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旱稻,也称陆稻,在我国有较长的栽培历史,在生产研究上取得了较大突破,涌现出一批以旱稻502为代表的优良品种,但适合我地栽培的品种较少。平乡县从90年代引进种植旱稻,由于生产管理技术水平低、产量效益低,没有取得成功。2012年引进推广鲲旱1号旱稻品种,当年亩产480 kg有余,出米率75%以上,米质优良,深受群众喜爱,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16年种植面积达到8 000余亩。为抓好农业  相似文献   

2.
旱稻直播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旱稻,1999年度在我县试种成功,开创了我县种植旱稻的先河。虽然,前些年有过种植,由于品种生育期长,产量低,有的甚至不能抽穗结实,在我县没有发展起来,这几年绝迹。今年县农业局引进的旱稻一号、旱稻277、巴西陆稻在我县袁家庄、许家湖镇等五个乡镇示范200亩,获得成功,经市农业局、县科委等部门组织联合验收、测产,平均单产达437公斤,高产地块达563公斤,较种植夏玉米经济效益提高了一倍以上。现把旱稻直播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驻马店市旱稻最佳施肥配方,根据大田生产经验,设置了8个施肥配方进行对比试验,通过试验研究结果综合分析,筛选出了旱稻亩产500kg、450kg、400kg不同产量水平的最佳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16,(11):12-14
旱稻在关岭县曾为旱粮重要组成部分,却由于品种老化、单一、耕作粗放,产量低,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自艾巴9号引种成功后,推广速度较快,关岭县98年试验示范种植2.52公顷;99年试验示范种植35公顷,平均单产260.7 kg/667 m~2,相当于同区域玉米产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0年在关岭县顶云乡角寨村开展试验,发现旱稻8号产量最高,为501.5kg/667 m~2,顺序依次为旱稻8号旱稻502艾巴9号(ck)旱稻17596019云陆29云陆201,产量依次为501.5 kg/667m~2466.5 kg/667 m~2428.5 kg/667 m~2389 kg/667 m~2286 kg/667 m~2281 kg/667 m~264.5 kg/667 m~2,全生育期在122~174天。  相似文献   

5.
在淮河平原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旱稻小麦两熟种植系统土壤氮、磷、钾供应状况、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及肥料需求规律。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对肥料的依赖性以及对磷和钾素的敏感程度高于旱稻。旱稻小麦两熟种植系统一个周期内的土壤氮素供应量为12.5 g/m2、磷素为3.3 g/m2和钾素为22.7 g/m2。土壤对第一季旱稻和小麦的氮、磷和钾素供应能力均显著高于第二季,表明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很大程度上受施肥的影响。旱稻氮、磷和钾肥表观利用率平均值分别为33.4%、3.0%和-8.5%,小麦分别为69.3%1、3.4%和36.9%。每生产1 t旱稻籽粒需氮素14.9~33.7 kg、磷素2.9~5.9 kg和钾素17.9~38.1 kg;每生产1 t小麦籽粒需氮素15.9~28.3 kg、磷素3.1~4.2 kg和钾素15.9~21.6 kg。在淮河平原,两季旱稻施氮、磷、钾(NPK)比不施氮(PK)处理分别显著增产18.4%、25.8%;两季小麦NPK比PK处理分别显著增产54.1%、158.7%,两季旱稻、小麦NPK处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PK处理,表明氮素是限制淮河平原旱稻小麦两熟制旱稻和小麦产量的主要肥料因素。  相似文献   

6.
旱稻生产现状及山东旱稻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稻具有耐干旱、耐贫瘠、适应性广等特点。目前全球人口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和旱灾频发,重视和发展旱稻生产对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简要阐述旱稻抗旱机理、生理特性、经济价值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及山东省旱稻生产现状作了系统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山东旱稻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水资源日益匮乏,湖北省发展旱稻种植已迫在眉睫。阐述了湖北省发展旱稻生产的意义,介绍了湖北省的旱稻种植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湖北省发展旱稻生产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节水抗旱稻研究进展及其在水稻绿色生产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水稻生产消耗大量的淡水资源,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带来严重的面源污染。通过梳理节水抗旱稻研究进展及近几年多年多点示范数据,指出节水抗旱稻在高产稻田种植可大幅度减少灌溉用水和化肥及农药施用,降低面源污染;在中低产田表现高产稳产。近几年,节水抗旱稻在"玉米改稻"和"棉改稻"上的成功应用,也为当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可行的参考方向。推进节水抗旱稻的选育和开发,将有利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建立标准的审定体系和完善配套栽培技术是节水抗旱稻今后发展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旱稻栽培是一种节水型栽培模式,通常是在旱地直播,尤其适于低洼地及缺水的水稻田种植,一生勿须水层,全靠自然降雨或在干旱发生到一定程度时辅以适量灌水的稻作.其种植管理方式与小麦相似.这种稻作栽培不但可以充分利用低洼湿地,扩大稻谷生产,而且可以达到高产、低耗、提高经济效益之目的.培育耐旱节水的优质旱稻品种,对于充分利用土地、水资源,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节水型水稻生产具有重大作用.丹旱稻4号的选育成功,将为此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节水抗旱稻是一种集优质、丰产、耐旱的新型栽培稻,加强其推广应用是突破贵州地区水源、耕地资源壁垒,提高粮食单产的重要途径。为贵州地区发展旱稻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综述节水抗旱稻的耐旱机制、我国节水抗旱稻生产现状及栽培措施影响节水抗旱稻产量形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系统的分析论证,认为我省沿江旱三熟制地区丰富的气候资源完全可以满足早稻生长发育的需要。优良旱稻品种IRAT109(粳)和农林12号(糯)不仅高产,而且适应性广,力旱稻生产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该地区现行耕作制度有利于发展旱稻生产。在旱三熟中推广种植早稻,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发展早稻生产,是沿江早三熟制地区现阶段提高粮食产量、增强稻米自给能力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根据阜南县2011年旱稻种植情况,分析旱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以指导该县旱稻生产。  相似文献   

