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南稻麦二熟区秸秆全量机械还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田间试验和生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总结了稻麦二熟区秸秆全量机械还田的农机农艺配套技术,为稻麦秸秆的农业利用和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小麦留高茬还田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多年多点小麦留高茬还田对土壤培肥、水稻增产的机理和效果。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地区稻麦轮作土壤养分对秸秆还田响应-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旨在明确稻麦轮作下秸秆还田对土壤基础养分的影响。以稻麦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土壤基础养分对秸秆还田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短期内(<2年)秸秆还田能够显著提升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其中活性有机碳对秸秆还田的响应程度要高于总有机碳。低秸秆还田量(RS <3750 kg hm^-2和WS <3000 kg hm^-2)对土壤基础养分的提升效果不显著,而全量秸秆还田(RS 3000~6000 kg hm^-2和WS 3750~7000 kg hm^-2)能够显著提升土壤速效磷、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对于不同耕作措施而言,旋耕或翻耕措施均可以显著提升土壤有机碳的含量;此外,旋耕显著提高全氮和活性有机碳的含量,翻耕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稻麦轮作下秸秆全量还田配合旋耕或者翻耕措施能够增加土壤基础养分含量,达到土壤地力培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5.
我国秸秆资源养分还田利用潜力及技术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秸秆资源量丰富,且含有大量的养分,将这些养分还田利用,不但可以减少化肥的投入,还可以避免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通过资料收集和数据统计,对我国的秸秆资源状况、空间分布、养分利用潜力及养分还田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7年我国秸秆资源量约为8.55亿t,秸秆全量还田养分输入量分别为758.66万t(N)、238.84万t(P_2O_5)、1 316.36万t(K_2O),分别可替代当年约34.15%的氮肥、29.95%的磷肥、212.40%的钾肥。根据当年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和养分还田率,还田的养分可替代约19.38%的氮肥、23.28%的磷肥、166.81%的钾肥。相比秸秆全量还田,实际还田养分的可替代化肥率还有较大的提升潜力。此外,秸秆中还含有34 238.94万t的有机碳(未包括棉花秸秆),按30%的转化率计算,将有超过10 000万t的有机碳进入土壤。选取我国秸秆养分量最高的3个区域,对其秸秆养分还田技术进行分析,并提出在东北地区应以秸秆粉碎翻耕或旋耕还田为主,定期进行深翻作业;黄淮海地区应以小麦秸秆粉碎后覆盖以及玉米秸秆粉碎后旋耕或深耕还田为主,增加耕翻深度,及时将秸秆还田,定期进行深翻或深松作业;长江中下游地区应以秸秆粉碎旋耕混埋还田技术为主,严格控制机械切碎长度和旋耕深度。此外,在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应将过腹还田与堆沤还田作为机械化直接还田的重要补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应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四年田间试验研究,探讨了在砂质低肥土壤采用秸秆还田和过腹还田施肥技术;同时,进一步研究了秸秆还田和过腹还田对于冬小麦、夏玉米、花生生长和增产效果以及对土壤肥力、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为使作物在砂质低肥田上获得节水高产稳产,逐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施有机肥加适量化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玉米秸秆还田时间和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颜丽  宋杨  贺靖  陈盈  张昀  鲍艳宇  关连珠 《土壤通报》2004,35(2):143-148
采用微区和田间两种长期定位试验(12年),探讨了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时间和还田方式对土壤的培肥作用和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的还田时间以秋天直接还田并配以适量的微生物快腐剂为好,春天施用腐熟的玉米秸秆不但费工费力,而且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没有明显的提高作用;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不明显,因此生产上应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确定适合的还田方式。  相似文献   

8.
水田稻草还田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民环保意思的增强和国家在农作物秸秆还田方面政策和财力的倾斜,玉米等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已成为新乡市农民的首选。该市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已经8年了,现在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面积已达到99%,积累了一整套玉米秸秆还田地块小麦高产经验.该市小麦单产和总产连续8年增产.2011年每公顷小麦产量超过7500kg。  相似文献   

10.
