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大棚番茄晚疫病药剂防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番茄晚疫病又叫番茄疫病,是露地番茄的主要病害.但是,随着保护地栽培面积的增加,为番茄晚疫菌提供了越冬场所,菌源量不断累积,致使保护地番茄晚疫病有逐年加重趋势,番茄晚疫病已成为保护地番茄的重要病害.  相似文献   

2.
番茄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引起的严重危害番茄生产的病害,主要为害番茄的叶片、茎和果实,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重庆西部区县在上世纪末开始种植秋番茄,作为反季节蔬菜品种,品质好,产值高,是菜农增收的一个很好途径。但是番茄病害尤其是晚疫病发生严重,一般造成减产10%~30%,甚至绝收,从而影响菜农的积极性,限制了秋番茄在渝西地区的推广。近年来我们通过对该地区秋季番茄晚疫病发生特点的调查,相应地制定了一套综合防治措施,以有效地控制该病害的发生为害。1症状番茄晚疫病主要侵染植株叶片、果…  相似文献   

3.
番茄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Bary)是番茄生产中发生普遍且为害严重的一种病害.在我市每年均有发生,一般年份造成20%~30%的经济损失,严重年份损失高达5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出现绝收.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常年种植番茄12000多hm^2。番茄易栽易活,但其病虫害种类、为害程度和造成的损失在各菜类中居首位。据不完全统计,在重庆地区番茄生产上,仅病害就超过30种。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番茄、茄子、辣椒等茄科作物面积逐年增加,番茄晚疫病的发生和为害逐年加重。成为重庆地区番茄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番茄晚疫病,农户俗称“黑炭元”、“过火风”,常爆发  相似文献   

5.
重庆番茄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是重庆种植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2万hm2左右,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番茄晚疫病(俗称"黑炭元"、"过火风")发生严重,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毁种无收.2002-2004年我们对重庆几个番茄主产区的番茄晚疫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对重庆地区番茄晚疫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一些分析,并提出综合防治建议,以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番茄等茄果类作物种植面积在我地区连年增加。番茄晚疫病发生也逐年加重,尤其是早春茬番茄发病更为严重,轻者减产30%~50%,重者减产70%以上,甚至绝收,严重制约了番茄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为综合防治该病,我们进行了近两年的发病机理及防治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朱有嘉 《长江蔬菜》2002,(12):23-23
晚疫病是我县番茄主要病害,历年均有发生,发病严重地块损失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番茄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具有发病快、流行广、危害大等特点,是秋番茄生产上的主要病害.陕西周至县西南塬区的竹峪乡及眉县与之接壤的地带,近年来麦茬秋番茄生产面积不断扩大,晚疫病为害亦逐渐加重,2008年发病重于往年,给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随着温室大棚番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重、迎茬次数的增多和生育期间栽培管理措施的不适,使温室大棚番茄的多种病害相继发生造成危害。特别是番茄早、晚疫病的发生,严重的影响其产量、品质和良好的综合农艺性状,甚至造成毁灭性的绝收。面对近年来番茄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调查资料分析表明,控制温室大棚番茄早、晚疫病害的危害,不但要采用常规的生、化药剂防治,更重要的应  相似文献   

