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2 毫秒
1.
赵敏  丁淑英  张美丽  吴蓉 《农技服务》2013,(10):1056-1056,1058
为了减少水稻白穗的发生,总结了贵州省盘县水稻白穗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水稻白穗发生原因的调查,明确了病虫危害及低温冷害等是导致水稻生长后期产生白穗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莒县地处鲁东南,常年种植水稻10万亩,是典型的稻麦轮作区。近年来,随着本地产业结构调整、气候条件的变化以及水稻品种的更换,水稻病虫害发生种类、时间及为害程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一些次要病虫害逐渐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并造成严重危害,其中在水稻穗期经常出现的白穗现象,就有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着水稻产量和品质。根据本站多年的观察,发现本地水稻发生白穗的原因主要是由病害、虫害和气候三类因素造成的。快速鉴别和分析其产生原因,对科学指导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水稻白穗在水稻穗期比较常见.常造成秕谷多.子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品质下降。一般减产10%-15%.严重的减产30%以上.成为水稻生产中不可忽视的减产因素。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小麦生长期间经常出现白穗现象,其原因有多种,现总结如下,以便根据不同原因,有的放矢开展防治。一、土壤原因引起的白穗(一)发生原因重盐碱地小麦的早死白穗,群众比较重视,而对于次生盐碱化造成的白  相似文献   

6.
用 7种药剂对江淮稻区水稻三化螟进行了药剂防治。结果表明 :防治白穗的效果以乐斯本最佳 ,保穗率达 98.2 3% ;锐劲特次之 ,为 85.57% ;敌百虫、甲胺磷、三唑磷、久效磷 4种有机磷药剂效果相似 ,依次为 74.2 4 %、73.80 %、69.0 4 %和 68.88% ;杀虫单最差 ,效果仅为 34.49%。虫口减退率的趋势与防治白穗结果基本相近 ,以乐斯本为好 ,药种间有一定差异。按查得活虫量排列 ,乐斯本最低 ,仅 2头 / 1 0 0穴 ,其次为锐劲特 1 1 .9头 / 1 0 0穴 ,最高为杀虫单 87.4头/ 1 0 0穴 ,空白对照为 1 37.8头 / 1 0 0穴  相似文献   

7.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症状相似的黄叶、叶斑、枯心、青枯、白穗等病症,很容易混淆,影响对症施治,造成减产.现将其症状分别简要辨认: 一、黄叶 1.白叶枯病黄叶在叶片的叶尖或缘上,先是产生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后沿着中脉扩展成斑条,呈灰白色,病部与健部界限明显,病斑上常有黄色胶状"菌脓".  相似文献   

