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脓病及防治方法1.1症状柞蚕脓病俗称黄烂病、老虎病、嫩起子、水眠子、里倒山或油烂茧等。它是一种由病毒侵染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对柞蚕生产危害很大。柞蚕脓病主要发生在蚕期和蛹期,一般1龄期发生脓病的情况很少见,  相似文献   

2.
人工种植柞树建柞蚕春蚕保苗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柞蚕春蚕保苗场是提高放养春柞蚕保苗率、提高春柞蚕种茧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稳定和发展柞蚕茧生产的一项长远建设. 1 场地选择 春柞蚕保苗场宜选择能避春蚕期西南强风和背北风寒流的向阳的东南向山腰地带,面积按每把春蚕2亩左右.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高柞蚕杂交种的孵化率和产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柞蚕一代杂交种以生命力强、发育快齐、遗失蚕少、老熟齐、适应性广、茧大、产量高等优良生产性能深受养蚕群众的欢迎。但在大批量制种生产中,由于操作不当,往往会出现孵化率偏低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蚕农的蚕卵蚕产茧量和柞蚕制种场的经济效益。现将制种期技术处理不当对柞蚕卵孵化率的影响,分析、总结如下:一、种茧的选择和保护(一)选好对交品种的种茧选茧是提高蚕卵质量和蚕茧产量的重要环节,俗话说"好种出好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对柞蚕需求的不断增加,强调柞蚕蚕场管理与软化病防治等措施,能有效解决如何提高良种繁育中的选择培育,降低种茧蛹期病毒率,防止品种退化、病害等影响柞蚕蚕种质量的问题。一、柞蚕场的管理目前柞树缺株少墩现象相当普遍,需坚持补植柞树,借以逐年提高柞蚕场资源的利用和单位蚕场面积产茧量,同  相似文献   

5.
<正>柞蚕十分喜欢吃做树叶,柞蚕是我们平时所熟知的春蚕,蚕茧可以用来绞丝,也可以织造。蚕蛹可以食用,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我们将对做蚕养殖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从选择养殖的场地种植方法,柞树的种植,以及暖气保护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探讨,希望能够提出一些作蚕养殖的具体经验。1.品种选用采用在蚕期和蛹期,必须选用那些经过相关部门检验合格的种茧,选用现行的  相似文献   

6.
二化一放柞蚕种茧由于长时间低温保种,对蛹体正常的生理代谢及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感温蛹、劣蛾发生较为普遍,在大茧生产中,制种群体中劣蛾的比例与柞蚕茧产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制种群体中劣蛾比例增高,柞蚕茧产量和质量呈下降趋势,提高二化一放柞蚕制种中的优蛾率,预防劣蛾发生,对柞蚕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放养柞蚕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由种茧质量、制种技术、放养技术和环境条件等多种综合因素决定的。从目前柞蚕生产情况来看,影响柞蚕丰产丰收的主要因素是种茧质量问题。为利于柞蚕生产,使养蚕农户确实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现就柞蚕种茧生产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种茧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8.
柞蚕蛾病害与赤眼蜂柞蚕寄主卵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对柞蚕病蛾及造卵量、绿卵率的调查 ,进行了茧质、暖茧温度与蛾期病症、造卵量、绿卵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柞蚕病害对雌蛾造卵量的影响 :绿肚蛾 >微粒子病蛾 >背脉炎蛾 (不含微粒子病 ) ,依次减少卵量 (32± 3) %、(19± 10 ) %、(12± 3) % ,前 2种病蛾与内染茧有密切关系 ,背脉炎蛾因高低温暖茧症状加重。赤眼蜂柞蚕寄主卵生产宜用 2 0℃~ 2 2℃、RH 75 %~ 85 %暖茧发蛾。上述 3种病蛾 ,卵壳不够成熟 ,易破碎 ,其剖腹卵千粒重轻 ,绿卵率相对偏低。正常情况下 ,绿卵率是一常数 ,赤眼蜂生产中不宜过于强调靠挤压法来降低绿卵率 ,以免破坏卵壳物理结构 ,导致卵失水、染病。建议繁育柞蚕生物茧应特别注意微粒子原虫病、细菌病 (软化病 )的防治 ,繁蜂部门应到病害发生轻的地区购生防用茧。提出了生防用柞蚕茧蛹期微粒子病、背脉炎、内染茧的具体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9.
柞蚕微粒子病同桑蚕微粒子病一样,都是由原虫寄生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该病通过胚种和食下传染,危害柞蚕生产,是目前柞蚕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笔者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种级的柞蚕种茧、幼虫、收获的丝茧调查结果看:柞蚕微粒子病毒率在品种间略有差异,但不十分明显。种级间差异显著,原种级的种茧、幼虫、收获丝茧的微粒子病毒率高于双母级的种茧,杂交种高于原种级的种茧。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种茧放养是柞蚕生产中一项重要工作,种茧放养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下一代子蚕的生命力强弱、抗逆性、抗病毒能力大小等一系列问题.提高放蚕经济效益,必须有好种、好树、懂技术和较好的气温作为条件支撑.为增加放蚕经济效益,促进增产增收,抓好柞蚕种茧放养工作,切不可粗心大意.  相似文献   

