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干燥花是指新鲜花材经过保色护形、仪器干燥等相应处理后得到的具有观赏性价值的花卉产品。保色是干燥花制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干燥花成品的美观性和保存时间的持久性。该文研究了最近15年来我国干燥花的保色工艺,分析比较了不同种类自然花材的保色方法,以期为我国干燥花保色技术的进一步探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淮山中多酚氧化酶特性及无硫护色脱水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酶促褐变是导致淮山脱水加工过程中色泽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淮山中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 值、最适温度等主要特性,设计选取适当的非硫成分NaC1、VC、柠檬酸进行护色,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一种安全有效的无硫复合护色液,即含质量分数0.7%NaC1、0.3%Vc、0.6%柠檬酸的水溶液。在脱水加工过程中,用该护色液对淮山片浸泡护色4h后,在65℃下干燥4.5h,得到与传统硫熏漂白同样好色泽的终产品。  相似文献   

3.
研究柠檬酸处理对鲜切粉葛护色效果的影响,将鲜切粉葛分别放入0.5%、1.0%、1.5%柠檬酸溶液浸泡15 min后沥干,放置塑料托盘中,用聚乙烯保鲜膜包装后置于5℃恒温恒湿箱中贮藏,定期取样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柠檬酸处理能有效减轻鲜切粉葛的褐变程度,以0.5%柠檬酸处理效果较好,能显著降低PAL活性和总酚含量,抑制PPO和POD活性,减少丙二醛积累,保持较低的LOX活性,从而延缓鲜切粉葛的褐变,同时提高了总黄酮含量,减少淀粉、可溶性蛋白等营养物质的损失,有助于保持粉葛的良好品质。适宜浓度柠檬酸预处理可显著减轻鲜切粉葛褐变程度,维持较好的营养品质。研究结果为鲜切粉葛护色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改进亚硫酸法的国内外动态和新工艺的技术原理和技术成熟度、工艺路线、技术指标,提出了一种改进亚硫酸法新工艺,即利用蔗渣生产的制糖专用吸附剂,去除蔗汁中的色源物质(色素)、胶体、残硫等物质,使糖厂生产出低硫、低色值、低浊度的优质糖,从根本上达到提高白砂糖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以红薯块根为原料,结合将成型产品速冻冷藏的工艺来研究红薯泥的加工工艺。采用对比试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最佳护色条件、产品配料配比、冷冻时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块根直接蒸煮护色效果最好;产品配料以糖、盐、糯米粉组合最佳,以泥重计,这3种配料含量分别为6%,0.4%,2%;放入-24℃的冰箱中冷藏5 h左右即可达到产品要求。  相似文献   

6.
水稻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水稻秸秆的特殊结构导致其较难以降解。通过预处理可以提高水稻秸秆的可降解性。本文综述了当前水稻秸秆预处理技术,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秸秆预处理方法,及其优缺点,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不同方法联合处理等。重点阐述生物处理法的机理及相关降解菌剂。期望为水稻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茶叶陈化机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茶叶在贮运过程中受外界条件(如水分、温度、氧气、光照等)的影响,内含物极易发生氧化,使品质下降。探讨茶叶陈化变质机理,研究保鲜技术延长茶叶保质期,保持茶叶色、香、味,以体现茶叶的商品价值,近年来茶叶科技工作者对此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1茶叶陈化机理1....  相似文献   

8.
水稻始穗期喷施叶面肥(药剂)混配组合的试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稻始穗期选用抗早衰增产专用叶面肥"真打粮"、增产配方组合"保美乐"、植物调节剂"碧护"+叶面肥"美护磷钾"、防病增产药剂"拿敌稳"+"安泰生"等开展了混配叶面喷施保穗技术示范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处理都具有增产、增强水稻抗病能力、提升稻米品质的作用。其中,"真打粮"处理的产投比高,在增强水稻抗性、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方面效果显著,增产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我国蔗糖工业中,亚硫酸法糖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色值和混浊度超标。据统计资料,亚法糖厂中白砂糖质量超标因色值因素约占65%,因混浊度因素的约占20%。我区1994/1995榨季就有20~30%的二级糖和等外糖。 以广西大学制糖博士谢名洋教授为主的项目研究小组,与广西武鸣华侨糖厂共同合作,开展了“微孔过滤系统对亚法糖厂混合清汁处理的研究”,1994/1995榨季取得了显  相似文献   

