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4 毫秒
1.
通过对宁夏惠农区加工番茄膜下滴灌与沟灌的灌水量、产量、管理费用和水分利用效率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省工等效果,与沟灌技术相比节约用水达67%;采用膜下滴灌比沟灌增产30%;试验条件下,采用膜下滴灌比沟灌的水分生产率提高301%~333%;采用膜下滴灌加工番茄可以节约(降低)生产成本60%.研究表明在宁夏银北灌区大面积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日光温室黄瓜在膜下滴灌、膜下沟灌和沟灌3种节水灌溉技术下的灌水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膜下滴灌的灌水生产效率可达到32.46 kg/m3,而沟灌的灌水生产效率只有15.70 kg/m3;同时由于膜下滴灌方式灌水可有效减少病虫害,降低生产成本,其产投比比膜下沟灌高出14%,比沟灌高出39%,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连续5年分别采用膜下滴灌和沟灌两种灌水方式对塑料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较沟灌有节水、节肥效果,节水率达50%-60%,节省肥料30%左右。膜下滴灌处理番茄产量分别比沟灌高5.12%,番茄果实中总酸含量显著低于沟灌,可溶性糖含量比沟灌增加10.15%。因此,从综合经济效益方面看,膜下滴灌是保护地生产较为理想的灌水方式。  相似文献   

4.
三种灌溉技术对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日光温室蔬菜在膜下滴灌、膜下沟灌和沟灌3种灌溉技术下的灌溉水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膜下滴灌的灌溉水生产效率可达到20.82kg/m3,膜下沟灌的灌溉水生产效率为15.91kg/m3,而沟灌的灌溉水生产效率只有11.44kg/m3;膜下滴灌的灌溉水生产效率比膜下沟灌提高30.87%,是沟灌的1.82倍;膜下滴灌每667m2增产14.8%,减少肥料投入量26.8%,减少农药投入量32.44%,省工212.5元,节水180m3,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灌水量,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在日光温室滴灌条件下,分析了番茄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灌水定额及土壤水分胁迫对其产量的影响.对番茄滴灌与沟灌2种不同的灌水方式、灌溉定额进行了量化比较.滴灌的节水效果明显高于沟灌.筛选出了番茄滴灌最佳的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6.
不同灌水方式下番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耗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东圣一号番茄为试验材料,在日光温室内进行了无压灌、滴灌和沟灌的灌溉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方式对作物根区土壤水分含量、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耗水量的影响,得出了相应的变化规律;同时,以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LAI-叶面积指数和根干重为产量构成因素,通过通径分析方法,计算它们与产量之间的直接通径系数和间接通径系数.结果表明: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无压灌>滴灌>沟灌的趋势,无压灌和滴灌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沟灌相比较分别提高了126.1%和63.4%;不同灌水方式下耗水强度在开花结果期与结果盛期比较大,苗期与结果末期比较小;产量与茎粗、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之间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在不同的灌水方式下均可以采用茎粗和根干重作为评价番茄高产的单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不同灌水量对日光温室番茄耗水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室膜下滴灌实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日光温室番茄耗水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整个生育期耗水量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增加,各处理耗水量均表现为结果盛期结果前期结果后期营养生长期;番茄整个生育期耗水强度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增加,各处理耗水强度均表现为结果盛期营养生长期结果前期结果后期.在滴灌条件下,作物耗水量为448 mm时番茄产量最高,可达9 151 kg/666.7 m2.  相似文献   

8.
灌水量对日光温室辣椒膜下滴灌耗水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日光温室辣椒膜下滴灌耗水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内,辣椒的耗水量增加,耗水强度也相应增加,各生育时期耗水量和耗水强度也呈增加趋势.各处理耗水量均表现为结果盛期结果末期营养生长期结果前期;耗水强度表现为结果前期结果盛期结果后期营养生长期.在滴灌条件下,作物耗水量为426 mm,对应产量为2 275 kg/666.7 m2,可作为日光温室辣椒膜下滴灌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求有效提高降水利用效率(RUE)和蔬菜水分利用效率(WUE)的途径,以探索解决半干旱区设施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试验从2001-2004年分别对降水集聚量、蔬菜耗水量、蔬菜经济产量和降水量进行不间断的测定,并对膜下渗灌、膜下滴灌、膜下沟灌和露地沟灌(对照)供水效率、产量、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集水效率与降雨量密切相关,降水强度增大则集水效率提高,3 a平均集水效率为64.75%,丰水年(2003)的集水效率为71.25%,较平均值提高了11.92%;干旱年份(2002)的集水效率为59.33%,较3 a平均降低了5.42%。膜下渗灌的供水效率和WUE最高,膜下滴灌次之,再次为膜下沟灌,露地沟灌最低。膜下渗灌和膜下滴灌的WUE分别较露地沟灌在黄瓜生产中提高了49.41%,27.20%,在番茄生产中分别提高了69.20%,65.34%。黄瓜和番茄地膜覆盖较露地分别节水27.36%和26%。膜下渗灌的节水效率最高,在黄瓜和番茄生产中分别较露地对照节水42.64%和31.3%。食用菌是一种耗水少的蔬菜种类,在本试验中,它节余的水分可以补充高耗水蔬菜种类的需水不足,来维持整个温室生产中的水分平衡和提高温室生产的经济效益,所以食用菌必须纳入整个温室生产的循环体系中,以维持整个温室生产体系水分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0.
不同灌溉施肥方法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5):782-785
以番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灌溉施肥方法对设施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灌溉施肥方式下,滴灌施肥处理番茄的株高、茎粗、果径均较沟灌施肥处理高,均表现为滴灌8 d施肥处理滴灌16 d施肥处理沟灌8 d施肥处理沟灌16 d施肥处理;滴灌8 d施肥处理产量最高,与沟灌8,16 d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滴灌8 d施肥处理比沟灌8 d施肥处理增产23.3%;滴灌8 d施肥处理番茄果实Vc含量与沟灌8,16 d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滴灌8 d施肥处理比沟灌8 d施肥处理高13.7%;各处理间番茄硝酸盐含量差异不显著,滴灌处理硝酸盐含量整体低于沟灌处理,滴灌8 d施肥处理比滴灌16 d处理降低9.48%;滴灌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酸含量总体高于沟灌处理,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滴灌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与沟灌处理间基本没有差异。总体上说明,滴灌施肥处理方法比沟灌施肥更能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等灌溉量膜下滴灌与细流沟灌对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郑单958为研究对象,于2015—2021年进行田间试验,通过管式水分仪测定窄行、根区和宽行下0—50 cm土层水分含量,研究膜下滴灌与细流沟灌对土壤水分分布状况及其对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膜下滴灌优先补充窄行和根区的土壤水分,而细流沟灌优先补充宽行表层的土壤水分。而玉米耗水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范围内,膜下滴灌的窄行和根区0—30 cm土层水分含量均高于细流沟灌;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灌溉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减小,40—50 cm土层水分动态受灌溉方式影响较小。膜下滴灌较细流沟灌可显著促进玉米在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生长,提高叶面积指数。开花期膜下滴灌玉米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较细流沟灌平均增加4.3%和8.3%,成熟期平均增加4.9%和15.1%。开花期和成熟期玉米总生物量均为膜下滴灌>细流沟灌处理,开花期增加12.2%,成熟期增加11.5%。膜下滴灌处理的玉米干物质转移量、干物质转移率和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贡献率均显著高于细流沟灌处理,分别增加17...  相似文献   