8.
大螟防治适期及药剂对白穗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时期防治大螟,对大螟引起的白穗进行了药效考查和药剂作用后白穗数量的动态变化观察表明,大螟白穗的防治适期在水稻破口期至破口后4d,此时防治大螟种群数量得到控制,大螟转株为害相应减少,从而提高防治效果,而破口后8d防治,防效直线下降,破口后12 d防治基本无效.在没有药剂因素影响下,随着水稻抽穗,由大螟为害引起的白穗陆续出现,在抽穗后30~40 d内由于大螟不断转株为害,白穗数量直线上升,药剂作用后,大螟种群数量得到控制,转株为害相应减少,白穗数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春小麦白穗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春小麦发生白穗普遍,损失严重,一般统称“青死”小麦白穗的成因归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两大类,其中生物因子三类,非生物因子两类。本文介绍了各种白穗在田间最简单的判别方法及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分析了安徽淮北地区小麦枯白穗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陈欢  马怀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411-11413
介绍了目前应用于大豆抗病基因定位及育种的重要分子标记种类,阐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大豆抗病基因定位几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四十里店村稻蟹共生耦合系统浮游植物的研究,分析该模式下稻田与不同水体循环运作中稻田进水口、稻田中间、稻田出水口的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水稻品种为秋优88号,蟹品种为中华绒螯蟹,实验选择4个(3、6、7、10号田)灌溉鱼塘尾水稻田(试验组)和1个(8号田)灌溉黄河水稻田(对照组),结果表明:试验组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235种,其中3号田鉴定出8门153种,6号田鉴定出8门147种,7号田鉴定出7门143种,10号田鉴定出8门159种。对照组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27种。试验组平均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优势种13种,对照组优势种9种,均以蓝藻为主。灌溉鱼塘尾水稻蟹田多样性指数高于灌溉黄河水稻蟹田,表明灌溉鱼塘尾水稻蟹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更加完善与稳定。试验组磷酸盐、总碱度、盐度、pH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水温、溶氧、亚硝酸盐、氨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DA分析表明,pH、透明度、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3.
“九五”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初步明确了影响白背飞虱、稻瘟病、白叶枯病、稻螟等大发生的关键因子。研制出以神经网络、地统计、轨迹分析等方法与GIS相结合的水稻重要病虫害中长期预警系统,1997年在部分区域进行褐飞虱、白背飞虱、白叶枯病等病虫害发生实况试报,结果与实际相符。监测出国内主要稻区褐飞虱、稻瘟病菌、白叶枯病菌的种型动态,明确了褐飞虱生物型的变异规律:致害力在抗性品种上由弱变强,在感虫品种上由强变弱。评价、筛选出抗稻瘟病品种48个,抗源208份,抗白叶枯病品种3个,抗源33份;抗褐飞虱品种7个,抗源69份和抗白背飞虱品种2个,抗稻瘿蚊品种1个。研制出水稻种衣剂、B-916微生物制剂、“健秧宝”种子处理剂等高效低毒,实用性强的新药剂,并已在实验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研究了稻田生态中重要天敌的控害作用和中性昆虫的主要种类,并提出了保护利用天敌的措施;修订褐飞虱防治指标2项,初步制定出区域性病虫害综防集成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油稻轮作双免栽培模式的长期推广与应用,稻田耕作制度、栽培方式、水分管理、田间温室效应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稻田杂草害日益突出,草相更加复杂,稻田杂草的优势种群和群落演替较快,现已成为免耕直播稻生产上的一大灾害。针对油稻轮作双免栽培模式下直播稻田杂草种群的变化特点、发生演替的原因及杂草发生的态势作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5.
日光温室辣椒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对不同辣椒品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京研4号辣椒综合性状优于供试的其它品种,尤其是在产量和抗病性方面表现较佳。建议在日光温室辣椒无公害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桦川农民施肥中存在重氮肥,轻磷、钾肥及其它中微量元素的现象,开展水稻平衡施肥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桦川县白浆土试验水稻产量限制因子主要是氮和锌,其次是磷和钾,硼为潜在限制因子。不施氮肥、锌肥分别减产11.5%和8.7%;不施磷肥和钾肥分别减产7.4%和5.7%;不施硼肥减产4.7%;不施肥减产35.9%,农民习惯施肥较OPT减产9.5%。不施氮肥减少收入1011元.hm-2,不施磷肥减少收入737元.hm-2,不施钾肥减少收入544元.hm-2,不施锌肥减少收入1112元.hm-2,不施硼肥减少收入584元.hm-2。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对国内31个蔓性长豇豆品种进行重复鉴定。结果表明,约有四分之一的品种质量不合格;约有十分之九的品种不早熟,产量与对照之豇28-2差异不显著,约有二分之一的品种抗病性比对照差。国内虽有众多品种育成,但由于遗传性状的局限性而不能取代老品种之豇28-2。长豇豆虽然是高度自花授粉作物,但忽视选择也极易混杂退化。黑子类品种和柱头外露品种在留种繁殖,更要注意品种间隔离,并要多次进行去杂去劣。  相似文献   

18.
稻田是主要的甲烷排放源之一,其代谢过程及减排策略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稻田甲烷代谢及其对电子受体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稻田甲烷代谢过程因环境条件的改变具有明显的变异性;电子受体主要是通过对甲烷产生和氧化的综合影响,最终控制着土壤甲烷排放;施肥和水分管理均会调节电子受体对甲烷代谢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水稻穗期受三化螟为害后的螟害结构及其对产量损失的影响。白穗株率,隐害株率和半白穗株率对产量损失率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8778、0.0723和0.0882。决定系数达0.9971,说明剩余因素对产量损失的影响仅为0.29%,从而使通径分析的结果表达了螟害与产量损失的真实关系。  相似文献   

20.
稗草是直播稻田及水稻轻型栽培的主要杂草,控制好稻田稗草是直播田稳产的关键因子之一。新型二氯喹啉酸是水稻田防除稗草的优良化学除草剂。在新型二氯喹啉酸控制稻田稗草的试验及示范推广中,发现该药剂对水稻有一定的药害,分析了药害的产生原因,提出了适量、高效、安全使用新型二氯喹啉酸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