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道葡萄糖转运载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葡萄糖是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对机体代谢与内环境稳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葡萄糖的吸收主要通过位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两类葡萄糖转运载体家族来完成。Na+与SGLTs的结合促使载体与葡萄糖的结合,葡萄糖顺着Na+的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当细胞内葡萄糖浓度升高后,葡萄糖顺着浓度差通过肠黏膜上皮细胞基底膜GLUT2经易化扩散转运进入血液。本文综述了肠道不同葡萄糖转运载体家族的成员和分类,介绍了其结构特征、功能特性及其组织分布;并详细阐述了肠道葡萄糖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营养性碳水化合物被非反刍动物摄入后,在消化道内逐渐降解成葡萄糖等单糖以及少量的双糖.小部分葡萄糖在门静脉回流组织(PDV)中进行供能代谢,大部分被小肠绒毛吸收而进入门静脉.葡萄糖吸收是由小肠黏膜上的Na+依赖型葡萄糖协同转运1(SGLT1)、Na+/K+ATP酶、葡萄糖转运子2(GLUT2)以及与吸收有关的调控因子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3.
大豆抗原蛋白对小鼠肠上皮细胞吸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中所含的大豆球蛋白和β-伴球蛋白会导致幼龄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功能发生下降,进而出现腹泻等症状。试验以自备分离纯化大豆球蛋白和β-伴球蛋白作为试验材料,以原代培养小鼠肠上皮细胞作为试验模型,研究了0、1、5和10mg/mL纯化大豆球蛋白和β-伴球蛋白对小鼠肠上皮细胞Na+-K+-ATP酶及小肽转运蛋白1(PEPT1)和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DMT1)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球蛋白和β-伴球蛋白能增强小鼠肠上皮细胞Na+-K+-ATP酶活性,降低PEPT1和DMTl基因的表达量,而且β-伴球蛋白的作用明显大于大豆球蛋白。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比例玉屏风多糖对草鱼肠黏膜形态结构及主要免疫与吸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择750尾平均体重为(74.50±2.50)g的健康草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对照组(Ⅰ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Ⅱ~Ⅴ组)投喂在基础饲料基础上分别添加0.8、1.2、1.6、2.0 g/kg玉屏风多糖的试验饲料。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14天时,Ⅴ组的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而绒腺比则显著提高(P0.05)。2)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7天时,Ⅲ和Ⅳ组头肾中白介素-2(IL-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Ⅱ、Ⅲ、Ⅳ和Ⅴ组头肾中干扰素γ(IFN-γ)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Ⅲ、Ⅳ和Ⅴ组肠道中钠葡萄糖转运蛋白1(SG L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3)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14天时,Ⅳ和Ⅴ组头肾中IL-2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Ⅱ、Ⅲ、Ⅳ和Ⅴ组头肾中IFN-γ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Ⅲ、Ⅳ和Ⅴ组肠道中SG LT-1和G LUT-2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4)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21天时,Ⅳ组头肾中IL-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Ⅱ、Ⅲ、Ⅳ和Ⅴ组头肾中IFN-γ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Ⅱ、Ⅲ、Ⅳ和Ⅴ组肠道中SG LT-1和G LUT-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5)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28天时,Ⅳ和Ⅴ组头肾中IL-2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Ⅲ、Ⅳ和Ⅴ组头肾中IFN-γ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Ⅱ、Ⅲ、Ⅳ和Ⅴ组肠道中SGLT-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综上所述,在草鱼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玉屏风多糖能够改善肠黏膜形态结构,促进肠道中SGLT-1和GLUT-2基因的表达,调控头肾中IL-2和IFN-γ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肠道吸收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节约饲养成本出发,草鱼饲料中玉屏风多糖最适添加量为1.6 g/kg。  相似文献   

5.
