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水疱病是由猪水疱病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感染的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与猪的口蹄疫(FMD)、水疱性口炎(VS)和水疱疹(YES)无法区别。该病严重影响了生猪及其畜产品生产的贸易,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国际兽医局对此病极为重视,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  相似文献   

2.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动物,其中以猪、牛感染多见。该病毒有7个主型,65个亚型,不同类型的口蹄疫病毒的抗原性不同,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它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A 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入一类传染病当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对猪、牛、羊等偶蹄动物的口蹄疫要进行100%的强制免疫。  相似文献   

4.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口蹄疫具有高度传染性,对养猪业危害极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我国各级政府也极为重视该病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最易感染的动物是牛、猪、骆驼、羊、鹿等,野猪、野牛等野生动物也易感染此病。本病以牛最易感,羊的感染率较低。口蹄疫在亚洲、非洲和中东以及南美均有流行,在非流行区也有散发病例。  相似文献   

6.
口蹄疫俗名“口疮”、“蹄癀”,是由一种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感染70余种动物,主要危害牛、羊、猪和其他偶蹄动物,人亦可被感染。  相似文献   

7.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属于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该病毒目前有O、A、C、SAT1、SAT2、SAT3(即南非1、2、3型)和Asia1(亚洲1型)7个血清型。各型之间几乎没有免疫保护力,感染了一型口蹄疫的动物仍可感染另一型口蹄疫病毒而发病。我国流行的口蹄疫主要为O、A、C三型及ZB型(云南保山型)。该病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以患病动物的口、蹄部出现水疱性病症为特征的传染性疫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是家畜中最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能引起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其危害对象是猪、牛、羊等家畜和几十种偶蹄动物。该病被国际兽医局(OIE)列为A类传染病第一位而倍受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由于感染动物向周围环境中排泄大量病毒(如:一头病牛的排毒量可感染100万头牛,一克病猪蹄部水疱皮可使10万头猪感染发病),并通过气溶胶、各种染毒物品(如运输工具、动物肉产品、动物精液、奶产品)、偶蹄类感染动物、鸟类、节足动物、昆虫等途径迅速传播,发病率可高达100%,成年牲畜死亡率一般为1%~2%,但幼畜死亡率高达50%。一旦爆发口蹄疫,不仅会给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而且会严重影响畜产品出口贸易,造成巨大的国际贸易损失。  相似文献   

9.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感染70余种动物,主要危害牛、羊、猪等主要畜种及其他家养和野生偶蹄动物,人偶尔可以感染此病,症状轻微。本病在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曾发生过,由于发病迅速传染性强,感染动物范围比较广泛,一旦发生疫情常呈大流行,发病率高难以控制和消灭。  相似文献   

10.
<正>猪O型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侵害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接触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发。对未免疫的猪群可100%发病,保育猪和架子猪病死率可达80%以上。是我国农业农村部规定的一类动物传染病,猪口蹄疫的发生不但给养殖场(户)直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因扑杀、封锁和政治影响,给当地的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重大的政治影响。目前,对口蹄疫的预防最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陈昌海 《农家致富》2014,(14):40-41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主要感染牛、羊、猪、骆驼、鹿等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以口腔黏膜、舌面、鼻镜、蹄部、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口蹄疫的发病率为100%,死亡率因病毒株而异,严重时可达100%。鉴于口蹄疫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我国政府将该病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之首,口蹄疫防治工作也始终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口蹄疫是猪、牛、羊等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过去俗称口疮、蹄疮、鹅口疮。临床上以口腔黏膜、舌部、蹄部和乳房皮肤形成水疱和溃烂为主要特征。口蹄疫病毒有七种主型及多种亚型,近年来在我国以O型、A型、亚I型为常见。该病传染性很强,一旦发生,传播速度很快,不易控制和扑灭,所以我国将其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本文主要分析了口蹄疫的病原特性和临床症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检疫要点。  相似文献   

13.
<正>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猪、牛、羊等偶蹄动物。该病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危害巨大。实行强制免疫,提高易感家畜的特异性抵抗力是控制该病的重要措施。笔者多年在第一线从事畜牧兽医防疫工作,仅就口蹄疫强制免疫提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羊、牛、猪等偶蹄动物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理特征是患病动物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等处发生水疱和溃烂。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气温和光照等自然条件对口蹄疫病毒的存活有直接影响。自然发病的动物常限于偶蹄兽,黄牛最为易感;其次为水牛、牦牛、猪;再次为绵羊、山羊及20多个科70多种野生动物。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已将该  相似文献   

15.
口蹄疫是一种严重威胁偶蹄动物的急性烈性传染病,由于该病感染率高,传播速度快,对畜牧业危害极大,为有效控制口蹄疫疫情的发生,农业部将其列位强制免疫动物疫病病种. 免疫抗体效价检测是科学评定免疫质量的有效手段.抗体检测方法很多,多数情况下采用的是无生物安全要求的血清学诊断技术,如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液相阻断ELISA,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存在较大主观偏差,不能保证其结果的正确性;液相阻断ELISA试验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结果判定客观稳定,但无法准确区分免疫动物和野毒感染动物.因此,找到一种早期的鉴别诊断方法,可以准确、快捷鉴别出口蹄疫野毒感染猪和用灭活疫苗免疫猪,是掌握动物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的有效方法,是防治口蹄疫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侵害猪、牛、羊、骆驼、鹿等家畜和其他野生偶蹄动物. 本试验对绒山羊O-AsiaI口蹄疫双价苗免疫抗体消长情况观察,以期制定合理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7.
口蹄疫特点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危害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病,主要侵害牛、羊、猪、骆驼、鹿等偶蹄类牲畜动物。目前,世界范围发现口蹄疫病毒(FMDV)血清型共有7个,血清间无交叉免疫性。7个血清型又分65亚型,同一主型内各亚型间有一定交叉免疫性。  相似文献   

18.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动物疫病,被国际兽医局(OIE)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本试验采用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LPR-EIJTSA)方法对贺兰县周边地区的180份奶牛血清抽样样本进行了口蹄疫0型抗体的检测.监测结果显示免疫抗体合格率达80%,表明贺兰地区的奶牛0型口蹄疫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口蹄疫俗名"口疮"、"蹄癀".是由一种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感染70余种动物,主要危害牛、羊、猪和其他偶蹄动物,人亦可被感染.  相似文献   

20.
口蹄疫俗名"口疮"、"蹄癀",是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患病动物以口、舌、唇、蹄、乳房等部位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人和非偶蹄动物也可感染该病,但症状较轻.资料显示,感染口蹄疫病毒后的畜类发病率几乎为100%,但病程一般呈良性经过,死亡率只有2%~3%,犊牛及仔猪呈恶性病型,死亡率可达50%~70%.由于猪、牛、羊等主要家畜均可感染该病且传染迅速,能形成全球大规模流行,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发展,被国际兽疫局列为A类家畜传染病之首.该病历来被世界各国政府所重视,对进出口贸易采取严格限制,将口蹄疫列为主要检疫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