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农村养殖技术》2004,(18):29-29
(一)鸭关节炎综合症 病鸭以关节炎性肿胀为主,以跗关节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膝关节、髋关节和趾关节。发病关节肿胀,呈紫红色,触诊有热感,病初局部较软,而后逐渐变硬,表现严重跛行或不能走动,采食量减少,体质逐渐消瘦,死亡率增加。 预防办法:该病与鸭群的饲养管理有关,所以要防止沙门氏杆菌等的污染,减少带菌鸭。在饲养制度上采取“全进全出”,做到严格消毒。种鸭场还要做好种蛋和孵化设备的消毒工作,预防该病的垂直传播。平时要注意防止饲料污染,特别是鱼粉和肉粉,要注意细菌学的检验。清除鸭舍褥草内和运动场上的尖锐异物,防止外伤性感染…  相似文献   

2.
<正>加强鸭舍环境卫生控制,饲养用具要经常消毒,还要注意检查水源是否被大肠杆菌污染,如有污染要及时更换。注意鸭舍育雏期的保温及饲养密度,保持鸭舍内通风良好,粪便要及时清除,以减少氨气污染。平时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预防,尽量防止寄生虫等病的发生。如果有鸭群发病,要及时隔离病鸭,可用当地分离菌株制备的灭活菌苗对未发病鸭进行免疫。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鸭葡萄球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提出注意鸭舍卫生、定期消毒和加强饲养管理等防治措施,及时准确预防和治疗该病,减少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4.
羊科 《水禽世界》2012,(6):49-49
鸭体表常是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污染和传播的载体。带鸭消毒,就是在鸭自进舍至出栏的整个饲养期内,定期使用有效消毒剂对鸭舍内环境和鸭体喷雾消毒。带鸭消毒不仅能减少鸭体和圈舍内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而且有利于控制粉尘,净化空气,防暑降温,提高舍内湿度和阻止病原扩散。要提高带鸭消毒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鸭场的防疫制度是由卫生消毒制度、免疫接种和安全措施三部分组成。其目的是控制病原体进入场内,防止场内病原体向外扩散,免疫接种是使鸭群获得抵抗疫病的特异性免疫力。由于现代家禽业采取密集饲养方式,集约化程度高,饲养密度大,各种病原体可能大量存在,因此,鸭舍的环境卫生就显得特别重要。忽视或不注意鸭舍的环境卫生,鸭容易发生感染,如最常见的鸭大肠杆菌病,往往是因环境卫生条件差,饲养密度过大,空气污浊,通风不良,氨气过浓等因素而导致。肉鸭大批量发生该病,常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并发和继发,致使鸭群大量发病死亡。有…  相似文献   

6.
病鸭以炎性肿胀为特征。外观呈紫红色,局部发热,由软变硬,跛行或不能走动,逐渐消瘦,有的死亡。发病率最高的是翅关节、下肢关节、跗关节,其次是膝关节、髋关节、趾关节。剖检变化取病鸭进行剖检,可见肿胀的关节囊内有大量炎性渗出物。其渗出液混浊,混有红褐色血液、纤维素物质。如果病鸭的病程长,其渗出物呈干酪样蓄积物。取肿胀关节囊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试验、琼脂扩散试验来确诊。防治1 加强鸭群饲养管理,采取“全进全出”制。消灭老鼠,严格消毒,保持良好的清洁卫生环境。清除舍内或鸭经常出入场所的尖锐异物。2 青霉…  相似文献   

7.
(一)鸭慢性呼吸道病该病又名鸭窦炎,是由鸭霉形体引起的一种疾病,多发于2~3周龄的雏鸭,发病率可高达80%.传染源为病鸭和带菌鸭,当空气被污染后,常经呼吸道传染,也可经污染的种蛋垂直传染,雏鸭孵出后带菌,如遇育雏舍温度过低,空气混浊,饲养密度过大及应激等,很易导致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鸭瘟防控     
正鸭瘟是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秋季该病发病率较高。本病以低洼潮湿地区多发,干燥、地势较高的地区发病率低。饲料品质低劣、饲养管理不当是引发鸭瘟的诱因。1病因鸭可通过消化道、生殖道和眼结膜感染发病,发病的野鸭是危害最大的传染源。病鸭的排泄物可污染水域、栖息地、鸭舍、运输工具、饲料、  相似文献   

