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土种藏系羊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类、鸟类、哺乳动物,它可引起不同种动物的多症候群疾病,藏羊感染后临床上以发热、流产和其他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也可引起肺炎、多发性关节炎、脑脊髓炎和腹泻等病症,该病又叫母羊地方性流产、母羊衣原体流产.为查清天峻县土种藏羊中该病的感染情况,根据本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安排,我们于2009年4~7月应用衣原体病IHA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天峻县土种藏系羊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羊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类、鸟类、哺乳动物,可引起不同种动物的多征候群疾病。藏羊感染后临床上以发热、流产和其他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也可引起肺炎、多发性关节炎、脑脊髓炎和腹泻等病症,该病又叫母羊地方性流产、母羊衣原体流产。为查清天峻县土种藏羊中该病的感染情况,本文应用IHA进行衣原体病血清学调  相似文献   

3.
对流产牦牛、藏羊血清进行布病、衣原体、弓形虫检测,牦牛布病阳性率达到52.63%,衣原体48.38%,混合感染率达到30.26%,弓形虫为零;藏羊衣原体阳性率67.98%,其它均为零。结果显示,牦牛流产由布病和衣原体引起,藏羊主要由衣原体引起,但不排除还有其他原因,建议加大衣原体病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4.
流产衣原体(Chlamydia abortus)属于衣原体科(Chlamydiaceae)、衣原体属(Chlamydia),系一类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原核型微生物。流产衣原体导致羊的流产、死胎,严重威胁养羊业。流产衣原体不仅可以感染羊,还可以感染怀孕妇女。在病原的诊断方面,分子生物学技术因其快速与相对灵敏性的优点得到快速发展,然而细胞分离培养仍然是鉴定流产衣原体的"金标准"。在防治方面,疫苗免疫是预防流产衣原体的理想措施,在我国流产衣原体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并可以为羊提供有效地免疫保护。疫苗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可以为羊群提供很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正>羊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C.psittaci)和反刍动物衣原体(C.p ecorum)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鹦鹉热衣原体临床上以发热、流产和产弱羔为特征,而反刍动物衣原体常引起羊多发性关节炎、结膜炎和肠炎,是危害羊的主要疾病。临床上该菌分离培养较困难,为了解衣原体对羊感染和危害情况,收集当地羊场羊群517份羊血液样品,姬姆萨氏  相似文献   

6.
<正>羊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亚急性传染性疾病。根据临床症状羊衣原体病可分为流产型、关节炎型及结膜炎型等3种类型[1]。其病原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类不同于细菌和病毒的独特微生物,可感染山羊、绵羊、牛、猪等多种动物,人也可感染发病,因此羊衣原体病对公共卫生也有严重的威胁。随着牛羊养殖的迅速发展,羊衣原体病发病率日益升高,感染羊长期带毒,且无明显症状,对畜牧业形成了重大威胁,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  相似文献   

7.
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布鲁氏杆菌病和衣原体病是造成海晏县放牧牛羊流产的主要原因。流产率和阳性率在2011-2014年达到了最高水平。对布病阳性牛羊进行淘汰扑杀处理,藏羊血清阳性率降为零,但牦牛仍然徘徊在5%左右。目前海晏县藏羊流产主要由衣原体引起,牦牛为2种病原单独或混合感染引起。建议对牦牛进行布病、衣原体2种疫苗注射,藏羊进行衣原体疫苗注射;要求对布病血清阳性牦牛淘汰扑杀适当给予补偿,供种场牛羊进行衣原体病检测,阳性种畜淘汰处理,不得供种销售。  相似文献   

8.
1 羊的地方性流产病(即羊流产衣原体病)衣原体病不论山羊、绵羊还是其他动物(包括人)均可感染,特别是绒山羊感染率最高.当怀孕的羊感染衣原体病后,衣原体在胎衣特别是绒毛叶生长繁殖,引起患部发炎,导致胎羔早期产出.种公羊感染后因精液带衣原体,借配种机会易传染给母羊.衣原体是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一种微生物,其形状为球形.  相似文献   