赵小刚  安娟 《饲料工业》2005,26(14):44-47
存在于肠道、肾近端小管的葡萄糖转运载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和重吸收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其中肠道葡萄糖主要是通过位于肠细胞膜上Na —依赖性葡萄糖转运载体(SGLT1)进行主动转运的。从十二指肠到回肠的肠轴上分布有不同的SGLT亚型,这些转运载体对葡萄糖和半乳糖的转运能力与它们的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噻拉嗪对山羊不同脑区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噻拉嗪麻醉山羊的中枢作用机制。试验将25只山羊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诱导组、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共5组。对照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10 m L,试验组肌肉注射噻拉嗪12.8 mg/kg体重。10 min后、山羊倒地、翻正反射消失后、翻正反射恢复后和翻正反射恢复后6 h断头取脑组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山羊各脑区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结果大脑皮质、丘脑的Na+-K+-ATP酶活性分别较对照组降低30.1%和21.9%(P<0.01);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小脑和脑干内Ca2+-Mg2+-ATP酶活性分别较对照组降低36.5%、38.6%、35.1%、36.9%和37.9%(P<0.01)。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两种ATP酶活性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噻拉嗪通过大脑皮质和丘脑Na+-K+-ATP酶及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小脑和脑干内Ca2+-Mg2+-ATP酶活性作用的改变起麻醉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研究妊娠后期营养限制对母羊胃肠道葡萄糖转运载体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20只同期受孕的湘东黑山羊,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自由采食)和限饲组(40%采食量限制),每组10只。预试期15 d(妊娠81~95 d),正试期39 d(妊娠96~135 d)。正试期结束后,屠宰并采取瘤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以及盲肠的黏膜样品,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Na+-葡萄糖共转运载体1(SGLT1)、Na+-葡萄糖共转运载体3(SGLT3)、易化葡萄糖转运载体2(GLUT2)和易化葡萄糖转运载体5(GLUT5)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限饲组与对照组相比,SGLT1基因表达量在瘤胃显著降低(P0.05),在空肠和回肠中有降低趋势(0.05≤P0.10);GLUT5基因表达量在盲肠显著降低(P0.05);而其他葡萄糖转运载体基因胃肠道表达量在限饲组和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母羊妊娠后期营养限制对胃肠道中葡萄糖转运载体基因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引起母羊机体内葡萄糖转运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主要的乳源活性肽β-酪啡肽(β-casomorphins,β-CMs)对大鼠小肠葡萄糖吸收及血糖浓度的影响,本试验从体外和体内2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体外试验利用翻转的离体小肠囊研究了浓度为0(对照组)、7.5×10-5(高剂量组)、7.5×10-6(中剂量组)、7.5×10-7mol/L(低剂量组)的β-CM7和β-CM5对离体小肠囊葡萄糖吸收的影响,同时选用阿片特异性阻断剂纳洛酮与β-CM7按物质的量比2:1混合,探讨影响葡萄糖吸收的阿片机制.体内试验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β-CM7组(灌胃7.5×10-6mol/L β-CM7)和β-CM5组(灌胃7.5×10-6mol/L β-CM5).连续灌胃30 d后,断颈处死,取血液、肝脏及肌肉,检测血清中葡萄糖和胰岛素含量以及体内肝糖原、肌糖原含量.体外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β-CM7和β-CM5(7.5×10-7~7.5×10-5)均能抑制离体小肠囊对葡萄糖的吸收,抑制作用的大小与浓度有关;加入纳洛酮阻断剂后没有逆转β-CM7对小肠囊葡萄糖吸收的抑制效用.体内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后期β-CM7组和β-CM5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和肌糖原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胰岛素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β-CM5组的肝糖原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以上结果提示,β-CM7和β-CM5具有辅助降血糖作用,其降糖机制可能与肌糖原的消耗和非阿片途径抑制小肠葡萄糖的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不同浓度氯胺酮对大鼠海马神经元ATP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氯胺酮的中枢麻醉机制。体外培养怀孕16~18 d的胎鼠神经细胞,至第8天直接给予3种不同浓度的氯胺酮,使用超微量ATP酶测定试剂盒,检测胎鼠海马中ATP酶的活力。结果显示,海马中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并且这种抑制作用的程度具有剂量依赖的趋势。据此推测氯胺酮的麻醉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中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与中性氨基酸转运载体B~0AT1和葡萄糖转运载体SGLT-1、GLUT-2在不同日龄仔猪肠道中的分布表达,探讨其相互关系。