13.
旱稻栽培技术突破了传统的水稻栽培模式,具有节水、增产效果。开展旱稻种植能够很好地根据当地供水灌溉实际,较大限度地发挥作物节水增产潜力,有效提高作物产出率。合理推广旱稻种植栽培技术,克服了因水种稻的习惯,降低了投入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因此,在农业生产上推广旱稻栽培技术,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引领农业生产向增产、增效、节本方向发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王元垒  张效忠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2):111-111,120
介绍了巴西陆稻在安徽省的性状表现,春播及夏播之间的差异。建立了巴西旱稻高产、增效栽培技术模式,为安徽省发展旱稻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略论我国旱稻的生产及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全球温度的逐渐提高,水资源的日渐匮乏,加入WTO对我国农产品的冲击,水稻的生产与发展正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威胁。如何适应新形势,转变思维观念,适时发展旱稻生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着重分析了我国旱稻生产的历史、特点与现状,发展旱稻的优势与技术保障,并对旱稻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希望能对我国当前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平原,系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填海成陆,地势低平,地下水位及含盐量均高,土壤有机质和N、P、K等有效养分偏低,农业生产主要依靠黄河水.近年来,随着黄河断流时间持续增长,研究旱作技术和发展旱种农业是大势所需.2003年,东营市种子管理站从中国农业大学稻作研究室引进了早稻297、65品系,同步安排了品种对比试验、正交试验,并在中等肥力旱田夏直播试种了66亩旱稻297和20亩旱稻65,平均亩产分别为346kg、325kg,最高单产分别为410kg、380kg.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早稻297、65耐旱稳产、耐肥抗倒、米质优、产量高、效益好,适宜黄河三角洲地区有水浇条件的旱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播种量不同时旱稻产量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旱稻新品种旱稻297在华北地区的产量形成并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在2003年120 kg/hm2播种量基础上,2004年增设更为节约的60和90 kg/hm22个播种量,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构成。结果显示:2004年60、90和120 kg/hm2播种量的产量分别为3.8、3.5和3.4 t/hm2;成熟期3个播量地上部生物量(单位面积内旱稻植株茎、叶、穗的总干重)在1 005.0~1 283.4 g/m2范围内无显著差异;收获指数分别为0.36、0.34和0.26,随播种量增大而依次降低,且120 kg/hm2播种量显著低于其他2个播种量。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颖花数少是本试验旱稻产量低的主要原因;结实率对产量的作用受环境影响,年际间差异较大。总之,2004年60 kg/hm2播种量表现出较好的群体结构,在单株最高分蘖数、分蘖成穗率、穗粒数和结实率上都优于其他2个播种量;而90 kg/hm2播种量在相同条件下单位面积的颖花数最高。因此,60~90 kg/hm2播种量的旱稻群体在生产中具有进一步提高产量水平的潜力,是比较适宜的播种量。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乌江镇水稻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其中旱稻栽种面积已经达到1.32km2,整体生产水平已经达到预期目标。旱稻是一种新型水稻品种,具有节水、耐旱、作物品质良好的栽种优势。本文跟根据乌江镇旱稻生产实际情况,对旱稻生产节水栽培进行深入研究,以此为发展乌江镇旱稻生产促进节水栽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旱稻发展趋势及丹粳系列旱稻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水型稻作研究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旱稻作为一种新兴起种植模式,是节水型高效旱作农业。本文简述了发展旱稻意义,国内外旱稻育种研究的回顾、发展现状与趋势,着重介绍了丹东农科院近几年旱稻选育进展及近期育成的旱稻品种的生育特点和应用状况,并进一步阐述了旱稻选育的关键技术、旱稻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粮食安全的生产主体责任,惠安县农业农村局针对全县4万多亩冬种胡萝卜流转土地在夏季出现大面积养地的休耕现状,深挖旱粮种植潜力,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发展旱粮生产。2022年,惠安县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多家农业企业在全县5个镇7个村利用微喷灌节水设施,引进试种“旱优73”“恒丰优粤禾丝苗”等抗旱稻总面积540多亩,以期进一步探索利用微喷灌节水设施,全面实施旱地粮菜轮作新模式,优化旱地粮食生产结构,促进粮食规模化生产发展、提质增效。抗旱稻“旱优73”经测产平均亩产量达550 kg以上,其关键技术集成应用,节水、省肥、省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为惠安缺水旱地找出一条更加适合粮食生产稳定和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