10.
为减轻荔枝果肉热风干制期间的褐变,研究荔枝果肉的烫漂和护色工艺。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烫漂温度、烫漂时间和冷却方式对荔枝果肉多酚氧化酶(PPO)的钝化效果,比较不同浓度配比护色液对荔枝果肉干制品色泽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烫漂温度为100℃,烫漂时间为3 min,室温冷却时烫漂效果最好;当复配护色剂的浓度配比为0.10%抗坏血酸+0.20%柠檬酸+0.10%植酸+0.30%Ca Cl2时,荔枝果肉干制品的色泽和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1.
茉莉花精油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花精油是鲜花开放过程中释放的次生代谢产物,以其幽雅的气味及多功能的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在花茶加工、化妆品、食品、医疗等方面。本文分析茉莉花释香机理及香气成分,阐述目前茉莉精油常见的蒸馏萃取法、溶剂浸提法、吸附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等提取方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根据茉莉花释香的特殊习性,提出将先进技术亚临界流体萃取法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茉莉精油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2.
滕冰  吴宗璞 《大豆科学》1999,18(1):42-46
本文报导了一个新的大豆斑驳粒微量“总黄酮”的分析方法,。采用Zr^4+与黄酮类化合物生成有荧光的络合物,借薄层色谱扫描技术,测定滤纸荧光斑点的峰面积积分值,用于定量分析。Zr^4+在酸性条件下与黄酮类化合物的络合作用可使类黄酮化合物定性,并有利于区别于黄烷醇类化合物。该方法应用盱大豆感染SMV产生斑驳的发生机理研究,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杨耸  朱秀清 《大豆科技》2008,(2):37-39,48
从高湿挤压技术的发展简史,挤压的机理、设备、技术特点以及应用等方面对高湿挤压生产技术进行论述,并阐述了这项技术的研究动态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植物基因工程是大豆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农杆菌介导法是大豆遗传转化的重要方法之一,许多实验室应用该方法得到了转基因大豆,但目前使用该方法进行转化的效率还比较低,尚需深入研究。综述了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的分子机理,常用转化体系及其优缺点并分析了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同时对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简析了中国茶叶生产消费现状及进出口贸易现状,提出了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系统概述了我国在茶树资源利用与品种选育、茶树全基因组与代谢调控机制、茶树土壤与营养调控分子机理、茶树逆境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茶园绿色防控与质量安全、茶叶制造化学与品质化学机理、茶叶深加工与功能成分利用、茶与健康等8个方面的基础研究进展与成果,...  相似文献   

16.
用除草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作为玉米自交系选育的新方法已开始在育种上应用。根据多年研究和应用实践,对该技术的诱导效果、诱导机理、技术特点、倍性和伪株问题、该技术的特殊用途及发展潜力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其应用于棉花育种的前提是建立高效的组织培养诱导再生植株体系.本文简要综述了棉花离体诱导植株再生研究的现状,重点讨论了棉花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表现、利用方法及机理,提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从木薯营养器官特性、生理生化特性、抗旱分子生物学与抗旱基因等3个方面对国内外木薯抗旱和耐旱机制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提出了今后研究木薯抗旱机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农业科技人员是农业科普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新技术的推广使用。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了广东农业科技人员参与科普现状。研究发现:农业科技推广是广东农业科技人员参与农业科普活动的主要方式,3年内有94 %的科技人员至少参与过1项科普活动;高级职称、中级职称、中老年科技人员参与科普较多;参与农业科普活动的动机主要为经济补贴、职务职称晋升、公众的认可和尊重、为社会做贡献、提高知名度和社会地位、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成果,但总体上他们对参与农业科普的奖励政策不满意。对此提出了建立差异化的科普激励机制、优化科普政策环境、开辟多元化筹资渠道保证科普经费投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玉米抗丝黑穗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机理、抗性遗传、抗病基因定位、抗病种质资源及抗病育种5个方面对玉米抗丝黑穗病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和评价,简要概述了分子生物技术在玉米抗丝黑穗病育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