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NCEP/NCAR 2.5°×2.5°资料、常规观测资料以及自动站资料,对2016年7月31日至8月1日的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降水过程主要是副高西伸北抬并配合北部高空槽东移,进而提供良好的上升运动及水汽条件,配合850 h Pa温带气旋,地面倒槽,进而形成稳定性降水。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6日共40年我国551站的气温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诊断预测室74项1951年1月至2000年12月环流特征量资料以及NCEP 196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500 h Pa再分析资料。采用资料再分析处理后提取副高指数,然后用我国551站1961年1月至2000年12月的月气温分别与同期的月副高西伸脊点指数、月副高强度指数、月副高脊线指数求相关系数,并对结果作T检验,找出信度为95%以上的区域。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中国各地气温在年内和年际都确实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在副高脊线附近,及由脊线向北直到副高北界,甚至北界以北的广大区域,副高越西伸、强度越强、脊线位置越北,当地气温越高;在副高北界以北约15~20个纬度处和副高脊线以南的区域,副高越西伸、强度越强、脊线位置越北,当地气温越低。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 FNL 1°×1°时间分辨率为6 h的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7月16—17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日本海高压是主要的大尺度影响系统;日本海高压与高纬度阻塞高压同相位叠加阻挡高空槽东移,使低压槽长时间稳定少动。同时副高加强北抬,副高西侧西南暖湿气流与低槽后部西北干冷气流在华北地区相遇,造成此次强降水过程;低空急流虽不明显,但华北地区处于高空急流的右后侧,高空辐散条件较好。低层水汽丰富,偏东气流将东海洋面水汽向华北地区输送,2015年第12号台风"浪卡"也是重要的水汽输送源,源源不断的水汽向华北输送,则高温高湿的不稳定能量在华北地区聚集,大气层结处于条件不稳定状态。在暴雨发生前和发生时,假相当位温随高度递减,是有利于强降水的不稳定大气层结。地形对本次暴雨起到了重要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48年~2006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谱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青藏高压的强度,脊线,振荡指数和副热带高压的强度,脊线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副高西伸伴随脊线的北抬,南撤伴随东退;青藏高压东移伴随脊线北抬,西移伴随南撤。2)夏季西太副高较青藏高压早出现,二者的强度变化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副高的东伸西缩主要是准一周周期,而青藏高压的东西振荡主要是准两周周期。另外得出: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大气环流系统的确发生过突变,而这种突变在青藏高压和副热带高压这些大高压季风系统上有明显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应用MICAPS实况资料对2013年6月19-22日山西省忻州市1次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主要是由副高西升北抬而引起的,随着南支槽以及中低层切变线的东移过程降雨量由西北向东南呈递增关系。700 hpa的西南低空急流为此次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能量以及动量,整个大气层结湿层深厚,忻州市中南部地区处于气旋式辐合区内。过程期间,500 hpa和400hpa分别存在一个强的辐合、辅散中心,物理量场表现出较强的水汽输送、辐合能力,能量供应充足。此次过程是由副高西升北抬及中低空切变线共同影响产生的1次典型的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6.
泰安市2010年7月19—20日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泰安市2010年7月19—20日暴雨实况及灾情,对此次降雨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主要是副高边缘暖湿气流和西南涡东移北抬共同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气象常规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巴彦淖尔市一次局地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东移的高空槽叠加在暖区上空造成大气层结不稳定触发了此次暴雨过程;阻高稳定少动,副高西伸北抬,暖湿水汽输送加强,是本次暴雨产生和维持的条件;(2)利用雷达数据的演变可以确定中小尺度系统的位置、强度和发展趋势,提前开展强降水等强天气的预报和预警;(3)阴山山脉的强迫动力抬升为本次强降水的增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典型相关分析、最优子集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1951—1996年5月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副高脊线和副高西伸脊点和长江流域1951—1996年6—8月降水量,以及近46年5月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副高脊线和副高西伸脊点和长江流域降水量的相关关系和变化趋势,并利用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副高脊线和副高西伸脊点来预测长江流域夏季的降水。结果表明,高面积指数与夏季降水量呈较大的正相关。另外,副高脊线和副高西伸脊点与夏季降水量有较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刘文静  丁国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533-8535,8558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1951-2008年逐月高度场资料,通过合成分析和小波分析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强度指数、西脊点、脊线位置和北界位置进行诊断。结果表明,从年内变化看,副高位置的变动与北半球太阳辐射变化相一致,峰值出现在8月份;副高强度的变化则呈现出2个峰值,分别为6月和9月。副高强度指数越大,则面积指数越大,西脊点位置越偏西,反之亦然。从小波分析结果来看,无论是副高指数还是脊线位置均存在20年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10.
<正>一、嵩县概况嵩县地处豫西山区,位于洛阳市南部,东经111°24′~112°22′,北纬33°35′~34°21′。县境东与汝阳、鲁山接壤,西与栾川、洛宁毗连,南与南召、内乡、西峡相依,北与宜阳、伊川为临;东西宽62km,南北长86km,总面积3 009km2,其中丘陵和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0%以上,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共辖16个乡镇,310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59.1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