9.
旨在揭示青海藏羊群体中绵羊多胎主效基因FecB的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为藏羊高繁性状的选育提供参考。以157只青海藏系绵羊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藏羊群体中FecB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对FecB基因与产羔数的关系展开相关性分析。结果:藏羊中存在BB、B+和++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13、0.299和0.688。期望杂合度(Ho)与观测杂合度(He)分别为0.299和0.27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35,处于低度多态(PIC<0.25)。卡方检验结果说明藏羊群体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藏羊不同基因型个体产羔数比较结果为:BB>B+>++,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BB基因型产羔数显著高于B+与++基因型,B+与++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FecB基因对藏系绵羊产羔数存在一定影响,提示FecB可作为青海藏羊多胎性状的分子标记,且存在巨大的选择潜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门源县青石嘴镇草原上放牧的100只藏系羊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等条件下感染肝片吸虫病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查。结果表明,在潮湿牧地和沼泽地带放牧的藏系羊感染率为85.0%,特别是幼龄藏系羊感染严重。  相似文献   

11.
利用50K芯片数据分析中国11个地方绵羊群体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构建我国绵羊群体遗传结构的精细图谱,为我国绵羊遗传资源的保存、利用提供依据。利用乌珠穆沁羊、湖羊、同羊、大尾寒羊、罗布羊、哈萨克羊、多浪羊、迪庆羊、青海臧羊、四川藏羊、西藏藏羊共计11个地方绵羊品种(资源)的Illumina Ovine SNP 50K芯片数据,应用NETVIEW、PCA、STRUCTURE、NJ树等方法对群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珠穆沁羊与除罗布羊以外的蒙古系绵羊均有直接遗传关系,与罗布羊有间接的遗传关系。罗布羊与哈萨克系绵羊有较近的遗传关系,而哈萨克系的哈萨克羊与多浪羊存在较远的遗传关系。迪庆羊能够与藏系绵羊分离开,西藏地区藏羊能够与其他地区的藏羊分开,青海、四川的藏羊不能分开。结果提示,NETVIEW计算时间短,且基本能够反映史实,因而可以作为未来群体结构分析的工具;乌珠穆沁羊是此次试验选用的蒙古系绵羊中最古老的品种;蒙古系的罗布羊因混有哈萨克系绵羊的血统而与新疆地区的绵羊聚在一起;不同地区的藏羊存在着分化趋势,但分化并不严重。  相似文献   

12.
藏系羊是海晏县绵羊中的主要品种。由于海拔高、草场类型丰富的不同,加之长期的近亲繁殖,海晏县藏系羊个体性能逐年降低,羊毛品质退化,为有效提高当地藏羊品质,特地对青海海晏县藏系羊进行了体尺体重等相关的测量,结果发现青海藏系羊体高与体长呈极显著差异(P0.01)与尾宽呈显著差异(P0.05)。体长与胸围、尾长、尾宽呈极显著差异(P0.01),与胸深、胸宽呈显著差异(P0.05)。其余均呈极显著差异性(P0.01),旨在为青海海晏藏系羊的更好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对20只青海藏系羊的休尺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体重与其他体尺间的方程为Y=5.747+0.667X1-0.794X5+0.772X4(P0.01)。为今后选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为掌握共和县牛羊衣原体病的感染情况,2013-2017间,逐年应用间接血凝(IHA)试验对牛血清1600份、羊血清2460份进行了衣原体病血清学检测,检出牛血清阳性146份,阳性率为9.13%,羊血清阳性292份,阳性率为11.87%。结果表明共和地区牛羊群中有衣原体病感染,并有逐年上升趋势。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羊、牛等多种动物的传染病.临床病理特征为流产、肺炎、肠炎、多发性关  相似文献   