12.
温室青椒开花座果初期耗水规律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膜下滴灌及滴灌情况下温室青椒开花座果初期的耗水规律,分析了两种情况下土壤含水率、相对湿度、温度和叶面积指数(LAI)对青椒开花座果初期耗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滴灌情况下,植株平均耗水量分别为0.87和2.0mm/d,地膜覆盖使耗水量减少了51.3%;利用蒸发皿测定的水面蒸发量能够很好地估算温室内的青椒耗水量,两种情况下温室青椒开花座果初期蒸发皿系数分别为0.39和0.82;土壤含水率、温度与青椒耗水量同步变化,相对湿度与耗水量异步变化,叶面积指数(LAI)的增大使耗水量增加。  相似文献   

13.
北疆棉花膜下滴灌田间小气候特征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设计棉花膜下滴灌与普通灌溉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棉花的光、温、水等田间小气候因子优于普通灌溉,从而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棉花的产量品质,提高水产比。  相似文献   

14.
日光温室番茄不同灌溉方式节水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上进行畦灌、滴灌、喷灌节水灌溉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番茄一个生长季节使用滴灌较畦灌可节水70.0%,空气相对湿度较畦灌降低10个百分点, 始花期较畦灌提早4 d,较喷灌提早3 d,其产量较畦灌和喷灌处理分别增加6.9%、10.7%.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北京郊区塑料大棚黄瓜适宜的灌溉方式,以黄瓜中农16为试材,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春茬塑料大棚黄瓜灌溉水水分分配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溉量相同条件下,与传统灌溉相比,膜上沟灌和膜下沟灌处理深层渗漏量和土壤贮水量增加;耗水量分别降低10.5%和5.9%;产量分别提高8.6%和7.5%,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提高18.7%和15.4%.塑料灌水带与传统灌溉相比提高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但与膜上沟灌和膜下沟灌相比,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均有所降低.因此,在该试验条件下,膜上沟灌和膜下沟灌是京郊塑料大棚黄瓜适宜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云南省滇中地区生菜生育期内蒸发蒸腾量、作物系数、水分利用效率对微喷灌、不覆膜滴灌和覆膜滴灌的响应规律,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在云南省灌溉试验中心站开展了生菜灌溉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蒸发蒸腾量及日蒸发蒸腾强度而言,在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覆膜滴灌模式下最大,其次为不覆膜滴灌,最小为微喷灌。覆膜滴灌、不覆膜滴灌和微喷灌模式下全生育期蒸发蒸腾量,2020年分别为82.1、60.2和52.0 mm;2021年分别为88.4、77.2和72.8 mm。生菜作物系数,在全生育期覆膜滴灌模式下最大,其次为不覆膜滴灌,最小为微喷灌;在各生育阶段,不同年景生菜作物系数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受灌溉方式的影响,覆膜滴灌下的生菜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大于不覆膜滴灌和微喷灌,不覆膜滴灌下的生菜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大于微喷灌。覆膜滴灌、不覆膜滴灌和微喷灌模式下生菜水分利用效率,2020年分别为45.65、42.01和41.58 kg·m-3,2021年分别为50.33、45.86和36.82 kg·m-3。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西北戈壁荒漠区膜下滴灌对酿酒葡萄生理特性的影响,在甘肃河西走廊戈壁荒漠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膜下滴灌和常规滴灌处理模式下酿酒葡萄赤霞珠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以及产量和灌溉用水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滴灌处理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E)日变化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气孔导度(Gs)日变化呈“凹”型,膜下滴灌处理的光合能力强于常规滴灌处理;叶绿素含量月均值膜下滴灌高于常规滴灌处理,且覆膜与常规滴灌处理间差异水平为显著;经济产量各要素中覆膜的产量高于常规滴灌处理,膜下滴灌T1(240 mm)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实现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