以断奶仔猪为研究对象,分别取21、35日龄仔猪空肠中段组织,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RT-qPCR、HPLC等方法,明确ACE2在仔猪空肠中的分布表达,以及B~0AT1及SGLT-1和GLUT-2的mRNA在不同日龄仔猪空肠组织中表达,并通过检测血浆中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CE2主要分布在小肠皱襞和绒毛处,空肠上皮细胞的刷状缘、浆膜层和肌层均有ACE2的显著表达;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ACE2与B~0AT1、SGLT-1的mRNA表达量及血液中性氨基酸的含量均随之上升,GLUT-2的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果提示,仔猪空肠中有ACE2存在,且ACE2与肠道氨基酸等物质的转运有关,这为挖掘ACE2的新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动物试验观察内毒素对肉鸡肠黏膜Na+-K+-ATPase活性影响及氨基胍的保护作用.30日龄黄羽肉鸡90只,随机分成内毒素处理组(LPS组,5mg/kg)、氨基胍治疗组(AG+ LPS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分别在处理后1、3、5、7和9h时间点杀鸡取样.取肠黏膜匀浆,提取线粒体.检测肠黏膜线粒体Na+-K+-ATPase活性.LPS在3、5h时,显著增加了肉鸡肠黏膜线粒体Na+-K+-ATPase活力(P<0.05),而在7、9h时,肠黏膜线粒体Na上-K+-ATPase活力却降至正常(P>0.05).AG除了在5h时显著降低了肉鸡肠黏膜Na+-K+-ATPase活力外(P<0.05),其余时间点均显著增加了肉鸡肠黏膜线粒体Na+-K+-ATPase活力(P<0.05).由此推论:LPS诱导了线粒体的损伤,引起线粒体内Na+-K+-ATPase活性紊乱,能量代谢障碍,组织机能发生改变;AG对LPS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Na~+依赖性中性氨基酸转运载体2(SNAT2)介导多胺及其前体物质对仔猪肠黏膜营养感应信号的调控作用。试验选取32头哺乳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头猪,自出生当日开始,每日2次分别灌服生理盐水(对照组)、腐胺(5 mg/kg BW)、脯氨酸(25 mg/kg BW)和N-氨甲酰谷氨酸(NCG,8 mg/kg BW)。14日龄断奶,断奶第3天采血后屠宰,采集空肠和回肠样品。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灌服腐胺、脯氨酸和NCG显著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灌服腐胺和NCG显著提高空肠和回肠黏膜SNAT2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灌服脯氨酸和NCG显著提高了空肠黏膜氨基酸转运感应相关基因[质子耦合氨基酸转运蛋白1(PAT1)、钙感应受体(CasR)、磷脂酶Cβ2(PLCβ2)和味觉受体1家族成员3(T1R3)]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NCG还显著上调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4K3)和mTOR]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灌服NCG显著提高了血清中胆囊收缩素(CCK)含量(P0.05)及空肠黏膜CCK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NCG可通过上调仔猪肠道氨基酸转运载体相关基因的表达,调节氨基酸感应途径信号分子的释放和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乳化异氟醚对大鼠中枢突触体ATP酶活性的影响,选用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麻醉组和麻醉恢复组,经乳化异氟醚尾静脉注射对大鼠进行麻醉,采用比色法检测各脑区的突触体ATP酶活性。结果显示:大鼠注射乳化异氟醚后大脑皮层、海马和丘脑Na+-K+-ATP酶和Ca2+-ATP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大脑皮质和海马Mg2+-ATP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提示:乳化异氟醚能够抑制大脑皮层、海马和丘脑内Na+-K+-ATP酶和Ca2+-ATP酶的生成,抑制大脑皮质和海马内Mg2+-ATP酶的生成,推测中枢突触体ATP酶是乳化异氟醚产生麻醉效应的主要靶位。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仔猪断奶后小肠黏膜钠葡萄糖转运蛋白1(SGLTl)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规律及谷氨酰胺是否对SGLTl和GLUT2 mRNA的表达产生影响.选择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仔猪69头,断奶当天屠宰3头猪,其余66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1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家兔小肠不同区段营养物质转运载体相关基因的分布规律。本研究选取11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白色獭兔10只,屠宰后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样品,采用real-time PCR研究家兔不同肠段小肽转运载体Pep T1,氨基酸转运载体CAT1、B~0AT、EAAT3、rBAT,葡萄糖转运载体SGLT1、GLUT2、GLUT5,以及脂肪酸转运载体FATP4的mRNA表达丰度。结果显示,小肽转运载体Pep T1 mRNA在十二指肠表达量最高,空肠略低;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CAT1、兼性氨基酸转运载体rBAT和中性氨基酸转运载体B~0AT mRNA的表达量均在回肠最高,空肠次之;酸性氨基酸转运载体EAAT3 mRNA的表达量在空肠和回肠均较高;葡萄糖转运载体SGLT1和GLUT5 mRNA的表达量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均较高;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2和脂肪酸转运载体FATP4 mRNA的表达量则是空肠最高,十二指肠次之。结果表明,家兔肠道转运吸收小肽、葡萄糖和脂肪酸的主要部位是小肠前半段,转运吸收氨基酸的主要部位是小肠后半段。  相似文献   

16.