14.
衣原体(Chlamydiaceae)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菌,可引起人和动物的多种疾病。在猪上已经分离到的衣原体包括猪衣原体(Chlamydia suis)、羊流产衣原体(Chlamydia abortus)、兽类衣原体(Chlamydia pecorum)和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衣原体感染猪,可引起多种不同的病症,包括结膜炎、肺炎、心包炎、多发性关节炎、多发性浆膜炎、伪膜性或坏死性小肠炎;对母猪可致产后无乳征(PPDS)、阴道分泌物增加、返情、流产、木乃伊胎、弱仔、围产期和新生仔猪死亡增加;对公猪则引起精液品质下降、睾丸炎、附睾炎和尿道炎。不过衣原体病被看作是不太重要的猪病,因为关于猪衣原体病的报道微乎其微;此外,在兽医实验室的常规诊断中并不包括衣原体检测,因而衣原体常常不会引起重视;另外一方面,衣原体常常和其他病原混在一起,而这些病原更加容易被检查到。但是,近期的研究证实,衣原体对种公母猪和仔猪的感染比预想的要更为普遍,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也很重要。本文对猪衣原体病作一概述,内容包括:猪衣原体病的分类学、诊断注意事项、流行病学和病理学、公共卫生意义和如何防治本病。  相似文献   

15.
应用衣原体间接血凝(IHA)对天峻县三个乡、镇的316份土种藏羊的血清,进行衣原体间接血凝抗体的检测.结果检出29份阳性血清,血清阳性率为9.18%(29/316).  相似文献   

16.
<正>羊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绵羊、山羊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流产、死产和产出弱羔为特征。在疾病流行期,也见部分羊表现多发性关节炎、结膜炎等疾患。流行特点。鹦鹉热衣原体可感染多种动物,多为隐性经过。家畜中以牛、羊较为易感,禽类感染后称为"鹦鹉热"或"鸟疫"。许多野生动物和禽类是本菌的自然贮主。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为主要传染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信阳地区羊衣原体感染情况,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方法对信阳市36家山羊场的974份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阳性场有14个,占检测羊场总数的38.9%,样品总体阳性率为12.5%;不同县区、不同生长阶段羊群及不同月份间衣原体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羊衣原体病已在信阳市普遍存在,建议有关部门做好该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8.
藏羊也称藏系羊,主要分布在高寒牧区。近几年来,我国藏羊养殖业飞速发展,这对发展牧区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藏羊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很容易感染羊消化道线虫病。羊消化道线虫病是指寄生在羊消化道内的各种线虫所引起的疾病,一旦感染该病,藏羊生产性能与经济效益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应及时开展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羊群健康生长,避免对养殖户增收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从汨罗市4个乡(镇)26个羊养殖场(17个规模化羊养殖场和9个散养户)采集血清样品1 045份,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羊衣原体流行情况。结果发现,衣原体血清阳性样本共192份,阳性率为18.37%,其中,规模化羊养殖场和散养户来源样本阳性率分别为15.60%(127/814)和36.80%(85/231);哺乳羔羊、幼年羊、青年羊、成年母羊和成年公羊阳性率分别为10.52%(8/76)、13.38%(19/142)、17.63%(67/380)、21.50%(86/400)和25.53%(12/47);不同季节衣原体感染情况差异较大。其中,秋季和冬季稍高,分别为23.76%(67/282)和25.0%(55/220);而春季和夏季偏低,分别为13.99%(41/295)和11.69%(29/248)。结果表明,汨罗市部分地区羊养殖场衣原体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对人畜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20.
<正>1流行特点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主要由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引起,主要发生在炎热、潮湿的夏秋季节或圈舍卫生差、空气质量差的养殖场。哺乳羔羊和断奶羊易感本病,一般健康羊通过接触被污染的草场、圈舍、物品等而被感染。本病发病率为10%~30%,虽不是致死性传染病,但其病程长,可扰乱患羊视觉,影响羊的正常采食,进而导致其抗病力下降,易引发继发感染。2临床症状病羊一眼患病,然后波及另一眼,有时一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