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秦州区依托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等项目,大力开展梯田建设,目前全区梯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农田面积累计达到3.18万hm2,人均0.09hm2。秦州区梯田建设的做法和经验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建立机修梯田长效机制,实现梯田建设机械化;注重建设规模,创建精品工程;创新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完善管理运行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强化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督,提高工程质量。提出了该区梯田建设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8—2012年凌源市8条小流域被列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区共实施综合治理面积150km2,占下达指标的101.5%。验收保存面积为137.90 km2,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为91.9%。经过5 a治理,林草覆盖度提高18.7%。蓄水效率为59.2%,保土效率为86.1%,土地利用率达到99.5%,土地产出增长率达到69.9%,商品率达到81.2%。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累计增产值为15 022.47万元,平均净增产值3 004.49万元/a,人均纯收入达到5 515元,比治理前增长54.5%。预计到2022年,累计增加产值将达到160 803.11万元,人均年净增产值2 545.80元,人均收入将比2007年增长2.7倍。治理期效益费用比为2.91。运行期效益费用比为31.1。  相似文献   

3.
桃松县经过 15年的综合治理 ,治理区林草覆盖率达到 75 % ,年人均纯收入达 2 85 0元 ,广大群众走上了小康之路。治理中注意抓典型示范 ,扶持重点户率先致富。介绍了具体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4.
大通县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年均土壤侵蚀模数3 000~5 000 t/(km2.a)。近年来,大通县先后开展了重点小流域工程、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等项目建设,共治理小流域24条,完成治理面积718.69 km2,使全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36.3%。截至2008年底,林地面积达到64 360 hm2,草地面积达到41 830 hm2,林草覆盖率达到34.4%,梯田面积达到22 978 hm2。综合治理使项目区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08年人均产粮482 kg,人均纯收入2 510元。介绍了大通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成效、具体做法和今后工作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秦州区水土流失严重,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迫在眉睫。秦州区通过治理有效控制了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明显改善了生态环境,有效提高了区域内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实现了人口、生态、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什好项目是宁夏第一个比较大的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该项目累计完成综合治理措施面积372.93km2,新增水土流失治理程度52.8%,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7.5%增加到现在的20.41%,初步形成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项目区年人均占有粮食达到431 kg,年人均纯收入达1 306元,分别比治理前提高了19.1%和59.9%。介绍了项目建设的具体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7.
彭阳县水保生态建设的成效与做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阳县系全国有名的山区贫苦县 ,自 1983年设县治理水土流失、建设水保生态以来 ,共完成水保治理措施面积 163 0km2 ,治理程度达到 69.9% ,县域景观显著改善。综合治理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由占生产总值的 75 %下降到 46% ,农业年人均纯收入达到 12 3 0元。介绍了具体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8.
龙源港小流域通过“监督+封禁+造林+退耕”式的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减蚀率达到77%,降水拦蓄率提高12.5个百分点,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25.6%提高到了47.3%,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治理前的2 202.8元提高到了2 860.6元。介绍了治理模式、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和配套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会宁县委、县政府长期以来始终把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作为改善生产条件、发展旱作农业、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措施来抓,多方衔接项目,精心规划实施,把梯田建设、生态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发展抓开发。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国家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入为契机,相继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一大批水土保持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截至2017年底,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2 hm~2以上,累计治理程度达到58.1%,林草覆盖率达到30.7%,水保防护体系综合蓄水效率和拦泥效率分别达到30%和42%,对全县及其周边小流域综合治理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创新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促进小流域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宁夏浅岔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于2021年列项实施。依据浅岔河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梯田标准偏低、生产道路不完善、沟道坡面立地条件复杂及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确定采取梯田提升改造、沟坡造林、沟头防护、封禁治理等措施,对浅岔河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提高到93.85%以上,水土保持率达到65%以上,林草覆盖度达到40%以上,农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0 500元。浅岔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符合新时期、新阶段发展的需要,是落实西吉县“四个一”林草产业发展规划及转变生产方式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