11.
建立柞蚕春蚕保苗场是提高放养春柞蚕保苗率、提高春柞蚕种茧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稳定和发展柞蚕茧生产的一项长远建设。  相似文献   

12.
对柞蚕商品茧的优质茧、劣质茧及蛹质进行了界定,规范和完善了在销售柞蚕商品茧过程中存在的质量纠纷问题。实践结果表明:在销售柞蚕商品茧过程中,应用该项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真正体现出以质论价,买卖公平,保证了双方的经济利益,值得在柞蚕生产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柞蚕种茧质量下降因素分析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种茧是生产商品茧的种源,种茧质量的优劣程度,对养蚕农户丰产丰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养蚕农户的经济效益。通过分析目前柞蚕种茧质量下降因素,提出了加强蚕种场对种茧生产的技术指导和监管力度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不同柞蚕品种幼虫腹足趾钩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调查4个柞蚕亲本原种、8个杂交种F1代的5龄幼虫腹足趾钩数量,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柞蚕幼虫腹足趾钩数量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同一品种雌雄间差异不显著。其遗传方式为偏父遗传;杂种F1代表现杂种优势。同时对幼虫腹足趾钩数与若干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做了分析,发现幼虫腹足趾钩数与收蚁结茧率、单蛾结茧数、单蛾茧层量、单蛾收茧量、蛹期生命率等性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认为柞蚕幼虫双足趾钩数目可以作为一项生理(形态)指标,在柞蚕育种、杂种优势的利用及杂交组合的选配中用于预测产量及其它生命力性状。  相似文献   

15.
<正> F78A型柞蚕茧雌雄分离机(下简称分茧机),是以1973年我场和广东南海县南庄机械厂协作研制的柞蚕雌雄分茧机为基础,针对原分茧机人工送茧跟不上机器的运转,不能充分发挥机器效能的缺点,研制成功了“自动送茧装置”,从而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机械效能.每小时可分茧一万粒左右,是人工分茧的20-25倍,准确率高达97%左右.同时进一步改造了原分茧机的不合理部分,使分茧机更加完善.分茧机的研制成功,不仅给柞蚕母种、原种生产,特别是普及杂交种生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而且在缫丝工业上实行雌雄分缫,选除下脚  相似文献   

16.
柞蚕种茧质量的优与劣,将会直接影响到养蚕农户的经济效益.如何选购好柞蚕种茧是保证养蚕农户丰产丰收的一项关键性技术.宁安市蚕业技术指导站在数十年的选购柞蚕种茧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保证了蚕种的质量,为养蚕农户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就如何选购好柞蚕种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秋柞蚕放养 (一)秋柞蚕制种 1.种茧穿挂 秋蚕制种期,往往高温多湿,种茧到家后,要立即选摇、穿挂。 2.纸面产卵的形式 纸面产卵的主要形式有叠盒产卵和加框产卵二种。前者多为30~40头雌蛾混合产卵;后者既有混合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化性柞蚕蛹,经过越夏、越秋、越冬至翌年春暖,感受足够的有效积温后,便可羽化成蛾。这证明在自然光周期保护种茧情况下,越冬的低温影响是解除滞育(以下简称解滞)必不可少的外界条件。不过在生产中常有不到种茧越冬和初春来临,便要着手有关暖茧工作,如制造蛾、卵、胚子标本,电气化暖茧试验,取卵墙养寄生蜂(赤眼蜂),进行各种需用蛾、卵及胚子的试验以及人工催芽放养早春柞蚕等。这就要求提前于初冬以至中晚秋期着手暖茧,因此需要掌握柞蛹自然解滞的  相似文献   

19.
丛娟  刘爱华 《新农业》2005,(12):24-24
气温降到0℃左右时,开始春柞蚕冬季保种,到翌年春暖茧为止.此期种茧保护,正值严冬季节,要特别做好保温防寒.  相似文献   

20.
辽宁柞蚕业在国内外柞蚕生产中一直占主导地位,柞蚕茧年均产量5万多吨,约占全国的80%.不但产量丰富,而且拥有世界最大的柞蚕品种资源库,80%的世界柞蚕种质资源保存在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