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普通猪群、病猪群血常规指标的变化,辅助诊断猪群健康水平,为猪群疫病防控提供一种辅助方法。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随机选取250头健康种猪组建普通猪群;选择51头发病种猪组建病猪群,分析2个猪群血常规指标的差异,并将结果与无特定病原(SPF)猪群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病猪群血小板总数(PLT)、中性粒细胞数(GRN)显著高于普通猪群(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N%)极显著高于普通猪群(P0.0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显著低于普通猪群(P0.05),血小板体积(MPV)、白细胞总数(WBC)、淋巴细胞数(LYM)、中间细胞数(MID)、中间细胞百分比(MID%)极显著低于普通猪群(P0.01)。综合血常规指标生理作用及其在SPF猪群中的验证结果,GRN%上升预示猪群可能正在感染疾病,GRN%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猪群健康水平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内毒素蓄积是规模化猪场猪群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使猪群呈现免疫抑制状态。那么长期内毒素蓄积是如何影响猪群的免疫状态?试验主要选择了生物安全执行较好和较差的2个不同集约化猪场,应用ELISA方法分析各个生理阶段猪群血液内毒素、sIgA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发现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的猪场(猪场-I),各个生理阶段的猪群体内蓄积内毒素的含量,显著低于执行力较差的猪场(猪场-II);而猪场-I各个生理阶段猪群血液sIgA含量,显著高于猪场-II的猪群;猪场-I各个生理阶段猪群血液中部分促炎因子含量,显著高于猪场-II的猪群。由此得出生物安全执行力较好的猪场可自身净化内毒素,而生物安全执行力较差猪场,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猪只体内蓄积的内毒素越多,免疫性能越低下,引发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江苏省响水县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控措施。方法:无菌采集206头发病猪组织为调查对象,另以158头份健康猪组织为对照;分别对发病猪和健康猪组织样品的HP-PRRS病毒阳性率进行检测,并予以血清样品PRRS抗体检测;统计发病猪与健康猪组织HP-PRRS病毒阳性检测率,分析猪养殖形式、猪群年龄、季节及免疫与HP-PRRS发病情况的关系。结果:206头发病猪组织HP-PRRS阳性率为76.21%,158头健康猪组织为10.13%,P0.05。206头发病猪组织中,散养户HP-PRRS阳性率高于规模养猪场和屠宰场(P0.05);保育猪及哺乳猪HP-PRRS阳性率高于育肥猪(P0.05);4~7月份HP-PRRS阳性率高于其他月份(P0.05);未免疫组HP-PRRS阳性率高于免疫组(P0.05)。结论:散养户为HP-PRRS发病的高危场所,保育猪、哺乳猪及未予以抗体免疫为HP-PRRS发病的高危猪群,4~7月份为HP-PRRS发病的高危季节;在防控措施上,应从强化责任意识、强化业务培训、强化监督检查、注重免疫实效、强化应急处置等方面着重开展。  相似文献   

4.
试验测定了舍饲陕北白绒山羊多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陕北白绒山羊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旨在为陕北白绒山羊疾病诊断和基础研究提供数据。结果表明,陕北白绒山羊公母之间的血液生理生化测定值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一定的变化,公羔的血红蛋白、总蛋白和球蛋白显著高于母羔(P<0.05),而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白蛋白、尿素和无机磷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低于母羔(P<0.01);育成羊母羊血液中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胆固醇和钙含量显著高于育成公羊(P<0.05),育成母羊无机磷极显著低于育成公羊(P<0.01);成年母羊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谷丙转氨酶显著高于成年公羊,而白蛋白、肌酸激酶和无机磷显著低于成年公羊(P<0.05)。研究结果提示,舍饲陕北白绒山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中测定值的变化范围主要因不同年龄和性别间的差异引起的,未发现明显的异常值。  相似文献   

5.
