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元军 《中国牛业科学》2006,32(5):96-97,100
奶牛酮血病又称奶牛醋酮血症,是由于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大量酮体在体内蓄积,临床上以血液及尿内的酮体增多为特征的一种高产奶牛常见的急性或慢性代谢疾病。笔者近年来先后收治170多例荷斯坦牛酮血病,除11例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死亡率以外,其余160例经治疗均痊愈。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奶牛酮病,又称为乳牛酮血症,是奶牛最常见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疾病。临床上以低血糖、高血脂、酮血、酮尿、脂肪肝、酸中毒以及体蛋白消耗和食欲减退或废绝为特征。酮病是奶牛泌乳第一个月最常见的代谢紊乱疾病之一,多发生于分娩后2-4星期。  相似文献   

3.
奶牛醋酮血症主要是因营养失调、代射障碍而引起的奶牛代谢疾病。发病牛的产奶量下降,体质消瘦,个别严重患牛发病死亡,给养牛业带来严重损失。为了探讨奶牛醋酮血病与奶牛营养的关系,改善奶牛营养,提高奶牛健康水平及生产力,笔者通过对49头奶牛实际饲养测定,对个体养牛户饲养的32头奶牛进行了日粮营养组成调查,分析了醋酮血症与日粮营养组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牛醋酮血症,是泌乳奶牛常见的、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病,又称奶牛酮病。该病的特征是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产乳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产犊后10~60d多发。饲养管理良好的高产奶牛,且以3~6胎次的高产母牛发病率较高。大多出现于泌乳开始增加的第三周内,2个月后发病极少。冬夏两季多于春秋。  相似文献   

5.
牛酮病又称酮血病、酮尿病,是发生于高产奶牛上的一种代谢病.也称为奶牛醋酮血症,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疾病.由于酮体中毒,病牛呈现消化障碍和神经症状,产奶量急剧下降,严重的可能引起死亡.酮病通常发生奶牛后3周左右.  相似文献   

6.
奶牛酮病又称酮血症、酮尿病,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全身功能失调的疾病。各胎次的牛均可发病,以3~6胎发病最多,多发于产后第1个月内,大多出现于泌乳开始增加的第3星期,2个月后发病极少。冬夏多于春秋,高产牛多于低产牛。  相似文献   

7.
牛醋酮血症,是泌乳奶牛常见的、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病,又称奶牛酮病。该病的特征是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产乳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产犊后10~60d多发。饲养管理良好的高产奶牛,且以3~6胎次的高产母牛发病率较高。大多出现于泌乳开始增加的第三周内,2个月后发病极少。冬夏两季多于春秋。  相似文献   

8.
奶牛酮病是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代谢紊乱,致使血糖浓度下降,酮体(乙酰乙酸、丙酮、β-羟丁酸)生成增多,而引起奶牛全身功能失调的代谢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机能紊乱、产奶量下降、酮血、酮尿、酮乳和低糖血症。  相似文献   

9.
中西兽医结合综合防治高产奶牛酮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酮血病又称奶牛醋酮血症,是由于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大量酮体在体内蓄积,临床上以血液及尿内的酮体增多为特征的一种荷斯坦高产奶牛常见的急性或慢性代谢疾病.笔者近年来先后收治160多例荷斯坦奶牛酮血病,除8例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死亡率以外,其余150多例经治疗均痊愈.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奶牛隐性酮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酮病,也称为乳牛酮血症,最早由Landel于1894年提出。曾用名有乳牛醋酮血病、酮尿病、母牛热、慢热、产后消化不良、低血糖性酮病、牛产后狂燥病等。该病是由于日粮中碳水化合物和生糖物质不足造成脂肪代谢紊乱,使组织中酮体的浓度增高所致一种代谢病。  相似文献   

11.
奶牛酮病(ketosis),又称奶牛酮血症,是奶牛最常见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疾病。临床上以低血糖、高血脂、酮血、酮尿、脂肪肝、酸中毒及体蛋白消耗和食欲减退或废绝为特征。  相似文献   

