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试验设5个组合,每个组合挑选体重30 kg左右的仔猪20头,进行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测定。结果表明,以法系大约克猪为主选育的ZFY系和以丹系杜洛克为主的选育的ZFD系为父本种猪与以莱芜猪选育的ZML系为专门化母本的三系杂交组合,生长速度快,胴体瘦肉率高。ZML系♀×ZFD系♂组合,生长速度较快,肉质性状优良,肌内脂肪含量高。  相似文献   

2.
系统设计计算了荣昌猪123个性状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相关系数和处理效应等多个统计量,并估计了这些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育种值等参数。系统设计包括数据库、统计软件包、遗传育种参数估计、性状的选育分析和饲料管理与配方优化子系统等主要内容。通过系统设计应用微机把这些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荣昌猪选育提高计算机体系.  相似文献   

3.
运用计算机直接调用荣昌猪选育中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表型相关等参数或统计量等资料,建立了数学模型和运算程序,制订荣昌猪生长发育性状的选择指数和约束选择指数。  相似文献   

4.
荣昌猪相关性状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荣昌猪选育试验的数据资料,检证了计算机系统设计中的统计学分析方法的运行结果与完整性,并获得了荣昌猪选育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回归系数、通径系数及性状估测公式等多种统计结果。为系统设计中的其它模块运算分析打下了基础,也为荣昌猪的选育工作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统计量。  相似文献   

5.
从福建龙岩蛋鸭原种场选择7个蛋鸭品种(品系)S1、S2、S3、J、P、F、K,组建5组不同的三系杂交配套组合:J♂×(F♂×S1♀)、P♂×(F♂×S3♀)、F♂×(P♂×S2♀)、F♂×(K♂×S2♀)、F♂×(P♂×S3♀).5个配套系商品代经500日饲养试验测定,筛选出生产性能最优的2个配套系为青壳蛋系J♂×(F♂×S1♀)、白壳蛋系F♂×(P♂×S3♀).青壳蛋系的产蛋率达50%时,平均日龄(118±2.45)d,平均体重(1595.6±22.5)g,500日龄的产蛋数、总蛋重、蛋重、料蛋比分别为(330.6±4.29)枚、(22.69±0.21)kg、(72.50±0.20)g、(2.86±0.03)∶1;白壳蛋系的产蛋率达50%时,平均日龄(114.7±1.25)d,平均体重(1526.6±12.31)g,500日龄的产蛋数、总蛋重、蛋重、料蛋比分别为(335.29±1.8)枚、(23.22±0.17)kg、(71.36±0.05)g、(2.77±0.01)∶1.可见,2个配套系的生产性能均达国内领先水平,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湘黄猪杂交配合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给湘黄猪的深化选育及开发推广提供依据,采用非完全双列杂交配合力测定模型,对湘黄、大约克、长白和湘白等4个猪种进行配合力测定.结果表明,繁殖性状以湘白猪为优,其一般配合力:产仔数0.53头,产活仔数0.84头,21日龄育成仔数0.85头,窝重2.74kg;生长肥育和胴体肉质性状以湘黄猪为优,其一般配合力:日增重49.44g,料重比-0.07,后腿率0.60%,均膘厚-0.05cm,眼肌面积0.89cm2,瘦肉率1.50%,失水率-0.31%.在组合效应上,繁殖性状以黄×长为强,其特殊配合力:产活仔数0.25头,21日龄育成数0.32头,21日龄窝重0.61kg;生长肥育性状以黄×湘为强,其特殊配合力:日增重25.69g;胴体性状以黄×大为强,其特殊配合力:膘厚-0.03cm,瘦肉率0.22%.这既反映了湘黄猪、湘白猪分别作为瘦肉型猪父系、母系猪种较强优势的一般配合力,也体现出湘黄猪与长白、大约克和湘白等猪种在多项重要经济性状上所具有的较强的特殊配合力.  相似文献   