10.
李奎  王亚丽 《蔬菜》2015,(1):71-72
遵义县番茄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番茄晚疫病发生重、损失大、不易防治、防治效果差,针对遵义县番茄晚疫病的发生及防治进行调查与研究,提出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为种植户防治番茄晚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冯雅环 《蔬菜》1990,(3):14-15
番茄是我市的主要夏菜品种之一。由于多年重茬、连作使番茄病虫害日趋严重。保护地栽培的番茄主要病虫害有病毒病、叶霉病、斑枯病、早疫病晚疫病及白粉虱、蚜虫等危害严重,常年减产30%左右,严重时减产50%~70%,导致提前拉秧。而且无论是保护地还是露地栽培的番茄病虫害发生都是使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番茄晚疫病危害及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晚疫病是番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威胁番茄的栽培与生产。对近年来不同地区番茄晚疫病发病率、减产情况、发病面积和暴发频率等特点进行了综述,并就气象因子与番茄晚疫病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形成、病原菌暴发的关系进行了重点阐述,发现不同地区番茄晚疫病的发病率、减产程度和发病面积明显不同,同一地区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设施栽培番茄晚疫病的发病率尤为严重。另外,还发现番茄晚疫病的暴发与气象因子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3.
保护地番茄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是我县保护地栽培的主要蔬菜品种,以日光温室冬春茬栽培为主,其中白塔埠镇前营村日光温室冬春番茄栽培面积就达333.3hm^2,成为远近闻名的番茄专业村。但是近两年来,番茄晚疫病发生较为严重,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番茄的产量和品质,造成种植效益降低。为解决这一实际生产问题,现将保护地番茄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番茄晚疫病是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日光温室的环境条件极有利于番茄晚疫病的发生。近几年,由于连茬种植等原因,使病害有加重的趋势。该病发病来势猛,流行速度快,一般造成减产15%~50%,严重的毁产绝收。  相似文献   

15.
利用拮抗菌防治番茄青枯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青枯病是我国南方茄科蔬菜的重要病害。近几年,在江、浙一带为害逐年加重。1983年苏州市番茄青枯病发生面积3~4hm2,一般田块发病率6 %~10%,重病四块发病率70%,到1988l年青枯病发生面积超过13hm2,一般田块发病率10%~15%,重病田块8.0 %~9 8.5 %,严重地威胁了番茄的生产。 多年来,人们曾试图通过抗病育种、化学药剂、轮作、间作等多种措施来防治青枯病。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取得较理想的防治方法。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从168个产细菌素的青枯菌中,筛选出两个拮抗力强的无致病力产细菌素的抬抗菌。1988年,笔者在任欣正教授指导下,进行了番茄…  相似文献   

16.
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是番茄栽培过程中最常见的两种病害。这两种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混合发生,且来势猛、流行速度快。随着番茄生产季节的延长和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这两种病害有逐年加重的态势。因此,正确识别这两种病害,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番茄属于喜温性蔬菜。且耐干燥.怕水怕湿.在本市历年以种植春大棚为主。春大棚番茄生长期间气温低.湿度大.加上主裁品种抗病性较差。因此番茄晚疫病、番茄叶霉病、番茄青枯病、番茄脐腐病、番茄早疫病、番茄灰霉病等日趋严重.尤其是2002年冬季至2003年春.番茄晚疫病在本市暴发成灾。导致有的农户几乎绝收。2001年冬至2002年春.大棚番茄在4月份灰霉病大发生.发病严重的大棚减产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周强  李聪妮 《蔬菜》2014,(9):77-78
番茄晚疫病是番茄上重要病害之一,保护地、露地均可发生,但主要危害保护地番茄。介绍了番茄晚疫病的发病症状、病原、侵染循环规律、综合防治措施,以期对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正>番茄晚疫病是番茄重要病害之一,是毁灭性病害,如果防治不及时轻者减产20%以上,重者可导致绝收,经济损失巨大。番茄晚疫病保护地、露地均可发生,但主要危害保护地番茄。连续阴雨天气多的年份危害严重。发病严重时造成茎部腐烂、植株萎蔫和果实变褐,严重影响产量。1病原菌番茄晚疫病的病原菌为壳针孢属致病疫霉菌。菌丝丝状,分隔,初无色透明,后变褐色,寄生于寄主组织内。分生孢子梗3~5根丛生成束,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通河县常年蔬菜种植面积1 666 hm2(公顷)左右,近年来番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现已达到166 hm2(公顷),其中保护地大棚达66 hm2(公顷),由于番茄晚疫病的发生面积达33 hm2(公顷),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一般发病率达15%以上,有的甚至出现死苗、缺苗现象,病害之所以严重流行,主要是2005年特别适宜病的气候条件和不良栽培管理措施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