,使垦区渔业增产增效工作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加强组织和引导外,我们主要推广了以下九项实用综合配套技术,现介 绍如下:   一、池塘清整与消毒   淤泥有供肥、保肥、调节水质肥度的作…  相似文献   

9.
全国性流行的虾病,给年产1500多吨、福建省最大的连片对虾养殖基地——连江县大官坂垦区一万多亩虾池,带来极大损失。但虾农并没有因此望而却步,他们在县水产科技部门热心指导下,认真研究对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海水陆基实验围隔优化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菊花江蓠(Gracilaria lichevoides)的混养结构。实验设6个处理组,分别为蟹-虾(CS)、蟹-虾-贝(CSB)、蟹-虾-贝-藻(CSBJ1、CSBJ2和CSBJ3),以梭子蟹单养为对照(C),每个处理组设置了4个重复。结果表明,各处理组梭子蟹个体规格差异不显著(P0.05),产量以CSBJ2处理组最高;CSBJ1和CSBJ2组凡纳滨对虾的平均体重、特定生长率以及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凡纳滨对虾产量以CSBJ2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混养江蓠处理组菲律宾蛤仔成活率显著提高,但产量与其它处理差异不显著;养殖期间,CSBJ2处理组亚硝氮含量总体上显著低于其它处理(P0.05),混养江蓠各处理水体氨氮浓度养殖后期均显著降低(P0.05),而CSBJ1和CSBJ2组总氮和总磷浓度在中后期显著低于其它处理(P0.05)。本研究表明,虾蟹贝混养系统中搭配适宜密度的菊花江蓠,可以有效改善水质,减少水体中总氮、总磷浓度以及氨氮、亚硝氮等有害物质含量,提高梭子蟹和对虾的产量和成活率及菲律宾蛤仔的成活率。在本研究条件下,虾、蟹、贝和江蓠混养的最佳配比为三疣梭子蟹6ind/m2,凡纳滨对虾45ind/m2,菲律宾蛤仔30ind/m2和菊花江蓠0.36kg/m2。  相似文献   

11.
研究报告·REPORTS·西施舌(Celon:actra antiguata Spengler)诱导产卵的初步研究一种杆状病毒及其与细菌对二种养殖对虾的致病性热带酸性池塘养虾控制pH值剧降措施的研究连江大官坂垦区养殖对虾的防病操作研究中华绒鳌蟹(Erioche扮Sinellsi:H)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斑节对虾精养模式养殖试验报告虾蟹混养生态环境初步观察研究重金属混合液对罗非鱼嗅觉的毒性虾池水质和底质的调查研究闽南、台湾浅滩渔场条尾鲜鲤(uPenen,beoasi)的渔业生物学锯缘青蟹S卿zze:errata(Forskal)的育肥研究泉州湾渔业水域海水重金属的分布特征1一l1一5l一111…  相似文献   

12.
1985年以来,连江县在福建省科委下达的“福建省浅海滩涂综合开发试点一项目及国家科委农村开发中心下达的“罗源湾大官坂濂沃垦区鱼虾贝综合开发”项目带动下,在湾内水域、大官坂垦区积水区、虾池等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研究,并已取得明显的“三大效益”,现将初步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了望塔     
●福建省科委建立虾病测报防治中心由福建省科委投资20万元,在该省最大连片万亩(1.5万亩)对虾养殖基地—连江县大官坂垦区,建立全省第一家虾病测报防治有偿服务中心。该项目是福建省科  相似文献   

14.
谢章源 《水产养殖》2012,33(9):33-34
南美白对虾、梭子蟹、菲律宾蛤仔都是市场上十分畅销的养殖产品.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晋江市金井水产养殖场根据当地资源状况和池塘条件,开展虾、蟹、蛤池塘生态混养,合理利用品种间的不同特性,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池塘生态环境,不仅可以节省饲料成本、提高成活率,还可以减少池塘污染、提升产品质量,此技术成为当地主推养殖模式.现将其养殖技术要点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93年我国海水养殖虾类遭受白斑病毒病危害以来,海水虾类养殖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一般虾农抗风险能力差,不贸然在天然海水池塘中单养虾类,而是多品种混养,大大降低了由于病害而绝产的风险。下面介绍虾、蟹、贝混养,四放五收。这种方法混养的品种为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和菲律宾蛤仔。  相似文献   

16.
梭子蟹与脊尾白虾、贝类生态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混养是一种模仿生物原始生态系统的科学的水产养殖模式。在同一海水池塘中养殖蟹、虾与贝类,可以充分利用养殖水域空间与池塘滩面,实现水中有虾、水底有蟹与泥中有贝类的全方位、立体化养殖模式。浙江省象山县高塘岛乡共有350hmz海水池塘采用蟹虾贝混养技术,平均每667m^2产缢蛏200kg、脊尾白虾15-20kg、梭子蟹60-75kg,每667m^2。产值8000~11000元、利润4500~5500元,创建了一套经济效益较为稳定的生态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7.
菱湖区淡水甲壳类养殖主要品种是青虾和河蟹,养殖模式是池塘主养青虾和虾、蟹混养两种。为了摸清菱湖区 1998年全区虾、蟹养殖情况,提高虾、蟹养殖水平,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成熟的养殖模式,于 1999年 2~ 3月进行虾、蟹养殖现状的调查,调查了新溪、千金、菱湖、下昂、和孚等重点产区养殖户 20户,池塘 122只, 513.64亩,其中池塘主养青虾面积 302亩,池塘虾、蟹混养面积 211.64亩。   一、池塘主养青虾和池塘虾、蟹混养调查结果对比   虾、蟹混养亩收益比主养青虾增收 1363.76元,增幅 66.8%。虾、蟹混养模式更具有实用性和先进…  相似文献   

18.
青蟹的池塘混养,指在养殖青蟹的池塘内,同时养殖其他经济生物品种,形成互为有利的多元化养殖生态结构,有蟹鱼混养、蟹虾混养、蟹贝混养、蟹藻混养等形式,  相似文献   

19.
蟹虾混养技术初探曹福根(江苏姜堰市水产技术指导站225500)近年来,我市一些养蟹户反映效益欠佳,少数出现亏本。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我币池塘养蟹中,凡蟹虾混养适当的单位和个人,都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益。现就我市俞垛乡耿庄村1994年蟹虾混养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余秀英 《齐鲁渔业》2006,23(9):28-28
布氏鲳骖(Trarchinotus blorhii)又名蛳鼻鲳骖、金鲳,属鲈形目、鲈亚目、够科、鲳骖属?布氏鲳鸥具有肉质细嫩、细刺少、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等特点,是一种易于圈养、经济效益很高的养殖晶种,为丰富福州市海水养殖鱼类品种并提高池塘综合经济效益,2001~2004年我们在福建省连江县大官坂垦区开展蟹池内网箱套养布氏鲳终的试验生产,现将其技术要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