7.
荣昌猪及其杂交猪生长期饲粮锌的适宜添加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用72头三种类型的断奶仔猪研究荣昌猪及其杂交猪生长期饲粮锌的适宜添加量。试验结果表明饲喂基础饲粮(含30ppm锌)的长×汉荣和长×荣杂交猪及荣昌猪都出现缺锌症状,以长×荣杂交猪最敏感,荣昌猪最次。在该饲粮中加30ppm锌可防止猪的皮肤不全角化症的产生,但为获得理想的成绩和保证锌的生物学功能,建议20—35公斤阶段的三元和二元杂交猪饲粮中添加90ppm锌,荣昌猪加60ppm锌为宜。35—60公斤阶段,三元和二元杂交猪加60ppm锌,荣昌猪加30ppm锌为宜。生长速度较快,瘦肉率较高的杂交猪的锌添加量似有比荣昌猪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皖南花猪马脸型品系选育工作,采用小群闭锁、群体继代的系统选育方法在休宁县畜牧场进行.从1981年组建基础群至1988年选育结束,历时八年,以8♂40♀的规模进行了8个世代,其平均群体近交系数为7.63%.与0世代相比,五世代60日龄窝重增加14.69公斤;六世代6月龄平均体重增加5.23公斤,体长增加6.88厘米,育肥猪的日增重增加97.01克,胴体瘦肉率提高2.89%,外形趋向一致,体质明显增强.各世代完成选育任务的母猪转入生产群后,1990年使全场仔猪的断奶体重增加41531公斤,盈利8.7万元.成为安徽养猪效益最好的畜牧场.  相似文献   

9.
小梅山猪种质资源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十年的保种和选育,我院小梅山猪种群表现出母性好,性早熟,产仔数和乳头数多,杂交利用效果明显等优良特性。小梅山猪(M)平均每头有效乳头数为16.96±0.82个,初产母猪平均窝产活仔数9.85±3.21头,育成率为84.33%,经产母猪平均窝产活仔数14.87±2.60头,育成率为89.98%。小梅山猪(M)作为母本与大约克(W)或长白(L)进行二元杂交,其平均窝产活仔数分别为12.70±2.35头和12.34±2.34头。纯种小梅山猪屠宰胴体瘦肉率为45.83%,长白×小梅山二元杂交肉猪胴体瘦肉率达57.93%,大约克×小梅山二元杂交肉猪胴体瘦肉率达56.42%,长白×约克×小梅山三元杂交肉猪胴体瘦肉率达60.88%。  相似文献   

10.
以莱芜猪为育种素材采用继代选育方法选育6个世代培育出了具有繁殖哺育率高、适应性抗逆性强和肉质优良的配套系专门化母本新品系ZML。窝均产仔(14.82±0.27)头,70日龄育成率90.90%,育肥猪肌内脂肪(9.78±1.74%)。筛选的"ZFD♂Х(ZFY系♂ХZML系♀)♀"配套系育肥猪日增重742 g,料重比2.99:1,胴体瘦肉率58.39±4.40%,肌内脂肪4.01%。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小麦品种烟农23号的选育与育种思路、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育种预见性和选择效率,对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烟农23号的育种设计思路与选育策略进行了探讨。认为:正确的育种计划与选育思路是育种工作者摆脱盲目性、提高科学性的有效途径。在杂交方式上,采用复式阶梯杂交,实现优良基因的转移、互补、重组、积累,逐渐优化性状组合;选育策略上采用多组合小群体筛选组合与少组合大群体选育品种相结合,重点组合重点选择;在杂种后代处理上采用以穗代株选择法,较好地综合了系谱法和混合法的优点,增强了选择性和目标性,提高了育种成效;在高代品系鉴定上,创造育种环境的多样化,使育成品种的主要目标性状得到全面鉴评,有利于选育出丰产性、稳产性、多抗性和广适性结合较好的基因型,达到以空间争取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陕北马海毛山羊选育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陕北发展马海毛山羊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基础上,提出选育陕北马海毛山羊新品种的选育指标、杂交方案。计划从1988年开始,用安哥拉山羊为父本、陕北黑山羊为母本,采取级进杂交方式,开展大规模改良工作,要求在15~20年内选育出陕北马海毛山羊新品种,并提出相应的选种、饲养、管理、繁殖等一系到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3.
抗虫杂交棉纤维性状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棉29号、湘杂棉3号杂交棉为试验材料,采用关联度分析、偏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探讨棉纤维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纤维性状、产量性状之间存在一系列相关关系和关联关系;在品质育种中选择纤维长度同时注重低马克隆值、高比强度材料定向选择与培育,可获得优质棉组合;在产量育种中注重株结铃数、铃重、衣分等性状选择与培育,可获得高产棉组合.  相似文献   

