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结果表明:窄行密植(春大豆翻秋的行、株距为20cm×6.7cm,秋大豆20cm×7.4cm)可以极显著地提高春大豆的产量,较常规种植(CK)增产22.2%~80.26%;也可以显著地提高秋大豆的产量,较CK增产9.20%~20.57%。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和行距的缩小,大豆株高增加,结荚部位提高,分枝数减少,单株荚数、粒数及粒重降低,但单位面积荚、粒数增加。  相似文献   

2.
正大豆从花蕾形成到结荚期间,花蕾、花朵和幼荚的脱落统称为花荚脱落。大豆开花3到5天落花最多,10到15天落点最多。一般花荚脱落率达45%~70%,大豆花荚脱落现象虽极为普遍,如果超过了60%以上或者更多,则影响大豆产量,是大豆生产上普通存在的严重问题,也是影响大豆产量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大豆花荚脱落的原因非常复杂,了解大豆花荚脱落的原因,找出增花保荚的途径,是提高大豆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不同微肥拌种对高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通过对高油大豆品种进行不同微肥拌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钼酸铵拌种处理.能增加单株荚数、粒数、百粒重和产量,蛋白质含量提高,脂肪含量下降;硫酸镁和硼砂的拌种处理.产量稍有下降,脂肪含量提高,蛋白质含量下降;硼砂处理的大豆,不利脂肪的形成,有利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不同微肥拌种对高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通过对高油大豆品种进行不同微肥拌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钼酸铵拌种处理,能增加单株荚数、粒数、百粒重和产量,蛋白质含量提高,脂肪含量略有下降;硫酸镁和硼砂的拌种处理,产量稍有下降,脂肪含量提高,蛋白质含量下降;硼砂处理的大豆,不利脂肪的形成,有利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在庆阳市宁县和盛镇湫包头村(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盛科研基地)进行了大豆鼓粒期初期摘顶对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摘顶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都形成了影响,能够有效增加大豆的单株荚数、单株荚粒数、百粒重和产量,较不摘顶分别增加18.1%、21.8%、21.8%和13.2%,能够有效降低无效荚数的比例,较不摘顶降低2.91%。说明大豆鼓粒期初期摘顶能够促进产量形成,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6.
<正>1.重茬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1.1重茬对产量因子的影响大豆重茬栽培株高降低7~25cm,单株荚数减少2.5~2.6个,单株粒数减少8.5~10.8个,百粒重下降0.5~1.8g。1.2重茬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重茬较正茬平均减产20.5%,虫食率增加0.9%~2.0%,灰斑病病粒率重茬是正茬的7倍。重茬超过3年,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由此可见,重茬大豆的食用品质和商品品质都有下降。  相似文献   

7.
选用4个耐荫性不同的宁夏主栽大豆品种(系),对比研究在单作和大豆间作玉米条件下大豆主要农艺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处理的大豆平均有效分枝数减少,降幅为53.78%;平均株高、底荚高分别增加14.39%和6.10%;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分别减少39.9%、30.83%、27.53%;大豆百粒重也有下降,降幅为7.46%。不同种植方式下4个大豆品种(系)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大豆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分枝数、百粒重呈正相关,与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呈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在大豆新品种(系)的选育过程中要把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作为首选对象考虑,同时降低株高和底荚高;提高有效分枝数和百粒重也是提高单株产量的途径之一。本试验中适合单作和间作的耐荫性大豆新品系是宁黄48,单作产量较对照增产26.99%;间作宁黄48产量最高为1 238.7 kg·hm~(-2),较对照增产4.72%。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微生物肥料在菜用大豆粒荚性状和鲜荚产量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肥+复合肥(N、P2O5、K2O含量均为15%)能显著改善菜用大豆单粒荚数、多粒荚百分率、百粒鲜重和鲜荚产量.分别施用微生物肥600ml/hm2+复合肥375 kg/hm2和微生物肥1200 nd/hm2+复合肥562.5 kg/hm2时,单粒荚数较少,多粒荚百分率、百粒鲜重和鲜荚产量较高,鲜荚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20.79%和13.27%.微生物肥600 ml/hm2+复合肥375 kg/hm2的增产效果最好,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富思德大豆根瘤菌剂在大豆上应用效果试验,表明施用富思德大豆根瘤茵剂能增加大豆的根瘤数、茎粗、结荚层数、单株荚数、实粒数和百粒重,对提高大豆产量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较对照平均增产5.7%。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提高大豆新品种(系)农艺性状的选择效率提供帮助,为区域性大豆品种更新和筛选及高产栽培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2个春大豆新品种(系)为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大豆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1.64%,生育天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3.33%;产量与单株粒数、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荚数、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呈正相关,与生育天数、结荚高呈负相关;从主成分分析看,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94.356 7%。[结论]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节数、百粒重、结荚高、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大;大豆产量和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单株粒重密切相关;产量的构成主要性状有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结荚高、株高、单株粒重、每荚粒数。在选择大豆品种时应注意产量高和生育期、株高适中的品种,要着重对第1、2、3主成分的综合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