9.
1990年9月中旬,黔西县幸福乡牌庄村养鸭专业户饲养的幼鸭,发生了以腿部无力、走路摇晃不稳、易摔倒、跗关节着地不起为特征的鸭病。经临床症状、剖检病变检验,诊断为幼鸭维生素D缺乏症。由于及时采取了防治措施,使该病得到控制,减少了养鸭专业户的损失,保证了养鸭业的发展。现将诊治情况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0.
1鸭关节炎综合征 1.1主要症状病鸭以关节性肿胀为主,多见于跗关节,其次是膝关节、髋关节和趾关节。发病关节肿胀,呈紫红色,触诊有热感,病初局部较软,而后逐渐变硬,表现严重跛行或不能走动,采食量减少,体质逐渐消瘦,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高密度饲养、集约化经营的鸭场.疾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为了消灭和减少生产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阻止外部微生物侵害鸭体,切断传染源、防止传染病发生和蔓延,鸭场的消毒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一)发病情况鸭窦炎也叫鸭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鸭霉形体引起的一种疾病,多发于2~3周龄的雏鸭,发病率可高达80%。传染源为病鸭和带菌鸭,当空气被污染后,常经呼吸道传染,也可经污染的种蛋垂直传染。雏鸭孵出后带菌,如遇育雏舍温度过低,空气浑浊,饲养密度过大及应激等,很易导致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春夏季节气温逐渐升高,痫原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是鸭病多发季节,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很容易引起鸭群大批发病、死亡。因此,养鸭户必须根据当地春夏季节鸭病发生的特点,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防止鸭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饲养蛋鸭经济效益的高低取决于产蛋量,如何充分应用饲养管理技术,让更多蛋鸭专业户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多年实践从鸭场址的选择和建设,饲料的选择搭配和饲养方法,强制换羽,温度光照的控制,严格的防疫,严格的消毒,减少应激等几个方面提出提高蛋鸭产蛋量的技术措施,提供广大同行参考。1鸭场址选择和建设1)鸭场址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鸭群健康和产蛋,因此要慎重选择场址,鸭场要求,场址要选择座北朝南、地势高、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地面为沙质土的天然水域边或可以用于空中喷雾地下水源的空地上,鸭是水禽,生活离不开水,所以要有流动清洁的水源或地下水,水质要好,防止有毒的工业用水污染水源。此外还要注意远离自然村庄和集镇,又要方便饲料、鸭蛋的运输及其防疫和环境卫生。实践证明,选建良好的鸭场址是提高蛋鸭产量的先决条件。2)鸭场的建设,现提倡封闭式,运动场和产蛋间比例1∶1,运动场坡度以3度为宜,饲养密度8羽/m2以下,运动场配备鸭只淋浴设施,有排水沟,每100羽鸭配套建设1m3沼气,将鸭场污水、污物集中经过三级以上沼气池处理,力争达到无害化管理。2科学合理的搭配饲料和饲养方法1)饲料是蛋鸭生产发育和产蛋的物质基础,而合理搭...  相似文献   

15.
<正>夏季气候炎热,空气湿度大,猪皮下脂肪较厚,调节体温能力差,导致猪的采食量减少,抵抗力下降。夏季也是猪病多发季节,因此,要科学有效地饲养管理,加强落实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以增强抗病力,提高生产性能,确保生猪生产安全。笔者认为夏季养猪需要注意以下四点:1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夏季病菌十分活跃,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引起多种猪病。为了防止猪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要定期对猪舍内外环境进行消毒,消毒前要彻底清扫圈舍,引种和补栏要注意隔离。消毒时要特别注意一些卫生死角,如装猪台、污水沟、粪沟、  相似文献   

16.
<正>鸭病发生后必须快速诊断和治疗,防止疾病扩散,减少养殖户的损失。鸭病可以根据病原体的不同简单分为细菌类、真菌类及病毒类。但是无论疾病由哪一类病原体引起的,鸭病的预防都要秉持着生物安全与疾病控制的原则来进行。1细菌性疾病大肠杆菌病。该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细菌类疾病,它可以感染任何年龄段的鸭,最严重的会导致感  相似文献   

17.
鸭是小型经济动物,生命周期短,一旦发病,传播快、死亡率高,即使紧急治疗,经济损失也很惨重。养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严格消毒,及时治疗"的原则,建立健全鸭病防疫体系,制订疫病的净化、扑灭措施及实施方案,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条件,确保鸭群健康生长发育。鸭场疫病来源,一是由新引进的鸭带进场内,如从病鸭场引进鸭雏、幼鸭或开产小母鸭等;二是污染的鸭舍,如过去曾饲养过病鸭而未经彻底消毒的鸭舍。  相似文献   

18.
现将母鹿不同季节的各方面的饲养管理情况分别介绍如下,供广大读者参考。1春季1.1饲养管理春季气温逐渐升高,万物复苏,是母鹿生产的准备季节。妊娠母鹿的胎儿逐渐长大,注意防止流产的同时,要适当增加母鹿的运动量。饲料供给方面:精饲料可逐渐增加到1000g左右,其中,饼(粕)类占35%,同时,还要注意防止母鹿过于肥胖,而导致难产(通过运动来减缓)。母鹿春季要进行常规免疫,对肠毒血症、布氏杆菌病、结核、巴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副结核等进行免疫注射。1.2鹿舍的管理大多数微生物在春季开始繁殖,要作好鹿舍的处理工作,进行全面打扫后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某地番鸭场发生了以颈部肿大、机体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该场饲养番鸭2000多羽,从20日龄开始,雏鸭逐渐出现颈部肿大,70日龄时,发病率达到30%左右,但死亡率却很低。根据养殖户介绍,只有他的鸭场发生该病,周围其他鸭场并未发现该病,且该场饲养的前一批雏鸭也发生过该病。经对送检病鸭病料作实验室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鸭淋巴肉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番鸭细小病毒病主要侵害5~20日龄的雏鸭,发病时间集中在2~4周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达40%~50%,严重危害雏鸭饲养业的发展.因此,一定要做好番鸭细小病毒病的预防工作,控制和消灭传染源,严禁到疫区引进番鸭苗、种鸭和种蛋,做好种鸭免疫接种,为易感雏番鸭提供母源抗体保护.对孵化场、孵化箱、孵化室和孵化用具进行严格消毒.在雏鸭出壳后48 h内皮下接种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加强育雏期的饲养管理与清洁消毒,以防止该病的发生.一旦发生该病,对发病番鸭可立即注射雏番鸭细小病毒活疫苗、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紧急防控,同时,可适当使用一些抗生素控制某些细菌的合并感染或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