14.
花卉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3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世界花卉种质资源与花卉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作为花卉业发展的基础 ,花卉种质资源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国科研人员的注意 .传统育种方法仍是花卉育种工作的主要方法 ,同时花卉分子育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培育花卉新品种开辟了新途径 ,并获得丰硕的成果 .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荣昌猪选育试验的数据验证模块的功能和运算的结果,获得了荣昌猪59个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重复力等遗传参数及8头荣昌种公猪不同性状的育种值等育种参数。这些结果为荣昌猪的选择育种提供了大量的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鲜食甜玉米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系,为鲜食甜玉米高产品种选育的性状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各性状中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最大的4个性状为穗粗、行粒数、生育期、出籽率;在性状选择时应高度重视对穗粗、行粒数、出籽率和穗行数的选择,尽量选择较好的表现型;在生产季节及市场需求条件允许前提下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同时要保证一定的株高、穗长,对穗位高、粒深、百粒重、秃尖长可放宽选择尺度。  相似文献   

17.
高产广适冬小麦新品种鲁麦21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麦21号(原代号886059)在山东省冬小麦良种二年区试中产量均居第一位,被山东省政府列为“三0工程”重点推广品种。该品种育成实践表明:充分了解双亲的遗传背景,选择遗传基础丰富,生态型差别较大,地区适应性与亲缘关系较近,综合性状均好,主要优缺点能够互补的父、母本,是小麦杂交育种获得成功的关键。符合育种目标的选择环境是目标性状得以表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探索分子标记在种猪育种中的应用方法。本文对影响猪重要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及因果突变位点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可应用分子标记进行分类,追踪了部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温氏集团的应用效果,归纳了分子标记在种猪选育中的应用方法。为同行在猪育种中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果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及若干问题的理解与思考,主要结果如下:1.中国虽然是柑橘、苹果、梨、桃、龙眼、枇杷、香蕉、猕猴桃、李、杏、枣和柿等多种果树的起源演化中心(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果树资源国,但野生种质和名特优地方品种的发掘、创新与利用有待进一步加强。2.按照遗传变异的来源,果树常规育种主要有杂交育种和芽变选种两个途径;果树杂种一代广泛分离,每一次育种都选择杂种优势最强的基因型,通过无性繁殖成为新的营养系品种,并在生产上长期利用,而显性、超显性和上位性3大假说是杂种优势形成的主要遗传基础;对‘富士’和‘鲁丽’苹果、‘玫瑰香’葡萄及‘山农酥’梨等新品种及其亲本主要性状分析发现,选择具有互补性状的品种作为杂交亲本,并选择遗传背景复杂的品种作为杂交母本,是果树杂种优势高效利用及其亲本选择选配的重要结论;杂交育种是根据产业的品种需求确定育种目标,进行亲本选择与选配,培育双亲性状互补、杂种优势明显的新品种,而芽变选种是利用体细胞自然突变及其表观遗传对生产上的主栽品种个别性状进行修缮和改良;因此,杂交育种和芽变选种有机结合是解决果树产业品种问题的重要技术途径。3.面对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及关于“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深度解读了农业科技人员必须坚持“理论与技术创新并重及良种良法配套”的科研思路及其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5年生杉木6×6全双列杂交(Griffing Ⅲ)试验林的调查与分析,研究杉木若干性状的遗传与变异规律,并筛选决定理想株型的重要树冠结构因子,为杂交育种和杉木理想株型无性系选育提供科学依据。运用转化分析法来处理不平衡试验数据,结合配合力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和通径分析法,研究杉木遗传变异、基因作用方式和重要树冠因子的选择。通过对杉木若干性状进行研究,获得了不同性状遗传变异大小。结果表明,杉木材积、枝下高和饱满度等性状具有中度遗传变性,树高、胸径具有窄的遗传变异性,同时杉木改良性状具有中度以上的遗传力,因此杉木生长形质性状宜采用连续多世代改良;在杉木生长、形质性状和树冠结构性状中,12个研究性状有8个重要性状的基因作用方式以非加性遗传基因效应为主,杉木高世代育种亲本是多世代与高强度选择的产物,杂合体居多,杉木的多性状、高世代遗传改良以杂交育种为主;生长、形质和树冠结构性状间具有明显的遗传相关性,通径分析揭示:决定杉木理想株型育种中重要树冠结构性状是冠形率和树冠表面积大小。由此可见:杉木多性状、多世代连续改良以杂交育种为主,杉木无性系理想株型选择时,应注重冠形率和树冠表面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