12.
奶牛酮病又称牛酮血症,酮尿症。是因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功能失调的代谢疾病,其特征是血液、尿、乳中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神经症状。本病常见于产犊后3~6周饲养管理较好的奶牛,产3~6胎的奶牛发病率最高,临产母牛酮病发病率占母牛酮病发病率的2%~30%,且有逐年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3.
奶牛酮血病是影响奶牛生产的常见多发病之一。该病又称醋酮血症,是由于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大量酮体蓄积体内而造成的。临床上以血液及尿内的酮体增多为特征的一种高产奶牛常见的急性或慢性代谢疾病。近年来通过中西兽医结合防治奶牛酮血病545头,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通过对545头病牛统计,本病主要发生在母牛产后1~3周之内,时间短的在生产后2~3天内发  相似文献   

14.
酮病是由于脂肪等代谢紊乱,大量酮体(乙酸乙酸、-羟丁酸、丙酮)在体内蓄积,临床上以血液及尿内的酮体增多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疾病,有些牛久治不愈或反复发病一直到淘汰。常见于经产而营养好的高产乳牛,称醋酮血症,一般于产后1~2周内,个别于产后2~3d内发生。据调查,奶牛年产量在4t左右无发病病例,  相似文献   

15.
新疆124团共有泌乳奶牛800头,其中大部分是改良黑白花牛,少数是上海引进的黑白花牛。从1987年11月开始,奶牛的代谢性疾病——牛醋酮血症不断发生,至1988年5月底,该团共发病12例,  相似文献   

16.
<正>奶牛的酮病(ketosis),也称为乳牛酮血症(ketonemia),最早于1894年由Landel所提出。曾用名有乳牛醋酮血病(acetonemia)、酮尿病(ketonuria)、母牛热(cow fever)、慢热(slow fever)、产后消化不良、低血糖性酮病、牛产后狂燥病等。该病是奶牛最常见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疾病。该病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流行,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在我国随着奶牛业的发展,尤其奶牛产奶量的提高,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引起国内兽医界的普遍关注。奶牛酮病在代谢方面主要表现为低血  相似文献   

17.
奶牛酮血症是奶牛较常见的营养代谢病。本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及饲养管理水平低劣的奶牛,该病通常发生于产后20天,最多不超过42天。奶牛酮血症的发病原因与分娩、季节、泌乳量、饲料、遗传品种及母牛个体差异有关,常分为临床酮病和亚临床酮病2种。此病的特征为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乳产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应加强对奶牛的饲养管理,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18.
酮病又叫酮尿病(ketonemia),醋酮血症(kcetonaemia)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以酮血、酮尿及低血糖为特征的一种糖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病只发生于反刍家畜,是危害奶牛业的一个重要疾病,肉牛和役牛极少发生.  相似文献   

19.
牛酮血症是奶牛泌乳早期常见代谢病.高产奶牛产后因糖类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障碍引起全身性功能失调,动物低血糖时会大量动员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其结果是血浆中非酯化脂肪酸浓度升高,并通过血液进入肝脏,随着大量非酯化脂肪酸进入肝脏,非酯化脂肪酸在肝脏中不完全氧化则产生酮体而发病.预防奶牛酮血症的有效措施是对妊娠牛和泌乳牛加强饲养管理,保证奶牛充足的能量摄入,并保证饲料的营养平衡和辅以适当的添加剂,防止饥饿、应激,提供良好的环境、控制好其他引起采食量下降的代谢疾病的发生.治疗原则是补糖抗酮,促进糖原异生,提高血糖含量,减少体脂动员,提高饲料中丙酸及其他生糖物质的利用.治疗方法有补糖疗法、抗酮疗法、对症治疗等.  相似文献   

20.
奶牛醋酮血病,是牛体内营养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以精神异常、瘤胃代谢紊乱、酮血、酮尿及酮乳和低血糖症为特征的酮体酸中毒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