营养性碳水化合物被非反刍动物摄入后,在消化道内逐渐降解成葡萄糖等单糖以及少量的双糖。小部分葡萄糖在门静脉回流组织(PDV)中进行供能代谢,大部分被小肠绒毛吸收而进入门静脉。葡萄糖吸收是由小肠黏膜上的Na^ 依赖型葡萄糖协同转运1(SGLT1)、Na /K ATP酶、葡萄糖转运子2(GLUT2)以及与吸收有关的调控因子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17.
科技前沿     
断奶仔猪小肠钠葡萄糖转运蛋白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mRNA表达变化及饲粮添加谷氨酰胺对其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仔猪断奶后小肠黏膜钠葡萄糖转运蛋白l(SGLTl)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丁酸钠对肠道寡肽转运载体(PepT1)及钠氢交换载体(NHE2、NHE3)mRNA表达丰度的调控,取刚出生未吮乳的仔猪小肠黏膜组织,建立猪小肠上皮细胞(IEC)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分别用0,2,4,8 mmol/L的丁酸钠处理体外培养的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96 h后,提取细胞总RNA,以18S rRNA为内标基因,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SYBR GreenⅠ试剂盒)检测PepT1、NHE2及NHE3 mRNA在不同浓度丁酸钠处理细胞中的表达丰度。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用丁酸钠处理96 h后,PepT1和NHE2 mRNA的表达丰度均显著增加(P0.05),且呈现剂量依赖效应;NHE3 mRNA表达丰度的剂量效应不明显,只有在高浓度丁酸钠(8 mmol/L)组时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2(Glucagon-like peptide-2,GLP-2)对28日龄断奶仔猪的肠黏膜上皮细胞(IEC)损伤后增殖、代谢、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理.试验首先采用单因子设计,分别用1.2和2.4 mg·mL-1的β-伴球蛋白对原代培养的断奶仔猪肠上皮细胞进行攻毒,通过测定细胞增殖、代谢及凋亡的变化而建立细胞损伤模型;然后再采用2×3因子设计,考察添加不同浓度的GLP-2(1×10-9、1×10-8、1×10-7 mol·L-1)对致敏的肠上皮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β-伴球蛋白攻毒,细胞MTT OD值显著降低(P<0.05),细胞蛋白质沉积量和细胞总蛋白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胞外LDH活力极显著增加(P<0.01),Na+-K+-ATP酶活力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降低,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酶活力极显著(P<0.01)升高;使用β-伴球蛋白攻毒的同时添加不同浓度的GLP-2,细胞MTT OD值、细胞蛋白质沉积量、细胞总蛋白含量和Na+-K+-ATP酶活力均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升高,且随着GLP-2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而胞外LDH活力则随着GLP-2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P<0.05或P<0.01),caspase-3酶活力极显著(P<0.01)降低.提示β-伴球蛋白对断奶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完整性有不利影响,而GLP-2能够减轻或者避免β-伴球蛋白对断奶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的不利影响,这种效应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Na+-K+-ATP酶、caspase-3等的活力变化并影响细胞代谢而实现.  相似文献   

20.
肠道葡萄糖吸收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道葡萄糖是经过肠粘膜上皮细胞上的Na+-依赖葡萄糖同向转移器 ( SGLI1)而吸收的。借助于基底膜上 Na+/K+ATP酶维持的电化学梯度驱动 ,胃肠道将消耗整个能量的 2 0 % ,其中的大多数是由于 Na+/K+酶作用的结果。肠道葡萄糖的主动转运受大量胃肠肽的调节 ,如表皮生长因子 ( EGF)和肽 YY( PYY)。 EGF和 PYY可将肠道葡萄糖吸收提高 2 0 0 %~ 30 0 % ,值得一提的是肠道组织功能的能耗的改变与转运的葡萄糖量相关 ,这个值定义为“葡萄糖吸收的表观能效率( APEE)”,用于评价各种生理和营养状态下葡萄糖和其它营养物质的能耗值。很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