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繁殖母猪胎次与生产性能及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对 1 4 91头长大杂种繁殖母猪和 1 3 31 6头杜长大仔猪进行了生产性能和疾病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 :母猪的繁殖性能从第 1~ 5胎产仔数逐渐增加 ;第 4~ 6胎处于高峰稳定期 ;第 7胎以后产仔数逐胎下降。母猪胎次与疾病的关系是 :子宫炎、断奶后不发情 (推迟发情 )、配种后不受胎、死胎弱仔、肢蹄病等随胎次的增加而上升。难产则主要发生在初产母猪和年老体弱母猪。提示规模化猪场应注意 1~ 8胎次母猪种群结构的比例 ,合理淘汰产仔低、疾病多的母猪。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4,(11):98-102
本文对华南地区4个规模化猪场生产母猪淘汰数据进行分析,被动淘汰比例达79.55%,主动淘汰占20.45%。被动淘汰以繁殖障碍、肢蹄疾病和采食停滞3种类型淘汰数量最多,分别占所有淘汰头数的34.94%、26.73%和5.19%。淘汰母猪平均胎次为5.46,第一胎淘汰比例达到15.4%。季节对生产母猪淘汰有显著影响,因繁殖障碍淘汰的母猪数量在5和6月淘汰最多,因肢蹄疾病淘汰的在1月份最多。提示猪场应针对季节和猪群做好预防和管理,加强后备猪管理,从而提高母猪使用年限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养猪》2018,(6)
以某规模化猪场2017年生产数据为例,分析了母猪淘汰原因。生产母猪年淘汰率为39.73%(708/1 782),其中非正常淘汰占80.08%(567/708),明显高于正常淘汰率19.92%,非正常淘汰为生产母猪群淘汰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导致母猪非正常淘汰的原因发现,繁殖障碍性疾病和肢蹄疾病分别占57.8%(328/567)、11.46%(65/567),为主要原因。在繁殖障碍性疾病之中又以久不发情(19.05%,108/567)、屡配不孕(13.23%,75/567)两大因素为主。不同季节之间母猪淘汰率以秋季31.50%(223/708)最高。母猪平均淘汰胎次为3.8胎,2胎母猪淘汰率最高为31.50%(223/708),1胎次之为12.60%(89/708)。  相似文献   

4.
曲向阳 《猪业科学》2013,(11):36-36
意识到跛行问题是解决该问题的第一步。首先,我们需要评估母猪被淘汰的原因,母猪淘汰率与死亡率。这有助于发现因繁殖障碍或生产成绩不良而淘汰的母猪是否同时有跛行问题或在其肢蹄上有脓包。产房是进行母猪跛行评价的好地方。  相似文献   

5.
母猪正常淘汰比例低,而疾病因素淘汰较高,如何降低母猪异常淘汰?笔者认为,疾病因素主要是肢蹄病与子宫炎,控制这两方面的疾病,可以快速降低母猪异常淘汰比例。1导致母猪发生肢蹄病与子宫炎的原因1)母猪肢蹄病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昌捷  邢孔萍  卢秋咏 《猪业科学》2021,38(11):62-64
近年来,对规模猪场母猪淘汰原因的统计数据表明,肢蹄病的比例高达11%左右,占非正常淘汰总数的30%~40%。尤其是低胎龄母猪,繁殖性能还没有充分发挥时,不得不因肢蹄病提前淘汰。大幅度增加了种猪培育成本,对整个繁殖母猪群的生产性能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导致母猪非常规淘汰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中母猪的自然淘汰是保持猪群良好生产性能和遗传改良计划必不可少的部分,自然淘汰亦包括衰老淘汰和计划淘汰。生产中很多原因引起母猪异常淘汰,主要包括:繁殖机能障碍、遗传缺陷、产科病、营养性疾病、肢蹄病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母猪裂蹄症是规模养猪场极为常见的一种肢蹄病,轻则引起母猪繁殖性能下降,重则被迫淘汰。为解决养殖场母猪的裂蹄问题,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文章对母猪裂蹄症发病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建议通过改善猪舍环境条件、精心选育肢蹄健壮的后备母猪、加强母猪日常营养等综合措施,完全可以控制和减少发病,最大限度降低养殖场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规模化猪场母猪淘汰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现代养猪生产中,母猪的淘汰由胎龄、生产性能、饲养环境、疫病以及管理等多种因素决定,其主要原因为繁殖性疫病、肢蹄疾病及子宫内膜炎等,这部分淘汰往往给猪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主要针对引发母猪淘汰的原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长寿性(Longevity,LON)是度量奶牛使用年限的功能性状,是奶牛终身生产效益的最重要指标之一,长寿性好的奶牛拥有更高的产奶量,并能生产更多后代和降低牛群更新成本。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北京与上海地区中国荷斯坦牛的离群数据,比较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牧场的奶牛长寿性、淘汰原因及淘汰胎次,为提高奶牛长寿性提供依据。利用Excel和R软件,对北京首农畜牧、上海奶牛育种中心及北京区县共计96个牛场的166 027条母牛淘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者的平均淘汰胎次分别为2.72、2.69和2.62,均小于3胎,在群时间均小于5年。首农畜牧牛场的主要离群原因依次为:消化系统疾病、繁殖障碍疾病、乳房疾病、低产和肢蹄疾病;上海奶牛中心为:乳房疾病、繁殖障碍疾病、肢蹄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北京区县为:繁殖障碍疾病、乳房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肢蹄疾病和传染病。本研究结果可为北京与上海地区荷斯坦牛群提高生产寿命以及实施平衡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上接2017年11期《规模养猪》41页)5延长母猪利用年限5.1肢蹄健康的重要性肢蹄病是影响年轻母猪被淘汰的第二大重要原因(Boyle等,1998;Engblom等,2007;Lucia等,2000b),因此,主要影响死淘率。肢蹄不健康导致的母猪经济损失的形式有,认为死淘、临床治疗额外需要的劳动力、兽药成本、降低繁殖性能和部分或全部的尸体废料。肢蹄瑕疵会影响动物福利,因为严重的肢蹄结构问题限制了母猪的  相似文献   