15N-labelled green manure was used to feed pigs.Its nitrogen recovery by pig body,feces and uring was 23.5%,23.8%and 28.8% respectively,totalling 76.1%.Feces and green manure coordinated respectively with equal amount of CO(NH2)2-N as well as urine alone were applied as basic fertilizer in microplot experiments,The 15N recovery from feces and urine was equivalent to 2.51%and 4.82%by rice grain,and 0.98% and 1.94% by straw respectively,and soil residual ^15N from them took 13.3% and 4.90% of the ^15N in green manure,After feeding pigs with green manure and returning their feces and uringe into soil,the ^15N recovery by pig body and rice grain was 30.8%,and that by pig body,and rice plant as well as soil residual took 52.7% of the 15N in feed.^15N loss was 23.9% in pig feeding and 23.4% in rice planting.When green manure was incorporated directly into soil,its 15N recovery by grain was 26.65%,that by rice plant plus soil residual was 65.2%,and the loss was 34.8%.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旱三熟地区的玉米秸秆堆(沤)还田技术。既解决了因秸是抛撇带来的农田环境污染问题,又能充分利用生物资源,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13.
等养分条件下稻草还田替代双季早稻氮钾肥比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研究等量氮磷钾养分投入条件下,长期稻草原位全量还田配施化肥对双季早稻氮 (N)、磷 (P)、钾 (K) 养分吸收累积、转运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为南方稻区稻草资源有效利用,维持并提高土壤肥力及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西温圳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陆两优 996 为供试材料,在不施化肥和施用化肥基础上设稻草还田、稻草烧灰还田和稻草不还田共 6 个处理,除空白对照外,所有处理养分投入量相等。于 2015 年在早稻移栽期、分蘖期、幼穗分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取地上部植株样,分析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 N、P、K 含量和累积量以及转运比例,并计算 N、P、K 养分利用效率。【结果】稻草还田提高了水稻产量,施肥条件下稻草还田处理比稻草烧灰还田和稻草不还田处理平均增产 2.9%~ 6.4%,比不施肥区产量增幅高达 23.8%~ 26.0%,且差异达显著水平。无论是施肥区处理,还是无肥区处理,与稻草烧灰还田和稻草不还田处理相比,稻草还田植株中 K 含量及 N、P、K 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均较高,而 N、P 含量在生育后期较高,N、P、K 积累量以施肥区处理大于相应的无肥区处理;稻草还田提高水稻 N、P、K 养分农学效率、回收率和养分偏生产力,且 N、K 差异达显著水平,同时显著增加 K 的收获指数;稻草还田还提高了抽穗至成熟期茎鞘中 N、P、K 的转运量、转运率及转移养分对籽粒的贡献率,而叶片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稻草还田配施化肥能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还可以调节 N、P、K 养分的积累和转运,提高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本试验条件下,稻草还田可替代化肥氮肥 (N) 29.5%、磷肥 (P2O5) 4.0% 和钾肥 (K2O) 50.0%。综合考虑,稻草还田相比稻草烧灰还田而言是南方稻区土壤养分管理实现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87,自引:2,他引:187  
以山东省齐河县低肥力潮土为供试土壤 ,15年盆栽土培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长期秸秆还田并配施适量的化肥 ,是培肥地力 ,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在秸秆还田量分别为 2 2 5 0、45 0 0、675 0kghm- 2 范围内 ,土壤有机质积累量 ,速效氮磷钾的生物有效性 ,脲酶活性强度等指标与秸秆还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并与气候、作物生长季节、土壤质地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秸秆还田是促进农业可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秸秆富含多种有机成分和氮、磷、钾、微量元素,是一种数量大、分布广、肥效好的有机肥料,针对当前农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动用成功的秸秆还田模式和经验,大力推广秸秆还田,能够有效地利用生物资源,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善生态环境、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规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介绍了我国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中游区,江苏水旱轮作区和浙江三熟制地区的秸秆还田技术规程。内容包括适宜的秸秆数量、土壤水分、翻压深度、粉碎程度、翻压覆盖时间,施氮量和还田周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秸秆趋势还田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9.
盐渍土麦秸还田效应研究初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田间试验,微区试验,说明盐渍土麦秸还田方式盖田为好。麦秸盖田提高了土壤保水能力,谈化土壤溶液,加强土壤自身调控水盐能力,在旱季麦秸还田各处理土壤溶液浓度20g/L而对照土壤溶液浓度维30g/L.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