实验用蕨麻小型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实验用蕨麻小型猪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及分析。采取54头蕨麻小型猪的血液,检测19项生理指标和12项生化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蕨麻小型猪性别之间比较,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只有中性粒细胞(NEUT)和总胆固醇(TC)存在显著差异,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而与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相比,血液生理指标有7项差异显著,血液生化指标有8项差异显著。蕨麻小型猪和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分别有7项和8项血液生理指标、10项和6项血液生化指标处于人正常参考值内。结果表明蕨麻小型猪和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和人的血液生理生化特性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可用于比较医学等生物医学应用,也可逐步替代犬、非人灵长类用于药物非临床安全评价和生物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对猪血液指标的影响,制定科学有效的疫苗免疫程序,选取42头未免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弱毒苗免疫组(B组)、灭活苗免疫组(C组)和弱毒苗+灭活苗联合免疫组(D组)。分别于免疫前、免疫后14、28、42、56、70d以前腔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分析。结果显示,免疫后,D组白细胞数始终高于B组,并于免疫42d后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免疫28d后,D组淋巴细胞数显著高于B组(P0.01);各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中性粒细胞数及中值细胞数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且D组的高于其他3组(P0.05)。表明同时免疫弱毒苗+灭活苗能够更好的刺激猪血液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鸡马立克氏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了经火鸡疱疹病毒疫苗(HVT疫苗)免疫和未免疫的1日龄健康罗曼雏鸡在感染马立充氏疱疹病毒(MDV)后血液部分指标及血浆MDA含量与S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攻毒后外周血液红细胞数(RBC)、白细胞数(WBC)、红细胞压积(PCV)、网织红细胞比例(RCC)和血红蛋白含量(Hb)均呈上升趋势,非免疫攻毒组(Ⅱ组)和免疫攻毒组(Ⅲ组)的WBC、RCC和PCV明显高于非免疫对照组(C组)和免疫对照组(Ⅰ组),Ⅱ和Ⅲ组的RBC和Hb明显低于C和Ⅰ组,Ⅰ和Ⅲ组的RBC和WBC低于C和Ⅱ组,Ⅱ组的PCV除了在第7天显著高于C组外,其余均无显著差异;免疫组(Ⅰ和Ⅲ组)血浆MDA含量在攻毒后第7天低于非免疫组(C和Ⅱ组),第14天后便高于或显著高于非免疫组;而免疫组血浆SOD活性在攻毒后第7天低于或显著低于非免疫组,第14天后免疫组和非免疫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雏鸡感染MDV后血细胞的发育成熟受阻,而免疫对红细胞的发育成熟和白细胞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发现雏鸡血浆中MDA含量的降低与SOD活性的提高对雏鸡抗MDV感染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分别选用10头健康仔猪和附红细胞体感染仔猪,进行了血液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白细胞总数等生理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附红细胞体感染的仔猪红细胞压积(P0.01)、红细胞总数(P0.01)和血红蛋白(P0.01)显著低于健康仔猪,白细胞总数(P0.01)显著高于健康仔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仔猪嗜中性白细胞(P0.05)、单核细胞(P0.05)显著高于健康仔猪,嗜酸性白细胞(P0.05)和淋巴细胞(P0.01)显著低于健康仔猪。结果表明,附红细胞体的侵袭引起猪血液指标的变化是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9.
《养猪》2021,(5)
对内江猪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及分析。选择1~3月龄猪27头(9公18母)、成年猪(2岁余)28头(6公22母)采集血液检测19项生理指标和12项生化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红细胞数未成年组和成年组无差异,而血小板与白细胞数高于成年组,差异显著(P0.05);其中白细胞成分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呈上升趋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数目呈下降趋势,嗜碱性粒细胞数呈下降趋势,但中性粒细胞数保持稳定。生化指标中未成年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高于成年组,白蛋白、总胆红素、肌酐低于成年组,其他指标变化不大。此研究为建立地方品种内江猪的生理生化数据库与标准制定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动物机体健康状态及免疫功能与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紧密相关,同时该指标也可反映不同物种的独特生物学特性。近交系动物具有遗传稳定、个体差异小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中。为了探究近交合作猪血液生理和生化的特性,采用兽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58头近交合作猪和34头原产地合作猪血液中12项生理指标和16项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近交合作猪相对于原产地合作猪而言,其10项生理指标和8项生化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近交合作猪具有独特的生理和生化特性,这为其实验动物化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德系西门塔尔牛、荷斯坦牛及其杂交后代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状况及差异,选择5月龄、体重150~200 kg的健康公牛15头,其中荷斯坦公牛、西×荷杂种一代公牛(简称西荷杂种牛)、德系西门塔尔公牛各5头,育肥372 d后屠宰测定其各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德系西门塔尔牛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1),白细胞、中性细胞数、中性细胞比率、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处于居中水平;荷斯坦牛白细胞、红细胞平均体积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5),中性细胞数、中性细胞比率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1),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则极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牛(P<0.01);西荷杂种牛白细胞、游离甲状腺素、皮质醇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牛(P<0.05),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比率、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嗜碱性粒细胞数、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均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1),血小板压积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5)。在血液生化指标方面,荷斯坦牛血清钾离子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牛(P<0.05),德系西门塔尔牛游离甲状腺素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5),荷斯坦牛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5),其他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在3组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说明,西荷杂种牛抗病力和抗逆性较强,德系西门塔尔牛代谢旺盛,环境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检测贵州小型猪血液生理指标,对幼龄、青年、老龄3个年龄段53头贵州小型猪进行血液生理指标检测。结果表明:3个年龄段贵州小型猪生理指标差异显著(P0.05)。青年猪和幼龄猪比较,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中性细胞比率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老龄猪与青年猪比较,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升高,差异显著(P0.05)。老龄猪与幼龄猪比较,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同一年龄段贵州小型猪雌雄间少数指标有差异。幼龄血红蛋白雄性低于雌性,差异极显著(P0.01)。青年猪血小板雄性高于雌性,差异极显著(P0.01)。老龄猪淋巴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比率雄性低于雌性,差异极显著(P0.01);中性细胞计数和中性细胞比率雄性高于雌性,差异极显著(P0.01)。同龄贵州小型猪雌雄间差异不大,不同年龄段血液生理指标稳定。  相似文献   

13.