12.
《农业新技术》2008,(4):7-9
因为肢蹄问题是早期母猪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对所有更替母猪进行肢蹄结构的选择和评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对原来的评估方法作出了调整。一般来说,外观评估不合格的母猪应该及时淘汰。  相似文献   

13.
在现在舍内群养条件下,群养母猪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肢蹄问题变得愈发严重.肢蹄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母猪是否能平稳地行走,自由地采食以及逃避母猪群的打斗.因此,肢蹄的健康至关重要. 在舍内群养条件下母猪的肢蹄 最近的研究发现,因肢蹄原因而淘汰的母猪,群养的比率居然是单独饲养的2倍.母猪的淘汰影响整个单元或整个猪场的生产成绩,淘汰的越多,后备母猪的培育成本就越大.在舍内群养条件下,对后备母猪还需额外照顾,既要考虑后备母猪的饲喂程序,又要顺利将后备母猪引入一个等级阶层已经比较完善的猪群.  相似文献   

14.
因为肢蹄问题是早期母猪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对所有更替母猪进行肢蹄结构的选择和评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对原来的评估方法作出了调整。一般来说,外观评估不合格的母猪应该及时淘汰。  相似文献   

15.
<正>奶牛肢蹄病已成为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系统疾病而引发淘汰奶牛的第3大疾病。据北京中心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每年因肢蹄被迫过早淘汰的奶牛占淘汰总数的15%~30%,给奶牛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主要为产奶量下降、繁殖效率降低和饲料报酬降低,以至过早淘汰。  相似文献   

16.
肢蹄病是奶牛一种常见疾病。肢蹄病在各生长阶段都可能发病、病程发展慢、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因此经常被大家所忽略。肢蹄病会导致奶牛体况日渐消瘦、采食量下降、产奶量大幅度减少、出现繁殖障碍,最后倒地不起或者因为并发其他疾病而死亡。肢蹄病是造成奶牛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据资料统计,因奶牛患肢蹄病导致的淘汰率占奶牛淘汰更新的16%~20%,奶牛患肢蹄病造成经济损失主要来自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7.
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猪场的经济效益,其中胎次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不同胎次对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对四川阆中大北农猪场500头二元繁殖母猪(长白作为父本,大白作为母本)的产活仔数、总产仔数等数据进行了记录与分析。结果表明:第1~4胎次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呈逐渐上升趋势,第5~7胎次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呈下降趋势,其中第4胎达到最高峰;第1~4胎次的弱仔数、畸形数、木乃伊数和死胎数呈下降趋势,第5~7胎次呈上升趋势,其中第4胎最低。因此,胎次对二元母猪繁殖性能具有明显影响,第3~5胎的繁殖性能较好,第4胎繁殖性能最佳,建议四川阆中大北农猪场对第3~5胎二元母猪加强饲养管理,确保生产,合理淘汰高胎次母猪。  相似文献   

18.
奶牛产量越高营养需要越难满足,越容易发生繁殖、代谢等疾病,所以高产奶牛被迫淘汰的风险远高于普通奶牛。目前国内牧场每年要淘汰20%~30%的奶牛,其中繁殖障碍、肢蹄病和乳腺炎是导致奶牛淘汰的主要原因,而因繁殖障碍导致淘汰的奶牛占淘汰奶牛的25%以上,给牧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后备母猪饲养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较合理的母猪群体的胎龄结构为1~2胎母猪占生产母猪数量的30~35%,3~6胎母猪占60%,7胎以上母猪占5~10%。一个新建猪场从第三年开始每年母猪淘汰更新比例为25~33%,繁殖母猪群中应经常保持17%的青年母猪。一般来说猪群平均产次不超过4产才能使猪场保持高水平的繁殖成绩。  相似文献   

20.
猪属于偶蹄类动物,全身重量最终落在四肢的8个脚趾上,承重面积小,四肢和蹄部的负担重、压力大,容易损伤而患肢蹄病(跛行病).临床上母猪肢蹄病以步态姿势异常、站立行走障碍、蹄部开裂坏死等为特征,已成为国内规模化猪场淘汰母猪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