将保育猪群分为健康与不健康两组。在健康猪只之间,一些血液成分和离子浓度水平有显著差异;在健康和非健康猪只之间,通过剖检并不能发现明显变化;而根据血液指标监测保育猪群的健康状态可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4,(11):10-14
试验以迪庆藏猪和分布在连续海拔梯度的土著猪种(丽江猪、保山猪、德宏小耳猪)为研究对象,共采集228份血液样品,测量血液生理和血流变学指标共16项。结果显示藏猪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极显著高于德宏小耳猪(P<0.01),增加了血红蛋白运氧能力。藏猪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均高于低海拔德宏小耳猪(P<0.05),但藏猪红细胞聚集性极显著低于其他猪种(P<0.01),从而钝化由RBC和HGB增加带来血液黏度增加的不良影响,以适应高原低氧的环境。从4个海拔梯度看,血常规指标和血流变学指标大都呈现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的趋势,表明这两类指标与藏猪高海拔适应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鸭短喙长舌综合征的发病机制,选取潍坊市某肉鸭养殖场的病鸭和未发病场的健康鸭分别进行了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病鸭的钙离子、无机磷、肌酐和白蛋白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健康鸭(P0.05);试验组病鸭的谷丙转移酶、尿素氮、G-谷氨酰转移酶和肌酸激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鸭(P0.05)。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了解荣昌猪不同性别间血液生理生化及免疫指标及其差异,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32头成年荣昌猪血液的13项生理指标、12项生化指标和2项免疫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与国内主要的小型猪品系及人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测荣昌猪血液27项指标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谷丙转氨酶(ALT)和白蛋白(ALB)在性别间差异极显著(P0.01),葡萄糖(GLU)、碱性磷酸酶(ALP)和载脂蛋白AⅠ(AP0AⅠ)在性别间差异显著(P0.05),其余指标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荣昌猪的HCT、血小板(PLT)、尿素(UREA)和葡萄糖(GLU)测定平均值均小于小型猪,其余指标均接近于小型猪。荣昌猪的7项血液生理指标和4项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平均值均处于人类血液生理生化正常参考指标范围内。研究确定了荣昌猪血液生理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基础数据,为荣昌猪品种特性开发及其在畜牧生产和医学研究上进一步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KISS1基因疫苗对藏香杂野猪血液生理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给实验组藏香杂野猪灌喂KISS1基因疫苗6次(每2周灌喂1次),同时给对照组藏香杂野猪灌喂等量饮用水,检测2组实验猪血常规、血清生理生化以及免疫指标的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藏香杂野猪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谷丙转氨酶活力、免疫球蛋白A质量浓度、免疫球蛋白G质量浓度均极显著升高(P<0.01),淋巴细胞数、碱性磷酸酶活力、尿素氮浓度、白细胞介素-2质量浓度、γ干扰素质量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血细胞比容显著下降(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免疫KISS1基因疫苗对藏香杂野猪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可减弱猪只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断奶应激对奶水牛犊牛的影响,选用5头健康犊牛,分别于断奶前1 d、断奶后1、14和21 d进行采血,测定犊牛的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结果显示,奶水牛犊牛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红细胞数、单核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血糖含量、皮质醇含量、免疫球蛋白G含量在断奶前后无显著变化(P > 0.05);中性粒细胞数在断奶后21 d显著低于断奶前1 d(P < 0.05);血清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在断奶后显著高于断奶前(P < 0.05);血清尿素氮含量在断奶后21 d显著高于断奶前1 d(P < 0.05);血红蛋白含量在断奶21 d显著低于断奶前1 d(P < 0.05)。结果表明断奶应激不仅影响了奶水牛犊牛的生理机能,而且降低了其免疫力和抵抗力。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比较高原蕨麻小型猪与平原巴马小型猪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差异,为高原蕨麻小型猪的实验动物化提供理论基础.试验分别在高原地区和西安市采集高原蕨麻小型猪与巴马小型猪血样,检测10项血液生理指标和14项血液生化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血液生理指标中高原蕨麻小型猪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MH)均极显著高于巴马小型猪(P< 0.01),血小板(PLT)、红细胞分布列宽变异系数(RDW-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与巴马小型猪相比差异显著(P< 0.05);血液生化指标中高原蕨麻小型猪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葡萄糖(GLU)、肌酐(CRE)均极显著高于巴马小型猪(P< 0.01),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0.05).结果表明,高原蕨麻小型猪具有低氧适应的生理特征,与巴马小型猪相比有独特的高原适应性,具有开发成为高原疾病动物模型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中华草龟与中华花龟的健康养殖、良种选育及养殖推广提供参考依据,试验测定、计算了4龄中华草龟和中华花龟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数等4项血液生理指标,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转氨酶比,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等14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血液生理指标中,中华草龟红细胞数显著高于中华花龟(P0.05),中华花龟白细胞数显著高于中华草龟(P0.05),两种龟的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数差异不显著(P0.05);在血液生化指标中,中华花龟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中华草龟(P0.05),中华草龟的总胆固醇含量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中华花龟(P0.05),其余血液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中华草龟和中华花龟因品种的不同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